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传奇将军“李铁头”的抗战故事
2022-10-25 15:56:52  来源:河南法制报 □记者马国福  点击:  复制链接

张国声(左)查看碑文  (记者马国福/文图)

  核心提示

  在抗战期间,林县驻扎着一支国民党部队,他们是国民军第四十军。军长庞炳勋,其手下有几员猛将,李振清“李铁头”便是其中之一。在林州,“李铁头”名气极大,故事流传很广,记者在林州采访期间深有感触。2015年9月记者在当地学者张国声的帮助下,查阅了大量抗战资料,先后深入到林州的原康、合涧、桂林等乡镇第四十军及106师驻扎过的地方走访,现场考证了相关抗战遗迹,寻访了多位80岁以上的亲历者,从而拨开历史尘雾,展现了一个“铁头”将军的传奇抗日故事。这支抗战的国民党队伍,如果没有八路军的积极配合,险些被日寇全歼在林州的白云山里……

  1

  寻访抗战英雄不停歇

  2015年9月,记者在林州采访期间,遇见了一位传奇人物张国声。张国声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抗战资料研究林州抗战史,实地考证了林州合涧、原康、桂林等乡镇的多处抗战战场旧址,寻访了大量的80岁以上的知情者或见证人,客观记录了整个林州抗战的脉络。特别是对国民党第四十军在林州的长期抗战,更是作了全面研究。他通过多种途径,费尽周折,先后与第四十军多名国民党抗战将军的后人取得了联系,得到了许多宝贵资料。他结合档案资料和相关回忆录及见证人的回忆,对时间、地点及经过作了修正,并已反馈给党史办、史志办,让相关单位作为史料参考。

  特别是2015年7月初,张国声在郑州图书馆举办的关于林州市南丰村抗战历史的展览中,偶然发现了一个石碑的拓片上记载了林县抗战烈士公墓的情况,掀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张国声依照碑文内容“本师北渡抗敌三余载,凡经大小战役不下数十百次,至牵龙绕攻,则更无日或息……今特建公墓于林县日照庵之旁,列葬近二年来阵亡及积劳病故之先烈”,马上以日照庵为参照物,寻找当年的烈士公墓。2015年7月中旬,张国声来到塔凹寺(原名日照庵)所在的合涧镇河南元村小新庄村,终于在小新庄村的梯田、路边找到多个石碑。随后,在河南元村北一个废弃的水磨坊中找到了大量的抗战烈士墓碑。“至此,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在小新庄村,曾经建有抗战烈士公墓。”张国声说,林州抗战烈士公墓碑文落款为民国三十一年,即1942年,这个抗战烈士公墓已尘封于群山中70余年。

  在记者的要求下,张国声带记者前往观看。“小时候,这里曾满山坡都是烈士墓……”80岁的河南元村村民王太来老人回忆说,那时候他才七八岁,刚刚记事。“我记得当时的烈士墓一个挨一个,整齐排列着。”记者看到一块石碑上写着“民国三十一年”、“省党部主任科员李彬元之墓”等字样还能认清。

  在张国声和村里老者的指引下,记者在河南元村北一个废弃的水磨坊中看到地上排列了大约10块残碑,石碑上的字迹已不太清晰,其中一块残碑上刻有“太岳、吕梁四年来……抗战先烈之高尚品德……”的字样。“这里埋葬的应该是‘李铁头’部队和日本鬼子决战时牺牲的官兵”。张国声十分肯定地说,“那场战争已经过去70多年,见证那场战争的老人绝大多数已经80岁以上,如果不及时挖掘,这一段历史将永远沉落在历史的尘埃中。”随着张国声的讲述,“李铁头”在林县抗战的传奇故事历历在目。

  2

  “李铁头”驻军在七泉

  “李铁头”原名李振清,山东清平县李家园村人,生于1901年,自幼读私塾,1921年投笔从戎,从士兵到排长、连长、营长一路攀升。1933年他跟随国民革命军庞炳勋将军参加长城抗战。随后,他转战南北,百战功高,在河北沧县战役中与日军15师团展开激战,坚守7天7夜。临沂战役中,李振清为39师补充团团长,率部多次杀入日寇阵地,苦战5天5夜,解临沂之围。李振清部还和张自忠部联手,将日军的精锐之师板垣师团打得狼狈逃窜,溃不成军,为台儿庄会战围歼日军立下汗马功劳。此战使李振清一举成名。由于他身材高大威猛,与敌作战身先士卒,善手持大刀光膀子与敌搏斗,故人称“李铁头”。1939年,李振清任第四十军106师副师长,之后任师长、第四十军军长,1948年兼任第十二绥靖区司令官。

