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悲痛地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于2023年1月30日去世,享年94岁。她的爷爷和父亲惨遭日军杀害,原本幸福的一家从此天人相隔,她生前希望更多人勿忘历史,最大的心愿是祖国强大。 爷爷和父亲在同一天被日军杀害 回忆起当年的经历,周湘萍老人话音颤抖,眼眶湿润。1937年,她只有8岁,她的父亲39岁。1937年12月13日,父亲一早准备去巷口的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3-01-31 14:15:03
我们悲痛地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美兰于2023年1月13日晚在家中离世,享年96岁。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存47位。 既有威信又顾家的父亲死于江边集体射杀 1937年,李美兰家住在清凉山,家中有父母、姐姐、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还有一个别人介绍来的童养媳,父亲是个种菜的菜农。在李美兰的记忆中,父亲李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3-01-21 17:47:23
我们悲痛地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郭林大于2023年1月6日离世,终年93岁。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存48位。 在刺刀下逃生,心中创伤伴随一生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城。对于郭林大来说,战争不是历史长河里宏大的叙事,而是身边更为具体的场景。日本兵把郭林大的大爷(爷爷的哥哥)家中的牛杀死了,还把他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3-01-07 09:12:50
我们悲痛地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禄于2023年1月2日凌晨离世,终年89岁。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存49位。△马庭禄生前在家中收听广播△马庭禄生前用放大镜查看自己在纪念馆参加纪念活动的照片 3岁时,他的父亲等亲人被日军抓走再没回来 马庭禄生于1934年3月,祖籍南京。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时,他家住在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3-01-07 09:00:27
我们悲痛地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于2022年12月29日去世,享年94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存50位。 南京沦陷后,年仅9岁的常志强眼睁睁看着父母和4个弟弟丧生在日军屠刀下,母亲临死前挣扎着给小弟弟喂最后一口奶,他自己则由一个大家庭的宠儿沦为孤儿。南京大屠杀的创伤贯穿他的一生,他顽强地生存下来,晚年仍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2-30 09:39:42
我们悲痛地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袁桂龙于2022年12月28日凌晨去世,享年88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存51位。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袁桂龙生于1934年4月22日。1937年南京沦陷后,袁桂龙的爸爸、伯父被日军杀害,家里的瓦屋、草屋被烧了十几间。袁桂龙回忆道:我爸爸袁德福被日军压到我家北面的王庄村,他们用绳子把我爸爸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2-30 09:37:16
我们悲痛地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张仕翔于2022年12月27日去世,享年92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存52位。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张仕翔生于1930年10月28日。南京沦陷后,全家逃往难民区避难。张仕翔回忆道:难民区的难民实在太多了,摩肩接踵,几乎无法落脚,晚上只能睡在冰冷的地板上。那时候是冬天,天寒地冻,在地板上睡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2-28 10:51:04
我们悲痛地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津于2022年12月24日去世,享年91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存53位。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津生于1931年9月12日,家住南珍珠巷676号,家中靠做小生意谋生。1937年南京沦陷后,日军冲进王津的家中,开始抓人。当时,王津的父亲与门口的邻居刘志清一起被日军抓走,一个多月后,同去的刘志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2-25 09:54:33
11月30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2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包括侵华日军《阵中日志》、荣第1644部队相关照片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截止目前,纪念馆2022年新征集文物史料453件(套)。 今年,纪念馆继续委托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在日本代征集到51件(套)珍贵的文物史料。其中包括日军士兵新井淳的《阵中日志》、侵华日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2-01 10:09:42
85年前的今天,留在南京的国际友人和中国人士建立了南京安全区。南京大屠杀期间,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这里,躲避日军的残暴杀戮。面对邪恶肆虐,这些勇士展现出人性光辉,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22 09:22:21
“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系列(7) | 如野菜般顽强不屈的奶奶
