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初期的河北民军第十三游击支队
2022-12-14 15:27:45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金建国  点击:  复制链接

  河北民军第十三游击支队,是在国民党队建制内由我党所掌握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刘伯承同志在回忆文章中写到:“在我主力部队八路军一二九师到来之前,河北省就已有了一支我党领导的张锡珩同志掌握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十三支队。”

抗战初期的河北民军第十三游击支队

张锡珩

(一)张锡珩与十三支队的创立

  张锡珩、曾用名张秉珩、张国钧,是革命烈士张兆丰之长子。一九一O年四月出生河北省磁县彭城镇(现属邯郸市峰峰矿区)一个手工业主家庭。一九二五年投身行伍,先后毕业于国民军速成政治学校、国民联军第一路这国军官学校,一九二六年加入国民党,随北伐军北伐。一九二七年冯玉祥投蒋后,他与父亲离开部队,返里报脱离国民党,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磁县特别支部委员、代理书记。一九二八年中共磁县党组织遭到破坏时被捕,获释后赴天津,由顺直省委军委书记张兆丰派往国民党烟台军官学校,一九二九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在军官学校担任中共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几十名,后因从事革命活动被驱逐出校,重返天津。一九三O年,先后任中共北京市军委委员、唐山市军委委员,在国民党军队中发展中共党员,建立支部,运动兵暴,因之在塘沽又一次被捕,释放后返回鼓城等地活动。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张锡珩接受中共冀鲁豫边特委(以下简称“特委”)领导,开始组织抗日武装部队。

  “七七”事变前夕,冀鲁豫边特委书记张玺和李菁玉等领导先后到鼓城,从事隐蔽活动的李相虞、张锡珩、吕洪安、田裕民、李巨川、李璜等同志立即活跃起来,恢复了中共磁县党的组织,着手党的工作。“七七”事变后,李相虞、张锡珩在磁县西区积极组织“抗敌后援会”,田裕民、李璜等同志亦在北区竭力促成“抗敌后援会”。工人、农民、学生、市民及各阶层人士纷纷参加募捐、宣传活动。青壮年男子各举刀枪,加入国民党壮丁训练队,以图报国。共产党员亦以“抗敌后援会”之名义加入壮丁队,宣传抗日救亡主张。

  北平、天津沦陷后,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民政厅厅长张荫梧,以第一战区委员长保定行营民训处处长名义,带领以“四存中学”学生为主建立起在的“河北民军”民训处和一部分保卫团武装向南撤退,顺平汉线鱼贯而下,于九月底、十月初到达磁县马头,后乘小火车进入彭城镇,驻扎瓷行各商号,奔走于彭城于磁县,招募兵马。

  张荫梧为掌握磁县地方武装,以民训处处长名义委任国民党员吝笑秦为“磁县民军大队”大队长,委任国民党保安大队长薛孟麟为“河北民军第十四游击支队”(以下简称“十四支队”)司令。共产党员张锡珩、田裕民、李相虞、阎纯儒、杨三朝等同志为了建立一支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从合作抗日的愿望出发,先后两次找吝笑秦,要求委任张锡珩一个分队长。但吝笑秦仇视进步力量,排除异已,拖延逶迤,不予委任。后经张玺同志通过张荫梧的秘书温健公(中共党员)上下说通,由民训处委任张锡珩为“河北民军第十三游击支队”(以下简称“十三支队”)司令。张锡珩接到委任状后,立即将鼓城民团的六十多人和十几支枪掌握在手。至此,一支以统战形式建立起来的抗日队伍在彭城诞生。

(二)十三支队和十四支队的合并与分立

  十三支队经成立后,就在特委的领导下,开展扩军备注战工作,紧急动员:“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枪出枪,枪口对外,一致抗日”。数日之内,三十余名煤矿工人和瓷业工人参加十三支队,借取了部分地主枪支,部队发展到一百余人,枪支增加到百余支。一支抗日武装始见雏形。

  十月十七日,日寇迫近磁县,张荫梧带领一部分磁县武装和民训处,从磁县撤到彭城。在磁县的共产党员、知识分子、壮丁队和各类武装部队,纷纷涌向彭城,局势极为混乱。是夜,特委负责人通过民训处温健公、闻允志(中共党员)同志,将民训处的保定师范进步学生魏晓云(中共党员)、王忠位、张俊卿、马树勋、王瑞珍接出民训处,由从事统战工作的李振山接待谈话,后与八路军派到彭城的军事代表于益元交谈至 夜。