  1939年3月,李振清随庞炳勋进驻林县,直到1943年撤离。师部先后驻合涧镇木纂村和桂林镇七泉村等地。2015年9月,记者在七泉村采访时,87岁的谭秀官老人和88岁的高柏栓老人,仍记得李振清的模样,记得过年时李振清给村上小孩子发压岁钱的情景。在合涧期间,李振清率部兴修合涧至东姚30里的田间沟渠,在七泉村扩建整修村中的吃水池,至今仍为百姓所称道。1943年5月,部队奉命撤离,李振清在回忆录写道:“出发之前,我到住过三年有余的七泉村巡视一番,我怀念和我患难弟兄住过的地方,我感激纯朴而笃实的村民。”可见李振清与这片土地的感情至深。

  经村民介绍,106师师长李振清在驻七泉期间帮助百姓建水池。水池修好后,为保护环境,在池周围筑了围墙,修了一个门,李振清题了词,师政治部主任曲生丹书。门的上方上书“愚公池”,左门旁上刻“军民共境凿斯池”,右门旁上刻“众生同饮甘泉水”。这口水池到2007年还完好,只是没有了门和对联。

  林州境内的翠屏山(时名火烧庄)、白云山两次战役更是李振清的“杰作”。这两场战事,不仅是林州抗战期间可圈可点的两场战事,而且也是李振清将军一生征战的难忘记忆,在其回忆录中,用单章节大篇幅作了翔实的记录。李振清将军在林州百姓中的口碑,也正缘于这两场战事。

  3

  激战翠屏山喋血白云山

  1942年2月开始,日军以1.2万人的兵力,向太行山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6月初,李振清奉命在桂林镇原康一带阻敌,他们提前修筑工事,设立前沿阵地,布设火力点,并将翠屏山作为决战地,106师指挥部就设在翠屏山顶教堂的一座石砌空坟里。6月12日拂晓,李振清率部偷袭了驻合涧镇的一股日军,缴获大批辎重及200匹战马。李振清运用战术,诱敌至翠屏山外围,用提前步设的地雷和吊悬的炸药包重创日军,外围防线连续击退敌人的三次冲锋。

  6月18日中午,丧心病狂的日军调集飞机大炮对翠屏山连续轰炸两日,多处城墙被炸开豁口,李振清的指挥部也被摧毁。而对突入城墙的日寇,李振清把上衣一脱,光着膀子,端着一顶机关枪率先冲入敌阵,杀敌无数。106师官兵见师长冒死上阵,个个斗志昂扬。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20日中午,李振清率部突围,歼敌2000余。106师虽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却极大地鼓舞了抗战士气,“李铁头”此役威震华北。

  据83岁的张广苍老人和张永昌老人回忆,战后的翠屏山一片瓦砾,教堂里原有建筑190多间,全部毁于战火,原先高大的城墙只剩残垣断壁,纸坊村所有房屋被日军战火焚毁。几年前,翠屏山四周村民建房,山上搞种养殖平整山地打旱井,村民刨出成筐的弹片、弹壳,可见战斗的惨烈程度。

  “翠屏山战斗到底啥时候打的?”张国声发现了一点问题:根据林州市地方史志记载,1942年6月15日当时国民党某部106师师长李振清率部在林州翠屏山与日寇激战。但李振清本人的回忆录却记载战斗发生在当年的6月18日。“回忆录是李振清的后人从台湾寄给我的。”张国声说,“为了求证具体日期,我专门到桂林镇走访。”见证那一场激战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人世,即使见证过那一场战斗的老人,大多因为漫长的岁月而淡忘。“直到遇到桂林镇韩东周老人,才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清。”张国声感慨地说。

