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绵阳历史:东北大学内迁三台 留下深深烙印
2018-03-21 10:48:38  来源:绵阳信息网 绵阳日报 记者:陈荣  点击:  复制链接

  三台版无问西东:国立东北大学内迁 留下深深文化烙印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近期正在热映的电影《无问西东》,让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大热血儿女赢得了现实社会的众多目光,可你是否知道,抗战时期的绵阳也上演着类似的故事,这就是国立东北大学内迁三台,在三台、绵阳、遂宁、射洪等城市留下了斑斑文化烙印。

  “汉公弟子痛流亡,数池疆,半沦丧,十载三台,父老热心肠,突袭断粮年月日,似亲人,像家乡,今东大步辉煌,内名扬,外留芳,两院名师,为国育栋梁,蜀水巴山曾哺我,赠荧屏,誌情长。”这首镌刻在不锈钢板上的《江城子》,悬挂在三台中学校门之侧,记载了东北大学师生,在抗战时期与三台人民结下的患难深情。

  80年前的1938年,正值国家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东北大学内迁三台,一批热血青年、教授学者来到三台,从恢复元气到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所大学的文脉,培养了无数精英,也为三台培养了大批人才,使得三台这个偏远的川北小城,成为抗日宣传的前沿阵地,更激发4万多三台子弟奔赴抗日战场,立下了不朽功勋。东北大学内迁三台传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进步文化熏陶,延续传承至今,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邹开歧(左)同老校长臧启芳之子臧英年合影

  一种情怀

  多灾三台向多难东北大学敞开“热情怀抱”

  近日,记者来到三台县城下东街47号,这里曾是东北大学校址,现在是三台中学校园。穿越80年的历史沧桑,当年东北大学学子们高歌《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的歌声,奔走呼号抗日救亡的吼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

  “没有三台人当年的慷慨接纳,就没有今天的东北大学,我们东北大学,什么都可以忘,唯独三台人民接纳东北大学,当年对东大师生的养育之恩不能忘!东北大学老一辈师生员工多次对我这样讲。”长期研究东北大学在三台这段历史和文化的学者、三台县作协主席邹开歧说,东北大学内迁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被陕西和四川多地婉拒,唯有三台人民向东北大学敞开了热情的怀抱。

  据邹开歧介绍,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东北大学成了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先后辗转于北平、开封、西安等地复课。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失去人生自由,他曾经担任校长的东北大学就成了“孤儿”,由政府接管。1937年末,日寇兵临潼关,西安危在旦夕。对于“不安分”且有张学良背景的东北大学如何处置,有人主张就地停办解散,有人主张将其迁往边陲青海。东北大学何去何从?代理校长臧启芳背着教育部及有关当局,派教务长兼法学院院长李光忠带着他的亲笔公函到四川接洽,但并不顺利,可以说四处碰壁,接二连三遭到婉拒。不仅因为抗战爆发后,迁往内地学校太多,而且接纳东北大学是有政治风险的。当李光忠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三台时,展现在这位东北人眼前的却是,三台县因为1937年遭百年不遇的旱灾,接着又是洪灾造成的水患,到处是饥饿的人群。李光忠的心凉了,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见了时任三台县县长郑献徵。出乎李光忠的意料,郑县长看了臧启芳的亲笔公函,当即拍板表示欢迎。

  “三台虽然因天灾缺吃少穿,但中国的未来需要大学生,所以三台人愿意勒紧裤腰带,多添几百张嘴吃饭,这既是为抗日积蓄力量,也能为三台播下文化的种子。”郑献徵后来在一本日记里,记下了他当初接纳东北大学的心情和想法。

  1938年4月23日,当500多名东北大学师生从西安经宝鸡、汉中、剑阁、绵阳抵达三台时,3000多名三台各界群众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大会,城里许多商家店铺都挂出了彩旗横幅,欢迎远道而来的东北大学师生,县里腾出三台旧试院与部分杜甫草堂寺及潼属联立高中的房舍,当作东北大学新校址。条件虽然简陋,却饱含真情。从此,颠沛流亡了7年、辗转大半个中国的东北大学,终于有了自己的“新家”。

当年东北大学师生在三台校园看壁报

东北大学师生在三台合影

  一种传承

  东北大学传播爱国主义和文化种子“生根开花”

  在三台的8年艰苦时光里,东北大学师生积极参与修建防空洞,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爱国主义,不少学子投笔从戎参加青年远征军,同时先进社团活动踊跃,让地处内地的三台,成为了当时全国赫赫有名的抗日模范县。