  十月十八日的拂晓,磁县城沦陷,早饭后,张荫梧带领民训处经观台退往林县。特委领导、八路军代表、中共磁县党的负责同志和十四支队及保安团、壮丁队撤离彭城,驻防宿风村。当夜,李振山同志代表特委给魏晓云恢复了党的关系,介绍王忠位、马俊卿、马树勋、王瑞珍四名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他们成为十三支队的骨干力量。

  十九日,十三支队撤离彭城,经炉上树、宿风村,与十四支队及党的领导同志在南王庄会合,驻防辉水村。为了争取和团结十四支队,加强抗日武装力量,二十日,特委领导和八路军代表决定在南王庄整编部队。十三支队改编为十四支队第三大队,张锡珩任大队长。部队合编后,拟定进行整训,但由于进入河南省境内,供应不支,又经磁县青碗窑、桃园到南太平庄整训。几日后,再经甘泉、涉县东达城、越过清漳河到河口、大峰沟一带整训。为了改变十四支队的领导成份,增强政治工作,派进二大队一部分中共党员作骨干,派进三大队五名保定师范的学生党员辅佐。对部队进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和抗日统一战线的教育,军心初定。但因支队司令部驻扎河口村大地主家中,被地主报告给国民党军孙殿英部和“天门会”头子王振国。孙、王妄图拉拢和吞并十四支队。为取得孙殿英之谅解,十四支队派副官姜鸿飞前往孙部交涉,孙拒不接见,又派军法处处长田裕民前去,“呈上”部队花名册,并说明十四支队“兵弱又少,官大又多,地方武装农民意识浓厚,不愿离开家乡”,打消了孙殿英吞并念头。部队及时撤离险境,从河口出发,经东达城、关防、岭底进入磁县两岔口,再经贾壁村、王看村、拔剑村、义井村越过磁鼓山到达峰峰。

  十一月一日,磁县抗日县政府在北贾壁宣告成立,田裕民任县长。县政府同十四支队进驻鼓城一带。一、二大队驻防峰峰中和煤矿公司,三大队驻防西佐怡立煤矿公司,进行扩军工作和筹粮筹款工作。由于三大军实行捐大户政策,深得群众拥护,煤矿工人相继参军,部队扩大到二百人。三大队的这些革命举动,引起了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薛孟麟等人的不满和嫉妒,对立情绪日趋严重,无法合作抗日。经特委领导和八路军代表研究决定,三大队和十四支队正式分立,恢复了十三支队番号和张锡珩的司令职务。从此,十三支队在特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抗日武装斗争。

(三)十三支队的整顿与巩固

  十一月八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支队(以下简称“先遣支队”)首次开进彭城、峰峰一事,与十三支队会合,开展抗日宣传与扩军工作。为了充实十三支队的领导骨干力量,改变基层领导成份,从八路军一二九师教导团调来了吴作启、陈具山、万连有等五名红军干部作为军事骨干力量,分别担任中队长和小队长职务,撤换了不可靠的领导。机构日趋健全,部队逐渐正规。其组织序列是:支队设立司令部,司令部设司令、副司令、参谋长。司令部下设处和大队,处设处长,大队设大队长和指导员。各处下设股,设股长。大队下设中队、设中队长,中队下设小队,设小队长,小队下设最基层的班,设班长、副班长。

  司令    张锡珩

  副司令   张锡玖

  参谋长   吴作启

  政治处主任 王忠位

  供给处处长 陈运清

  一大队:

  大队长   余辅坤

  指导员   马树勋

  二大队:

  大队长   陈具山

  指导员   张俊卿

  十三支队经过充实整顿,提高了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巩固了这支人民抗日武装。但是,这支部队从司令到战士,绝大部分没有实战经验。动员来的枪支五花八门,其中有:三八式、汉阳造、老套筒、水莲珠、斜排子、老毛瑟、九莲灯等等。子弹更是缺乏,当时有“兵比枪多,枪比子弹多”的说法。加之筹款困难,供应无保障,服装亦需战士自理。干部战士不得不奔波于各村筹借粮,副司令张锡玖在姚庄筹款、借粮时被地主武装的流弹中牺牲。部队无力与日军正面作战,只能利用黄昏和夜间的有利时机,到磁县的光禄、马并没有一带袭扰敌人,捉拿汉奸特务,破桥、破路、割电线,破坏敌人的运输和通讯。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壮大抗日武装。到年底,部队放大到四百余人。驻防岗西村一带。

