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一保育院的艰难历程
2017-08-11 08:41:47  来源: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网 作者:直一院纪念册编委会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爆以后,全国各地人民纷纷起来以各种形式参加抗敌斗争,武汉成立了湖北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发动组织农村人民支持抗战。武汉市小学教师战时服务团,也是当时很有影响、工作很有成效的群众抗日救亡团体。为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抢救儿童,1938年夏,战时儿童保育会委托乡促会在鄂西北协助筹建一所保育院。乡促会接受这一任务后,即派李汉石(李伯刚)等人负责办理,小教团也参加了这一工作。

最后几批撤离武汉的难童

  1938年9月初,由李汉石、张云率领第一批难童离开武汉,沿汉江去均县。9月下旬,在张执一和赵秋芬的共同带领下,护送300多名孩子撤离武汉去均县,一同护送的有乡促会和武汉小教团及其他方面人员胡文径、阮甫、张修华、胡必英、卢纯宜、沈葆英、王述宏、李美华、杨秉元、颜百秋、张玉衡、李伯勋、孟琴芳、齐福龙、姚永文等。1O月17日,袁海真和吴昭苏带着3O多名孩子,乘小火轮沿汉江紧急向均县转移。1O月18日,罗叔章带领数人护送一批7O多名孩子,原计划送到均县,因敌机狂炸沙洋,乃绕道沙市经宜昌入川。1O月19日,又一批儿童约1OO名,离开了武汉临时保育院,在汉口江边分乘三条木船沿汉水北上,准备去均县。

撤向鄂西

  1938年9月初,由李汉石、张云带领的第一批难童,分乘多条大木船从汉口出发,经沙洋、襄樊、老河口,约于11月初抵均县,然后上岸步行到草店。9月下旬,由张执一和赵秋芬等带领的另一批300多名儿童,在汉口王家巷码头乘一只小火轮,沿汉水上游航行。船行两天到沙洋,由于河水浅了,轮船停止前进,张执一等几个乡促会的男老师步行,赵秋芬等小教团的老师继续护送孩子,设法雇了14条木船,改乘木船继续北上。每一条船上20_-30人,日行夜宿,逆水行船,速度很慢。遇到浅滩,船夫要上岸拉纤,有时还需孩子们帮忙拉纤,每天只能走2O一3O里。由于物资缺乏,经常吃不饱饭,条件十分艰苦。老师一路带领孩子们边行船边学习,讲故事、教唱歌、表演,开展文娱宣传活动。沿途停靠城镇时,上岸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孩子们悲愤的演唱激起人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纷纷向孩子们捐钱捐物。

  lO月25日,船队到达襄樊,得知武汉沦陷的消息,全船的孩子和老师们失声痛哭,岸上的百姓为这一悲痛场面伤心落泪。武汉失守,襄樊也吃紧了,当地又有几十个孩子被家长送进了船队。在襄樊又有一批教职工,有江海霞(即江仲华)、肖仁俊、王文宣、秦扶农、章琼莹、许荣、奚望高(乡促会成员)等。参加保育院工作。

  船到襄樊后,换乘小木船继续上行。由于新雇的小船不够用,小孩和女孩仍乘小船,较大的男生上岸步行,他们分组行军,日行夜宿,艰苦跋涉,一路还进行抗日宣传。

  那时战事吃紧,社会秩序极不安宁,船队经过荆门某地时,有溃兵三人对船开枪,击中了一名孩子。船到三官殿附近,又有几个散兵游勇乱开枪,打死了船上一个女孩,肠子都流出来了,惨不忍睹。大哥哥金钟鸣含泪把女孩的肠子塞进肚子里,然后在岸上挖个沙坑掩埋了。

  经过了2O余天的船上生活,船队于1O月底到达谷城县境内的一个小码头,上岸步行十余里路抵达石花街。那天北风呼啸,气候寒冷,孩子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脚板打起了血泡,非常痛苦地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再坚持两天的艰苦步行,终于于1938年11月初到达了保育院所在地均县草店遇真宫。在襄樊下船走陆路的孩子,经过一周的行军,亦于同期到达遇真宫。

  步行队里有中途掉队失散的。白增起在一个深山野林里掉队了。夜色令他恐惧和不安,他急步走到一老人家住了一夜。天亮后继续赶路,又碰上一支军队,在兵营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到草店.终于找到了遇真宫。然而有的孩子脱离队伍后,再也没有回来。

