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安徽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二)
2017-07-02 14:40:52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作者:安徽省抗战损失调研课题组  点击:  复制链接

  7.奴役劳工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实行了极其野蛮的劳工政策。他们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劳工招募和管理机构,以骗招、强征和抓捕等多种手段,每年从中国各地掳掠大批劳工在中国沦陷区、日本及东南亚其他占领地,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役,并对劳工进行残酷的压搾与迫害。

  1941年,马鞍山南山矿从山东曹县”招”来83名劳工。汉奸葛崇义等, 一次便从宿县〔现宿州市)”招”来2000多劳工[1]。南山矿还有一支300多人的童工队,最大的不超过15岁,最小的仅有七八岁,都是从河南被抓、被骗来的贫苦家庭出身的孩子[2]。到1941年,抓来的矿工仅南山地区就达8000余人。1943年,向山矿”碾子”(招工骗子,工人称之为”碾子”,)汉奸谷守义、李长金、张元伦三人从河南、山东、徐州一次就骗来500多名破产逃荒的农民。

  日军为实现其掠夺计划,采取惨无人道的”以人换煤”、 “以人换铜”的血腥政策,劳工境遇凄惨,朝不保夕,在死亡线上挣扎。

  在铜陵铜官山矿,由于生产、生活及卫生条件极差,许多矿工积劳成疾。特别是1942年春夏发生瘟疫〈时称“人瘟”〉,许多矿工与家属染病身亡。开始人死了,别的矿工还用芦席卷起埋葬,后来死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一家几口全死光,无人收尸,尸体就抛在荒郊野岭,任野狗拖食,尸骨满山遍野。同时,工人们毫无人身自由,矿里规定矿工平时不准上街、不准进城。发现工人有逃跑的,不是被枪毙,就是活活给打死。所以日军统治下的铜官山矿,实际上就是摧残与迫害工人的集中营[3]。

  在淮南煤矿,广大矿工遭受了日军最野蛮、最残酷的血腥统治。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灾民、失业工人,还有天真幼稚的儿童,被骗或是被抓到了煤矿,受尽奴役和蹂躏。井下劳动条件十分恶劣,重大事故不断发生,致使大批矿工死于非命。1942年秋,矿工中传染病流行,又得不到治疗,很多矿工含恨死去。大通居仁村的一个厕所里,一夜之间就发现了 32具尸体;尚义村的500多名矿工, 几个月之间全部死光……为了掩人耳目,日军将这种病说成是“瘟疫”,是“天意”,并采取了凶残毒辣的所谓”防疫措施”。他们在矿南设立两处“大病房”,将成百上千的病人强行关在那里。矿工们说:“名曰‘大病房',实是停尸房, 进了‘大病房',十人就有九人亡。”每天有大批的病人被关进“大病房”,又有大批的尸体被拖出来,抛在矿南、舜耕山北麓的南山脚下,抛弃的尸体将一座小桥下的流水都堵塞了。当“大病房”塞不下时,一些活着的病人也被扔进了死人堆。

  1943年,日军指挥总监王长明带人逼着工人在南山脚下挖了三条长20米、宽深各3米的大坑,将满山遍野的尸骨埋入坑内,形成了白骨累累的“万人坑”。被抛进“万人坑”的矿工,有被日军、汉奸残杀死的,有被监工、把头毒打死的,有因坐水牢、立站笼、受酷刑折磨死的,有因井下发生重大事故被砸死、烧死、淹死、瓦斯熏死的,有冻死、饿死、病死和累死的,还有被活埋死的。

  (四)人口伤亡

  抗战时期,尤其是抗战初期,安徽省是中日双方交战的重要战场之一。淞沪会战日军占领上海后,即分兵西进,会攻南京,其中一路相继占领了安徽广德、宣城、羌湖等地;徐州会战开始后,津浦路南段、陇海线徐州以西成为重要的战区;武汉会战期间,武汉外围之皖境又成为中日双方激烈的交战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日军相继占领了安徽沿江、沿淮和津浦、宁羌、淮南三条铁路沿线的城镇,其他许多县境相继遭到日军的窜扰。部分县份中、日军队曾展开激烈的争夺,数次易手。战争期间,日军在安徽省境内,与在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对当地民众进行残酷杀戮,安徽人口伤亡巨大。

