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安徽唯一高等学府“省立安徽学院”
2019-07-28 10:37:27  来源:合肥晚报  点击:  复制链接

  自1928年4月10日安徽大学在安庆举行开学典礼,标志着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以来,我省创办了不少高等学府。在这些高校中,有一所却很是特别:它不仅创办于抗日烽火中、成长于战火中,是当时安徽省内唯一的高等学府;而且,学校还几经周折,曾三迁校址、三易校名。

  创办省立安徽学院

  熟悉历史的人都了解,1928年4月10日,安徽大学在安庆的菱湖之滨百子桥第二院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这标志着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也是安徽现代教育史上高校创立之始日。1930年学校正式定名为“省立安徽大学”。

  据史料记载,当时安徽大学办学条件很不错,不仅有图书18万多册,而且理学院仪器设备很完善,在京沪一带仅次于上海同济大学。而从1932届至1937届,学校也先后培养本科毕业生557人。但因抗战爆发,敌寇践踏大江南北,吞噬江淮土地。省立安徽大学所在地安庆于1938年6月沦陷,安徽大学被迫西迁,辗转湖北、湖南等地,终因困难重重,于1939年夏停办。

  由于安徽大学西迁未成,致使当时在成长中的青年,求学无校,深造无门,我省又急需培养专门人才。鉴于此,经省内外有识之士的呼吁,可以在安徽尚未沦陷和半沦陷的地方建立临时学院,解决当地青年学生的就学问题。这个在《安徽学院沿革介绍》档案资料中有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深入皖省,省立安徽大学随之瓦解,大学教育遂形中断。二十九年(1940年)大别山区逐渐稳定,为救济豫、鄂、皖边区青年失学,及培养行政干部,乃请求成立高级学府。”

  于是,1940年春,当时的省政府决议筹办安徽建设学院,次年2月会商于教育部。后教育部经同意,筹建临时政治学院。1941年8月,临时政治学院正式成立,校址就设在距当时的立煌县(今金寨县)县城25华里的古碑冲黄家集。

  为什么校址会设在这里呢?那是因为当时安徽省政府已迁至立煌县,这里是国民党鄂豫皖大后方,安徽省临时省会驻地,而古碑冲黄家集则是立煌的一个小镇,三面环山,风景尚佳,但比较偏僻。10月学院开学,新生入校。学院设文史、教育、政经、法律四系,学制一年。共招收学生240余人,学院有教职员61人,主要培养抗战所需要的干部。安徽临时政治学院的成立,标志着省立安大停办后安徽战时高等教育的复苏。

  历经坎坷三迁校址

  据史料记载,省立临时政治学院成立后,首任院长为刘真如,不过很快他就辞职了,由时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兼任,教务长朱清华代行具体事务,1942年春由刘迺敬继任,就在这年秋季,学院又改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分中文、史地、教育、数理、外文五科,三年毕业。1943年秋,才定名为省立安徽学院,朱佛定为院长,分中文、史地、政经、法律四系,及教育、数理、艺术、体童、会计五科,并在屯溪设立安徽学院皖南分院,有土木、农林、银会三系科。

  据史料载,省立安徽学院从1941年成立到1945年抗战胜利,校址一直在立煌县古碑冲,当时条件相当艰苦,师生就住在周围的民房,白天步行几里山路来校上课,晚上就在菜油灯下备课或自修。

  1944年1月,考虑到皖南地区没有高等学校,每年高中毕业生几千人升学困难,决定在休宁万安镇徽州中学旧址,创设安徽学院皖南分院,设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农林三系,银行、会计两个专修科,11月正式开学。安徽学院皖南分院的创办,填补了皖南地区高等教育的空白。

  抗战胜利后,省立安徽学院随省政府迁至合肥东南郊的长临河集,租借李鸿章家族的粮食仓库办学。这里成为安徽学院的第二个临时校园。长临河距合肥40华里,交通邮电均不畅,致使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十分不便,难以安心学习,教授难以延聘。时任院长程演生向省政府提出将安徽学院迁到芜湖办学的报告。

  1946年经省政府同意,新学期开学时,安徽学院学生和教职员工从合肥又搬迁到芜湖。安徽学院在休宁万安镇的皖南分院的师生也同时迁到芜湖,与学院总部合并一处,定址赭山南麓,即现在的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所在地。这时学院共设有中文、史地、政经、法律、外语、数理、土木、农林、教育、艺术、银行等十二系科。

  迁来芜湖的省立安徽学院

  省立安徽学院迁至芜湖时,正值抗战胜利不久,百废待兴。当时没有现成的校舍,没有像样的运动场地,安徽学院就以原教育部芜湖职教班二十余间房屋和邻近的白衣庵、功德林、广济寺等庙宇作教室。学生亦住进周围的滴翠轩、一天门等处空房,可见当时学校的艰苦。

  面对设备简陋,房舍不敷,科系复杂,经费不足,师资缺乏等困难,当时的全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四处奔波,筹措资金,购买土地,修建校舍、操场,增添教学设备,使校园初具规模,也为以后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省立安徽学院校址所在的地方,南麓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北面有赭山,南面是汪家田和陶塘,西南跨过铁路月台(当时铁路经过现在的黄山路到江边)就是繁荣的市场,东北跨过赭山南路就是竹篱茅舍的乡村,环境幽静,地约千亩。难怪时任代理院长柯育甫曾在一次校集会上抒情地说,“这样优美的胜境,不但在全省是独一无二,就是与国内各大学也比得过!”

  更为重要的是,安徽学院迁址芜湖后,购地建校,规划校园,为解放后国立安徽大学迁来合并办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物质基础。解放后的1949年12月,省立安徽学院与国立安徽大学合并为新的安徽大学,成为安徽师范大学办学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立安徽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我省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是在战火中建立和成长的,屡经曲折,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它自1941年春创立,至1949年12月与国立安徽大学合并为止,历时九年,三迁校址,三易校名,经历坎坷。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27人,如果加上临时政治学院毕业的一届237人,共964人。这些人才输送到全省各条战线,为当时的安徽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因此我们说,省立安徽学院在近代整个安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7-28 10:38:0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烽火中的职教之光

下一篇:教育家厉麟似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