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北京的这些地方,镌刻着平民英雄的抗日战争史
2022-08-24 09:48:08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户力平  点击:  复制链接

  铭记历史,方能面向未来,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有壮烈牺牲的英雄将领,更有默默奉献的爱国百姓。他们用满腔热血所写下的那些故事,就镌刻在北京城的一个个角落里……

  大红门:英烈捐躯 义僧相助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爱国将领赵登禹与佟麟阁率部指挥驻守南苑,英勇抗击日寇。

  赵登禹,字舜臣,生于1898年,山东省菏泽县人。1914年在冯玉祥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入伍。1933年长城抗战时任第二十九军一零九旅旅长,奉命率部增援喜峰口、潘家口,与敌激战四昼夜,英勇杀敌。因战功升任一三二师师长。

▲赵登禹(资料图)

  1937年7月28日,日军调集重兵并动用三十多架飞机向二十九军阵地发起猛攻,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我方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双方陷入肉搏战。此时,赵登禹亲自率卫士三十余人,指挥二十九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进行激烈的厮杀。这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大红门一带。日军窥出赵登禹准备退到大红门的意图,抢先一步在南苑到大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了机枪,以火力封锁道路。为激励将士,赵登禹乘坐车子指挥部队向大红门方向撤退,不幸的是,当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的御河桥时,车子炸毁,赵登禹身受重伤,警卫劝其立即撤退到安全地方,赵登禹不肯,反而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这时,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使其昏迷过去。赵登禹临终时,他对流泪的卫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为本分,没什么可悲伤的。北平城还有我的老母,你去对老人说,忠孝不能两全,儿子为国牺牲,也算对得起祖宗。”当时,赵登禹年仅三十九岁。

  有关赵登禹殉难的具体地点,说法不一。一说在大红门以西的黄亭子附近,二说在大红门附近的天罗庄,三说在大红门附近的御河桥。大红门原是皇家苑囿南海子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民国时尚存遗迹,但附近已为大面积农田。

▲南苑大红门(资料图)

  据赵登禹的女儿赵学芬在《爱国、爱民、爱家的赵登禹将军》一文中回忆:赵登禹牺牲后,由于形势紧迫,随行卫兵临时把他的遗体掩埋在青纱帐中后,然后向北平方向撤去。南城龙泉寺的方丈闻知赵登禹殉难后,便带领四名僧人连夜出城,在大红门附近的高粱地中寻得烈士遗体,抬回寺内装殓。为避开日寇耳目,将灵柩隐藏在寺中八年之久。

  龙泉寺位于陶然亭附近,始建于元代,明成化九年(1473年)改建,清康熙年间重建,寺内原有龙泉井,水味甘甜,故名龙泉寺,该寺历来以多有善举而著称。

  龙泉寺方丈在寻找赵登禹遗体时,费尽了一番周折。当时大红门外多为庄稼地,七八月正是庄稼长势最旺盛的时节,漫漫青纱帐,一眼望不到边。而刚刚经过一场激战,不少庄稼被毁。方丈带领四个僧人在几块玉米地、高粱地里寻找了半夜,未见赵登禹的浅葬之地。直到后半夜,才在一个高粱地的高坡处发现一片松软且凸起的湿土,于是在此发掘,终于在三尺深的土里,发现了赵登禹遗体。他们将其轻轻抬出,然后简单清理了一下,便用一副芦席将烈士卷收其中,抬回了龙泉寺进行清洗,最后放在一口普通的棺木中,并用几道大漆密封住,藏匿于寺中,当时也不敢标明真实姓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赵登禹将军的家人经过多方寻找,才知道赵登禹尸体隐藏在陶然亭龙泉寺内。赵登禹年仅10岁的女儿赵学芬特意到龙泉寺祭奠,并拜见方丈,向僧人致谢。老方丈安慰她说:“你父亲是为抗击侵略者阵亡,他的英灵永远不会死去。”

  因赵登禹生前说过“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的誓言,1946年7月28日,京城各界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大会后,赵登禹灵柩于次日由龙泉寺起灵,运至卢沟桥以东2公里处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同年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认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1月25日,当时的北平市长何思源签发了《府秘字第729号训令》,将市区的三条道路以抗日名将赵登禹、佟麟阁、张自忠命名,其中将西城中北部的北沟沿命名为“赵登禹路”。