  我们这次统计的抗战时期安徽人口伤亡是指因日军发动侵华战争而造成的人口伤亡。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一是档案、文献资料;二是对75岁以上知情人调查中获得的证人证词。人口伤亡统计,严格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这次调研工作的规定分类,主要分直接人口伤亡和间接人口伤亡两大类。直接人口伤亡中分死、伤和失踪三类;间接人口伤亡分被俘捕、灾民和劳工三类。

  1.直接伤亡情况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虽然查找了大量的档案文献资料,但目前所能找到的记载安徽抗战时期人口直接伤亡数字的档案资料比较零散,迄今尚未发现较为系统完整的统计档案。综合有关资料,我们将抗战期间安徽人口直接伤亡情况分别分类如下。

  (1)受日军空袭轰炸而伤亡的人数

  1944年安徽省政府编印的《安徽概览》中,收有《敌机空袭概况》一节, 对1937年8月至1943年12月日军飞机历年空袭情形及造成损失情况进行了统计。

  据记载,各年度被日机轰炸的地区分别是:”二十六年度,怀宁、羌湖、广德、宣城;二十七年度,桐城、怀宁、六安、合肥、立煌;二十八年度,桐城、至德、青阳、宣城、亳县、东流、无为、广德、南陵、铜陵、太湖、宿松、贵池、怀宁、潜山、望江、立煌、泾县、太平、宁国、全椒、来安、繁昌、定远、六安、舒城、天长、郎溪、临泉、凤台、怀远、合肥、阜阳、歙县、黟县等三十五县; 二十九年度, 无为、 宿松、 太湖、 潜山、 青阳、 望江、 太和、东流、 贵池、怀宁、至德、桐城、宣城、南陵、涡阳、休宁、泾县、广德、太平、绩溪、石埭、歙县、宁国、临泉、霍山、六安、霍邱、郎溪、铜陵、合肥、繁昌等三十一县;三十年度,怀远、亳县、太和、阜阳、颍上、寿县、全椒、立煌、霍山、桐城、庐江、歙县、贵池、宿松、潜山、休宁等十六县;三十一年度,立煌、全椒、广德、南陵、含山、巢县、合肥、宁国、宣城、歙县、绩溪、阜阳等十二县; 三十二年度, 宁国、 宣城、 怀远、 涡阳、 亳县、 青阳、 太平、歙县、 合肥、寿县、六安、桐城等十二县。综观以上所列被炸地区,本省六十二县各重要城镇固难幸免,即穷乡僻壤亦莫不波及,足证敌寇残暴行为之一般。”

  空袭所造成的损害情形如次:“本省自二十六年八月间敌机首次轰炸广德后, 其他各地相继被袭,兹将各年度损害情形分列于次:二十六年八月至十二月敌机在本省各地共投弹1973枚,我方死伤816人,损毁房屋17386间,平均每百枚炸弹死伤41人,毁房屋881间;二十七年敌机在本省各地共投弹9017枚,我方死伤8093人, 损毁房屋89056间, 平均每百枚炸弹死伤90 人, 毁房屋987 间; 二十八年敌机在本省各地共投弹2281 枚, 我方死伤2026人, 损毁房屋6588 间, 平均每百枚炸弹死伤 88 人, 毁房屋 289 间; 二十九年敌机在本省各地共投弹2420枚, 我方死伤1387人, 损毁房屋6896间, 平均每百枚炸弹死伤57 人, 毁房屋285间; 三十年敌机在本省各地共投弹1939枚, 我方死伤1713 人, 损毁房屋4974间, 平均每百枚炸弹死伤88 人, 毁房屋256间; 三十一年敌机在本省各地共投弹388 枚, 我方死伤173人, 损毁房屋1920间, 平均每百枚炸弹死伤44人,毁房屋495间;三十二年敌机在本省各地共投弹761枚,我方死伤204人, 损毁房屋1531间,平均每百枚炸弹死伤27人,毁房屋201间。总计六年零六个月,敌机在本省各地共投弹18779枚,我方死伤14412人,损毁房屋128351间, 平均每百枚炸弹死伤76人,毁房屋683间,其财产损失,当不可数计。”[4]其七年来日军飞机空袭安徽省情形,亦被编制成 《安徽省七年来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0937年8月一1943年12月〉》,其型制与航空委员会所制全国空袭损害统计表相类。