我的奶奶经历过百年风雨,体验了人生路上的苦乐年华。1937年,奶奶的三哥被日本人抓走了,家里有个远房的叔伯嫂子闻讯赶去想救他。这时,三哥已被拖上了汽车,他见到奶奶的叔伯嫂子直哭,就这样,三哥被拖走了,尸体也没能找到。后来,奶奶和她的母亲躲在难民营幸存下来。奶奶常常将这些回忆讲给我们一家人听,每每谈论起,我们都十分心痛,心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21 15:49:54
“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系列(6) | 爷爷心里有个“世外桃源”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这对在85年前那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人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我的爷爷常志强就是其中一位。1937年12月13日,对爷爷来说是一生中不能忘却且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一天,我爷爷目睹了自己的亲人惨死于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当时年少的爷爷被吓得晕了过去,因而捡回了一条命。年仅9岁的他从此沦为了孤儿,为了生存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21 15:37:25
“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系列(5)| 我的作文让爷爷想起他的爷爷……
看到孙子一篇作文,爷爷想起了他的爷爷记得在我读小学时,作文《我的爷爷》在学校获得优秀作文奖。我回家高高兴兴地把这篇获奖作文读给爷爷听。令我没想到的是,我读着读着,一旁的爷爷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本以为这大概是爷爷为我取得的成绩喜极而泣,却未曾想这是让爷爷想起了他的爷爷。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爷爷讲述这段历史。我的爷爷阮定东生于19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作者:阮杰
2022-11-08 11:15:22
编者按:一幅瓷板遗像、一条军用毛毯、一个锈蚀的铁桶、一幅油画……它们都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国家级文物。它们的背后有着或惊心动魄,或荡气回肠,或悲壮沉重的故事。我馆今起推出云说文物系列微视频,让您足不出户就可聆听文物故事。第一期讲述南京保卫战殉难将士易安华瓷板遗像。今天是清明节,我们以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缅怀先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4 09:34:08
抗战时期,他在上海孤岛冒险抢购善本,殚力与海外书商竞购,不使民族文献沦于外国;新中国成立后,为充实国家藏书,他竭尽心力,多方购求古籍书画;他逝世后,家人根据其遗愿,将藏书悉数捐赠;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表明自己努力的缘由——一切为了大众的利益,一切为了民族文化的发展,这正是他一生秉持的文学和学术研究的宗旨……他就是郑振铎,中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3 17:08:32
大师的抗战(4) | 张元济:于苦难岁月中为中华民族文脉“续命”
面对内忧外患他以推动国民教育和文化启蒙为己任面对日军焚毁和掠夺他咬紧牙关实干于苦难岁月中为中华民族文脉续命上海沦陷后他含辛茹苦、忍辱含垢即使被迫以卖字为生也绝不与日本人合作今天,大师的抗战系列为您讲述我国现代出版业的先驱——张元济的故事从戊戌以后,菊生先生致力于文化事业,创办商务印书馆,在中国于是始有近代化的出版事业。商务印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3 16:55:33
他不是教育家却摸索出了一套办学经验制定校训求是认为大学是社会之光他不是军事家却成功指挥了一支庞大的驮队不仅将浙大驮离战火还驮成了全国著名大学今天大师的抗战系列为您讲述竺可桢的故事上千的人,驮着一个大学,在烽火连天的夹缝中,奔走万里的路程,经历六七省的地域。世上的人们,欣赏着他们的工作,来通力合作,渐渐增加着驮货的行列,到二倍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3 16:41:30
他于危难中受命与联大师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制定新校训刚毅坚卓他兼容并蓄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与理念让校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就是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今天大师的抗战系列为您讲述梅贻琦的故事01 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个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负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3 16:29:36
大师的抗战(1) | 张伯苓:让侵略者“吃天津萝卜也不消化”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炮弹和屠刀,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以知识为武器,以专业为战场,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血脉。有人悄悄地保护文化遗产,有人默默地培育文化新人,有人静静地挖掘文化精髓……今天起,我们推出大师的抗战系列,为您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3 16:05:44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截至目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5位。老人日渐老去,他们的记忆亟待后人传承。纪念馆以这十年我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主题,面向幸存者后代开展征文活动,从记忆传承的角度讲述发生在祖辈身上的故事。今天推出第四期,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孙女夏媛执笔,与大家聊聊,伴随她长大的外婆是什么样的……在约翰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0-22 10:46: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替换成@)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