▲抗日名将赵登禹烈士墓 作者供图

  樱桃沟:青年救国夏令营

  樱桃沟位于香山卧佛寺西北侧,是一条两山所夹的山谷,历史上古迹众多,自明清以来便是西山的名胜。“樱桃沟”之名最早见于乾隆御制诗。乾隆五十年(1785年)四月,弘历驻跸香山静宜园时,曾到十方普觉寺瞻礼,并游赏水源头、含碧亭等处,其“石壁临天池”诗注曰:“卧佛寺西北樱桃沟有泉至观音阁,石壁下蓄有天池。”八十多年前,北京“民先队”在此举办“平西樱桃沟抗日救国军事夏令营”, 燃起热血青年的抗日爱国之情。至今这里还保留着两处抗战时期的遗迹,即“保卫华北”和“收复失地”石刻。

▲位于樱桃沟的“保卫华北”石刻 作者供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随后妄图向关内进攻,占领华北。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时称“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以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成了高潮,北平进步学生运动活跃。1936年2月1日革命青年群众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队)”正式成立。当年暑假,“民先队”在香山举办“平西樱桃沟抗日救国军事夏令营”。参加人员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师大附中、女一中等学校的民先队员。夏令营从7月11日开始,每期10天,共约五六百人。

  营员们在樱桃沟水泉旁扎起营帐,打起地铺,支起锅灶,升起炊烟。在退谷亭内吊起马灯,围起雨布,设立了夏令营司令部。担任司号员的是北大教育系学生陆平,每日黎明攀上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吹响军号,唤醒营员们,揭开一天的紧张训练生活。

  夏令营的生活十分丰富,营员们学习军事常识、游击战术,举行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同时举办政治讲座,听杨秀峰、黄松龄等教授分析抗日战争的局势,听总队长兼军事教官白乙化等阐述军事理论、作军事报告。大家更争相传阅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等当时很难见到的文件;热烈谈论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和爱国志士的抗日活动;激烈争辩当时的社会问题、理论问题。

  一天午后,陆平同学站在退谷亭旁,吹过午休号,正欲返回指挥部休息时,突然听到附近传来阵阵的凿石声。他走过去一看,发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生赵德尊正在用地质系采样工具,在一块青灰色的岩石上刻凿出一个苍劲有力的“保”字,陆平心领神会,连忙接过他手中的工具,二人相互倒换着,在岩石上凿出“保卫华北”四个大字,且呈十字形排列。每个字阔约六七寸。随后他们又在附近的一块岩石上刻下“收复失地”四个字,这是当时每一个热血青年发自心底的最强音。

  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平西樱桃沟抗日救国军事夏令营”活动的遗迹逐渐消失了。1980年6月,北京植物园管理科樱桃沟班工人在清除樱桃沟沟旁的杂草时,无意间发现了沟旁的一块大青石上面刻有“保卫华北”四个大字。虽然经过40余年,但石刻依然完好。时逢北京市领导刘导生(1936年任中共北平地下党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到樱桃沟视察,证实“保卫华北”四个字是1936年“平西樱桃沟抗日救国军事夏令营”活动时留下的。多年后又在樱桃沟的一个土坡之下发现“收复失地”石刻,也是保存完好。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作者供图

  “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纪念前夕,有关部门发起倡议,决定在香山樱桃沟建立一个“一二·九运动”纪念地,以缅怀革命先烈并启教后人。1984年12月8日,举行了隆重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奠基典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了“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碑名。随后在樱桃沟水源头东侧的平台上,即当年夏令营活动的中心地区,修建了主体建筑,即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三角形是“一二·九运动”后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挺拔的建筑线条象征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

  如今,“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已成为樱桃沟的一处景观和红色纪念地。

  百望山:黑山扈之战

  黑山扈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的百望山南麓,最初称“黑山户”。清乾隆年间西山健锐营部分八旗官兵在此驻防,担任皇帝出行的守卫任务,即“扈从”之官差,于是“黑山户”被叫成了“黑山扈”。7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激战,抗日将士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由此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战的士气。

