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雄浑壮太行 嘶马啸北风——山西军民抗战纪实
2022-10-25 11:46: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李春明  点击:  复制链接

  1936年在红军东征时参加革命的山西石楼县青年高富有同志,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转战陕北时期,长期在延安毛主席和彭德怀身边工作,曾担任中央机关手枪连连长。解放后,也曾任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据高富有同志回忆,毛主席对山西人民怀有深厚的情感。他多次亲自听到毛主席讲过,山西人民对中国革命有三大贡献:一次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艰苦。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筹粮筹款,给红军在陕北立足发展以很大的经济支持,为以后革命力量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二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三大主力根据地中心都在山西境内,以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为依托,从补充给养,扩充兵员,制造武器,打击日寇,山西人民都付岀了巨大的牺牲并做出历史性贡献。三是解放战争初期,胡宗南进攻延安,山西也成了中央转战陕北的重要后方依托,对陕北和全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对这些党和人民也都不会忘记的。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人自北向南,由东向西,走访了山西各大抗日根据地,查阅了大量与山西有关的抗日史料,整理出这篇纪实体的文章,和山西人民共同回顾抗战的难忘岁月。

  一、 红军东征——为全国抗战布大局

  1935年12月,毛主席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红军要“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选择,他说“我们要下大决心到山西去……要下大力经营山西。这是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是目前阶段的战略基本方针”。这是毛主席对山西战略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和日寇入侵山西后人民的强烈抗战要求所作综合分析后作出的正确结论。自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主席和彭德怀率1万3千多红军战士,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名义东渡黄河,到黄河东岸的吕梁山区开辟根据地,历时两个半月,转战50余县,扩红8000余人,缴枪4000余枝,火炮20多门,筹款50多万元,宣传了共产党的联合抗日主张,为山西大地播下了抗日火种,为日后山西三大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及山西特殊形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很好基础。红军东征,是在刚到陕北立足未稳、后勤补给十分困难,同时又面临蒋介石军队围攻压迫的困境下,毛主席多谋善断、绝处逢生做出的英明战略选择,无论东征的“出师宣言”,还是“回师通电”,始终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胜利完成了扩红、筹款、休整、补充和宣示联合抗日主张的任务,同时,为以后抗战形势在华北乃至全国的发展,布好了战略大局。这可以称为山西为全国抗战立的第一大功,也是毛主席念念不忘所讲的山西人民为中国革命所做的一大贡献。

  二、忻口战役——国共联合抗战第一大仗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平津失陷,华北告急,日寇骄横一时,长驱直入,于1938年10月集中了5万兵力,由雁门关和娘子关两个方向进攻山西。在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国民党代表卫立煌的帮助下,阎锡山制定了防卫山西的作战方针。在八路军115师林彪师长和129师刘伯承师长的亲自指挥下,连续取得了震动全国的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机场及腰站、井坪、宁武、雁门关、七亘村、广阳等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国民党第9军军长郝梦龄将军时任忻口战役前线总指挥,郝军长身先士卒,率部连续23昼夜英勇抗击了日冦的疯狂进攻,最后壮烈牺牲在战斗最前沿距敌仅二百米的冲锋路上。虽然由于山西东大门娘子关的失守,坚守太原北部防线已失去意义,被迫放弃阵地退出战斗,但经过23昼夜的浴血奋战,总计歼敌二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寇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任弼时同志1938年1月在山西前线总结山西早期作战经验时指岀:“忻口战斗是华北抗战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郝梦龄将军和许多将士的英勇精神,我们每位同胞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忻口战役也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第一次损兵折将过万人,是国共联合作战的一次大胜利。

  三、同仇敌忾——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西安事变后国共联合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国上下抗日救亡热情的高涨,极大地鼓舞了山西青年的抗日热情。加之日寇占领山西后为慑服民心,烧杀抢掠奸淫无恶不作,惨案遍及三晋大地,激起了山西百姓老幼共愤。薄一波同志接受中共北方局的指示,积极做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工作,成立了决死队,动员了大批山西热血青年投笔从戎,一时间报名应征者多达五六十万人。经过选拔和培训,于1937年8月1日在太原正式成立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并从1937年初成立时的10个团,至1939年发展扩编至50个团,总兵力达四五万人,占到阎锡山150个团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这支山西子弟组成的新军,名义上属阎锡山部队编制,实际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连以上干部都配有共产党员骨干。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左权副总参谋长,在西林整军时都亲自为这支部队讲过课,使其具有了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作战能力,在山西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几次反共高潮中,都未能搞垮这支抗日武装。抗敌决死队(即新军)的四个纵队,后来全部编入八路军120师和129师序列,南征北战,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力量。

