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永远的丰碑----苏鲁豫边区"鲍楼村"革命英雄
2020-07-29 14:56:20  来源:山东复兴红色文化博物馆  点击:  复制链接

  苏鲁豫边区"鲍楼村"革命英雄

  山东金乡鲍楼,位于三省四县交汇处的苏鲁豫地区,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鲍楼村为湖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是苏鲁豫边区党政机关的驻地。1938年1月在鲍楼村建立了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也是苏鲁豫边区最早的党组织。(原山东常务副省长秦和珍回忆)1939年在鲍楼成立了湖西抗日游击队,并先后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抗联姊妹团,儿童团,等抗日组织。抗战时期,1944年7月湖西抗日军政学校(湖西中学)迁往鲍楼,是湖西抗日中学重要驻地。据不完全统计,鲍楼村共有39名烈士为国牺牲。包括金乡县第一反法西斯战士袁丕思,金乡县第一个共产党员马希文等。


位于鲍楼革命老区的--苏鲁豫边区复兴红色文化博物馆(上图)

  在艰苦复杂、曲折漫长的斗争岁月里。边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1939年发生了令人痛心的湖西“肃托”事件。暗害分子王凤鸣勾结王许仁,以肃清“托派”为名大搞暗害活动。抗日根据地创始人王文彬、马霄鹏等三百多名党的优秀干部遭受杀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又有多少优秀共产党员、革命战士战死沙场,有多少英雄儿女倒在敌人的屠刀下。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先后有数十万湖西儿女参军、参战、参加革命工作,数万革命先烈英勇献身,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滋润着这块沃土。

  金乡县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士——袁丕思

  袁丕思,金乡县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士,1894年生,金乡肖云镇鲍楼村人,1915年赴法勤工俭学,以华人身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一战”结束后获胜利纪念章一枚。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22日在丰县候围子寨对日作战中壮烈殉国,时年45岁。

  1939年3月参军入伍,变卖了村南良田四亩,支援抗战。据马玉勇同志回忆说,曾任共产党丰县统战部部长。同年7月,在江苏丰县候围子寨保卫战中,袁培思和战友马玉良并肩作战,坚守寨墙洞口。为了拓宽射界,袁培思将洞口扩大,给日军造成很大杀伤力。日军穷凶极恶,视为轰炸重点,利用重炮轰炸此洞口。据战友马玉良同志回忆说,袁培思坚守阵地,死战不退,不幸中炮牺牲,时年四十五岁。

  金乡县第一个共产党员——马希文同志

  马希文,祖籍鲍楼,1906年生于高河街道马庄村,1925年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金乡县第一个中共党员。1926年考入中央军事学校———黄埔分校。1927年12月,马希文和他所在的军官教导团在叶剑英率领下举行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马希文在战斗中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1岁。

  马希文1906年出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二。幼年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十四、五岁就成为金乡城东有名的才子。1923年春,他考入济南正谊中学,在学习中接受了马列主义,使他茅塞顿开,心明眼亮。他看到当时的中国,外遭列强侵略,内有军阀混战,连年灾荒、哀鸿遍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他决心救国救民,立志献身于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毅然决然地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金乡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白天在校读书,夜晚出入于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列主义和救国救民的思想。当时山东军阀张宗昌反动透顶,对革命群众大肆镇压,学生宣传革命一经发现,轻则开除学籍,重则坐牢杀头。家中得知马希文参加革命活动,父母为他日夜担心,父兄曾两次去济南逼他停学回家。第一次他在回家的火车上偷偷溜跑了。第二次(1926年春),父兄从济南找他回来,为防他逃跑,把他锁在屋里,给他送水送饭,一连几个月。同时,还让他的妻子胡氏劝说他不要参加革命,但他的革命信念坚定不移,妻子在他的教育劝说下,反而放松了对他的看管,终于在这年秋天的一个早晨逃离家门,又回到革命队伍中去。

  1926年秋,马希文从家乡重回济南,此时,形势日趋紧张,白色恐怖已笼罩山东。因他从事革命活动比较突出,引起了反动军阀的注意,在济南已不便开展革命工作。1926年冬,党组织调他去武汉参加培训,经长途跋涉,于1927年春到达武汉,考取了中央军事学校———黄埔分校。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蒋汪合流疯狂镇压革命,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破坏,革命党人惨遭屠杀,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毛泽东等组织了“秋收起义”;张太雷、叶剑英等举行了“广州起义”。马希文即参加了“广州起义”。当时,他所在的中央军事学校改编为军官教导团,在叶剑英的率领下来到广州。于1927年12月11日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马希文所部参加了攻打广州公安局的战斗,经过一天一夜激战,广州公安局被攻破,但起义人员也伤亡过半。12日整编部队后,开赴珠江沿岸,发起攻打张发奎第四军司令部留守处的战斗。马希文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冲锋陷阵,身中数弹,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他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威武不屈,浩气永存——李文启同志

  李文启(1923-1947)贫苦出身,秉性刚直。追随其兄长李守训参加抗日,任村民兵队长。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屡立战功,后任区小队锄奸助理员。1947年2月27日不幸被捕,28日在曹马集遇害。临刑前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威武不屈,大义凛然,慷慨就义,时年24岁。其英雄壮举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为国为民舍身忘死——鲍楼村革命英雄八壮士