(四)刘家庄和两岔口被袭击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日,日军首次进犯彭城。磁县抗日县政府撤往西王看村,十三支队撤到岗西村驻防,并抓紧时间精简部队,将刚刚成立的一个宣传队和一排排战斗人员送往山西后方,对战斗人员也进行了轻装。次日,日军由临水村分兵袭击北羊台村,十四支队由北头号台村撤往段岗西村,抗日县政府转移到天豪村。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拂晓,日军向南贾壁的国民党豫北游击第二纵队进行突然袭击,第二纵队溃散。十四支队和十三支队亦与敌相遇,十四支队被击溃,十三支队县战且走,撤到磁、武、涉边境坚持游击活动。磁县抗日县政府亦经武安县天井村到达没口峪村休整。两、三日后,返回磁县水峪村,依八路军先遣团住扎,十三支队驻防水峪村一带。

  一月十日,日军从索井、崔炉、苗家庄三路包抄水峪村,十三支队和先遣团阻击敌人,抗日县政府和纪德贵领导的八路军第四游击支队经武安县武家庄和刘家庄,撤到涉县关防村一带。十一日晨,十三队和先遣团将要开拔时,突然遭到刘家庄反动会道门袭击,受到一些损失。部队拉到涉县昭义、台华、岭底休整一个星期。

  一月二十五日,抗日县政府在十三支队和先遣团十二连的护送下返回磁县两岔口村。抗日县政府和先遣团驻防北岔口,十三支队驻防中岔口和南岔口。立即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和筹款借粮工作。为了防止敌人的偷袭,还派出侦警员孙致祥到彭城侦探敌情。但敌人以声东击西之手法,瞒过了侦警员。三十一日(阴历正月初一)黎明,部队吃完饺子后,十三支队一大队派中队长万连有带一班战士到五里河方向巡逻,在村外发现哨兵失踪,哨位被敌人占领,巡逻队归路被敌人切断,无法回村报告,只好边走边打,退向南山方向。此时,敌人已敢对中、北岔口东、西两侧的包围,占领了制高点,等拂晓时发起攻击。当巡逻队突然出现后,敌人亦仑促进攻。但十三支队和其他部队已来不及布置作战,只好三三俩俩向西山、村北的玉路岭、村南通往西山的深沟方向突围。部队及抗日政府人员冲出包围后,在涉县岭底一带集合。

  此次受袭,县长田裕民、一大队长余辅坤负伤,两名哨兵被俘受害,战士亦有牺牲,一部分后勤人员当夜未能突围,但日寇袭击后急急撤走,未突围的同志幸得生还。

(五)十三支队在涉县

  两岔口被袭击后,十三支队和抗日县政府再度离境。十三支队经涉县东、西达城,沿清漳河西进,经涉县城抵黎城县偏城,与特委和磁县抗日县政府会合。由于部队连遭挫折,需要进行整训教育,十三支队除进行游击战外,抽调了部分党员骨干举办训练班,由抗日县政府的阎纯儒和王维纲分别讲课。

  日军从邯郸、安阳、太原、阳泉等九路向太行山根据地进攻时,十三支队紧密配合八路军作战,并在涉县东、西安居村打击驱逐了抢劫骚乱群众的国民党五十三军溃兵。随后,抗日县政府迁住关防村,先遣支队四大队和十三支队驻防王金庄一带,在邯(郸)长(治)公路打击小股敌人,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刘伯承师长还指示十三支队:“你们要像苍蝇一样钉住敌人,使敌人不得安宁。”在此期间,张锡珩、魏晓云和李巨川前往陵川张荫梧处领取弹药军饷,接受分配干部。

  二月十三日,磁县抗日县政府秘书李相虞、李璜和特委李欣然三同志参加了先遣团会议。会议决定:十三支队一分队调给新组建的八路军先遣支队第三大队(以下称简“三大队”)作骨干;抗日县政府和十三支队应相相返磁县工作。