  “那一天我记得清。”韩东周说,“1942年,日寇集聚兵力攻打翠屏山那一天,正好是端午节。我跟随家人上山躲避炮火时,不慎被蝎子蜇伤,因此对那天记忆深刻。”经过查询,1942年的端午节,正是当年6月18日。这解决了张国声心里的一个大疑问。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事件终于被张国声破译,并反馈给林州市党史办、史志办等单位作为参考。

  1943年4月,106师驻扎东姚,日军伺机报复,向东姚大举进犯,企图对106师包剿袭击,一举歼灭。李振清利用白云山易守难攻的地势,在山上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准备与侵略者决一死战。此次日军围攻扫荡,日军调集50门大炮和50架飞机,集结5万余兵力,九路围攻太行山区,冈村宁次亲任总指挥,驻新乡督战。

  4月19日,战斗打响。当天,106师即在东姚集外围防线内打退敌人的四次进攻。日军调集飞机,对东姚集和白云山狂轰滥炸,整座白云山及周边一片焦土。千年白云观被炸成一片废墟,不计其数的宗教建筑文物毁于战火。日军几次突进白云山,均被李振清部击退。双方相持了6个昼夜。气急败坏的日军从安阳调来了飞机,向白云山轮番轰炸。“李铁头”光着上身,提着手枪,亲自督战。白云山上,除一座石牌坊外,其余全部庙宇和工事都被夷为平地,守军也大部殉难,只剩下券洞内的少数官兵。轰炸过后,敌人从东、西两路攻进了庙院。券洞内的守军一起冲出来,枪上刺刀,在弥漫的硝烟中与敌寇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4

  危难之际八路军伸援手

  在《李振清将军行述》中,记载:“敌人用飞机轰炸了25天,连波进攻无数次,遗留在白云山坡上的敌人尸体很多,我守军还打下一架敌机,战场上发射的子弹,像狂风暴雨一样,每天如此,为时20余日。”东姚村88岁的秦林茂老人说,自己还清楚地记得战前挖壕沟及飞机轰炸的情景,当时整个东姚集到白云山,硝烟四起,火光冲天。106全师官兵拼死抗击,坚守阵地,毙敌无数。

  其间,八路军129师得到确切消息,日军已集结更大兵力,企图全部消灭106师官兵,形势十分险恶。为了团结友军抗日,保存友军实力,刘伯承师长派林北独立营营长李润堂星夜兼程给李振清送去一封亲笔信,信中对106师爱国官兵的抗战精神表示钦佩,并告知当前局势,劝他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尽快撤退,免受重大损失。李振清接信后,遂率残部从东姚集东南的马池坡突围,安全转战到了汤阴县牛洪岭一带。

  “如果不是八路军关键时刻传递情报,‘李铁头’很有可能全军覆灭。”张国声说,“当时阵亡的将士遗体来不及处理,被匆匆就地掩埋。他们没有留下姓名,没有墓碑,长眠在白云山上,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不屈的中原抗战史诗。时至今日,白云山上的石碑和墙壁上,到处可见当年留下的弹坑弹孔。白云山,更是一座血与火浸染的英雄名山。”张国声说

  1943年日军对太行山区的围剿,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和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被俘投敌。李振清白云山激战后成功突围,虽然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打出了抗战威名,国民党长官部特予嘉奖,任命李振清为第四十军副军长兼106师师长,获颁四等云麾勋章。抗战胜利后,李振清率部接收华北,并获抗战胜利勋章。1949年4月,李振清前往台湾。1976年4月21日,李振清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时年75岁。

  70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散尽,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和平与安宁。记者看到,如今的翠屏山和白云山面貌一新,翠屏山成了瓜果种植基地,重建的教堂引来许多虔诚的信教者。复建后的白云山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成为林州市重要的旅游胜地。山脚下的东姚镇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

  我们到翠屏山参观教堂,到白云山登高望远,欣赏的不光是大自然的美景,那里还有抗战官兵的墓地,还有烽火硝烟留下的累累弹痕,那里有中国军人不屈的军魂,更值得我们瞻仰、凭吊和思索。和平盛世,不忘历史,那些在太行山区奋勇抗战的官兵,“李铁头”英勇无畏的壮士形象,将永载史册。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10-25 16:05: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最后一战: 西峡口战役中的民众抗日(下)

下一篇:河南抗日战场,原来如此悲壮!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