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中的回族(8)
2017-10-30 14:37:04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复制链接

  第四,开展敌占区的抗日工作。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壮大力量,各级"回建会"还深入近敌区和敌占区开展工作同日寇进行斗争。冀中第八分区的回民主要分布在津浦铁路及"青、沧、交地区",这里敌伪统治较强,回民又集中。为打开局面,冀中"回建会"派刘炯、马洪波、李小立到交河,佟铁城到青县开展工作,很快在青县、交河、献县建立了"回建会",交河县还组织了一支20多人的"回民小队"。1939年冬,青县县委书记刘国生被捕投敌,出卖党组织和干部。1941年秋,马玉槐、郭运率回民支队一个连重新开辟和恢复青县的工作,他们不仅成立了"回建会",而且还派一些进步青年入"华北联大"学习。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我军主力转向外线作战,抗日工作困难增大,八分区又成立"青、献、交回民委员会",以马乜信为主任,以加强对当地回民抗日斗争的领导。根据新的情况,他们的对敌斗争采取两面政策,即公开一套,秘密一套,脱产抗日干部转入地下,以保存力量,打击敌人。他们的斗争途径一是控制掌握敌伪联络员给敌人送假情报,了解敌人情况,掩护抗日人员。二是争取村、镇"两面政权"的办公人员。在敌占区村、镇办公人员既要应付敌人,又要同"回建会"等抗日干部打交道,而不少办公人员又有抗口倾向。抗日干部对他们进行团结教育和争取工作,让他们不破坏抗日,又为"回建会"办事,了解敌人情况。三是打人敌人内部,争取敌伪军。八分区的淮镇是沧石路上敌人分割、封锁建国、青县、沧县、交河四县的一大据点。"回建会"配合献县、交河我敌工部、公安局在淮镇据点发展了两名地下回民伪军关系,又在镇上发展了几名回民上层人员地下关系。通过他们又做通了淮镇伪军丁凤阁工作,使其从伪军中拉出一个班反正来到建国县。这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中,对敌伪军产生很大影响,从而沉重打击了敌人。类似冀中八分区这样开展地下工作的,在冀中各敌占区都有。

  此外,在抗战后期为迎接战略反攻,1944年底,冀中区党委决定在党委城工部设"回民工作委员会",马玉槐任书记,主要是加强对城市抗日工作的领导。他们派大批干部打入北平、天津两市开展抗日工作,在平津两市组织建立了--抗日小组和地下武装,并把城市内的一部分回民青年和学生送往根据地学习、锻炼,然后返城从事抗日工作,为对日反攻积蓄力量。

  八年全面抗战,冀中回民开展了积极广泛的抗日斗争,为冀巾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以及打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山东根据地及冀鲁边区回胞的抗日救亡运动

  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后,非常重视发动回族同胞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根据党的民族政策,1943年9月13日,中共山东分区发出《关于回民工作指示》,指出:(一)积极发展回民党员,提拔回民干部;(二)组织回民救国会,开展各项抗日活动;(三)大力开展城市回民工作,建立回民武工队;(四)广泛建立回民抗日武装,改善回民生产;(五)实施回民自治和参政。1945年8月15日,从新的形势出发,中共山东分局又发出《关于回民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党我军必须进一步团结回民","扩大回民武装,加强回民干部,一律遵守回民风俗习惯。""在区委,在党内应建立回民工作委员会,党外建立回民救国会"。山东分区有关抗战时期回民工作的具体指示,为当地回胞参加抗日和求得解放指明了道路。

  山东根据地的回民抗日斗争主要发生在回民聚居区沿勃海的冀鲁边区,鲁中的沂水等县和鲁西南区也有回救会等组织的抗日斗争。冀鲁边区东临渤海、西靠津浦铁路和大运河、南临济南、北接天津。由于受国民党的统治和阶级压迫以及日寇的侵略威胁,回汉人民的革命性和反抗精神特别强烈。早在1922年,孟村县小堤东的回族青年刘格平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的派遣在家乡回汉群众中传播革命,吸收了一批回汉先进分子加入共产党,从而为当地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七七事变"后,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开辟前,当地汉族党员和回族党员王连芳、刘子芳、王俊峰、张凤亭、刘树林、杨振东、杨振荣等即响应党的号召,投身抗日救亡斗争,建立了回汉联合的冀鲁边抗日救国军,下辖三路和一个特务团,后这支武装改称为国民政府军委会别动总队第三十支队。不久,津南抗日游击支队也建立起来。抗战初期津南冀鲁边区回族人民虽然还没有建立回族抗日救亡团体和武装,但有不少回族同胞已发动起来和参加了抗日斗争,这为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武装和救国组织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终于在1940年7月正式宣告成立。