  1O月19日出发的那一批,离汉口后六七天才到仙桃镇。他们在仙桃镇得知武汉失守的消息,大家都很悲痛。因船小拥挤,这批中有程延庆等几个较大的男孩子下船步行,年仅ll岁的女孩子赵学英也争着上岸。经过十多天的行军到了襄樊,他们赶上了9月底出发的那一批船队。这时赵学英的脚底已磨出了许多血泡,肿痛难忍,不能再走了。老师们让她上船,其余的几个男生,仍继续步行赶路,直到深秋11月才到达遇真宫。

  1O月17日乘小火轮出发的那一批,抵达沙洋后亦换乘木船沿汉江北上,但船到一个小镇后,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弃船步行了。离镇前还在镇上开展抗日宣传募捐活动,陈贻鑫指挥大家唱歌。孩子年龄较小,每天只能走3O多里路,到南漳时天已很冷了。孩子们没有棉衣穿,身上长疥疮,脚上也打起血泡。老师决定在南漳休息几天,并在南漳进行演出和募捐活动,用募捐得来的钱给每人做一身棉服,再继续行军。天越来越冷,这批孩子是踏着雪水到达襄樊的。他们在襄樊停留了较长时间,继续进行抗日宣传募捐活动,后来还是罗叔章院长亲自到襄樊才把这批孩子接到均县的,时间大约是1939年1月底。

  就在各批儿童先后到达遇真宫期间,老河口难童收客所的郭鸣勋又陆续送来200多名儿童到保育院。

均县保育院

  遇真宫是武当山麓草店镇外的一座道观,距均县城北约2O余里路。一批批孩子经过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最后到达遇真宫保育院。孩子和老师们都累了。小小年纪走那么远的路,忍着饥饿病痛往前赶路,一路上不少孩子都生病了,长了疥疮,生了虱子。到达遇真宫后,全院师生员工首要的任务是千方百计与疾病作斗争。先清理打扫庭院。庙内到处是马粪杂物,脏乱不堪。师生们花了很长时间清理环境,同时各队老师都给孩子们治病搞卫生,用庙里的大锅给孩子们煮衣服灭虱子,剃光头清除头上的虱子,用猪油硫磺膏治疗疥疮。老师耐心的为孩子们洗疮、涂药。张修华医生是全院最忙最累的一个人了,为孩子检查、治疗、打针、喂药、抢救重病号等等,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孩子。倪智仙老师一直协助张医生给孩子们上药、揉搓、治疥疮,还到院外冰冷的河水里给孩子们洗带浓血的衣服,替孩子们捉虱,烫虱,不怕脏不怕累,为孩子们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鄂西北是一个贫困的山区,生产落后,物资匮乏,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保育院的孩子们到那里以后,供应困难,粮食不够,保育院的经费也缺乏。孩子们到草店不久就是隆冬了,可还是身着单衣,脚穿草鞋,饥饿、寒冷和疾病困扰着全院师生。

  均县保育院开始阶段的工作由李汉石主持,赵秋芬和王述宏先后任共产党地下支部书记。为了解决保育院存在的问题,李汉石等老师还与当地机关和战区驻军进行联系,以争取他们对保育院孩子的关心和支持,为孩子们筹措过冬衣物。

罗妈妈来了

  均县保育院五六百孩子们的困难处境,受到重庆保育总会的关注和重视,常务理事邓颖超非常焦急。lO月18日,罗叔章带领护送7O多名儿童于11月底到达重庆。总会研究决定,派刚送完孩子到重庆的罗叔章去均县保育院任院长。在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邓颖超向罗叔章介绍了均县保育院的困难情况,并交给罗叔章一张保育总会理事长宋美龄的委任状和介绍信,罗叔章坚定的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沿川北入陕西汉中,再搭木船顺汉水而下,经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于1928年底前后赶到均县。

  一个风雪天,罗叔章身着绒毛大衣来到遇真宫,她看见了一群面黄饥瘦衣衫褴褛的孩子,眼里充满了泪水,一下扑过去搂住一个只有两岁的小姑娘……,孩子们感到好亲切呵!妈妈来了,罗妈妈来了!罗叔章不顾一个多月的旅途疲劳,立即到孩子们中间,了解孩子们的病情和生活情况。均县保育院师生一共五六百人,但保育院面临的困难是严峻的,没有粮食,没有棉衣棉被,没有医药,怎么办?如何解决孩子们的温饱?