  四、中流砥柱——八路军三大主力根据地

  十四年抗战中间,国民革命军队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敌后游击战场,各自发挥了互为依托的战略作用。毛泽东明确指出“红军任务在于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让山西全境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收编溃军,自给自足,不靠别人,多打小胜仗,以兴奋士气,克服危急,影响全国,实现全国抗战之新局面。” 特别是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所在的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八路军120师司令部所在的晋绥(吕梁山为中心)根据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所在的晋察冀(五台山为中心)根据地,在华北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八路军的主要领导人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关向应、聂荣臻、徐向前、薄一波等,都曾在山西境内长期指挥对日作战,与山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太行山的武乡县、左权县,五台山的五台县,吕梁山的兴县,都曾是三大抗日根据地首府,老百姓戏称“小延安”。抗战中长达2800多个日日夜夜,八路军吃在山西、住在山西、后勤补给靠山西、兵员和武器补充也主要靠山西,八路军兵工厂就设在太行山深处的黄崖洞。著名的反击日寇九路围攻作战、威震华夏的百团大战,和小说《吕梁英雄传》,电视剧《亮剑》所发生的故事,都是在山西境内,是山西军民爱国大义坚持抗战的真实写照。八路军总部驻扎过的武乡县砖壁村,有朱德彭德怀和邓小平手植的“朱总杨”、“彭总榆”和“小平槐”,村中墙壁上宣传标语写道:“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都有子弟兵”。据历史记载武乡县抗战时全县总人口为13.5万人,而参加民兵、妇救会、儿童团的就有9万多人。支前勤工达387万个工日,为八路军筹粮2亿5千万斤,供应油料副食50多万斤,做军鞋49万多双,支前车辆4300多辆,战斗中民兵和群众牺牲了25300多人,该县人民为抗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辽县(今左权县)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的牺牲代价也非常巨大,在反抗日军九路大围攻时,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壮烈殉国。新华日报社长何云和57位新闻战士也在这次反围攻战斗中壮烈牺牲,刘伯承元帅称“失去一武(左权)一文(何云)两员大将令人疼惜!”十四年抗战,山西抗日根据地成了护卫延安、西安的主要屏障,是中国抗战的主要支撑点,也是八路军进而向华北、华中、华东发展的主要出发地。1937年八路军115师、120师和129师挺进山西建立根据地总兵力为4万5千人。十四年抗战到1945年,八路军共与日伪作战12万多次,毙伤俘日伪125万人,创建面积达264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占全国人口近四分之一(约1亿)。并且,八路军兵力已发展至102万人,为解放战争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历史己经证明了党中央毛主席派红军三大主力东渡黄河建立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英明正确和战略远见,同时也是山西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一次历史性贡献,是山西人民永远的骄傲!

  五、沥血坚关——英雄沁源围困战

  毛主席讲过:战争之威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山西太岳抗日根据地的沁源围困战,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抗战的一个典范战例。1942年10月,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示日军山冈师团集中兵力3万余人,对陈赓司令员所领导的太岳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扫荡”,妄图创建所谓“山岳剿共试验区”。在太岳根据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八万太岳军民以八路军太岳部队、抗日决死一纵队为骨干,并组织了12支民兵游击队,发动群众“空室清野”,动员沁源县城周围10里之内的群众全部转移至云盖山区,使敌人只能居守大片无人区的一座空城。同时,对群众转移到山区以后的生产、生活、安全等问题都进行了妥善的解决。太岳八路军部队还帮助群众抢种抢收,护村护院,打窑洞、办学校、办工厂、运粮棉,甚至还组织“绿茵剧团”为乡亲们慰问演出,鼓舞抗日斗志和胜利信心。赴延安经过此地的刘少奇同志,及在太行根据地的刘伯承、邓小平同志,都曾到沁源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沁源军民的战斗精神。邓小平称沁源军民正以“最大的忍耐性和最坚强的意志力”来战胜敌人,使日寇哀叹“过了圣佛岭,如进鬼门关”!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顽强战斗,共进行大小战斗2000多次,歼敌4000余人。终于迫使日寇败退沁源,取得了围困作战的完全胜利。1944年1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为此专门进行报道并发了“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毛主席也当着习仲勋同志的面和习的警卫员孙炳文同志(沁源人)称赞道:沁源是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六、浴血中条——国军惨败教训深刻

