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日伪恶行——千里无人区(六)
2018-02-27 10:11:42  来源:冀东抗战研究  点击:  复制链接

  五、反集家斗争中扩大新区

  日伪大规模制造“无人区”的阴谋目的,就是要摧毁长城线上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且在其所谓的“国境线”上构筑成一条战略防线。而这条战略防线,既不象冷兵器时代的长城,也不是近代的马奇诺防线,争夺控制的不仅仅是城池要塞军事目标,而是通过集家并村建设集团部落的毒辣措施,切断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同共产党争夺人民群众。而这方面正是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所在,反集家斗争,就是依靠党对人民群众的巨大凝聚力,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在八路军军事斗争的支持下,取得了斗争胜利。

  (一)军事斗争

  l、顽强坚持

  日伪在热西的大规模集家并村,投入了很大兵力,而且伪满、华北与伪蒙疆三方面日伪协同动作,使得反集家斗争非常艰苦。八路军第十团配合地方游击队频频出击,从1941年秋到1942年夏半年多的时间里,连续作战百余次,给制造“无人区”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然而由于力量相差悬殊,未能粉碎日伪集家并村计划。但是,第十团主力转至外线作战的同时,留下第三营仍然顽强坚持在“无人区”里。没有房住,就动手搭窝棚,窝棚又被日伪军反复烧毁,就住山洞,山洞又被炸塌,就自制帐篷,坚持在深山密林之中。在“无人区”里建立多处军事活动站,将粮食及生活物资分散隐藏在军事活动站的四周深山里,以便既可以流动又可以较长时期的坚持住一个地区,支持地方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反集家斗争。

  2、战役出击

  1941年冬至1942年2月间,我军第十二团、十三团,在冀东基本区发动打治安军战役,长城以北热南地区一时空虚,日伪军一时得手,大搞集家并村,使游击区遭受相当的损失。1942年2月中旬,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和副司令员包森等在遵化县亮子河举行军事会议,决定以打伪治安胜利之师,跨过长城,打击伪满方面日伪军,支持人民群众反集家斗争。2月17日,包森率十三团进到长城线上野户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部队稍事休整后,进入热南地区,于4月21日至月底,发起第一次战役出击。接着从5月10日至5月底,又发动第二次战役出击。先后拔除了小白旗、马圈子、汤道河、桲椤树、车河铺、二拔子、熊虎斗、六道河子等17处据点,破坏公路和铁路多段,并分兵一路越过锦热路,与在平泉一带活动的青平游击队相配合,开辟了都山以北与平泉的结合部地区,打开了热南与热中的通道,为以后开辟热中地区创造了条件。连续两次战役出击,打击了制造“无人区”日伪的嚣张气焰,给群众反集家斗争以有力支持,受到了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电报嘉奖。

  (二)群众斗争

  反集家斗争的实质,就是发动群众对日伪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所以,要根据各个地区具体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采取多种多样的斗争方式。

  l、守土抗战

  在反集家斗争中,平北和冀东各级党组织发出号召,各级党政干部以及基层组织都要“县不离县,区不离区,村不离村”,“守土抗战”。平北地委和军分区在1942年2月间发出的《关于反“扫荡”的指示》中,强调要求:“那怕只剩下一个村庄,一个山头,也要坚持到最后胜利。”党政干部团结深山区里的群众誓死不下山,不入“人圈”(即集团部落)。这些地方山深林密,日伪鞭长莫及,在反“扫荡”中群众便于警戒、转移和隐蔽。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深山区距离指定集家地点太远,如果群众被集并了去,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土地,根本无法生存。所以,各级党组织就动员群众坚决抵抗,这是唯一的生路。日伪军虽然反复“扫荡”摧毁,只能激起群众更大的仇恨和更坚决的反抗。这些地区大都在反集家斗争中建设成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2、拉锯争夺