  罗院长召集老师们开会,商量解决办法。当务之急是先向地方求援。风雪天,罗院长拿着宋美龄的委任状,去见驻在草店的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将军,向李将军汇报了保育院的困难,请求救助孩子。李将军热忱的答应了,说:“你列出一个所需物资的清单来,我给你批办。”罗院长感激说:“李将军,我代表600多名孩子感谢您了。”李宗仁还建议罗叔章再找当地爱国绅士孟宪章等人,请他们也支援一下保育院的孩子。应李宗仁的邀请,罗叔章还为草店的青年军官训练团作了演讲。保育院的孩子还到训练团唱歌表演,宣传团结抗日,呼吁社会保护救助难童,深深感动了李将军和青年军官们。不久师生们领来了李宗仁将军批给的许多粮食、布匹、棉花、食盐和药品等物资。

  院里的病童很多,罗院长建议赶紧建立病房,并带领教职员工冒着严寒找地方政府、机关和开明绅士求援,很快一双双援助的手伸向了孩子们。当地中医和张医生一道,给孩子们治病。妇女们来院为孩子们做冬装。孩子们健康状况很快得到改善。罗院长开始考虑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安排学习环境,建立正常的学习秩序;调整教师队伍,建立正式机构,即:院长室、教务处、保育处、总务处、医务室、病房、幼儿室和缝洗组等部门。由胡文径任教务主任,阮甫任保育主任,张修华任医务室主任。倪智仙管病房,江仲华负责幼儿室,谢雅芳、郭鸣勋负责缝洗组。并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各项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

  在生活上,老师将孩子们编成抗、战、到、底、最、后、胜、利、复、兴、民、族等十二个队,每队由不同年龄的孩子搭配组成,便于同学间以大带小互相帮助。保育院是孩子们的大家庭,队实际上就是孩子们的小家庭。在学习上,根据孩子的文化程度另编班级,每人发一个板凳和一块木板当课桌,分班级上课。

  除上课外,文娱活动也开展起来,学唱抗战歌曲,排演抗日救亡节目,还到院外去做宣传表演。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此,古庙遇真宫旧貌换新颜,神奇的红墙大院内,充满了抗日爱国的精神。

  1939年,均县保育院的孩子们过了一个欢乐的春节,请周围的群众和军队来院联欢,孩子们表演快板、抗日歌曲、活报剧等,军民团结亲如家人。李宗仁将军也到保育院看望师生并讲话,赞扬保育院所取得的成绩。过节那天,全院会餐,每个孩子分到一块大肥肉,这在当时穷困的山沟里,是多么不容易啊!

  保育院非常注意和当地救亡团体合作,联合进行抗日宣传,深受群众欢迎。还进行募捐活动,慰问和帮助抗日将士家属解决困难。

艰难的转移

  1939年春天,日军加紧向鄂西北五战区腹地逼近,前线战事恶化,均县保育院面临物资供应匮乏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危险,罗院长焦急万分,当地党政军部门亦十分担忧保育院的处境。罗院长一面征询地方的意见和帮助,一面向重庆保育总会请示,同时也在院内和老师们一道共商良策。后来根据总会指示,均县保育院速迁重庆。撤退工作得到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将军的热忱支持,行前罗院长进行了动员,在动员会上,李将军讲明抗日前线战事吃紧,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保育院要迅速转移到大后方四川去。出发日期4月15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分批行动。李宗仁将军派了几部军车,运送年幼体弱的儿童和笨重的行李物品。其余老师和孩子们步行和乘船,罗院长也身体力行,陪着孩子们一起走。孩子们背着书包、水碗、小板凳,从遇真宫出发,步行到均县刘家巷,然后乘13条木船顺襄河而下。一路艰险依旧,几遭兵匪袭击。一天晚上,在三官殿,一群散兵气势凶凶地要抢船,罗院长站到船头激昂喊话:“将士们,你们辛苦了,你们在前方流血作战,本来应该把船让给你们,可是我们不是老百姓,我们带的是一批虎口余生的难童,现在要送他们到安全的后方去。我是中央派来的,蒋夫人同中国妇女把这些孩子从前方抢救下来,好不容易呵!他们都是小孩,希望你们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把船留绐孩子们,救救这批孩子。”散兵们听到这番话都沉默了,过了片刻,便悄悄地离去了。