  二月十四日,敌人从偏店、井店一线向涉县城进攻。十三支队在原地活动已无意义,有必要跳到武、涉公路以西,背靠根据地,向进犯涉县之敌发动游击战。于是,十三支队在先遣团的指挥下,从前李甲、后李甲、王金庄出发,偷偷越过偏店、井店一线的武、涉公路,又在偏城地区打游击。不久,张锡珩、李巨川和魏晓云等同志返回涉县东沟一带,将领回的弹药装备了部队,将从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接收来的冯焕武、王仁德、李好善、范同济、张介民、侯振东等七八名干部分配到各机构工作。

(六)西坡被困

  三月初,抗日县政府、三大队和十三支队返回磁县周庄等筹划工作。特委又政府和三大队领导到偏城开会。会议决定:调给三大队的十三支人一分队和其他部队归原建制。另以磁县抗日县政府警卫队为基础建立三大队,王维纲任大队长兼政委。十三支队和三大队协同抗日县政府回磁县工作。

  三月中旬,十三支队和三大队及抗日县政府夜越邯(郸)长(治)公路,到王金庄进行抗日宣传,与孙殿英部队同驻该村,并取得联系,以免误会受阻。次日,部队开拔,行至王金庄东南的西坡村北栈道端,突遭孙殿英部下葛子厚的第一支队姜大队包围。部队处在东临高山、西面峡谷、前是横山、后是驮粮队堵塞和葛子厚部的重重包围之中。地利人和无一者为十三支队所占。张锡珩即派参谋长吴作启上前交涉,但是,葛子厚部下非要主要领导出来谈判不可。张锡珩、王维钢被迫前往,被葛子厚部下扣押,企图改编十三支队和三大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和磨擦,张锡珩命令部队将枪支弹药堆积指定地点,指导员们也只好遵令而行,忍痛缴械。

  部队虽被解除武装,由于十三支队属张荫梧之部下,葛子厚部队亦不敢加害于官兵,也不曾严加看管,使十三支队有了摆脱困境的活动机会。为了尽快逃脱虎口,支队领导一方面派人找张荫梧与孙殿英磋商;一方面由五名八路军干部连夜替回八路军先遣部队汇报情况。同时,由政治工作干部组织和带领战士上政府课、文化课,高歌“双十二”事变前红军唱给东北军的救亡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我们别给日寇当开咱先锋,

  我们要做民族解放的英雄。

  倭寇正在屠杀东北父老,

  又进关蹂躏我们四万万同胞。

  听吧!爹娘兄妹在老家哭叫,

  英勇的抗日将士正在怒吼,

  我们不要再自煎自熬,

  叫敌人笑哈哈地袖手取巧。

  同胞们!

  抗日不打抗日军。

  携起手来打回老家去!

  携起手来打回老家去!

  十三支队指战员在逆境中的这种抗日热情,教育着群众,感染着国民党士兵,围观十三支队战士唱歌的群众和国民党士兵此去彼来,络绎不绝。在睛二十余日后,孙殿英为其部下放行扣押人员,发还枪支,十三支队安全起程。此时,潜回先遣团的五名红军干部和特委书记张玺同志亦返回部队。

