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不可遗忘的奇迹,而这一奇迹开端于长沙临时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在1937年11月1日正式开课,次年2月中旬开始迁滇,暂驻足衡山湘水约一百日。抗日烽火蔓延,危城弦歌不断,赓续民族文脉,短短一百日亦弥足珍贵。 临时大学来了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平津极端危急,1937年8月下旬,国民政府决定分别在长沙和西安
来源:各界杂志2021年第12期 作者:王金华
2024-09-11 14:51:29
大学西迁档案,见证知识精英的家国情怀——陕西省档案馆“抗战”相关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纪实
民国时期,西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一南一北、双星闪耀,成为中国抗战史、教育史上的辉煌记忆,但西北联大的研究一直少于西南联大。2018年,陕西省档案馆以馆藏国立西北大学档案2019卷、国立西北工学院档案963卷、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档案1958卷为基础,精心策划,认真实施,完成了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
来源:《中国档案》2019年第11期 文/王展志 张文峰
2024-08-22 14:25:15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保存中华文化血脉,平津地区文教机构纷纷内迁。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随着战局变化,长沙临时大学迁入昆明,改名西南联合大学;西安临时大学南迁汉中,改名西北联合大学。西北联大
来源:《炎黄春秋》2020年第9期 文/陈钊
2024-08-21 16:47:58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交通大学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徐汇校区在日军侵略中遭受了重大变故与破坏,其遭遇是整个中华民族在抗战期间灾难状况的沧海一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交大历史上这颠沛流离的8年,校园被侵占的灾难与损失,能够让我们以史为鉴,珍惜和平,励志图强,开创未来。 01交大校园成上海第一最大之收容所 早在1932年1月28日,日
来源: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凤池
2024-08-20 16:41:30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京津地区首当其冲。国民政府下令京津高校北大、清华、南开迅即南迁,先在长沙合并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战火逼近长沙,长沙临时大学又被迫迁往昆明,组建成西南联合大学。日本帝国主义妄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于8月在上海挑起八一三侵沪战事,上海也陷入了战火之中。国民政府
来源:炎黄春秋杂志社 刘重来
2024-07-23 16:30:24
中国?民抗?军事政治?学(简称抗?)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民军队培养和训练军事政治?部的?等学府,前?为中国?民抗?红军?学,1937年1?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延安。?泽东为其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向,艰苦朴素的?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抗?学员以从部队抽调?部为主,并招收从
来源:《军事历史》2015年第3期 P77 作者:刘艳慧
2024-06-17 08:49:27
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第一任校长是成仿吾。陕北公学师资力量雄厚,毛泽东等领导人和高级将领还经常到陕公讲课。陕北公学的校风是忠诚、团结、紧张、活泼。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学习的内容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公学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在烽火连天、极端艰苦的抗日战争环境中,陕北公学
来源:《文史天地》
2024-05-26 17:22:26
抗战时期贵阳大夏歌咏队,从建队到结束虽然只有抗战时期中的5年时间,但在中共贵州地下党的领导下,大夏歌咏队一直活跃在贵阳的城乡,深受人民群众欢迎。歌咏队开展的活动,激励了当地人民的爱国热情,大力宣传了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贵州抗战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01 歌咏队产生的概况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大约在11月,上海复旦大
来源:《文史天地》
2024-05-26 16:55:46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战争的展开,北平、天津、上海、汉口相继沦陷,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大部分领土陆续落入敌手,地处祖国西南部的贵州成为抗战的后方,外省特别是沦陷区的一些高等院校迁来办学。先后迁入贵州的高等院校共7所,其迁入及办学情况,简介如下:1 私立大夏大学 该校成立1924年,原校址设在上海。八一三战后,该校与复旦大学组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4-05-26 16:38:01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山大学被迫内迁,先前往云南澄江,再到粤北坪石,后至粤东梅县等地,抗战结束才回到广州石牌原校址。辗转迁徙途中,师生们翻山越岭、晓行夜宿,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办学,保存了文化星火。在澄江办学期间,更是促进了当地文化活动的发展。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创办于1924年,校训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926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王天浩 钟淑娟