  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和抗日武装组建后,冀鲁边区党委就明确指示它的基本任务有四项:第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广大回汉人民群众,投入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第二,帮助建立地方抗日民主政权,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第三,消灭敌人,壮大自己,不断发展和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第四,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分化瓦解敌军,建立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决消灭日本侵略者。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的负责同志同时也是回民大队抗日武装的负责人,他们的抗敌斗争主要是通过武装抗日而展开的。在回民救国总会的直接领导和发动下,当地回族青年和一部分社会人士纷纷投奔回民大队,使抗日武装迅速由初建时的2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几个月后又增至400多人,分为四个大队。1941年2月,冀鲁边军区将几个回民大队编为冀鲁边回民支队。1944年1月,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合并为 中国抗战史学会编《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第95页,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渤海军区,回民支队也改称为渤海军区回民支队,到抗战胜利时,回支已壮大到2300余人。这支队伍成为抗战时期战斗在津南鲁北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

  1942年3月,边区党委派刘济民担任回民支队副政委,回民支队建立起党支部。回救总会亦改党支部为中共党组,党组书记王连芳,党组成员有刘济民、刘震寰、韩道仁、李玉池等。他们在支队中发展党员,并在各大队建立党小组,党在回支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回救总会在帮助扩大部队的同时,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成立了正道报社,由回族韩道仁、汉族王寿千、张珍、杨晓林、张洪泉等同志主办出版《正道周报》和《正道杂志》。并坚持出版至1944年,因环境恶劣而停刊,1946年又复刊,改名为《伊斯兰周报》和伊斯兰出版社。回救总会还开办了回民干部学校,由王连芳兼任校长。韩志鹏等具体主持,学校为回民支队及各回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回民干部。学校一直办至l949年解放前后。

  为了便于回支在这一地区长期活动,有利于保存抗日力量和更好地打击敌人,1942年10月,冀鲁边区党委、军区决定建立抗日根据地--青城县,管辖区包括原沧县六区,盐山县四区和二区的一部分,以及原新海县一区的一部分村镇。中共清城县工委书记由刘济民兼任,县长由刘震寰兼任。县工委设有宣传、敌工等科,由张迪生、张高亭分任科长;县政府设有财政、文教、粮秣等科。全县辖有三区,原沧县牛进庄、东西赵河、肖庄子、辛店、老桥、毕孟、望海寺一带为一区,区长王振洪;二区包括原盐山区和二区的部分,张迪生兼任区委书记,区长刘喜三;三区包括原新海一区、旧城、留舍一带,区委书记向克,区长韩文光。后来,无棣的小山、东西侯庄、张皮庄子、赵高庄划分为四区,书记张友俊,区长韩文光。青城县工委建立后,首先针对部分村庄尚有敌伪残余的情况,积极展开村级政权建设,对一些两面讨好从中得利的村干部进行改造和教育,以便及时将其争取过来;对一些实际为敌人效劳而于我不利的人,则发动群众将其换掉。工委书记刘济民了解到青城县羊二庄、羊三木、八里庄、冯家堡、燕吴庄子、花寨、长郭、李天木、北赵河、东西赵河、牛进庄、塔上、肖庄子、小赵庄、留舍等纯回民村和回汉杂居的村庄情况确实不同,回族村庄的农民除务农外,还做小买卖。他们将农副产品贩卖到沧州、盐山县城,这样无形帮了敌人,也有极少数人因生活无出路而当了土匪。鉴于这种情况,工委委托王连芳负责抓回民村的政权建设。王连芳与回教总会张远英、丁溪野、韩道仁、韩志鹏、刘振海、韩桐轩、韩志鸿等在村政权中约法三章:不准向敌占区贩卖粮食;不准给汉奸通风报信;号召当土匪的人改邪归正。这种细致扎实的工作,不仅使农村基层政权基本得到巩固和加强,而且还动员了不少回族青年参加抗日,当地群众称他们是"夹小包袱的土八路"。