  在深山根据地与集家点的中间地带,日伪势力便于控制,势必集家,但是在群众中又有相当的抗日工作基础,群众抵抗集家并村,而日伪则施以高压手段武力驱赶,党组织就动员群众向深山根据地转移,特别是青壮年尽可能转移到根据地去坚持斗争,只让老人、妇女进入“人圈”。在靠近长城线地区,则动员群众转移到长城南侧基本区去,或投亲靠友,暂避一时,伺机潜回原地坚持。在争夺战中,许多群众挣脱日伪的控制,转移到根据地,以兴隆县靳杖子集家区为例,处于中间地带的10多个村庄,1000多户,转移到根据地的群众达600户,3000多人。

  3、拆毁部落

  日伪集家并村开始,就强迫群众修筑部落围墙、碉堡以及汽车路。党组织就领导群众千方百计拖延施工进度,白天拖拖拉拉干一点,晚上就忽拉拉地拆毁了。有些地方好容易建成了部落,游击队来了就给拆毁了。象平北昌延二区干部,发动群众一夜工夫把汉家川几座部落拆毁,群众又回到山里坚持抗日斗争。特别是热南地区,在1942年间,在子弟兵两次战役支持下,将大部刚刚建成的部落拆毁。日伪原来计划在1942年内完成热南地区集家并村的计划在大部地区落了空。

  (三)热辽地区大发展

  1、敌进我进

  1942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晋察冀军区发出了《对冀东工作的指示》,指示中强调指出,对热南广大山区,“不应单纯从战役观点看作战役回旋区,而应看到战略意义”,要求对已有工作的山区,应力求巩固并且向前推进开拓发展。

  1942年6月下旬,新成立的冀东地委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冀东的斗争形势,长城内侧华北方面日伪军正在冀东基本区搞“治安强化运动”,长城外侧伪满方面日伪军正在大规模制造“无人区”,整个冀东地区处于四面受敌两面被夹击的不利局面。为了积极执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的指示,决定创造性地运用游击战的内线防御与外线进攻相结合的战略方针,敌进我进,把四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变成四面出击的有利条件,根据中央分局关于向东北推进为主攻战略方向的指示精神,主要出击方向为热中、滦东、热东和辽西。

  根据冀东地委决定精神,我冀东部队从6月到7月胜利完成了恢复基本区的“复仇战役”后,8月间稍事休整,9月间即分路出击。第十三团向雾灵山、狗背岭一带出击;新建的第十一团也以一部出击都山、五指山区,两个团协助配合,再次发动热南战役,连续苦战,重创日伪军,给热南人民反集家斗争以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第十一团一部跨过锦热路,进入热中地区;第十二团则渡过滦河,开辟战略要冲滦东地区,第一营又越过长城,进入热东、辽西地区。

  2、开辟热中

  热中地区地处七老图山脉和老哈河流域,以承德、平泉两县北部及宁城县为中心,包括围场、赤峰、建平、喀喇沁旗、隆化等地,接近伪满腹地,是连接内蒙和通往东北的交通枢纽地带。

  从1940年?月,青平工作团派出李青山等5人工作组,来到这一带隐蔽开展抗日工作,站住了脚跟。1942年5月,周治国率领工作团来到这一带与李青山等会合一起,积极开展游击区,以七老图山主峰光头山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工作,在承德、平泉、宁城、喀喇沁旗等地开辟了包括200多村的抗日游击区,建立了4个区政权,在中心区开始建立基层党政组织,并且发展建立起200多人枪的游击队,光头山根据地亦初具规模。

  9月间,第十一团两个营进入热中地区,隐蔽休整一个时期,于11月间,奉冀东军分区司令部命令,为了配合冀东基本区反“扫荡”和热南地区反集家斗争的战役出击。第十一团两个营全力出击,连续拔除平泉黄土梁、八里罕等重要据点,并且对伪组织来了个大扫除,连续拔除了40多个伪警察所及村公所(相当华北的伪大乡)。一时声势很大,群情振奋,地方上又扩大了两个新区,光头山也建立起游击根据地。