  据《海淀文史》记载,“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为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关于共产党员到乡村开展游击战争的号召,共产党员、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广大爱国青年学生和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参加抗日游击战争。当时北平西郊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名为“平西抗日游击队”,也称“国民抗日军”。

  国民抗日军是1937年在中共北方局所属中共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原东北义勇军小部队为基础,以中共地下党员及大批抗日救亡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为骨干,联合北平及近郊的工人、学生、农民和失散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冀东保安队军人组成的抗日游击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活动在北京西山一带,因其游击队队员臂戴红蓝两色袖章,被当地人称为“红蓝箍”。

  黑山扈依山傍水,其地势往山后有退守之山谷,往前可镇守山下要道,对北平城区形成攻打的有利条件。抗战时是北平城去温泉、阳坊、南口的交通要道,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而成为我军、日军的争夺要地。

  1937年9月7日,根据我游击队情报人员的报告,黑山扈的法国教堂内藏有枪支。国民抗日军得知这个情况后,意识到在当时弹药奇缺的情况下,如果能拥有这些武器,可对敌人形成有力打击。当时驻在温泉北三星庄的国民革命指挥部立即决定到教堂让洋人“献款献枪”。

  8日拂晓,国民抗日军开到百望山的天摩沟,把教堂团团围住。让教堂的传教士集合起来说明缘由,讲清特殊时期武器管理性质,令其交出枪支。几个洋人态度强硬,不愿意承认和交出武器,还诡辩说:教堂圣地哪有什么杀人武器?国民抗日军便派人到教堂里强行搜查,很快发现了地下室暗里存放的枪支。面对事实,几个洋人再也无法掩盖真相了,他们哑口无言,只好交出枪支。其中一个洋人不服输,就暗中打电话给日本人,请求保护。

  不久,日军赶到这里,与国民抗日军交了火,但寡不敌众,不敢贸然前行,只得据守山头与我军对射,甚至连离得远一点的一具日军尸体也不敢运走。敌人丢下的那具尸体连同枪支,就倒在我抗日游击队阵前对面的山坡上。这时队伍中有一班长刘柏松自告奋勇去取敌人那支枪。刘柏松在二十九军当过兵,与日军作过战,胆量过人。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独自接近敌人阵地,手持一支破旧不堪的十响老式枪,顺山沟爬到敌人旁,从敌人身上拿到枪支并解下子弹盒,迅速爬回来。战场上的同志们都为这位孤胆英雄拍手叫好,称赞他是好样的,这是国民抗日军缴获的第一支敌人三八式步枪。

  敌人转移到另一个山头后,为打破对峙局面,二总队派大队长杜雄飞带领两个中队,从山脚绕过,包抄敌人后路。正在这时,日军4架战斗机向黑山扈方向飞来,敌机低空盘旋向我军阵地扫射,机舱内的驾驶员清晰可见。原二十九军副连长、当时为排长的苏家顺很是气愤,端起轻机枪向敌机机舱内扫射,周围的战士也一齐举起步枪向敌机打去。很快,抗日军队员们看到一架敌机摇晃着翅膀向清河附近的农田里坠落,紧接着一声轰响,敌机坠毁的地方冒起了一团浓烟。顿时,我军阵地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民众抗日武装用轻武器击落日军飞机的战绩,创造了平西抗战史上的奇迹。不幸的是,战斗中大队长杜雄飞同志壮烈牺牲。

  傍晚随着日军援兵赶来,国民抗日军为保存力量,避免无谓牺牲,向西南方向转移,顺利撤退。

  黑山扈战斗毙伤日军多人,创造了抗日武装用轻武器击落日军飞机的辉煌战例。同年12月25日,这支抗日游击队在河北省阜平县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继续战斗在平西一带。

▲黑山扈战斗纪念雕塑 作者供图

  1996年,当年参加过游击队的老战士捐资在百望山的最高点望京亭树立了“黑山扈战斗纪念碑”和“游击队之林”纪念碑。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在此基础上又修建了“黑山扈战斗纪念园”。该园由碑文、纪念浮雕墙及雕塑三部分组成。碑文在岩壁上镌刻而成,浮雕墙及雕塑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争场面。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2-08-24 09:55:2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百望山上的抗日奇兵:平西抗日游击队黑山扈战斗

下一篇:寻访密云古长城的抗战痕迹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