  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既是抗日的需要,也是壮大自己打击敌人的有力手段。青城县工委和回救会积极开展对伪军家属和亲属的思想动员工作,如土楼村(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的回族青年张铮起因生活贫困被迫当了伪军。1943年快过年时,他回家探母,救国总会得知后,先由总会干部王光宇做张铮起和家属的工作,效果良好,继由刘震寰来家进一步宣讲抗日政策,终于说服了张铮起,并提供了敌伪据点姚庄的军事布置情况,后张铮起与回支一大队里应外合搬掉了这个据点。张铮起也参加回支,改名为张福德,并于194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回支在攻打齐家务据点时,也采用这种办法,通过内线一举歼灭敌自卫团500余人。回救会还利用韩村(今黄骅县城)的汉奸头子李九钩子的亲属给李九钩子做工作,并由刘震寰写信忠告李九钩子,李九钩子终于改变立场,答应在日伪军扫荡时,遇到回支就朝天开枪,给回支让路。有一次敌人大扫荡,李九钩子还将回支伤病员送到伪军据点附近的庄子上隐蔽起来,扫荡过后再把伤病员送回马莲庄。伪"皇协护民军"司令、回奸刘佩臣曾组织所谓"回联会",与我抗日武装争夺回族青年,可谓罪恶累累。回救会在同刘佩臣的斗争中,一方面针锋相对地揭露其利用回族出身和伪回教联合会欺骗回民、分裂回汉团结的阴谋诡计,为维护回族尊严,公开宣布开除其"回籍"。另一方面对其队伍中的回族伪军,做争取和分化瓦解的工作。在我政治工作和军事进攻的威慑下,刘佩臣伪军一个大队带着两挺机枪和三门掷弹筒、三十支步枪主动向回民支队投降。恶贯满盈的刘佩臣在1947年沧州解放时终被捕获公开审判并处决。

  1943年10月,冀鲁边区军区党委决定将新海、青城两县合并为新青县,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并与天津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新县委由李玉章任书记,县长仍为刘震寰(1945年为纪念黄骅同志,改新青县为黄骅县)。1944年渤海军区组建后,回支与回救会根据军区指示,主要活动于新青县、盐山、沧县、南皮、阳信、无棣、庆云、惠民8县。他们根据平原特点和敌强我弱的形势,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秋、冬、春季采取分散隐蔽方式,利用交通沟突袭敌人.夏季靠拢、集中消灭大批敌人,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广大回民群众为支援和掩护回民支队,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迹。青城县塔上村邢大娘送儿子参加回支,1942年小儿子牺牲后,她忍痛又送长子参加了回救会。1943年春,日寇大扫荡包围塔上村,回支一战士被困在村里,邢大娘急中生智让战士换上便衣躺在自己家中。敌人前来搜查,邢大娘端着一盆屎来到敌人面前说:"我儿得了伤寒病,可传染人啊!"敌人一听只好掩鼻而去,从而巧妙地保护了战士。邢大娘还经常给回支战士提供各种方便,如让房、烧热炕、缝补衣服、做饭、放哨、报信等。被回支战士们称为"抗日老大娘"。像这样的事例几乎在回支战斗生活过的回民庄中都有发生。正是这种军民鱼水关系使回民武装与当地回汉人民团结战斗,不断战胜困难,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当年领导回救会与回支进行抗日斗争的王连芳在回忆录中所说的:"几支回民部队所走过的战斗历程,每一个脚印都饱含着党的领导和党的亲切关怀,每一个胜利无不是回汉同志团结战斗和回汉人民合力支援的结果,而战斗的目标则始终对准回汉人民的共同敌人--日寇、汉奸、回奸和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回顽头子。正足南于有了这最根本的三条,加上回族人民为祖国争生存、为自己民族争光、为劳苦大众争解放的决心和勇气,回民武装才能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走出了一条回回民族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山东抗日根据地除冀鲁边区回族人民的抗日斗争之外,还有滨海二分区的临沐县于l938年建立伊斯兰中队,后扩建为大队;鲁中区泰肥军分区在1938年开始建立了回民游击小组,后扩展为回民主力连和基于大队,在沂水、沂源一带有回民警卫连;冀鲁豫边区的东平、朝城、沙海、府海等回民聚居区,建立了回民游击队。各地回救会和抗日武装发动和团结回汉人民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4.我党直接领导的各省区回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