  “东北大学内迁三台,不仅激发了三台人的爱国主义热情,更为三台播下了影响深远的文化种子。”三台县文管所左启介绍,由于东北大学内迁三台,让三台人民对日寇侵华暴行有了更深的了解,加之1940年7月和1941年7月,日寇曾两次对三台县城进行轰炸,累计炸死炸伤255人,其中死亡99人,毁损房屋746间,造成590多户百姓无家可归。对于日寇暴行,三台人人同仇敌忾。抗战期间仅有80万人口的三台县,就有42433人奔赴抗日前线,相当于每20人就有1人参战。东北大学开展的丰富多彩各类文化活动,给当时沙漠般的三台文化带来了勃勃生机,今天三台能够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就是当年东北大学播下体育“种子”结出的硕果。

  “东北大学当年传播的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了三台人的一种优良传统。每当国家处在危难关头,三台人总是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共赴国难。抗美援朝战争期间,1.4万三台籍战士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500多名三台烈士将生命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朝鲜的土地上。”三台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作家王雁翻阅资料,含着热泪告诉记者。

  原籍三台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协会副主席于江说,随着东北大学而来的,是一批名教授名学者,如陆侃如、冯沅君、金毓黻、高亨、杨荣国、姚雪垠等,齐集三台,在三台这方热土上,培养出了诗人邓禹平、作家柏杨、音乐家罗忠镕、书画家郭明甫、画家孙竹篱等诸多名家,为厚植三台文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以绵阳书法界为例,在绵阳的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三台人就有10多位,这种情况全国罕见,这是东北大学传播的优秀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原东北大学在三台的校舍

  一种执着

  和东北大学内迁三台同龄老人成了“民间联络员”

  1938年,东北大学内迁三台之年,一个小生命在三台县西平镇的一个农家呱呱坠地,他就是邹开歧,一个和东北大学内迁三台“同龄”的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潜心研究东北大学在三台那段抗战烽火岁月的史实。

  1954年秋,未满16岁的邹开歧考入三台中学初中部,读书的地方就是原东北大学的教室,住的地方是东北大学学生住过的寝室,他的老师也曾经是东北大学的老师或学生。1988年,时为三台县文化馆副馆长的他,因研究抗战文化去县档案馆查资科,无意间翻阅了东北大学内迁三台的资料,他立刻被吸引住了,“有一种老鼠跳进米箩篼的感觉,我找到了写作的一个金矿!”邹开歧说。

  由于关注东北大学内迁三台这段历史,邹开歧结交了不少东北大学校友。一些外地来三台寻根的东北大学校友,也来找他。邹开歧先后撰写了《东北大学在三台》《为了延续民族的血脉》《让历史告诉我们》《抗战时期的三台人》等文章,编写了多场情景剧《涪江作证》,来反映东北大学在三台的抗战岁月。

  1993年,邹开歧应邀参加东北大学70周年校庆,庆典期间他宣读了研究成果:《张学良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在三台》一文,文中用引述大量史实,讲述了三台人为了延续民族文脉,在抗日战争中接纳了东北大学,将一座后方小城变成抗日前沿阵地的感人故事。发言结束,东北大学感动了,没有上过大学的邹开歧被特聘为东北大学校友会荣誉校友。2003年,东北大学80年校庆,三台代表团送去了东北大学在三台期间撰写的《东北大学建校20年校史》,邹开歧是代表团成员。2005年,三台中学100年校庆,东北大学赠送了珍贵的礼物,还特地和“荣誉校友”邹开歧见面叙旧。邹开歧成了东北大学与三台之间的民间义务联络员。

  “今年是东北大学内迁三台80周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东北大学教授宿舍抢救修复工程已经立项,还计划在县档案馆和东门内的陈家巷,分别建立三台抗战文化陈列馆和东北大学内迁三台史料陈列馆,让东北大学在三台的历史,永远激励后人勿忘国耻,砥砺前行。”说起东北大学和三台80年间的故事,年届8旬的邹开歧仿佛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80周年的时间,超过人类的平均寿命,当年在三台东北大学就读和任教的师生,世间存留的不知还有几人,然而,三台人民慷慨接纳东北大学的那份情谊,东北大学留给三台和绵阳的那份文化和爱国热忱,却让后来者永志难忘!正如五四时期的著名学者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东北大学校歌唱道:“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能不奋勉乎吾曹?”(绵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荣)

  (压题图为东北大学在三台的校门,现为三台中学校园,图片均由邹开歧提供)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21 10:49: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筚路蓝缕 弦歌不辍 续存中国近代最早的矿业学府血脉——抗战时期的中国矿业大学

下一篇:牛头山防空洞,庇护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