(七)十三支队在陵川

  西坡事件后,部队粮饷殆尽,枪支弹药被葛子厚部调换扣留,实难承担回磁县后的游击战争。临地决定十三支队去山西陵川县张荫梧处被充弹药军饷。路经合漳、吉城、豹台,到林县任村镇南时偶遇孙殿英,孙即下马与张锡珩见面,对西坡围困表示歉意,答应修复损坏枪支;补偿三十支新枪,张锡珩逐源副司令冯寿亭带三十余人执孙殿英手书到温家岗军械库领枪。当日,大部宿营任村。次日,部队继续南行,途经林县城时被国民党第一战区独立第一支队李主力军部队武装阻拦,不准穿城而过,只好绕城而行,夜宿平房庄。第三天,部队来到河涧镇“河北民军”太行第一军区,驻防上庄一带。“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后起义)热情接待了指战员。驻防下庄的“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后起义)热情接待了指战员。驻防下庄的“河北民军”学兵团政训处处长闻允志向支队领导和特委领导介绍了“河北民军”总指挥部的现状。在此休整两日,起程前往陵川,经壶关、平城抵陵川,住在陵川城北关的华北军政干部学校。该校教官张相园(中共党员)、王振华(后来加入共产党)为十三支队接风洗尘。“河北民军”总指挥部政训组组长张存施行(后来起义)亦对十三支队关照甚周。而张荫梧对这支抗日部队采取支应态度,不给补充弹药、物资,却命令十三支队到长治县荫城镇一带打击敌人,到马五寨剿匪。数日后,十三支队移驻东八渠村,等候领枪的同志归来。但是,跟随孙殿英领枪的冯寿亭、陈友聚和吴汗南一行三十余人在运枪返回陵墓川经林县城时,适值李福和正式投降日军之日,遂将十三支队人员枪支全部扣留,强行安置三十余人于水冶镇。吴汗南等同志伺机逃出敌人,绕磁县返回陵川。冯寿亭因丢枪赔人,难以交待,自返彭城而去,仅派通信员前往陵川报告经过(不久,冯又返回部队)。部队在此不仅没有得到多少补充和加强,反而有减无增,回磁县后的工作仍有很多困难,只得复返陵川,驻驻防民军总指挥部驻地,休整月余。此期间,十三支队还听取了总结指挥张荫梧的报告,受到了张的口头表扬和称赞。

(八)十三支队的发展壮大

  五月初,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武乡长乐村、神头岭和涉县响堂铺取得三大战斗胜利,粉碎了日军的九路进攻。此时彭城日军也被迫撤走,彭城一带的地方抗日武装力量立即恢复和发展起来,磁县抗日县政府、二三支队和三大队按照特委指示,十三支队又取得张荫梧同意,并在张存施等同情者的支持下曲陵川出发,途经平城、合涧,在豹台与四支队和杨文田率领的漳南游击大队会合,略加休整后,向彭城进发。十五日到磁县两岔口,十六日抵彭城镇。但由于正处青黄不接时期,部队的供应无来源,又马上挺进武安的阳邑、丛井、伯延一带游击。五月下旬才回彭城。

  就全局看,山东台儿庄会战后,日军集中力量于正面战场,向武汉进逼,华北敌后比较空虚,是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的大好时机。十三支队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在彭城、西佐、林坦、马头、岳城等地进行扩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五月二十九日,八路军三八六施七七二团同旅部驻防彭城。三十一日,河南观台日伪军三、四百人,冒雨袭击彭城,陈赓旅长指挥七七二团进行反攻,十三支队和其他抗日武装部队积极配合作战,激战一日,日军残部退往观台。此次交战,击毙日伪军三百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装备了部队,仅十三支队得枪一百余支。

  彭城大捷后,军心大振,群众抗日热情更为高涨,形势对十三支队的扩军十分有利,但部队的迅速发展,又带来了供应上的困难。为解决这一矛盾,十三支队及时采取了扩军与筹粮筹款同时并举的方法。但在筹粮筹款中,又遇潘旺村会道门头子李有禄组织红枪会抗交粮款,经多次说服教育,仍无效果。为了打击顽固势力,执行抗日政府法令,经县长田裕民批准,十三支队一部和“河北民军”磁县青年抗敌团(以下简称“青年团”)将潘旺村红枪会击溃,生擒李有禄,给封建顽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推动了抗日工作的发展。

  十三支队在彭城周围连战连捷,部队不断扩大,群众负担也日益加重,为了减轻一地人民过重的负担,张锡珩率十三支队一部和青年团赴武安阳邑一带休整,另一部活动在林坦、马头一带。七月六日夜,留磁县的十三支队一部和王维纲领导的三大队袭击马头镇和火车站敌伪据点,以此纪念抗日战争一周年。

  一九三八年七月中旬,张锡珩遵照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指示,将十三支队一大队输送充实到先遣支队二大队。张锡珩兼任副大队长。然后率十三支队开赴涉县,与团合编,将青年团改编为十三支队第二大队。改编后的组织序列是:

  司令  张锡珩

  副司令 冯寿亭、蔺瑞丰

  参谋长 吴作启

  参谋处处长 李泽普

  政治处处长 王忠位

  供给处处长 陈运清

  卫生处处长 李仲谋

  第一大队:

