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与蒙汉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师
2017-08-30 14:48:06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李绍华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军分两路向晋北和绥远省进攻。9月22日,日军先后占领丰镇、集宁。10月11日,日伪军兵分三路从集宁向西进犯。10月14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归绥(今呼和浩特)。10月17日,日军占领包头。绥远地区沦入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之下。
 

  共产党人组建抗日团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归绥东郊的共产党员高凤英(蒙古族,新城区保合少村人)、刘洪雄(赛罕区滕家营村人)等谋划组织抗日武装,准备开展武装抗日斗争。不久,杨植霖(土左旗什报气村人)也来到归绥郊区,他们聚集在一起起来,开始组织抗日武装。

  最初,他们在归绥东北郊的保尔合少、滕家营子一带动员了18名青年农民,组织了一支游击队,命名为“抗日开路先锋队”。动员地方开明绅士李致方支援了3支步枪,从由前线溃退下来的国民党士兵手中收缴了部分枪支,把这支新生的抗日力量武装起来。结果,没几天就在黑土洼被国民党溃军冲散。

  日寇1937年10月14日侵占归绥后,刘洪雄、高凤英隐蔽在郊区农村,秘密组织抗日救亡活动。杨植霖则打入国民党“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政训处,准备争取这部分地方武装真正抗日。当“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因日军侵占归绥而向西撤退时,杨植霖也随着该部队撤到包头,而后他又经伊克昭盟转赴晋西北。杨植霖到晋西北后很快与八路军12o师接上了头,并汇报了绥远的情况。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根据绥远的情况,指示杨植霖重返绥远,争取自卫军与伪军,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杨植霖迅速返回归绥后,与刘洪雄、高凤英以及刚从蒙古国回来的共产党员贾力更等,共商继续组织抗日武装。杨植霖与留在大青山一带的自卫军头目王有功、郭怀翰取得联系,动员他们切实采取抗日的行动。但他们表示不与共产党、八路军联合抗日,争取“自卫军”的工作又告失败。

  随后,杨植霖潜入归绥城里,与抗日志士丁良合作,策动伪军反正抗日,结果被日本特务发现,丁良被捕,策反伪军工作也受挫。

  刘洪雄到托克托县策动伪军一个连反正,但是,在起义过程中被日伪军打散。

  接着,高凤英又秘密进入归绥城,通过关系,与一些不甘心充当日寇走卒的伪军官取得联系,说服他们倒戈抗日。经过细致的工作,拉出一个排的伪军上了大青山。他们以此为基础,组织起一支游击队。

  杨植霖在归绥西郊动员了兵州亥村的蒙古族人王大杰、什报气村的宋三喜等7个青年农民,在兵州亥村搞了8支枪便上了大青山。为了找一个会带兵打仗的人指挥游击队,便在乌素图村与手下有枪支人马的蒙古族人卜存良联系。卜存良表示只要有人出来抗日,他愿意参加。经过杨植霖宣传教育,卜存良带了20余人10多支枪,参加了游击队,并让他当队长。游击队里有蒙古族、有汉族,这一带的蒙古族群众和召庙的喇嘛都很关照他们。

  后来,卜存良又收编了王才才的60余名土匪武装人员。由于这些人恶习成性,纪律很差,杨植霖深感难以控制。不久这支队伍在瓦窑圪沁被日伪军打散。王才才逼着卜存良投靠日本人。卜存良也感到带这支部队抗日很困难。于是他向杨植霖提出暂时投降伪军,并表示一定要和共产党保持友好关系。

  这时侯,杨植霖与刘洪雄商定,让刘洪雄再赴晋西北向八路军120师汇报绥远的情况,并请求八路军派部队来大青山。

  杨植霖带领部分留下的人马,重振旗鼓,继续组织抗日武装。当时,兵州亥村有个绅士叫张有聚,昔日有权有势,有枪支和家兵。日寇侵占归绥后,张有聚的家被日寇洗劫,闺女媳妇被日寇糟踏。张有聚对日寇痛恨至极。1938年6月间,杨植霖动员张有聚出来抗日,经过几次商谈,他毅然表示要与共产党一起抗日到底。杨植霖根据以前组织抗日武装受挫的教训,经与张有聚商量同意,公开打出了抗日的旗号,由两部分人马正式组成“抗日团”。“抗日团”组成后在陶合气村进行了整编,随即开进了大青山。