  部队与地方党政机构人员都集结到光头山根据地,准备春节举行庆祝会。出乎意料的严峻形势出现了。由于伪满方面日伪军一面作战,无后顾之忧,而且兵力充足,立即从伪满各地抽调来万余重兵,奔袭光头山根据地。适值严冬,大雪封山,部队掩护地方干部奋力突围。原承平宁办事处主任周治国在《战斗在长城内外》文章中记述说:

  “大年三十晚上(1943年2月4日),我们在承德县大营子正准备过年,敌人就包围上来。这时天降鹅毛大雪,狂风呼啸,在风雪弥漫中,我们向光头山方向突围。突了一夜,到光头山中一个小村,又被敌人发现,我们又突上了光头山顶。入夜之后,光头山上风号雪飘,战士们腹中无食,衣着单薄,雪深没膝,湿透的衣服鞋袜冻在一起,有如铠甲一般,行动起来咔咔作响,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好多人手脚耳朵都冻得毫无知觉,一触即断。有个战士跌了一跤,手一着地就断了好几个手指头,断了以后连血都不流。......”

  这支“铁流”般的队伍,大家以红军长征过雪山的精神互相鼓励,摸爬滚打几昼夜,牺牲40多人,冻伤70多人,终于突出了重围。

  承平宁工作团跳出日伪军的包围圈后,到围场、隆化边缘地带隐蔽活动,又开辟出几块隐蔽游击区。日伪军大“扫荡”过后,他们又回到光头山中心地区,重整旗鼓,恢复工作。

  1943年5月,冀东地委决定,在热中地区建立承(德)平(泉)宁(城)抗日联合县,杨雨民任工委书记,周治国任办事处主任。并成立第三区队,由高桥任区队长,长期坚持在承平宁地区。

  3、开辟凌青绥

  凌青绥地区以青龙县东部及建昌、凌源、绥中为中心,包括兴城、锦西、朝阳、义县等地。是控制热东通道和辽西走廊的战略要地。

  1942年6月冀东地委扩大会议后,组成50多人的武装工作队,以张仲三为指导员、宋国祥为队长,进入青龙东部地区,以蚂蚁沟和老岭一带山区为立足点,向长城内侧抚宁、临榆和长城外侧建昌、绥中等地隐蔽发展。

  7月间,冀东子弟兵第十二团渡过滦河开辟滦东地区,先头部队第一营立即越过长城,向伪满地区出击。

  第一营营长马骥是个很有政治素养的指挥员,他尽可能.使军事行动服从于党的政治任务。他率部出击到滦东地区后,就与地方武装工作队密切配合。为了以军事行动支持地方迅速打开局面,根据当地日伪兵力空虚而且惧于八路军声威的有利因素,马骥率部连续出击,在抚宁县董各庄、临榆县大深港、青龙县隔河头、鲇鱼洞等地连打几个胜仗,杀出了我军的威风,震慑了日伪军,滦东局面迅速打开。10月间,当地方党政干部开辟长城外侧伪满地区时,马骥又率部出动配合。考虑到当地伪军缺乏与八路军作战经验而且兵力尚不充足,于是改变斗争策略,与地方武工队相配合,主动争取伪军伪组织人员,团结上层人物。经过各方面工作,与不少地方伪军达成“君子协议”,伪军不主动出击,必须出动时,事先提供情报,回避与八路军作战,不祸害老百姓;八路军暂不破坏交通,不主动攻击据点,不摧毁伪组织。当然这种局面只能是暂时的,然而这种暂短的相对稳定局面,却给新的开辟工作赢得了难得的时机。在这暂短的相对稳定时期里,马骥又将部队分散以连、排、班为单位活动,而且都给了开展群众工作的任务,教给进行群众工作的方法,积极配合地方工作。

  在争取上层及伪军伪组织工作的同时,武工队和第十二团第一营相配合,又从支持群众开展经济斗争入手,大力开展群众工作。

  由于伪满方面实行极为严酷的经济统治,并且以“国境海关”实行经济封锁,热东、辽西地区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尤其是布匹、食盐及各种日用品更为匮乏。为了求得生存,有些胆大的人就偷越伪满“海关”到口里走私贩运。有的走单帮,有的几户联合搞。武工队和子弟兵就从发动、组织贩运入手,把群众组织起来。每个村组成贩运组,几个村设一个连络站,站站相通,形成几条地下贸易交通线。