  大队长 万连有

  教育员 张俊卿

  第二大队:

  大队长 陈具山

  教导员 王有政

  十三支队整编后,于七月下旬返回彭城,继续进行扩军工作和游击活动。为了尽快扩大部队,支队抽调部分干部和精干分队,组成了十五个大队架子的扩军队,分赴各地扩军,部队迅速扩大到一千五六百人。同时,党组织又派来了张符英、冯泽林,原赴晋南干校学习的靳秉志、蔺国华等同志毕业归队。于九月间,部队在义井村再次进行整编,整编后的组织序列是:

  司令 张锡珩

  副司令 冯寿亭、蔺瑞丰

  参谋长 吴作启

  参谋处处长 李泽普

  政治处主任 王忠位

  供给处处长 陈运清

  卫生处处长 李仲谋

  第一大队:

  大队长 万连有

  教导员 张俊卿

  第二大队:

  大队长 陈具山

  教导员 王有政

  第三大队:

  大队长 徐济普

  教导员 张符英

  第四大队:

  大队长 [待查]

  教导员 冯泽林

  独立中队:

  中队长 薛天才

  指导员 李宝贤

(九)十三支队在敌后游击

  十三支队在急剧壮大,教育训练工作急需加强,军需物资以及日常供应亦需跟上,特别是入冬前的棉衣不可迟缓。为了解决这睚问题,支队政治处委派宣传股长李子康在天豪村负责编印军队读物,供部队学习教育使用。并开办短训班,培养干部的战术技术水平和管理部队的能力。支队供给处处长陈运肖在西部山区的慧峪村建立了修械所,承担部队枪支武器的修理制造。还在天豪村建立了被服所,制作棉衣、棉被和军需品。

  为了完成上级所派筹款任务和保证本部队的供应,张锡珩率部队到马头、光禄一带筹款;蔺瑞丰率部队到岳城、里青、滏阳、上陈等村一带筹款;吴作启率部队到武安县尖山村一带筹款。主要采取普通动员捐献、重点动员开明士绅解囊相助向个别顽固势力施加压力等方法,先后筹款一万元,完成了上级所派款项,保证了部队供应。在筹款的同时,还经常派出部队出没于敌后,伺机打击敌人。

  九月十日和二十一日,八路军对平汉铁路进行第七次和第八次总破击。十三支队派出小分队,对双庙火车站至漳河铁桥段铁路进行了破坏,并收割了三里长的电线。同一月,张锡珩率十三支队一部由平汉路东返路西,途经磁县豆公庄时,被反动会道门包围,要十三支队缴械投降。张锡珩从团结抗日大计出发,教育部队遵守群众纪律,作好战斗准备;同时派人与会道门交涉,经过三天的谈判和多方调停,得到和平解决。

  十月,十三支队四中队在连长和指导员的率领下,夜袭磁县城,一火焚尽日本棉花商团掠夺的棉花十万余斤。二十二日,八路军对平汉铁路进行第十次总破击。十三支队派部队破坏了磁县至双庙段铁路和电线。当部队破坏完滏阳村东铁路时,遇日军阻扰,部队及时撤退,又遭滏阳村反动会道门数百人围攻,十三支队立即派出一个班排斥部队撤退,全班战士被围,壮烈牺牲。为了打击反动势力,为死难烈士报仇,十三支队和田裕民县长领导的人民游击总队联合作战友,于十一月间,突然袭击了八里冢、刘家庄、滏阳村、湾漳营、石头沟等村的反动会道门据点。并对滏阳村会羊毛衫让以重点打击。为了不使村民遭受损失,部队派出了小分队为诱饵,将滏阳村二百多名会道门道徒引出村外,予以沉重打击,并乘胜追击,直捣巢穴,生擒道首。其余各村部队亦取得胜利。战斗结束后,将十余名道首押解和村西庄审查、教育,罚款六、七千元。

  十月间,自称“国民党第一战区独立第六游击队”的薛孟麟部优,将十三支队十五大队(未正式编入序列)数十人,在武安淑村缴械扣押。县长田裕民亲自出面调解,薛部拒绝放人。十一月间,十三支队在磁县沙果园组织了一支精干小分队,乘下大雪之夜,长途奔袭淑村薛部分队,将数十人在被窝中俘获,迫使薛孟麟向十三支队道歉,交换了被俘人员和枪支。从此“独立”的挑衅活动有所收敛。

