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之7年潼关保卫战 日寇无法逾越的雄关
2015-09-24 10:05:26  来源:渭南青年门户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在中国十大名关中排名仅次于山海关位居第二位。其南障秦岭,北阻黄河,西拱华岳,东扼函谷,形势险要。古人更有“关门高锁处,飞鸟不能过”的感叹。因为潼关是这样一个地理要冲、交通咽喉,所以便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遥望漫长的中国历史,金戈铁马、统一霸业,改朝换代、英雄悲歌,从黄帝时期开始发生在潼关的诸多战争,书写了中华民族最具传奇的英雄史诗。尽管战争的烟云随时光而逝去,但那些不同寻常的故事至今仍引人入胜、令人无限感慨。

  守住了潼关,就守住了陕西、守住了西北

  1937年,日寇进犯华北,北平、天津等地先后沦陷,继而太原失守,敌人南犯,至晋南风陵渡,与潼关隔河相望,敌企图进而越过潼关,占领陕西,进军西北。潼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发生的战事多不胜数;潼关还是日军轰炸重庆、西安、汉中等地的必经之路,这不仅说明了守卫潼关的重要性,也让潼关遭受了日寇更多的炮火袭击。

  潼关过去是个水旱码头,主体街道上最多的就是盐店,山西运过来的盐从这里转运出去,另有河南的铁、铜、染坊等以及山货行、火纸摊等。当时的潼关商贾众多,其中山西人占到七成,本地人只占一成。

  日寇隔河从山西的风陵渡对古老的潼关城狂轰滥炸,昔日繁华的县城遭到重创,满目疮痍。在八年全面抗战中,潼关县人口经历了一次大变动,抗战前县城有居民2.6万人,1938年全县总人口为6.08万人,抗日战争中迁出约三分之二以后,据陕西档案馆珍藏《陇海沿线经济调查》资料叙述,潼关时有各业机构七八百家,后城内仅存有酱园数家,城南苏家村的小摊小贩三五十家,居民人口仅6658人,到1941年,全县人口减至4.59万人,比抗战前减少了1.49万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潼关的局势相对稳定,到1945年,全县总人口仍保持为4.58万人。

  1938年,日本鬼子盘踞风陵渡,城镇遭敌炮炸弹袭扰,大商号纷纷西迁,安徽人程祝三等投资一万元在县城西关开设的棉花机器打包厂,每年代客轧花1万包左右。受日寇威胁,也迁往外地;另有百余户迁往西安、华阴、兰州等地,迁城南苏家村的有粮行、中西药店,诊疗所,杂货铺等。自此潼关人民颠沛流离,市面萧条,手工业行业也日渐衰退,有的迁往外地,有的停产,散居农村开业的有五六十户,不到百人。

  商民、市民除了迁往外地的,有的就迁往原上和潼洛川一带,贫困居民穴居苏家村至南刘村的8条沟岔,在两旁的土崖上凿洞穴居,躲避日寇的轰炸,时称“难民沟”。时至今日,一些老人仍称这些沟为第×沟、第×沟。城镇驻军和少数商民还在麒麟山、象山及城墙下挖防空洞,地道、堑壕。

  老县城在八年全面抗战当中饱受袭扰,日本鬼子隔河炮击、飞机轰炸,守军借修工事,拆毁建筑物,西城门楼箭楼被焚。

  7年死守不教胡马度过雄关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陕西、山西为第二战区,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朱德、卫立煌。

  1938年阴历二月初六,继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轰炸后,日军再次轰炸潼关,董钊率第28师紧急驻防潼关。在随后的日子里,轮番守关的中国军队在潼关百姓的帮助下,在县城北的黄河沿岸修筑了钢筋水泥防御工事。刚开始,大炮炸弹真是让潼关人害怕,但过了一段时间,轰炸在潼关人看来就是家常便饭,老百姓冒着炮火抢修工事,有的木料要从南山运,老百姓也按时按任务送到,经常是男女老少运沙石、砸石子,铁锨把用秃了一把又一把,没有人退缩。尽管敌人多次偷渡、汉奸“卖渡”,都被我军民一次次击退,看着敌船在河里转圈圈,“下饺子”,大家不知有多高兴。

  在保卫潼关时,中国军民并没有坐守雄关,而是经常夜间主动出击到黄河对岸的风陵渡、赵村等地,袭击日寇。从1938年7月到1940年10月间,中国军队东渡黄河,挺进中条山,与守卫潼关的军民遥相呼应,共同阻击日寇西犯陕西。在坚守中条山的日子里,粉碎日寇的11次“扫荡”,毙伤日军两万多人。可以说,中条山抗战有力的支援了潼关守军,减轻了潼关承受的重压,若中条山失守,敌人过黄河进入陕西,潼关的侧翼势必受到威胁,守关将变得无比艰难;反过来,如果潼关落入敌手,中条山守军也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境地。

  日军炮轰潼关近8年 用了炮弹炸弹上万颗

  抗战期间,日军究竟向潼关打了多少炮弹?在潼关政协组织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曾这样描述,“潼关曾有敲钟报警者,1938年钟被炸坏后,敌人每打一发炮弹或扔一颗炸弹,打钟人就朝盆子里扔一颗豆子,抗战胜利后,一数豆子,竟然有一万四千八百多粒。1940年农历六月初三,日军隔河打炮,有人躲在桥洞下,每听一声炮响,便向瓷碗里扔一颗黄豆,天明竟数了三百一十六个”。

  今日潼关,扼守陕西东大门,一派兴盛气象,但历史从不会忘记这片土地,在那个岁月峥嵘的年代里曾经付出的巨大牺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战争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和平稳定来之不易,“晨钟暮鼓”至今仍值得警觉。除此之外,经济社会发展,有时是区位优势的竞争,有时是人文环境的竞争,由于潼关特殊的地理位置,恰好处在中西部发展的对接点上,那么,把潼关的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转换成发展优势,更是我们的愿望和期盼。作为千古名关、人文宝地,挖掘和利用好潼关的战争文化资源,对于推动潼关旅游业乃至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9-24 10:07: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三千公里输油管 一滴汽油一滴血

下一篇:1840年到1945年,中华民族遭到最为严重的8次外部入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