  不久,杨植霖带领的“抗日团”与高凤英、王之德率领的游击队联合起来,有50多人,组成了归绥地区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武装。游击队仍以“抗日团”的名义活动,由张有聚任团长,杨植霖任政委兼参谋长,高凤英负责政治工作。由于这支抗日武装中有蒙古族,也有汉族,所以,人们贴切地称之为“蒙汉抗日游击队”。

  蒙汉抗日游击队诞生后,以大青山为依托,依靠蒙汉各族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斗争中由50多人逐步发展成100多人的抗日武装。

  蒙汉抗日游击队,当时是一支规模很小的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寇严密统治的伪蒙疆心脏地带,它无法在军事上给敌人以重大打击。但是,它的产生以及能在大青山坚持下来,就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真正抗日的领导者;表明中国共产党“蒙汉联合、共同抗日”的主张在归绥地区得到蒙汉各民族人民的响应。蒙汉抗日游击队的诞生,标志着归绥地区由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转到了武装抗日斗争阶段,树起了共产党领导的蒙汉各族人民武装抗日的旗帜。
 

  毛泽东运筹帷幄,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共中央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作出的决策。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确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起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接着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的命令,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115、120、129三个师,全军共3万多人。先后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其中120师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9月21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侧翼,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毛泽东又致电北方局:“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

  1938年3月30日,毛泽东、滕代远致电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肖克并告朱德、彭德怀:“甲、报告宋部的情况电悉,干部待一个月后抗大三期毕业可派来。乙、能否在大同以北、兴和、商都、康保地区,建立一个根据地,盼调查电复。丙、又能否沿大青山脉创立一个游牧性质的骑兵游击支队,如可能则该支队西走新疆边境,东迄满洲,整个内外蒙交界区域均可为其游击地区,亦盼考虑见告。”4月18日,毛、滕又致电贺、关、肖并转宋时轮:“关于平绥线路以北包括丰镇、集宁、天镇、阳高之北部及兴和、尚义、商都、康保、新民、陶林、武川诸县直至东边的张北县这一广大地区,能否创造建立游击根据地,请你调查见告并转宋时轮同志调查见告。据绥远来人谈该地一带都是山地,民间枪支颇多,铁道在山沟中行,铁道南部凉城一带亦是山地,枪支亦多,游击队可跨铁道发展,并往来穿插铁道都不成问题等语。究竟情况如何望速告。”

  5月14日,毛泽东致朱、彭、贺、肖、关电:“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此电文表明,毛泽东 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决策已定。

  就在5月份,毛泽东针对党内外许多人轻视游击战争的观点,写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文章,全面阐述了游击战的具体战略和建立几种根据地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抗战初期毛泽东高度重视敌后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创建,还特别强调“独立自主”,山地游击。可以说,毛泽东是在纵观全国抗战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考虑到当时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总共只有4万余人,只有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才能壮大力量打败敌人。因此他才就开辟大青山根据地一事连续电示贺龙等领导人。

  6月7日,贺、关、肖致电毛、朱、彭:“(一)陈三同志来此传达军委会关于派宋支队到大青山建立游击根据地问题,我们研究这地区的地形、粮食及群众条件,在该地区建立根据地是可能的。(二)宋支队现到昌平地区,转到大青山可经宣化、兴和沿山脉西进。该支队的调动请你们指挥。”

  6月11日,毛泽东致电朱、彭、贺、肖、关:“大青山脉的重要性如来电所述。该地应派何种部队、何人指挥及如何作法,由你们依据情况处理之。惟开始建立根据地时,敌人知其重要意义,必多方破坏,故部队须选精干者,领导人须政治军事皆能对付,且能机警耐苦,而有决心在该地创立根据地者。陕北骑团现控制河套蒙古广大区域,在定、盐以北五百里之杭锦旗一带,配合蒙民抗御敌军南下,故不能调动。”

  从上述往返电文看,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考虑用兵和领导人时曾有过派宋时轮支队和陕北骑兵团的动议。但最后毛泽东将用兵选将交给了贺龙,只是对兵将作出原则性的指示。

