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绿林大贼,广州恶霸,陆军上将李灯通献地三十亩办学
2020-07-04 08:40:21  来源:架势堂关防 文/ 连阳标统  点击:  复制链接




  自喻秃头老党员的陆军上将李福林

  李福林上将不甚出名原因是他一辈子,几乎只在穗港与南洋打转,很少踏出广东省北行。但在广州人都知道民国时期,河南有个李灯筒……

  灯哥沙胆(大胆),后生时有次用煤油灯筒裹块烂布当手枪打劫生意佬得手,因此得绰号“李灯筒”。其后入籍绿林,打家劫舍,逍遥自在……尤其是劫掠珠江花艇,抢完银两再顺手一手夹一个老举返窦,令人羡慕亦令人鄙视。

  后来官府以铲村锁族逼其亲族交人,灯哥无奈走避南洋。因而结识孙中山,拜在其门下,转行捞革命。此后在与朱执信、邓泽如等革命大佬指教下,灯哥逐渐洗去绿林习气,生性做人。晚年更是慈性流露,懂得奉献回报社会。

  长风学校老师在千倾书院

  一九四六年,一批毕业于西南联大校友筹备在全国建立八所新型中学。其中广州建立一间,取名为"长风中学"。一九四七年,私立长风中学从起义路千倾书院迁移到河南下渡村,在被日军炸毁的前十九路军残废军人教养院遗址兴建新校。但原址面积不敷使用,故向边上地主李福林求援。

  赠予契

  卖地契约

  灯筒哥觉得此为善事,大手一挥:好,送你们三十亩,够不够?……一九四八年,他赴港定居之前,为避免后世子孙对土地所有权争抝,还把此事敲钉转角,将赠予变成商业行为,以两块大洋价格出售三十亩地给长风中学校务委员会,并立下卖地契书。

  有趣的是,根据现在广州市六中校友会常务副会长老师冯老师说,当时没写在契约书上还有一条约定,便是长风中学每年要录取一些大塘乡子弟入读,当然学费照付。而六中历年来也恪守承诺,一直额外收录大塘子弟读书,一直到近年才停止。原因不明,估计是升学率压迫之下所采取措施。

  冯老师说到这里,六中校友会委员陶耀波恍然大悟说:我们六中属于省重点,非常难考,八几年我在读时,班上有几个成绩比较差同学,让我们纳闷好久,不明白是怎么考进来的。如今看来,他们是受灯哥余荫照拂。

  我个人感觉甚是遗憾,这种古风盎然的民间互守承诺佳话,为什么要停止呢……延续下去,多好。

  事实上广州市六中不单纯是继承长风中学历史。一九五〇年,黄埔中正中学并入该校,改名为“珠江中学”,一九五三年又列入市属中学序号,改名为广州市第六中学。

  黄埔中正中学历史比较长,因为沾着黄埔与蒋先生历史光芒,所以现在六中奉中正中学认为正溯,长风被挤到一边,在校史中略提……其西瓜偎大边心理表露无遗,不过这也属人之常情,莞儿一笑便可放过,我看换谁主管校政,也不能免俗。

  既然奉中正中学为正溯,那就大大方方承认嘛!把蒋先生落款铲去,是何道理?坊间闲言碎语,由得佢啦。

  其实,六中历史真正光荣之处,其校园部分面积曾是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故址。

  十九路军残废军人教养院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役,以粤人为主的讨逆军第十九路军牺牲近两千名将士,伤残者无数。

  是年九月初,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致电广东省政府主席林云陔与陈济棠等,说明拟在广州择地筹设淞沪抗日将士残废教养院,望得到帮助。

  虽然十九路军此时已经脱离粤军建制,算半中央军,但彼此间香火还在。因此广东省政府大力支持,决定“省政府及所辖各机关捐助二万元”,成立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筹备委员会,选址于广州河南下渡(今新港西路广州市第六中学内)。在广东省政府第六届委员会140次会议上再作出决定:“财政厅呈复,关于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开办经费预算案,经预算委员会审查预算尚合理,请核明饬遵案。”“决议:经常费照拨,自成立之日起计”。尔后,教养院开办费、经常费、重大项目临时费,纳入省政府预算支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日军疯狂轰炸广州,十九路军是其死对头,残废军人教养院自然是日军重点轰炸对象,教养院被炸成平地,伤残者被疏散回乡。



  教养院已经不可寻踪,现仅仅留下一块石碑,是八十年代初修建体育场时挖出来的,当时把纪念碑送到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1995年广州市第六中学把纪念碑重新迁回学校,为纪念碑修建基座、顶盖和护壁,立于校园一角。

  该碑文如下:

  中华民国二十有一年一月二八日,暴日蹂躏淞沪,我国陆军第十九路军驻防斯地,为保守国土,民族争光,世界争和平,大下决心,誓死抗日。敌人枪炮炸弹虽烈,战舰、坦克车、铁甲车虽坚,飞机虽众,并倚租界作掩护。我军竟凭着爱国精神,冲锋肉搏抗战,抗日月余,敌主帅四易,不能入防线一步,全国顿有生机,列强改其视听,挽国家之将亡,作中流之砥柱。抗日残废将士劳苦功高,世界瞻仰,敝会同人崇慕之余,谨立是碑,永资纪念。

  淞沪抗日残疾军人教养院广州筹备协会委员 陈惠普 陈鹤傅等168人署名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六月吉日立

  以上,才是我们粤人荣光。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0-07-04 08:57: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西江行:鼎湖半山处,寥落“钢军”亭

下一篇:华南“731部队”遗址:地下人骨层长达100多米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