  在抗日战争中,我党直接领导的回族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除了上述根据地之外,在津、冀、晋、陕、甘、宁、青、新、豫、皖、鄂诸省区,也有我党直接组织和影响下的回族抗日武装和抗日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斗争,同样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救亡运动做出了贡献。

  河北省南部邯郸地区是后来冀鲁豫根据地的一部分。邯郸地区回族较多的丘县,在党的领导下回汉人民积极抗日,顽强奋战,使丘县成为有名的"有敌人无敌区"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我党领导的丘县战委会成立。战委会由20人组成,有回族4人分别任宣传部正副部长、妇救会主任和干事。1938年冬,由回族党员和爱国人士韩觉民、石泰和、沙梦弼等发起,在丘县最大的回民村陈村清真寺成立了"丘县回民抗日救国会",推选清朝"拔贡"、回族爱国人士马云岫为会长。救国会成立后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组织群众,发展武装。回救会会员数百人还扛着大刀、土枪、红缨枪上街游行示威,以激励和鼓舞群众的抗日热情与斗志。

  我党在丘县回族同胞中注重培养党员干部,回族聚居的陈村、丘城西街、西常屯、韩庄、贺堡、杨二庄等村庄,是第一建立党组织的村庄。回族党员韩觉民l939年就担任了丘县县委书记,丘县最初的妇救会主任、青救会副主任和工会副主任都由回族同志担任;在县大队干部中也有回族同志。他们成立丘县回民抗日救国会,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组织群众,发展武装。在党组织和同救会的宣传和引导下,丘县回族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参战,奔赴抗日第一线的就有300多名。他们在前线英勇抗敌,许多回族同胞献出了生命。回族干部石国都连长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撤退,身中数弹仍毙伤敌人多名,最后壮烈牺牲。一位任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的回族共产党员,l944年在敌人扫荡中被俘,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强不屈而死,用生命保住了党的机密,保护了群众和同志。敌人曾在1941年春出动200人包围丘县城外的陈村,挨家挨户搜人,把群众赶到清真寺,近千名回族群众在敌人枪口下,面对拷打毫不畏惧,始终没有一个人告密。

  回族党员干部和回救会干部还深入伪军内部,向他们宣传党和抗日政府的主张,争取他们弃暗投明。在我军强大政治攻势和回族党员的教育启发下,驻郭白庄炮楼的伪军班长、回族唐金江,将炮楼内两名日兵打死,烧掉炮楼,带领全班携武器及军用物品投到抗日队伍之中。在西常屯、韩庄、贺堡、韩西固等村庄还成立"模范班"、"青抗先"等群众组织,他们通过破坏敌人通讯线路、为我军传送情报等方式配合部队作战。西常屯"模范班"经常上"封锁线"到丘城近郊村庄监视敌人。一旦敌人出动,他们即鸣枪报警。住在该村回民家中的宋任穷曾赞扬说:"西常屯模范班了不起。"该村被称为"抗日模范村"。有"抗日堡垒村"之称的韩庄,其清真寺是中共丘县县委的工作据点,寺中隐居着党员和干部。县委油印文件、宣传品等许多活动和工作都在清真寺内进行。由于得到回民群众的保护和支持,县委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从而推动该县回汉人民抗日斗争不断深入发展。

  天津沦陷后,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下,天津人民展开了反侵略的抗日救亡斗争。有不少回民先进分子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8年发展党员16人。他们从各种途径将毛泽东《论持久战》等抗日和革命理论小册子送到回民群众手中,利用标语、传单等宣传方式,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于世。秦良、王文元等回民地下党员与汉民党员一道,开展隐蔽斗争,散发传单,组织读书会,收听解放区广播等。在读书会学习、讨论《新民主主义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著作。他们组织和发动回汉群众积极从事抗日斗争,秦良之父穆芝芳和回民群众张石麟的家,成了地下联络站,许多党的负责人经常出入他们家。回族地下党员还秘密向解放区输送政治、军事人员,运送军火、药品等。