  贺龙亲自选拔120师之精锐358旅715团,及师直一个骑兵连,组成大青山支队,由李井泉率领挺进大青山。从干部到战士大都亲历长征,个个身经百战,可谓千锤百炼的钢铁之师。

  6月26日,贺龙、肖克、关向应、甘泗淇致电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一)我们决定715团去大青山,但中央派来之干部何时可到,如部队先走,则将来干部不易送去,是否可延期出发等候到来一同走。(二)大青山最近来了一二个人接头,有一人刘洪雄,据他说系老党员,过去与王若飞同志有关系,曾参加过东北义勇军,请查明电告。此三人系杨植霖同志派来的,过去确与我们接洽过。(三)大青山尚有同志以八路军面目组织一个游击队,共四十余人。群众很信仰八路军,山内土匪甚多。”在这份电文上毛泽东批示:“令其等候干部一并出发,胡谭催干部、电台等速往120师——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正是毛泽东决策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生动写照。
 

  八路军挺进大青山

  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八路军120师决定由该师358旅715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敌占区,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358旅政委李井泉任大青山支队司令员,姚喆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715团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参谋长李文清;下属3个营,每营4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连同骑兵连总计1800多人。同时,在共产党推动下成立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也决定派出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简称总动委会),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一同赴绥远敌占区。武新宇任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主任,武达平任组织部长,张晋勋任宣传部长,李维中任武装部长,乔凤山任动员分配部长;并派出六七十人的干部队,开展总动委会的工作。

  同时,由太原成成中学师生组成的战动总会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编为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游击第四支队也一同挺进大青山。成成中学原校长刘镛如任支队长,老红军冯福厚、黄政先后任副支队长,宋玉森任参谋长,宁德青任政治部主任,曹振之任副主任,下辖5个连,连同总动委会工作人员近500人。

  1938年7月15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出进军大青山的命令。经过一系列的准备,7月29日和8月2日,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和总动委会及其所属第四支队,共2300余人,由李井泉和姚喆率领开始了挺进大青山的征途。他们分别从晋西北的右玉和五寨出发,经过两次北上,于8月中旬从万里长城的杀虎口进入绥远敌占区的凉城县境内。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三营以奇袭天成村吸引敌人视线,掩护大部队安全通过岱海滩进入蛮汗山。在蛮汗山主峰脚下的太平寨稍事休整后,李井泉、武新宇等率领大青山支队主力、总动委会和游击第四支队继续北上向大青山腹地挺进。姚喆率大青山支队一营留在蛮汗山,牵制敌人,掩护大部队通过平绥铁路,同时在当地宣传抗日,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蛮汗山地区的抗日斗争。

  1938年8月31日夜间,李井泉、武新宇带领的大部队,从旗下营和三道营两个火车站之间安全穿过平绥铁路,于9月1日,到达预定地点大滩和甘沟子。英雄的八路军战士跋山涉水,行程千余里,历时月余,终于把抗日的旗帜插到了大青山上。
 

  胜利会师,大青山抗战进入新阶段

  1938年10月初的一天,杨植霖接到李井泉的亲笔信,得知八路军挺进大青山。他立即带领游击队员连夜冒雨走了七八十里赶到归绥县二区面铺窑村(现属新城区),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政治部副主任饶兴率领的先头部队(一个连)会师。随后,杨植霖到五塔背村,与李井泉会面。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与蒙汉抗日游击队的胜利会师有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战略意图的第一步已初步实现,为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大青山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新阶段。

  会师后,蒙汉抗日游击队即整编为“绥蒙游击大队”,参加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1939年秋,在绥西编入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第三营。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蒙汉各族人民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的特殊经验:一是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粉碎了日本侵略军西进侵占我国大西北和向南进攻陕甘宁边区的企图;二是较早的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蒙汉各民族团结一致,抗击日寇,维护了祖国统一;三是向延安输送和培养了一批献身革命事业的蒙古族青年干部,成为日后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也为194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打下了干部基础。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8-30 14:49:0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曾记否,浦东有一支传奇的平原游击队

下一篇:铁道游击队老队员黄岱甡(上)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