  十一月间,驻武安的日伪军侵占伯延村后,向庄晏、和村方向修筑公路,妄图打通武安至和村、彭城的通道。十三支队立即派出部队,在仙庄、东苑城一线开展了反修筑战斗。敌人白天修,十三支队时针上破、延滞了敌人修路计划。

  十三支队在磁、武、邯边境展开广泛的游击战的同时,还派出第一大队的四、五百人,活动于临漳、成安、曲周和南宫等池。

(十)十三支队编入八路军

  一九三九年初发,十三支队各大队先后返回磁、武、涉、邯交界地带打游击,支队司令部驻防和村镇。

  三月十八日,一二九师在黎城县乔家庄召开了干部会议,讨论了整军问题。二十一日,一二九师下达了十三支队编入八路军先遣支队的命令。

  根据这一命令,张锡珩和村主持召开了干部会议,传达了改编命令,讲了改编的意义、目的及其准备工作。绝大部分干部表示同意改编,也有部队干部不源离开家乡,怕过艰苦生活,要求回家。

  干部会议后,分头对部队进行改编动员。对不愿随队改编的干部、战士准予离队回家;对机关干部,非战斗人员和女战士,安排去地方工作或学校学习;对来自临漳、成安一带土匪和民团组成的第三、四大队,因逃亡严重,素质不好等原因,未列入改编范围。

  部队整顿精简后,一、二大队的五百余名干部战士,由刘岗西、和村镇出发,经武安县孔壁、店头、午汲,在尖山与吴作启率领的筹款队会合,第二天,经册井村抵沙河县渡口一带等待先遣支队。先遣支队司令员张贤约亲自来到部队作了动员后,十三支队与先遣支队二大人合并,胡震任大队长,张锡珩任副大队长,李东成任政委,何幼清任参谋长。十三支队编入二大队第三营,万连有任营长,王有政任教导员。部队开赴邢台将军墓一带执行任务。

  部队改编的同时,又决定原十三支队的干部蔺瑞丰、王忠位、蔺国华、李宝贤、王振华、温锡锻等同志赴抗大一分校学习。至此,十三支队实现了实质与形式上的统一,摘掉了“河北民军”的帽子。

后记

  十三支队改编后,虽然告别了诞生地彭城!告别了共同浴血奋战近两年的磁县抗日县政府!告别了血肉相连的父老乡亲!踏上了更加艰苦的抗日征程。但日,磁县抗日政府的领导和人民,并没有忘记这支支持保护自己的“河北民军”十三支队,怀念这支抗日武装的创始人张锡珩同志。当时在磁县一带流传着“要抗日,找老张(锡珩)”这句朴素而又真诚的颂词。同时,人们把张锡珩后来所率领的部队,仍称为十三支队。

  一九三九年七月,张锡珩遵照晋冀鲁豫边区纵队司令部命令,带一连人的部队为基础,回到故乡组建平汉抗日游击队。仅三个月时间,部队发展到八百余人,整编为八路军太行军区二团,张锡珩任团长兼任原二大队副大队长和平汉抗日游击队队长三职。年底,张锡珩奉命率领原十三支队改编的先遣支队二大队三营与“华北民军”朱程部合并,仍然称为民军十三支队(随民军旧建制一纵队),朱程为司令员,张锡珩为副司令,兼原二团团长。朱程率部队于冀鲁豫沙区开展游击战争期间,又改编为民一旅,张锡珩任副旅长,兼原二团团长。

  一九四O年十二月八日,张锡珩率一团兵力从磁县贾壁一带出发,准备开往平汉路东与朱程会合,部队行至河南省汤阴县汪流屯时,被伪军和会道门武装击溃。张锡珩突围后返磁县,收容和发展了二百余人的部队,再过平汉线与朱程会合。

  一九四一年五月,张锡珩同志担任冀鲁豫军政委员会委员,暂时搁下了“兵贩子”(老战友对他扩军功绩的赞称)的工作。

责任编辑:严丹 最后更新:2022-12-14 15:33: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二十九勇士血洒七星桥

下一篇:有位名叫“向阳”的抗日游击队长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