表1安徽省七年来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5]

附记: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年财产损失估计未据呈报故未列人

  根据此表,自1937年8月到1943年底的6年4个月内,仅在国民党统治区受日机轰炸而造成的安徽人口伤亡数就已达14422人。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一数字并不包括日机轰炸中共领导的广大安徽的根据地和游击区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字,也不包括1944年和1945年日机轰炸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字。

  (2)日军屠杀造成的人口伤亡情况

  现存记录安徽省抗战时期人口直接伤亡的资料,大都散见于各市县文史资料、地方史志。根据来自上述资料的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军在安徽进行的10—100人的屠杀有376起,100—500人的屠杀有115起,500人以上的大屠杀有18起。这些惨案中所记载的被日军屠杀的平民达125511人。这些记载支离、零星,并不完整,因此无法借以完全统计出安徽省全部的战时人口损失情况,但是这些记载多据战后各县查报损失的原始档案或一些当事人亲历亲见的回忆资料所写成,同样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些记载证明部分地区的安徽平民被日军直接残酷杀死致伤的真实情况,从中亦可大致反映安徽省战时平民伤亡的总体概况。

  (3) 苏皖边区人口伤亡情况

  抗战时期苏皖边区政府对苏皖边区人口伤亡也作过统计,其中第三、四、七、八行政区含有安徽的15个县。

  根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中收录的〈〈〈苏皖边区)八年全面抗战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表》〈一)中记载:第三行政区被日、伪军杀害15836人, 致残3140人; 第四行政区被杀害6000 人, 致残2100 人; 第七行政区被杀害46106人, 致残2456人; 第八行政区被杀害18820 人, 致残5200 人。 当时,苏皖边区第三行政区共辖9个县,包括安徽的天长、来安、嘉山3县,按所占三分之一比例折算,这3个县被杀害人口约为5279人,致残约为1047人;第四行政区共辖6个县,包括安徽的定远、滁县、凤阳、全椒4县,按所占三分之二比例折算, 这4个县被杀害人口约为4000人, 致残约为1400人; 第七行政区共辖14个县,包括安徽的泗县、灵璧、宿县、五河4个县,按所占七分之二比例折算,这4个县被杀害人口约为13173人,致残约为702人;第八行政区共辖3个县,其中大部分是安徽的萧县、濉溪县、宿县、亳县。以此统计,这4个行政区安徽被杀害人口共约41272人,致残8349人。合计伤亡49621人。

表2抗战八年苏皖边区〈即苏皖解放区)人民生命损失表[6]

  (4)砀山县人口伤亡情况

  民国时期安徽的行政区划里没有砀山县,砀山当时属于江苏省,安徽省的人口数字总数没有砀山的人口数。在这次人口伤亡调研中,我们从一些历史档案中查到了砀山抗战期间的人口伤亡数字。砀山县1937年总人口 34万人,24131 户。抗战期间,砀山平民被杀9950人、失踪425人。合计10375人[7]。

  综上所述,抗战期间安徽人口直接伤亡主要分为上述四种情况,即: (丄)日军空袭轰炸造成的伤亡人数,据现有资料为14422人;日军屠杀造成的人口伤亡, 据现有统计的 376 起惨案, 被日军屠杀的平民达125511 人; (3) 苏皖边区人口伤亡, 合计伤亡49621 人。 (4) 砀山县人口伤亡, 合计为10375人。四者相加,共为199929人[8]。