  1943年春,冀中城工部派回民干部干一、刘步伦、李同贵三人到天津北天穆村回民聚居区开展工作。他们住在回民马顺兴家,以贩卖牛羊为掩护进行革命工作。1944年2月组建了民兵队(当时称武委会),有队员20余人;3月,又建立村政权。9月,他们在南仓设暗卡,打伏击,一举截获日伪军向市里运送的几十头牛,屠宰后分给贫苦村民。不久,又截获汉奸刘小五押送到市里的几十车粮食。他们还发动群众300多人攻打日寇设在北洋桥附近的仓库,抢出许多大米和其他物资。1945年夏,冀中9分区回民支队到天津,一是配合城工部(地下军)马玉槐和干一同志开展回民地下抗日武装活动,二是消灭零星小股敌人,扩大天津市内回民抗日武装。天津警察局8分局手枪队到北郊清剿共产党时,支队佯装撤离,埋伏于天穆村南。转天,伪军到天穆村强令村民给他们做饭,正当敌人吃饭时,我5名战士突然冲到清真寺口,先宣传喊话令其投降,之后开枪射击,打死副警长,打伤3名伪军,俘获l0余名伪军并缴获一批武器。另外,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天津回民自发进行的抗日活动也从未间断,如饭馆店员、电车公司职工为要求增加工资,曾多次举行罢工、怠工斗争。

  1937年秋,日军侵入山西,山西回民为了支援抗战,曾致书全国穆斯林,发起捐款救国运动。回族著名人物马君图(字骏)毅然挺身而出,将政府给他预付的两个月工资1200元取出,购买面粉400袋,存放于太原清真寺,以备赈济灾民,自己仅身带80元钱回到晋城。他以山西回民抗日救国协会会长身份,四处奔走演讲宣传,动员回族同胞参加抗战。一次他应邀在自己创办的崇实中学向千名师生讲演中,慷慨陈词:"现在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志士报国,正在此时。阎(锡山)长官奉中央之命抗战,我辈能守则守,不守则领导民众游击,配合正规军,牵制敌后,以策应将来。"言时声泪俱下,感人至深。1937年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曾在驻地晋城后河村两次访晤马君图,中共驻晋东南办事处代表谢丰与马君图也有过接触。马君图表示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愿竭尽全力促成抗日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并表示继续在回族人民中揭露日寇对回族的阴谋,动员回胞积极参加抗战。1938年2月晋城失陷,马君图率晋城中学和崇实中学师生及部分民众1300多人,退入太行山区游击,与敌周旋。他还倾尽家财组织山西民众抗日救国军,队伍最多时400多人,与友军携手,多次打败敌人,使晋城三次失而复得。晋城第四次失陷后,他们在敌后晋城、阳城、壶关一带山区进行游击抗战,并组织战时服务队向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传递情报,进行侦察、宣传和慰劳等工作。在斗争问隙组织教师为崇实中学学生补课。日寇占领山西后,建立伪"中国回教总联合会山西省分会",由于马君图在山西及华北回民中有较高声望,又任回协山西省分会干事长,日寇想拉他人伪组织以欺骗回族人民。日寇派一名叫向井的浪人长驻晋城,专门从事策反马君图的活动,策反不成便伺机派兵抓他。中国回协为安全起见,出面活动孔祥熙汇来3000元,邀其入川工作,马君图悉数退回款项,坚持在山西敌后抗战。国民党又任命他为中将参议,负责晋东南宣慰事宜。于是他在晋南将山西省分会与救国协会合并办公。1942年6月,敌寇派兵袭击晋城附近分会所在地贤坊村,马君图90岁老母及妻子家属被掠为人质。马母在狱中拒绝敌人的威逼利诱,捎话给马君图宁死也不能当汉奸。1943年6月,马君图在大东掌村被 俘,坚贞不屈,1945年2月死于狱中。1946年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为马君图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出版了《马君图专号》以志纪念。1946年10月19日,国民党政府发布命令:"抗战军兴,号召地方青年,协助抗战,屡奏膺功。及被执不屈,并母妻相继以殉,一门忠烈,洵湛矜式。应予明令褒扬,并将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以彰其尽忠。"