  1941年五六月间,日寇集中了7个师团十多万人发动了中条山战役,向国民革命军队守防的中条山实行了疯狂的进攻。在方圆百里临河筑防地幅狭小的中条山脉,国民党部署有约18万人的兵力。不到一个月,中条山阵地即全线失守,兵力溃败,损失惨重。究其原因,概括起来讲主要是三点:一是敌我实力对比悬殊,无力抗敌。国民革命军为保卫西安和洛阳,坚守河防中条山阵地实为必要,此前也多次顶住了日寇出兵一万余人的进攻。但对此次日寇集中十万兵力来攻估计不足,准备欠缺,因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二是情报不准,指挥失误。对敌情严重程度不甚了了,各部队之间互相配合不好,多数战斗意志不强,有的一触即溃,争相逃命,指挥失灵,未能形成整体有效的抵抗。三是蒋介石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恶果。时逢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不久,他对新四军北上抗日部队发动突然袭击,使坚决抗日的力量遭受了严重损失,蒋甚至要取消新四军番号,国共统一战线面临破裂危险。蒋对此次战役的总指挥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因不满他反对与共产党磨擦而削其兵权,软禁峨嵋山。对非中央军的杂牌部队川军、陕军乃至晋军,皆采取排斥态度,因而人心军心涣散,失道寡助,危急关头求助无门,无力回天,吃到大苦头。军中虽也有少数部队忠义之士,对日寇进行了坚决抵抗,但却难以挽回大局。唐淮源军长、寸性奇师长和武士敏、王竣、梁希贤、陈文杞等将士,都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壮烈殉国,更有800陕西子弟兵不愿被日军俘虏而集体投入了滚滚黄河,惨烈之状,令人扼腕叹息!

  七、忠义爱国——英雄辈出的三晋大地

  山西自古多忠烈,这不是一句溢美之词,而是山西历史文化传统的真实写照。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到战国时期的“程婴救孤”;从隋唐演义中的大忠臣郭子仪,到清代大清官于成龙,浩然正气无不渗透山西人民的文化血脉里。在十四年抗战当中,山西亦不乏爱国名将和忠勇之士。早在“9.18”事变之后,国民党中将续范亭先生就因不满蒋介石消极抗战而在南京中山陵剖腹明志,力主抗战,志士壮举震动全国。红军领导徐向前、薄一波、赵尔陆、程子华和国民革命军将领傅作义、董其武,虽政治倾向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爱国军人,都是声名赫赫的抗日名将。徐向前元帅曾为山西响堂铺伏击战赋诗一首“巍巍太行起狼烟,黎涉路隘隐弓弦。龙腾虎跃杀声震,狼奔豕突敌胆寒。扑天火龙吞残虎,动地军号奏凯旋。弹指一去四十载,喜看春意在人间。(1985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百名抗日英烈中,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在太行山上的辽县(后改名左权县),抗日名将郝梦龄为国捐躯在忻州,抗日女杰归国华侨李林牺牲在朔州。八路军英雄团长叶成焕牺牲在武乡县,八路军少年英雄崔振芳牺牲于黄崖洞保卫战。吕梁英雄群体“华灵庙24勇士”牺牲在临汾市乡宁县,24名晋绥军战士为保卫抗日根据地粮道,在打退了日寇多次进攻后,最后每人身上捆了十枚手榴弹冲入敌群同归于尽,壮烈殉国。更有刘志丹血洒黄河东岸三交镇,叶挺、王若飞、博古等抗日领袖,英魂长眠在山西黑茶山上。国家民政部公布的首批抗日英烈中,山西籍英烈共有8位,其中有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胡德林,和马定夫、马应元、程仲一、王凤山、王远、张仁怀,烈士英名永垂千古。

  八、 太行雄魂——抗日文学的民族壮歌

  “我们在太行山上”、“黄河在咆哮”、“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十四年抗战中,山西这块黄土地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壮歌,也成长了一大批爱国抗日的文学家、画家、作曲家、歌唱家,赵树理、马烽、西戎、力群、孙谦、贾克等就是抗日前线山西籍文艺战士的杰出代表。左权家书,贺龙传奇,白求恩火线为伤员做手术,聂荣臻救助日本孤儿等许多感人的故事,更是交口称赞百世留传。新四军军长陈毅1944年初去延安参加“七大”时途经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住了一个多月,留下了感天动地的《过太行述怀》长诗名篇。他在诗中写道:“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自来表里太行山,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山西在怀抱,河北置左肩,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创业不拔赖基地,我过太行梦魂安!”八路军朱德总司令抗战期间所作的两首名诗写道:“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衣正单,夜夜杀倭贼!”“群峰壁立太行头,天堑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焰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陈毅长诗和朱老总的诗,对山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战略地位作用和山西军民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奉献,用诗的语言作了最好的概括和生动的写照。

  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经过十四年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奋力抗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作者系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人,2004年正军职海军少将任上退休)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10-25 15:49:2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广阳伏击战写实

下一篇:军史回眸:抗日烽火中的“抗敌决死队”(附图)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