  船到庙滩,又遇上两个绅士样男子,带着乡丁迈上船要搜查。罗院长拿出蒋夫人的委任状和五战区的通行证,对他们宣讲:“这是一批从前线抢救下来的难童,现在要把他们送到后方去,……你们是地方上的,我们遇到了救星,希望你们救救孩子,弄点吃的,他们几天未吃饱钣,没吃油盐,今天能吃到一顿有油盐的饭就好了……。”罗院长的话感动了这些人,他们请院长和老师上岸吃饭,孩子们在船上也吃了一顿饱饭。船于19日到达襄阳,21日,李宗仁将军又派军车来接运孩子们到宜昌,师生们非常感激。到宜昌后住进法国教堂的花园帐蓬和安欧娜女中的保育总会宜昌转运会,在那里休整和等待入川的船只。但日军对宜昌轰炸很厉害,孩子们每天都要跑警报。

  27日上午在宜昌又迎接新同学入队。下午在罗妈妈率领下,师生们到江边乘上了民生公司的轮船。为避免敌机轰炸,日停夜航,白天孩子们上岸到街头进行宣传活动,晚上继续行船。29日船泊万县,30日下午,船抵山城重庆,在罗妈妈的率领下,爬上朝天门,进驻万寿宫重庆临时保育院。

  大后方仍不安宁,重庆经常遭到敌机的轰炸,均县保育院的孩子们来到重庆的头一件事就是躲警报。

  5月2日,上午警报响了,敌机很快在屋顶盘旋。刹时间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房屋玻璃都震碎了,孩子们有的躲到墙脚,有的爬到桌下或床下。一阵狂轰乱炸过去了,外面是一片哭声惨叫声,整个山城烟火弥漫。一颗炸弹落在万寿宫墙外,仅仅由于厚墙阻挡,保育院的孩子们才幸免于难。

  5月3日,天空睛朗,山城人人惊恐。胡文径老师一早就为孩子们准备好了干粮和水瓶。上午10时,警报响了,罗妈妈带着全体师生去山湾下面一座英国教堂躲警报。不一会敌机走了,警报解除,街上又出现喧腾的人群。罗妈妈和老师带领孩子沿着僻远多树的小道绕行,突然间敌机又出现在山城上空,罗妈妈惊吼道:“孩子们,快,就近躲到树丛里!”40多架敌机掠过头顶,投下无数炸弹后扬长而去,四处街道,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山城在烈火中哭号。面对此情此景,罗妈妈流泪了,她紧紧握住身边孩子的手,喊道:“孩子们呢?”她猛的一下站在高坡上,紧吹着一长两短均县保育院集合的口哨,边喊边跑,到处呼唤,直到夕阳西下,才将那些躲在山谷、江边的孩子召回万寿宫。

  5月4日,又是晴天。为了安全,临时保育院安排所有难童白天疏散到四郊,均县保育院的孩子疏散到南岸。这里是苍茫大山,长满竹林,正是天然的防空掩体。罗妈妈为解决新院址和联系船只等事,留在城内去总会交涉。中午时分,27架敌机再次闯入山城,孩子们在山里远看到敌机轰炸、房屋着火倒塌的惨状,都为留在城里的罗妈妈担心。

重建家园

  遵照总会的指示,均县保育院要向江北大田坎转移,5月5日开始行动。袁海真老师找到三条船,供幼儿、医生和装运行李,大部分师生步行,老师还要背着孩子走。沿途人群拥挤,行走很慢,一早动身离开万寿宫,下午4时多才到化龙桥,荣幸遇蒋夫人宋美龄。学生队长向蒋妈妈报告,这群孩子是均县保育院的,刚到重庆就挨炸挨饥饿,现在要到江北大田坎去,没有车。蒋妈妈对老师和同学们说:“不要着急,我们帮你们弄吃的,截车,送你们到歌乐山保育院暂住。”蒋妈妈派他的侍卫官去找吃的,她自己在路中间拦车。不一会,馒头大饼送来了,车拦了8辆,蒋妈妈告诉大家:“问题解决了,小朋友再见!”孩子们大声呼唤:“蒋妈妈再见!”