  李守训(1917-1942),李文起兄长,1942年12月22日在大棠树对日作战时牺牲,时年26岁。

  马开英(1924-1942),1942年参军,同年12月22日在大棠树对日作战时牺牲,时年19岁。

  马开海(1925-1942),1942年参军,入党,同年12月22日在大棠树对日作战时牺牲,年仅18岁。

  马泰文(1921-1944),1944年参军,十团三营十一连战士,同年8月在解放丰县战争中牺牲,时年21岁。

  马开武(1926-1943),1943年参军,十团战士,同年于单县枣庄集对日作战中牺牲,时年19岁。

  鲍秀谋(1921-1945),1944年参军,十团战士,1945年6月解放金乡时牺牲,时年23岁。

  马洪奎(1921-1945),1944年参军,十团战士,1945年6月解放金乡时牺牲,时年23岁。

  候运昌(1923-1947),1943年入党,1944年7月参加区中队,1947年3月1日被国民党杀害,时年24岁。

  红心向党,终身为公——马玉尧同志

  马玉尧(1921-1994)1937年入党,1938年任边村党支部书记,1938年参加教员训练班学习,后任教员和小学校长等职,1951年调入新华书店上班,1957年退职。马玉尧同志一生爱党爱国、勤奋工作、艰苦朴素、舍己为人,对子女教育很严格,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战争年代,他投身抗日,忘我工作,接待我党工作人员,送医送袜,管吃管住。动员村民抗日救国,支援前线,发展武装,对革命做出了很大贡献。和平年代,他不居功,不伸手,一心为国家着想,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主动离职,回乡务农,默默做一个基层党员的工作,直至1994年逝世。

  “共和国创立者”勋章获得者——马玉勇同志

  马玉勇,1911年生,1938年入党,后在区乡政府工作,解放后在曹县工商联任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备受打击,经历坎坷,1965年病退回乡,1978年平反昭雪,1999年被授予“共和国创立者”勋章。2008年1月3日去世,享年96岁。

  “百名优秀人物金爵奖”获得者——马开法

  马开法,1921年生,1941年6月入党,历任小学教师,机要收发员,机关党支部书记职务,曾受上级4次嘉奖。解放后在邮电局任职,多次受表彰,曾被评为“五好”党员,模范局长称号。2007年2月被授予“百名优秀人物金爵奖”。其业绩已载入“开国将士风云录”史册。

  功勋卓著,鞠躬尽瘁——马洪训同志

  马洪训,1922年生,1939年入党,曾任县大队队员,区小队指导员,区委员会书记,县八区政委,参加过羊山战役,淮海战役,五次死里逃生,身上多处负伤,在湖西打游击期间曾掩护刘少奇、陈毅等去延安,立下赫赫战功。解放后,历任平原省宣传部干事,北京市建工部工区主任,包头市建工部华北局施工处长,建工部八局一公司经理,国家建委102总指挥部六团主任,湖北省工建一局副局长等职。1984年底病故于湖北省襄樊市,终年62岁。

  新中国第一代空姐——马洪志

  马洪志,生于1937年,马洪训之妹,出身于革命家庭,小学毕业后,随其兄马洪训入河南汲县中学就读,1953年到北京上学,1956年密招民航总局工作,是新中国第一代十八个空姐之一,曾护送周恩来、贺龙等出访各国,被周恩来总理亲切称为“半个小老乡”。著有《新中国第一代空姐》一书。现已退休,在北京著书立传,安享晚年。

  高风亮节---马洪运同志

  马洪运(1925-2014),生于鲍楼村,1.69米,身材健壮,18岁参加八路军,绰号“坦克”,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3年任八路军医务兵,抗战时期多次负伤。1945年抗战末期,由于微山湖西“万福河”南岸日军不接受我军的受降,八路军指挥部派出小分队去对岸收缴,船到河心时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一个班的人员和战马无一幸免,马洪运身负重伤,幸免遇难。解放后在烟台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二四部队雷达四团后勤处长等职务,并多次获奖。马洪运一生对自己和子女要求严格,不贪图名利,一心只为党和国家。马洪运曾说:“很多跟他一起战斗的同志都牺牲了,他成为了革命的幸存者,没有理由再要求什么。”这就是高风亮节的马洪运。

  苏鲁豫边区宁死不屈真英雄---马霄鹏同志

  马霄鹏(1903—1939)名著,字霄鹏。1938年1月曾任中共金乡工委书记,山东鱼台县人。湖西地区早期共产党组织创始人和鲁西南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战初期任中共苏鲁豫区党委宣传部长。

  马霄鹏1923年考入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心理系,1927年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马霄鹏回到家乡,组织领导抗日救亡工作,建立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开辟了湖边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任中共金乡县工作委员会书记,根据鲁西南工委指示要建立抗日武装。他率领城西、城南、城北几处的武装队伍,与羊山西董楼董元拉起的一支武装会合,共100余人,40支枪,成立了金乡县第一支抗日武装,取名为第五战区第二游击纵队,陈笃卿为司令,董元为副司令,马霄鹏任政治部主任,耿荆山、王鉴览、翟子超分别担任组织、宣传、民运干事。为后来建立抗日义勇军第二总队奠定了基础。

  1938年4月,马霄鹏调鲁西南工委(后改称苏鲁豫区特委)历任苏鲁豫特委-部长、宣传部长,主持创办了《团结日报》。同年8月,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湖西“肃托事件”。9月15日前后,杀害了地委宣传部长袁汝哲、军事部长尹义生等,遭到马霄鹏等人的坚决抵制。他们不仅不听,反而以“托派分子”罪名,逮捕了马霄鹏,严刑拷打,他英勇不屈,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疼痛和折磨,始终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不是‘托派’!”马霄鹏宁愿自己受刑,也不连累其他同志,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最后,被勒死于丰县于王庄的一座古庙里。

  1941年冬,中共山东分局根据-精神召开追悼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07-29 15:03: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英烈牟光仪:活跃在潍县敌后的“瞎子司令”

下一篇:鲁宝琪:抗日先锋 身陷“虎穴”壮烈死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