2024-04-03 09:03:29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上海复旦、大同、光华、大夏四所私立大学组织联大内迁。后大同、光华因故退出,复旦、大夏则遵部令组成复旦大夏联合大学。联大分为两部,第一部以复旦为主体,迁往江西庐山;第二部以大夏为主体,迁往贵阳。11月,以复旦为主体的联大第一部租借庐山牯岭开学。12月,南京沦陷,联大第一部下庐山,于月底抵
来源:文汇学人(微信公众号) 陈启明
2023-08-08 09:40:44
1945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复员北上,我们随父母从昆明回到北平,回到清华园。昆明,经历了一二·一运动、闻李惨案,人们从贫穷、内战的血雨腥风中走来,清华园仿佛一个幽静的山谷,荷塘月色,闻亭钟声,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童年的我们,在这山谷中找到无穷的乐趣:到荒岛去找寻野鸭蛋,雪后的荒岛有时会发现怪兽的足迹,一边是人脚,一边是一个个圆点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岫
2023-08-07 15:29:12
这不可测知的希望是多么固执而悠久,中国的道路又是多么自由和辽远呵……——穆旦《原野上走路——三千里步行之二》一、在中国的山峦、河流和草原上抗战军兴,平津沦陷。华北、华东高校的师生们走出象牙塔和亭子间,束装远行,奔向高山峻岭、原野乡村。艰难的迁徙流亡,对于西南联大的师生而言,是一次全新的生命体验,更是一次精
来源:《当代》 刘东黎
2023-08-04 15:19:41
蒙养园旧影蒙养园新照熊希龄因救灾创办了一所时代名校香山慈幼院是熊希龄所创。1917年夏秋之季,直隶地区连降暴雨,致使永定河、南运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子牙河等数条河道相继决堤,洪水将京畿一带变成泽国,京汉、京奉、津浦铁路全部中断,水灾波及103个县,近两万个村庄,受灾民众超过600万人。当时熊希龄已退隐天津,
来源:北京青年报 韦力
2023-08-01 10:18:11
1930年夏天,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向闻一多发出了热切的召唤,请闻一多来该校任教,闻欣然而往。闻一多上课很有特色,对学生总是很宽容,宠爱有加。他总是抱着一大摞书昂首阔步地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致敬后,他便在讲台坐下,然后慢慢掏出一包烟,笑眯眯地问学生:你们哪位吸呀?当然没人吸,他就在学生的笑声中点上一支,然后不紧不慢地开始讲课
来源:人民政协报 顾燕
2023-07-28 10:34:34
马相伯(1840—1939年),中国现代教育的开拓者,参与创办了震旦大学、复旦大学、辅仁大学,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竺可桢都曾受教于他。他精通拉丁、希腊、法、英等多门外语,对哲学、数学、语言学等文理学科均有研究,有著作《致知浅说》《拉丁文通》等。他兼通古今中西深厚学养,在晚清罕有其匹,其教育思想和治学理念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为国
来源:学习时报 刘贤
2023-07-27 17:15:43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寻访红色地标的时候,共产党人的事迹,带着我们的思绪回到那火热的年代。共产党人为救国图存而呼喊,而奔走,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和她的丈夫何孟雄,就是其中的人杰鬼雄。缪伯英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后来并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缪伯英、魏野畴、许兴凯等一批学子很早就加入中国
来源:北京晚报
2023-07-26 14:37:34
高校内迁故事:第一所因日军侵华内迁的大学 | 校园里的红色记忆
抗日战争期间,全国70多所高校先后被迫迁址,踏上了艰难困苦的内迁流亡之路。但也是这次中国高等教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罕见的大迁徙,使得中国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形成起来的宝贵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文脉得以保存。这是大学们的长征。在《校园里的红色记忆》当中,我们看到了很多高校的内迁故事,今天就从第一所因日军侵华内迁的大学说起。自1931年出走沈
来源: 中国教育电视台
2023-06-28 10:08:06
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陷落,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迁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到长沙,以清华大学长沙分校为基础,组建临时大学,并成立以三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为核心的筹备委员会,1937年9月开始筹备, 10月25日开学。▲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关于该校筹备经过致教育部的报告随着淞沪会战失利和南京失守,武汉亦岌岌可危,长沙也
来源:民国大校场 文/劲舞狂飙
2023-06-27 10:39:34
澄江一碧天四垂,郁葱佳气追朝曦……这是著名文学家王易在1941年为国立中正大学(简称正大)作词的校歌。正大创办于1940年,先后在江西泰和县杏岭村、宁都县长胜镇和南昌市望城岗3个地方办学。此外,该校还在江西赣县龙岭镇设立过分校。正大在泰和县杏岭村的校址,背倚玉华山,面朝平原,环境清幽,正如校歌中所写那样有着美丽的景色。但遗憾的是,抗战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张建中
2023-06-26 16:35: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