  吃完饭,乘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歌乐山一院,两天后,一部分人乘车,一部分人乘船,于5月8日先后到达了华山下的白庙子码头,然后爬九百多级高陡如云的石梯到达坡顶,再乘小火车,到了大田坎刘家大院。

  不几天,罗妈妈带着总会的表彰和命名以及大批文具课本回到院部。在庆祝胜利完成大转移的大会上。罗妈妈作了振奋人心的讲话,均县保育院改名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保育院。随即组织师生们安排生活,医治病号,修建食堂、住房、病房,挖防空洞、清理环境卫生,做桌椅板凳,打草鞋,缝补衣服,成立学生会,分队分班,发课本,出壁报……等。由于长途跋涉,历经磨难,老师和孩子们都很累,有的病倒了,但老师们仍鼓起精神,忘我地为孩子们料理食宿,给孩子们治病。经过二、三个月的努力,难童之家算是建成了,生活环境逐步得以改善。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尤其关心抗战时期的难童。他曾到汉口临时保育院和重庆临时保育院参观过,他发现在难童中有不少有天赋有特长的孩子,是培养的好苗苗。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合川草街子创办了育才学校。从保育院中招选儿童。先后从直一院录取的学生有白增起、张本志等近3O名。这些孩子能到育才学校,有了深造的机会;他们不忘保育院,每逢节日,他们都要回“家”看望抚育过他们的老师妈妈们。

  直一院的工作,在罗妈妈的带领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办得很出色,保育总会理事长宋美龄在1939年lO月2O日举行的第一届保育院院长会议上表扬了罗院长,说直一院立了大功:第一、五百多孩子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安全到达重庆;第二、节约经费,行程二千里,只花了3000元;第三、教育管理好。但又怀疑罗院长的政治身份。根据当时形势,罗院长称病辞职,离开了直一院。罗妈妈要走的消息,传到师生们的耳里,大家都感到突然。罗妈妈为孩子们的生存和教养四处奔波,日夜操劳,深深地疼爱着孩子们,她的离去是老师和孩子们难以接受的。临别时孩子们舍不得罗妈妈,死扯住罗妈妈衣袖,哭喊着不要罗妈妈走……。

  为了使直一院的生活学习能正常进行下去,邓颖超代表总会又派来了杜贵文院长,派张静华等老师到院加强组织工作,由黄杰任地下党支部书记,这时的进步老师多数是共产党员,他们都为孩子们而忘我的工作着。

  杜院长到院后首先抓院的规划,因刘家大院太拥挤,决定另找院址,迁往合川云门镇。行前,保育院师生到白庙子与群众开了一次联欢会,表演节目,感谢当地群众和煤矿工人对保育院孩子们的深厚情意。

茁壮成长

  1939年底,全院师生又一次大搬家,分三批抵达合川云门镇。这里条件比大田坎好,师生们分住两座寺庙,一座是观音庵,它位于嘉陵江左岸,离江边不远。背后是云门山,树木繁多,四季常青,江那边就是石鼓寺。两地遥相呼应,环境优美宁静,是师生们学习生活的好地方。

  来到云门镇,孩子们心情欢畅,老师更是信心百倍。在杜院长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直一院的保教工作做得越来越好。首先是将孩子按年龄分为两部,大龄孩子分到石鼓寺,施以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小龄儿童分到观音庵。其次是改造学习环境,直一院初到观音庵和石鼓寺时,四处破旧不堪,师生们一齐动手,修路,修补院墙,平操场,修食堂,修理桌椅、门窗、增添设备,于是一所学校和一座小工厂建成了,生活学习逐渐纳入正轨。石鼓寺大龄孩子除上课外,还到小工厂做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做木工、纺织、缝纫、饲养等工种,边讲课边实习。由于师生们努力,生产成绩显著,产品能出售,为院里师生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多种补助。观音庵小学部儿童,按考试成绩重新分班,课本是保育总会编写的《抗战建国读本》。

  到观音庵后,学生组织改为儿童总团,下设八个分团,男女生混编。课外活动都在各分团内开展。每天朝会,全体学生到操场做早操,听老师讲话,然后是做保健卫生活动,由各分团的小卫生员给大家点眼药和擦癞痢头药膏。学生伙食实行民主管理,在老师带领下由学生轮流帮厨,全院师生帮助食堂运煤、运粮、搬菜,每周还可以打一次“牙祭”。下课后自己洗衣服,每人每月发四分之一块肥皂,大家都异惜着用。自己打草鞋穿。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取得劳动成果,改善了生活,受到了教育,懂得一些手脑并用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道理。

  每个分团都组织文体活动,打球、唱歌、演戏。“流亡三部曲”、“黄河大合唱”、“吕梁山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古城颂”……等歌曲,都是那时学会的。每逢节日或纪念日,保育院师生都要到镇上去唱歌,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加强同群众的联系。

