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老兵忆入缅作战:战友们攻上去又被打死摔下来
2015-06-06 14:52:38  来源: 中国老兵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密支那准宾达区门牌269 号,93 岁老兵李光钿坐在躺椅上,显得有些虚弱。家里的墙上,挂着一些他佩戴勋章的照片和一面写有“抗日英雄民族脊梁”的锦旗。

  “这几天天气炎热,加上又有些血压高,所以爷爷不太舒服。”李光钿的孙子李发助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期间,爷爷带着他们一家回家乡探亲,上坟。算上这一次,旅缅几十年来,爷爷一共回老家三次。

  从军简历“写满”血火记忆

  李光钿的家乡在云南省宣威县。1939 年,17 岁的他为了抗日报国,毅然弃学从军。为让记者弄清楚他的从军经历,李光钿在记者搀扶下,从躺椅上站起身,颤巍巍走进里屋,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写有他的“从军简历”:滇西抗战爆发后,他成为中国远征军71 军83团第2 营82 炮排排长,随军开往滇西镇守怒江。一年后强渡怒江,攻打阴登山,战捷收复,再攻入龙陵城,不幸身负重伤,被送到后方医治后退役。

  这段简单的“从军简历”,却饱含了李光钿难以回首的“血火记忆”。

  “那一仗打得太惨烈了。打松山要先打阴登山。日军居高临下,用机枪扫射,我们仰着头往上攻。战友们一个个攻上去,又一个个被打死摔下来……”李光钿说,作为炮排排长,步兵在前面浴血强攻,自己在后面指挥炮击。数不清死了多少人,打了多少炮弹,最后用炸弹才把阴登山和松山拿下。

  后来,李光钿在指挥炮击时,日军一发炮弹袭来,弹片击中他的后脑,他被送进了医院。伤愈后,他选择了退役。“那时日本人已投降,我也不想再打仗了。”李光钿说。

  宁缴居住税,也不入缅籍

  岁月蹉跎,李光钿离开部队后留在云南腾冲县打工,后又辗转流落到密支那,靠挖玉石谋生,并在这里成家生子,一过就是60余年。

  李光钿生了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儿子又生了五个子女。随着老伴去世、女儿出嫁,目前他的家里共老少八口人。记者采访时看到,李光钿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家八口的全家福。

  “爷爷在这里一直按中国的习俗生活,他心里一直很想家。”李发助说,从自己小时候起,爷爷就教他中国的礼仪孝道、生活习惯等。记者听得出,在缅甸出生长大的李发助汉语讲得很好。

  李光钿告诉记者,在缅甸生活60多年里,他一直坚持不加入缅甸籍。

  “我不想当缅甸人,直到今天我还是中国人!”李光钿说。

  不入缅甸籍,大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李光钿只能靠暂住证在密支那居住。为此他付出的代价是,每年缴纳居住税。“以前便宜,每年只有几十缅元,后来逐年上涨,现在早就涨到了1万缅元了(约合57元人民币)。”李发助说。

  想把孙子孙女带回祖国

  回祖国,回家乡,当个真正的中国人,一直是李光钿的强烈心愿。

  多年来,早已儿孙满堂的李光钿一直没有合法身份。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不是华侨,而是中国人,但他却没有中国的身份证。同样,在缅甸,由于不入缅甸籍,他也不是缅甸公民。

  “身份”问题带来的烦恼缠绕了李光钿几十年。“每年缴税不说,活动范围还受限制,只能住在这里,不能搬迁,哪儿都去不了,就是到仰光,也只能呆一星期。”

  好在,李光钿在国内有关部门帮助下,终于拿到了中国身份证,成了真正的中国人。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愿望。“我不想让儿孙们一辈子生活在缅甸,我想把他们都带回中国。”李光钿说。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了谋生,李光钿的儿孙都在缅甸拿了“蓝卡”。李发助介绍,只有拿到“红卡”才算真正的缅甸人,而拿“蓝卡”的,不能从政、不能应聘、不能读大学。如今李发助已读完高中,由于身份限制,他只能回家做生意。

  “我已是90 多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他们全都带回国。”李光钿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6-06 14:56: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探访107岁抗战老兵:与日军肉搏被削半根食指

下一篇:远征军老兵忆腾冲战役:用1000度烈焰烧日军 真解恨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