  每一项得民心的政策,就会使党增加无限的凝聚力。群众性的贩运很快形成高潮,有百多个村庄组织起贩运队,出动上千副驮子。有不少村武工队和子弟兵还未去过,群众就已自动组织起来参加贩运活动。武工队把贩运队组织好,选出领头人,每个队又选出担任侦察、探路、警戒的骨干分子,在武工队和子弟兵的保护和帮助下,很快学会了侦察情况、传递消息、站岗警戒等行动。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培养出一批抗日骨干,成了各村建党建政的积极分子。

  不到半年时间,凌青绥地区就形成了局面,开辟出100多村的游击区,初步建立了基础抗日政权和群众组织,并且以老岭为中心建立起根据地。到1942年12月,经冀东地委批准,建立了临(榆)抚(宁)凌(源)青(龙)绥(中)抗日联合县。1943年初,又一分为二,在长城外侧伪满辖区建立凌青绥抗日联合县。工委书记张化东,办事处主任信修。并组建第七区队,队长马骥,坚持在凌青绥地区。

  4、特殊战斗队

  1942年间,在冀东地区建立了两支开展东北抗日斗争的特殊战斗队,一支是东北情报站,一支是东北工作委员会冀东分会。

  东北情报站建立于1942年10月,骨干人员都是中共中央社会部直接派遣来的,受冀东地委领导。东北情报站在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岛、北戴河、山海关都设有情报站,向东北锦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都派遣了情报人员,长期潜伏,搜集战略情报。与此相适应,冀东军分区司令部也加强了联络科,积极配合东北情报站的工作。

  1942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加强东北工作的战略方针,北方分局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书记的东北工作委员会,相继在各军分区也建立了东北工作委员会分会。工作任务是负责东北的地下派遣工作,方针是“长期埋伏,隐蔽精干,以待时机”。冀东分会是在1942年12月建立的,但是冀东分会的工作任务除秘密派遣外,还有公开地发动开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特定任务,并且负责培养有游击战争经验的人员派往东北腹地,伺机开展游击战争。

  中共冀东地委领导对东工委工作给予特别重视,由李楚离和李运昌先后担任分会书记,切实加强领导。为了实现东工委分会担负的开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特殊任务,采取“借地不拆屋”的方式,把东工委的工作重点放在热辽地区,由东工委分会的负责人担负热辽地区领导职务,即:东工委分会宣传部长杨雨民兼任承平宁工委书记;东工委分会组织部长张化东兼凌青绥工委书记。这样就可以以承平宁和凌青绥为基地,向东北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和进行地下派遣工作。

  东工委和东北情报站工作的开展,使冀东对东北的抗日运动有了纵深的发展。为抗战胜利时进军东北起到了很好地配合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东北工作的战略远见。

  5、冀热边局面的形成

  热中、热东、辽西广大新游击区的开辟,并且与热南及冀东基本区联合一片,就形成了冀东、热河、辽宁三角地带的新战略格局。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于1943年7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决定,撤销中共冀东地委,建立中共冀热边特别委员会(简称冀热边特委),下设5个地委;在行政方面,也撤销第十三专署,建立冀热边行署,下设5个专署。

  回顾1938年中共中央派遣八路军四纵挺进敌后并在冀东发动抗日大暴动,当时的战略构想就是要在河北、热河、辽宁的结合部创建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一时轰轰烈烈,但当时未能实现战略目标。此后又经过5年多的惨淡经营,在日本侵略者大搞“治安强化”和疯狂制造“无人区”的严峻形势下,在全国敌后战场都面临空前困难时期,游击区被大大压缩的形势下,地处深远敌后的冀热边地区,却能在四面受敌岌岌可危的困境中,四面出击,爆炸式地发展,实现了党中央5年前的战略目标,这是创造性地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的胜利。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02-27 10:13: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伪恶行——千里无人区(五)

下一篇:“南有南京大屠杀,北有千里无人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