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烽火中的国立艺专
2022-08-30 09:42:12  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  复制链接

  在云南昆明滇池东岸,曾有着滇池重要的古渡口,现新建成一个“国立艺专旧址公园”,同时,也揭开了一段尘封了80多年的往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昆明的日子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日军入侵上海,杭州危急。已创办10年的全国最高艺术学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奉命撤离,由校长林风眠、滕固,教师潘天寿、吴弗之、张振铎,学生赵无极、朱德群、彦涵等率领全校师生200余人,由浙赣入湖湘奉命至沅陵,与正在内迁途中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称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国立艺专。

  国立艺专在抗日烽火中辗转流离,一路西迁,于1939年2月陆续抵达昆明,在昆明城区办学近一年后,因当时西南联合大学已经早些迁来在昆明办学,再加上日军飞机经常空袭昆明,为了分散资源和保障师生安全,以及教学场地的考虑,决定把艺专搬迁到昆明郊区30多公里外的呈贡县(现为晋宁区)滇池边上的安江村,借本村地藏寺、玉皇阁、土主庙、大佛寺、观音寺、龙王寺、清真寺作各系教室。教授、师生则分散借居在民房。课余深入民间宣传抗战,播撒教育种子,并由学生刘鸿达等人举办安江民众夜校,免费教育当地失学儿童。当地居民称之为国立艺术大学,传颂该校给晋宁带来了灵气。

  国立艺专在安江古渡玉皇阁办学的一年里,先后有30多名教师和300多名师生来到晋宁,对于这些冒着战火来自天南地北的学子来说,安江村已经是难得的“圣地”了。在这里,教学活动有序恢复,公共课程开设了美术史、艺术理论、外语等,专业课开设了国画课、人体画课、文学课等,学校还有图书馆、医务室,学生生活得到了保障。

  来到地处偏僻封建传统浓厚的农村,西画组仍按课程开设“人体画”课程。当时,最大的难题是寻找裸体模特。教师们在村子里寻找并说服当地男女前来当人体模特。吴冠中在《安江村》一文中回忆说:“在杭州时,招裸体模特儿只需登个小广告,应聘者甚众。迁至湖南沅陵及昆明上课,为模特儿问题就费过很大周折,不能挑三拣四了,只要有人肯干就不容易。今年内搬至安江村,情况更困难,女的暂时先穿短裤,将裤脚尽量卷高些,以后由女同学步步做说服工作,男的较为大方。须知,课室是设在大庙里,我们当着菩萨的面画赤裸裸的男女,情况既尴尬又严峻,最后校方只得设法用木板、布幕之类将菩萨封闭起来。搞现代派,毕加索与城隍庙也许情投意合,但我们又不肯放弃裸体的写实基本功,安江村的佛寺被强迫做了巴黎的蒙马特,而其时昆明还在日机轰炸的威胁下度日。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心态。”

  这期间,艺专师生还创作了大量以滇池山水、田园风光、渔民生产生活为题材的美术作品,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村民认为的这些“灵气”来源于艺专的创始人蔡元培之美育思想,而为先后执掌南北两校艺专的林风眠所充实,发扬而形成的一种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学风。所到之处皆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为民族兴亡而奋斗的正气和学习气氛。

  中共云南省委运用“读书会”形式与国立艺专进步学生接触,在艺专成立了名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基层组织。1940年8月,上级党组织从“民先”中秘密吸收学生陈明、李玄剑、谭兴铮3人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国立艺专支部,以陈明为支部书记。这是学校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

  艺专在昆明办学期间,还创作了校歌,成为延续至今的中国美术学院校歌。他们还联合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了“中华全国木刻抗敌分会”,利用木刻唤醒、鼓舞民众投身抗战。先后举办画展6次,创作出大量以抗战为主题的现实主义作品,使抗战艺术更加绚丽多彩。

  1940年8月6日,日军攻占越南海防,一时云南防务告急。教育部即电令在昆的国立院校做迁校准备,于是,国立艺专于1940年迁往四川璧山县。1941年,国立艺专再次迁至重庆沙坪坝的磐溪。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立艺专于1946迁往杭州,完成历史使命,此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分开办学,之后几十年屡易校名,分别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

  虽然时间不长,但国立艺专在昆明期间的教学及艺术活动,是云南抗战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国立艺专师生为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薪火传承的爱国情怀,国立艺专与这个滇池边的渔村结下了一段奇缘,潘天寿、吴冠中、董希文、张权等一大批中国艺术泰斗、巨匠在此留下了足迹和身影,其艺术创作由此启程,艺术家们在此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吴冠中在1978年6月13日探访安江村的日记中写道:“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故乡,向父老们探问自己的家……”国立艺专旧址以名人名士为历史脉络的文化、艺术资源显现了其鲜明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08-30 09:42: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井冈山教导队—— 开创我军院校教育先河

下一篇:抗战时期历史教育学者的民族担当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