  2.间接伤亡情况

  (1)黄泛区人口死亡情况

  1938年6月9日,国民党军队炸开河南省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引黄水南流,企图以此来阻止日本侵略军西进,人为地造成了一场特大水灾。花园口大堤炸开后,至11月20日,口门冲宽400余公尺,黄河原道断流,全部黄水向东南泛滥于贾鲁河、颍河和涡河之间,漫注于正阳关至怀远一段淮河,形成了长约400公里、宽约30至80公里的黄泛区。到1947年3月15日堵口完工、黄河复归原道止,历时8年零9个月。

  在历时8年多的黄泛中,安徽皖北和沿淮地区受灾最为严重。决口之后,阜阳县102个乡镇有80个乡镇陷于黄水之中,3000多人被淹死,近60万人无家可归。蚌埠市街道成渠,凤台县城关平地水深3尺,全县淹死者枕藉。从1938年黄水南泛起,淮河流域降水开始偏多,黄淮并涨,中下游水道不畅,洪水连年泛滥,皖北沿淮无年不灾。据统计,这次黄泛中,安徽共有18个县、市)受灾, 被淹土地2345万亩,灾民达300多万人,死亡40多万人,田庐、牲畜损失约2郾5亿元以上。黄水还挟带了大约100亿吨的泥沙,淤高了安徽淮河干流和皖北各支流河床,造成各水系混乱,水道不畅,低洼地区积水长年不退,良田变成湖泊和泥沼。整个黄泛区饿殍载道,哀鸿遍野[9]。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对黄泛区灾害损失及救济进行调查统计。据其统计,安徽省皖北黄泛区被迫逃离家园的人口达2536315人,占黄泛区总人口的28%;淹毙人口共407514人,占该地区原有人口的4.5%[10](而有关于此项统计的各县人口伤亡分布情况还未曾见到)。毫无疑问,这个死亡人数407514也是抗战期间安徽人口间接伤亡总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2)难民情况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安徽省半数以上地区先后沦陷。据1945年8 月1日安徽省政府秘书处汇编的《安徽省战时损失概况》记载,全省原辖之62 县中,战时全部沦陷者15县,大部沦陷者8县,半沦陷者12县,小部沦陷者5 县,曾遭敌窜扰者13县,迄未遭敌窜扰而完整者止9县[11]。至抗战胜利前夕, 全省境内“全部沦陷者十五县,部分沦陷者二十四县,完整者共二十三县,总计沦陷区面积约为六万平方公里,占省总面积百分之四十一”[12]。整个抗战时期, 安徽受灾人口达到1182万人,占总人口的52%,无家可归人口达到300万人, 占总人口的13%[13]。由于受灾人口如此庞大,因此产生了大量的难民[14]。

  造成安徽省难民迁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祸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自然灾害。由于黄河决口产生的难民占有相当的数量。淮水流域因受花园口决堤的影响,水灾频发,加之抗战期间抗灾能力削弱,致使大批灾民家破人亡,背井离乡。

  战时难民迁移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如加重了迁入地民众的负担,导致了食物、住宿的紧张,偷盗抢劫事件增多,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某些传染病得以传播等,从而对迁入地造成了巨大不良的影响。

  无家可归人口是原始档案上的名称。我们在此次调研中,将无家可归人口当作难民来看。剔除表4中现属江苏省盱眙的7.2万人;再加上表4中没有反映现属安徽的萧县、砀山两县,此次调研中查到的难民〈无家可归人口) 8009人, 安徽全省难民〈无家可归人口)总数约为293.6万人。

表3安徽抗战期间受灾人口 单位:千人[15]

  〈表中有些数字有误,如和县受灾人口高于全县人口。按其所说全县人口 35.3万人, 75%的受灾比例,应为26.475万人。当时档案记载有误,特此说明)

表4 无家可归人口 单位:千人[16]

  难民是否等同于间接伤亡人口,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实际情况分析,难民被迫逃离家园,背井离乡,冒险穿过战火洗劫的千里赤地,躲避着抢掠,忍受着饥饿。他们的生存状况极其困苦。难民中疫情也很严重,特别是疟疾,几乎人人难免,霍乱也时有发生,加之缺医少药,患病者往往只有听天由命。所以,其伤亡数字不可低估。因为难民背井离乡遭受的精神折磨、挨饿受冻所受的身体摧残,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因此,当年国民政府统计人口伤亡时,就把被掳、灾民、劳工列为间接伤亡。