  大西北地处抗日的大后方.分布着广大的回族人口和其他伊斯兰教民族,同时,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也在西北。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在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实行封锁的形势下,回族的取向就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广大回族人民出于民族大义和党的民族政策及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积极投身于党领导下的抗口救亡运动。在陕甘宁边区之外的陕甘宁青地区,除有不少回民健儿开赴前线杀敌外,回族青年同胞入伍参战者甚众,其比例与当地汉族不相上下,总数达数万人。不少青年投奔延安,入延安抗大、女大、鲁艺、军政学院和民族学院等学校,学习抗日的知识和技能,并有许多青年学生学成后参加到抗日救亡的工作中去。西北回族人民,为保卫和巩固西北抗日后方,为抗日救亡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中共陕西省委的秘密组织发动下,陕西各地群众及回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1931年9月27日,有六七万人参加的西安各界群众反日救国大会召开,许多回民群众参会和上街示威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放弃不抵抗政策,对日宣战。陕西回族公会主席、省政府参议冯瑞生先生积极参加反日活动,在回族同胞中进行反日宣传,被推选为陕西省反日救国会会员。10月15日,冯瑞生带领回族中的工商界人士参加了省反日救国会和省商会举行的抵制日货活动,他们深入大街小巷的店铺、商号查禁日货,并电告津沪,阻止日货运人陕西。与此同时,回族爱国人上马德涵和回族教师乌光焕等人召集西安回族同胞在小皮院清真寺成立了"西安回民抗日救国会",参加救国会的有500多人,马德涵先生被公推为会长。救国会经常组织回族群众上街游行示威,张贴反日标语,抵制日货,宣传爱国思想,声援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率部抗日的爱国行动,并为东北军抗日将士募捐。

  1931年秋至1932年夏,当时在陕西省银行任职员的中共回族地下党员刘格平,在陕西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作秘密兵运工作时,得知冯瑞生是一位进步的回族开明人士,很有声望影响,即以回族身份与其接近,遂成至交。"九芬话?事变后,在刘爱国进步思想影响下,冯以陕西回教公会名义,组织回族青年成立了"陕西回教抗日救国会",冯瑞生主持成立大会,刘格平向到会回民作反日爱国宣传。大家公推刘格平为救国会会长。在西安案板街基督教青年会,刘格平与马明德、苏玉寿、苏玉阗、苏集贤、马昌英、马俊英、冯增亮、安友兰、安惠生、刘志善、白逸安、马锡屏等回族青年开会商讨如何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印刷传单,上街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在刘格平倡议和冯瑞生的支持下,"陕西回族青年读书会"在西安市东大街青年会成立。刘每周向数十名参加回族青年读书会的成员讲解国内外形势及抗日救国的道理,揭露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等,听者无不感动,对抗日救亡的认识茅塞顿开,大大激发了回族青年的抗日爱国热情。几个月后,读书会的革命活动受到特务注意,冯瑞生立即告知并资助护送刘格平东渡黄河前往山西。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西安大、中学校包括回族在内的学生积极响应,并加入青年爱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2月25日,西安一中、二中、师范等学校的学生在革命公园举行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行动大会,这些学校的回族学生也参加了大会。会后数千回汉学生上街游行,路经回民聚居的北院门、麦苋街、莲花池等地,受到当地回民群众的夹道欢迎。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西安各界一片团结抗日救亡的景象。在一些回族爱国人士的倡导下,14日,回族同胞在西安召开"全国回族代表大会"及"陕西中华回族救亡联合总会"成立大会,并通过决议,坚决拥护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八项救国政治主张",呼吁全国各族人民加强团结,共赴国难。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九省的回族代表。总联合会还于当月向马步芳、马鸿逵等西北回族地方实力派将领致电,指出:"年来蒋氏扩大内战,丧失国土,罪大恶极,已为举国所不容",呼吁马步芳等人"速派代表来陕参加救国会议,共商国策,为国家求生存,为回族谋解放,当机立断,幸勿迟疑。"在中共陕西省委的组织推动下,1937年1月28日,西安400多个救亡团体,共15万人在革命公园召开了召开了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五周年大会,回民群众数千人参加了大会,表示"本市同昆愿作政府后盾,可国御侮"。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30 16:31: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回族(7)

下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回族(9)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