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输送兵力、运购粮草、保障交通,十堰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2022-11-27 16:03:56  来源:十堰市档案馆、十堰晚报   点击:  复制链接

十堰境内的老白公路路段(资料图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十堰人民为抗日战争作出巨大贡献。市档案馆二级调研员桂柏松经过研究发现,抗战期间,十堰曾为抗日前线补充兵力达11万多人,还为抗战工作修筑过多条国防通道,向抗日前线捐赠大批财物。

  位置特殊,十堰遭到日军频繁轰炸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38年6月,日军南北夹击,徐州沦陷,国民政府军第五战区60万部队向豫南和鄂北转移。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1939年初,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迁驻老河口,防御西犯之日军主力,扼守重庆和入陕入川通道。第五战区长官部驻此约6年时间,先后进行了随枣、枣宜、豫西鄂北三次会战,使此地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均县(现丹江口)、郧县(现郧阳区)则为最后之防御阵地,鄂西北地区随之成为军事给养和兵源补充的重要基地,加之与十堰毗邻的陕西省安康又建有盟军的飞机场,战略地位更加凸现。

  尤其是均县草店,因其突出的战略地位和众多的宫观庙宇可以居住,成为理想的抗战后方基地。1945年3月22日,中日军队开始豫西鄂北会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迁至均县草店。河南淅川、湖北老河口相继沦陷,郧县、均县成为抗战前沿。

  也正是由于十堰的突出战略地位,日军为打通西进通道,对十堰频繁进行空袭轰炸。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浪潮日益高涨。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力推动下,9月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大批共产党员和在外求学的知识青年纷纷来到或返回十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唤起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抗战激情,抗日之火燃遍十堰。

  全民抗日,草店镇被誉为“小延安”

  武汉沦陷后,湖北省政府及一些机构西迁恩施,一些省直机构和大批抗日团体云集均县,武当山下的草店镇一时间被誉为“小延安”,成为鄂西北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以草店为中心、草店至均县城30公里的沿线集镇、村庄和宫观庙宇,住满了第五战区各种军事机构、各地流亡的难民、大批从武汉等地撤出的中共党员、各界知名人士及抗日救亡组织、社会团体,如中国第一战时儿童保育院、湖北省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服务团、第五战区军民文化站、鄂北战时教育工作促进会均郧办事处、武汉小学教师抗战服务团、草店妇女抗日救亡工作促进会等。

  在第八专署所在地的郧县,驻有国民政府第68军、第二集团军两个师、湖北省保安司令部的部队和师管区(团管区)等军事机构,还有军政部26、153、158三个后方医院以及第五战区资源委员会工业管理部被服第六厂、第八厂、第七军需局等后勤保障单位,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大批流亡师生、难民也驻扎此地。其他各县也都驻有大批国民党军政机构及全国各战区流亡师生和难民。

  抗日战争时期,十堰虽然不属于沦陷区,但十堰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当年仅有166万人口的十堰,就有十多万热血儿女应征入伍,奔赴战场杀敌;百余万群众捐款捐物,供应军需,救助难民;数十万民夫开航道,修路桥,筑工事,送伤员。十堰人民以巨大的牺牲和全部的力量,为我国抗日战争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输送兵力,逾11万十堰人奔赴前线抗日

  抗战期间,十堰先是大后方,后又演变为前沿阵地。据统计,国民政府从各县壮丁中征发兵员达111032人;1937年郧县34名知识青年自愿参加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1944年又有47名知识青年自愿参加远征军,另外其他各县还有731名知识青年自愿参加远征军(房县97人、竹山县83人、竹溪县51人、均县500人)。

  从1936年至1945年,十堰共有111844人应征入伍,直接参加对日作战,占1936年十堰总人口的6.74%。

  在抗战期间,十堰还曾征用民夫3749322人(次)用以修筑国防道路、军事阵地、救助伤员、运输军需物资。

  据1943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抗战以来本省征用民夫》记载,截至1942年9月郧县征用民夫已达249080人。另据《郧县抗战史料·兵役与工役实施情形》部分记载:“抗战初期本县为战时后方,一切均为战争准备。全县民众除征壮丁及老弱幼小者外,凡年满18岁至50岁之男子莫不服工役,所有修筑道路、构筑工事与办水利等皆系民力举办。1944年1月实施国民义务劳动法,共编组队员33359人……修筑两郧便道、均郧便道、修补老白公路等共使用民工20余万。”

  据史料记载,在抗战期间,十堰6县共奉交、征(委)购军粮977768石。

  保障交通,十堰修建多条抗战运输通道

  为了保障抗战前线所需,十堰境内还修建了多条用以运输部队及后勤保障物资的交通运输通道。其中老白公路、汉白公路、巴柯人行道、保房竹驿运大道、郧竹巫驿运大道、均郧山驿运大道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白公路东起老河口,西渡汉水,经石花街、土关垭进入郧阳境内,再经草店、十堰城区、黄龙滩、将军河抵终点陕西省白河县,全长230.2公里。十堰市境内长176.17公里,是鄂西北最主要的省际联络线。1935年该路建成通车,同年夏秋遭洪水损毁,1936年10月修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联络鄂陕两省的老白路成为第五战区联络后方和运送军事给养的唯一路线,十堰多次对该路进行改建和修缮。

  汉白公路起源于陕西汉中,经竹溪、竹山县境后,翻越鄂陕交界处的界岭至陕西白河县与老白公路连接,全长521.52公里。1934年11月动工兴建汉中至安康段,1936年10月通车。为与老白公路相接以应战时急需,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严令督促下,1937年8月至1939年2月续建汉白公路安康至白河段。十堰境内自关垭起至界岭止,长101.2公里。1939年2月全线贯通。

  巴柯人行道又名巴元人行道,起自巴东县,止于均县元和观,全长311公里。这条人行道均在崇山峻岭中迂回穿行,工程极为艰巨,是湖北省抗日战争时期最先建成的驿运干线,且为沟通鄂西北与鄂西南的唯一交通运输线。

  保房竹驿运大道起自保康县,途经房县、竹山县、竹溪县,至陕西省平利县,全长215公里。1942年,因战事需要,经国民政府军委会核准修建。

  郧竹巫驿运大道自郧县城起,南行经白鹤、小岭、西沟、姚坪、竹山县城、柳林抵达四川省巫溪县(现属重庆市),全长303.6公里,1942年修建。

  1944年修建的均郧山驿运大道起自均县县城,经郧县、郧西县,止于陕西省山阳县的漫川关,全长320公里。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2-11-27 16:06:0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湖北京山抗日根据地的宣传文化工作

下一篇:宜昌地区抗战史上的传奇一幕 被缴日机重上蓝天获新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