  (3) 劳工伤亡情况

  安徽的劳工主要集中在淮南、马鞍山、铜陵三个矿区。在这次调研活动中, 我们在以上三个市开展了专题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淮南煤矿的劳工伤亡人数最多。据《淮南煤矿业务报告1941 —1945〉》[17]记载,1941年至1945年,在日本华中派遣军驻淮南特务机关及大东亚省淮南领事署指挥下,淮南煤矿共征用强制劳工8万余人,年均达1.6 万人,主要向驻矿山周围“定淮特别区”摊派强征农民工到矿山轮流服役,到华北的苏北徐州和豫北各县强掳华北劳工,及大量使用华中地区的中国战俘劳工(特别是1944年初‘豫湘桂战役',后产生的国民党战俘劳工)来获得。另据《日军占领下的淮南煤矿》一文记载,“据当时不完全资料统计,仅从1941年3 月至1944年6月的三年零三个月中,日军骗、派、抓来的劳工人数达70671 。”再加上其余年份劳工人数,劳工总数也应在80000人以上。根据以上两份材料,我们将淮南煤矿劳工数量采取80000人以上之说。其中,根据档案文献资料的记载,死亡矿工达20000人,死亡率达25%[18]。

  马鞍山矿区的劳工伤亡数量也很大。抗战期间,当涂、繁昌南山、凹山、梅子山、姑山、钟山、桃冲等矿山全部被日军占领。由于日本推行“以战养战”的侵略政策,从1938年起,日本华中矿业公司设立马鞍山、太平、桃冲三个矿业所,从鲁、豫、赣、皖、苏及本地强征和诱骗来大批劳工,进行采矿,输往日本。仅1941年从南山地区抓来的矿工就有8000余人[19]。因日本侵略者采取“以人换矿”、“以人换铁”的血腥政策,导致劳工大量死亡。1943年夏天,霍乱、疟疾、痢疾等几种疾病并发流行,桃冲矿死去650多人,向山矿500多名“包身工”,死掉200多人,南山矿300多名童工死去大半,南山地区死去500多人,马鞍山地区这一年死去劳工3000多人[20])。由于日本侵略者推行“以人换矿”的法西斯统治,劳工的死亡率很高,人身事故不断。1942年,凹山一次塘口塌方, 埋掉33名矿工。1943年冬,凹山北坡一个塘口干活的矿工发现头顶出现裂缝, 有塌方的危险,而日本监工却用刺刀强迫工人作业,结果塌方埋掉了6名矿工, 其中1人压在石缝里呼救,日本兵却不许营救。小姑山一次塘口塌方压死矿工10多人[21]。根据这次专门调研统计结果,抗战期间马鞍山矿区劳工伤亡总数达21372人[22]。

  铜陵矿区抗战时期的劳工人数比淮南、马鞍山要少一些。日军先后从荻港、安庆、合肥、羌湖、南京、常州、上海等地欺骗、胁迫大批工人来矿,并大量征用民伕,最多时达3000余人。”据档案文献资料记载,抗战期间,铜陵市劳工死亡人数为292人[23]。

  根据在淮南、 马鞍山、 铜陵三个矿区的调研结果, 淮南、 马鞍山、 铜陵三个矿区劳工的伤亡人数合计为41664人。

  另外,据统计,在安徽其他地区的劳工有241408人〈根据此次全省调研数据统计而来几当然,由于档案资料的匮乏,抗战期间被日军抓去的劳工伤亡数字无法作出精确的统计,上述有关劳工人数的两个统计是非常不完整的约数。

  (4) 壮丁伤亡情况

  由于战争频繁,安徽在抗战期间的壮丁数量也很大。据统计,自1936年到1948年为止,除1945年停征一年外,国民政府征兵12年,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皖南山区一些青壮年,为了逃避抓丁,常年都要生活在深山老林里。日军入侵安徽的同时,也会根据军需状况抓丁。这样,人民在抗战期间必然会因抓壮丁原因,出现一定的伤亡情况。例如:石埭县〈现石台县)王村有一户兄弟三人,在民国30年至民国32年期间,均先后被抓走,家里只剩下一个哑巴,逃荒要饭,最后饿死在路边[24]。