  老师对孩子们的思想成长很重视,各分团老师都给孩子们制定一些生活规范,提倡大带小、男帮女的友爱精神。每周三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互相帮助,达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有缺点的自我检讨。老师经常教育孩子们要守纪律守院规,讲卫生,爱护自己,要努力读书,不要辜负国家民族对自己的希望。

  直一院老师和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一人的不幸会牵动大家的心。那年夏天,樊天昭同学不幸被水淹死了,教师同学们悲痛万分,为她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会。

  云门镇那段时光,可以说是直一院的黄金岁月,在全体师生员工的艰苦努力下,直一院在观音庵和石鼓寺建造了一个新的家,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孩子们学习努力,活泼健康,全院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成绩的取得,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都凝聚着院长、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孩子们永远忘不了罗妈妈、杜妈妈,永远忘不了胡文经,甘守镛、阮甫老师、张修华医生,以及倪智仙、卢纯宜、王文宣、沈葆英、袁海真、黄杰、薛承缇、杜子明、胡必英、胡文英、肖仁俊、胡文福、王述宏、吴玉珍、赵秋芬、李美华、颜百秋、江仲华、张玉衡、李伯刚,李伯勋、孟琴芳、齐福龙、姚永文、郭鸣勋、杨秉元、吴昭苏、唐白永、唐敬叔、傅祖耀、张静华、陈炜、夏惠珍、陈令吾、王家彦、傅祖文、严永亮、杨佩云等老师。

被迫解散

  直一院的进步学习风气,受到当地军政界的密切注意,怀疑直一院搞“赤化”,如云门镇驻军88师经常举行一些军民联欢活动,邀请保育院师生参加,并经常在保育院周边活动,监视保育院。88师公开骂保育院朝会、周会是训练小共产党,老师和同学对此十分警惕,迅速清理、埋藏、焚毁进步书刊、日记、作文等。一天晚上,保育院被包围,来了几十个人搜查,但扑了一空,“皖南事变”以后,杜贵文院长、黄杰、颜白秋等老师撤退了,在院老师推选甘守镛为代理院长,把院里的工作坚持下去。1941年5月,上面派合川中学校长吴静贻到院任院长,还带来两三名教官,对教职员工进行大栽减,一些进步老师在同年8月以前先后离开了直一院,含泪告别了这些无辜的孩子们。同年秋后开始对直一院进行了调整,将男生一批一批的分散到直四、直七等保育院,新来人员对孩子态度极其恶劣,动辄打骂,一群活泼的孩子,个个变得垂头丧气。教官用武力镇压学生,侮辱女生,孩子们敢怒不敢言。

  院里的情况每况愈下,孩子们感到呆不下去了。1941年7月4日,张福涛、李宗义等八个孩子自发组织宣传队,到社会上去做抗日宣传,并计划沿着地图方向北上延安。但只到铜梁县府时,就被发现是保育院跑出来的,县里叫他们去做工,一个月后又被老师接回院。他们的行动说明,他们有一颗向往革命的心愿,同时又说明新来的院领导施行的野蛮手段伤害了孩子们的感情。

  吴静贻等人对保育院实行的残酷管制,使得孩子们不得不起来反抗。他们不断到重庆保育总会去请愿。总会派徐镜平、张文两位妈妈来院检查,她们目睹了这些情况,并把受伤的同学送到重庆医院治疗,还了解到新院长贪污了救济物质,总务人员又把孩子们生产挣来的钱带走了,认为这样的保育院不能再存在了。后来由安娥代表总会宣布“解散”,将孩子们分到直二、直七和川一、川二等保育院,有的送到十五中,时间是1942年夏。

  直属第一保育院从1938年秋季几批难童离开武汉到达均县开始,到1941年夏,历时近三年,经历了三次迁徙,老师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母亲般的胸怀温暖着孩子,保护和教育着这些孩子,把他们从—个懵懵懂懂的难童娃培养成健康活泼、懂道理、有文化的少年儿童。这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确是短暂的,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这三年好像比半个世纪还要长。多么难忘的时刻,多么亲切的情分呵!孩子们忘不了遇真宫雄伟的宫殿,忘不了刘家大院的小火车,忘不了嘉陵江畔爽朗的歌声,更忘不了老师妈妈们的恩情!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11 09:38: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难忘父母心和手足情

下一篇:罗叔章与均县(今丹江口市)保育院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