表5抗战期间安徽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25] 单位:人

  根据上述统计材料,1937年至1945年,在安徽所征的壮丁总数达到563673人。所抓的壮丁大都用于对日战争或者修工事、运军粮等与战争相关的活动。由于档案资料的匮乏,抗战期间被日军抓去的壮丁的伤亡无法作出精确的统计。 从当时情况看,所抓的壮丁大多数有去无回。我们在这次人口伤亡调研中就遇到一些老百姓向调研人员反映,当年家中亲人被抓壮丁后,从此音信全无,要求我们帮助调查。

  (5) 砀山县被抓壮丁,难民为7963人[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矿区工人斗争史料》,1971年5月,第75、 79页,中共马鞍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档案室保存,档案号: 10一1一1。

  [2]政协马鞍山市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马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1993年印行,第90、89、 69 页。

  [3]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日本军国主义祸皖罪行辑录》,2005年印行,第325页。

  [4] 安徽省档案馆、蚌埠市档案馆编: 《日本侵华在安徽的罪行》, 1995 年印行, 第59、60 页。

  [5]安徽省政府编: 《安徽概览》, 1944 年出版, 安徽省档案馆1986 年翻印, 第325 页。

  [6]本表系据《中共苏皖边区政府报告抗战损失等情形节略》所附之《八年来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表》重新编制, 原表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 辑第3 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 第194 页。

  [7]冀鲁豫行署: 《冀鲁豫三分区八年抗日战争人口损失统计表》, 1946 年5 月调查, 徐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冀鲁豫行署81 卷。

  [8]此数据与国民政府行政院赔偿调查委员会1946 年8 月统计的《抗战八年全国分省人民伤亡估计总表》数据有所不同, 待进一步查证、研究。参见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档案中有关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资料选编》(1),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年版, 第380 页。

  [9]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安徽省志·水利志》, 方志出版社1999 年版, 第14 页。

  [10]该数据引自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周报第41 期, 转引自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编: 《安徽水灾备忘录》,黄山书社1991 年版。

  [11]安徽省档案馆、蚌埠市档案馆编: 《日本侵华在安徽的罪行》, 1995 年印行, 第1 页。

  [12]善后救济总署安徽分署: 《安徽省善后救济调查报告底稿》第一章·总论, 1946 年4 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档案号: 21 宗2 目209 卷。

  [13]善后救济总署安徽分署编: 《善后救济》第1 卷第1 期, 1946 年4 月,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档案号: JXW369。

  [14]另据国民政府战后的调查, 战时各省市难民及流离人民总数达9500 万人。其中, 安徽省的难民人数为268 万, 在全国居第11 位。参见《难民及流离人民数总表》,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档案号: 21 宗2 目21 卷。

  [15]善后救济总署安徽分署编: 《善后救济》第1 卷第1 期, 1946 年4 月,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档案号: JXW369。

  [16]善后救济总署安徽分署编: 《善后救济》第1 卷第1 期, 1946 年4 月,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档案号: JXW369。

  [1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档案号: 2012—7191—7195。

  [18]见《淮南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 存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

  [19]政协马鞍山市委员会编:《马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1983年印行,第89、 90页。

  [20]政协马鞍山市委员会编: 《马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1 辑, 1983 年印行, 第69、92 页。

  [21]中共马鞍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马鞍山地方史》, 2005 年印行, 第119 页。

  [22]数据源于《马鞍山市辖区抗战期间间接人口伤亡明细表》, 存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

  [23]铜陵县政府印: 《铜陵县受灾难民户数暨实发振(赈) 款数统计表》, 民国27 年8 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24]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安徽省志·军事志》,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第596 页。

  [25]何应钦: 《日军侵华抗战八年史》,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 年版。

  [26]冀鲁豫行署: 《冀鲁豫三分区八年抗日战争人口损失统计表》, 1946 年5 月调查, 徐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冀鲁豫行署81 卷。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7-02 14:41: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安徽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一)

下一篇:安徽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