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武汉抗战美术运动综述
2022-11-18 15:49:35  来源:湖北美术馆 作者:张吟午 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  点击:  复制链接

  自1937年7月抗战爆发,至上海、南京的相继陷落,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这期间武汉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各地有包括郭沫若、茅盾、老舍、冼星海、赵丹等文化名流的千余名文艺界人士汇聚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戏剧、电影、美术、漫画、木刻等十数个抗敌协会,出版的各种报刊多达200余种。在“三厅”的组织领导和“文协”的倡导推动下,“第二期抗战扩大宣传周”、“雪耻兵役扩大宣传周”、“七七献金”、“战时节约宣传周”等大型宣传救亡活动风起云涌。在汉的大批美术工作者,纷纷拿起手中的独特武器——画笔和刻刀,积极投入到抗战美术宣传活动中,武汉一度成为当时中国抗战文艺运动的中心与抗战美术运动的中心。

  一、民族危亡下美术家的使命、视野和审美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古训和爱国精神的精粹概括。“不愿做亡国奴的艺术家们,意识到艺术与流派之争解决不了中国面临的生存问题,现实也没有给予艺术独立生存的条件。是逃避还是战斗,是沉默还是呐喊,是应该‘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抗战而艺术’,艺术家必须做出选择。”

  抗战美术要担负起宣传、教育、发动大众的职能。许多美术家走出画室,走出都市,深入前线、农村和民族地区进行战地或旅行写生,用画笔记录战时中国的民生状况和前方将士的军旅生活,把对技巧的兴趣转向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对优雅的欣赏转向对纯朴的追求,艺术视野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空间,创作出一大批为大众所接受所喜爱,贴近大众生活、思想感情及审美情趣的作品。

  “战争拒绝柔美,拒绝‘风雅’的和个人主义的伤感的抒情。抗战美术在形式语言上排斥曲线美,也不推崇‘静态’的表现,而崇尚‘力’的表现和对‘壮美与崇高’的追求。”“这种张扬集体意志,强调艺术的感化功能,追求力的表现和硬朗风格以及强烈动态感的美学趣味,成为战后中国美术重要的美学基因。”[1]

  正如老舍宣称的:“我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谁真正抗战,我就跟着谁走,我就是一个抗战派!”艺术家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二、抗战美术组织与团体

  三厅六处三科 1938年4月1日,周恩来领导的主管抗日宣传工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昌昙华林正式成立,郭沫若任厅长。三厅协助文艺界各抗敌协会的工作,促进国统区文艺界的团结和抗战文艺的发展,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民抗日文化宣传活动。三厅下设的第六处负责艺术宣传,处长田汉。其第三科负责美术宣传,科长徐悲鸿(未到职)。当时的美术科集中了倪贻德、王式廓、冯法祀、罗工柳、力群、王琦、丁正献、赖少其、叶浅予、沈同衡、李可染、周令钊、卢鸿基等一批在油画、国画、木刻、漫画方面各有擅长的艺术家。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38年3月27日在汉口总商会大礼堂举行成立大会,文艺工作者500余人出席。周恩来在大会的讲话中说:“全国的文艺作家们,在全民族面前,空前地团结起来。这种伟大的团结,不仅仅是在最近,即在中国历史上,在全世界上,如此团结,也是少有的!”[2]艺术家们将民族利益作为最高的共同盟约,不分民族、不分派别、不分阶层的汇聚一堂,形成自“五四”以来最为团结的局面。

  武汉木刻人联谊会 武汉木刻人联谊会于1938年4月16日在汉成立,“推定力群、马达、卢鸿基、珂田、刘建庵5人为理事会理事。晚间召开理事会议,议决最后工作:一、开木刻研究班,于本月25日开班;二、开木刻展览会,于5月1日开幕;三、木刻壁报。”当天还成立了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筹备会。[3]

  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 1938年6月6日在武昌举行成立大会。首由主席张善子致开幕词,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次长张道藩、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处长田汉及美术界代表l00余人。会议推举蔡元培、冯玉祥、张道藩、郭沫若、田汉、陈树人、何香凝、叶恭绰、高剑父、腾固等为名誉理事,张善子、熊松泉、赵望云、高龙生、林风眠、王霞宙、沈逸千、唐义精、张肇铭、吴作人、徐悲鸿、唐一禾、蒋兰圃、汪日章、黄显之、倪贻德、段平右、庄子曼、吴恒勤、吕霞光、谌亚逵、戴秉心、孙福熙、蔡任远、韩树功、王临乙、刘开渠、郎鲁逊、周圭、陈之佛、万籁鸣、王道平、伍千里、力群、马达、李桦、盛子庵、马绍文、罗寄梅、鲁少飞、梁鼎铭、叶浅予、丰子恺等43人为理事。

  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战时工作委员会 1938年初成立于武汉,后改名为“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委员15人:张光宇、叶浅予、鲁少飞、赖少其、张仃、高龙生、黄苗子、张乐平、陆志庠、胡考、陶谋基、梁白波、张文元、宣文杰、江敉。《抗战漫画》第4期上发表了该会《战时工作大纲》:①为当地报纸刊物作稿。②制作巨幅宣传画,悬挂于重要地点。③举办抗敌漫画展览会。④举行抗敌漫画游行会。⑤编制壁报。⑥出版小型石印或木刻刊物。⑦利用现有材料,如油漆广告牌、货物包扎纸、房屋墙壁、西洋镜画片、门神、月份牌、商标等,绘制抗敌图画。⑧参加当地后援会、民众教育及政治军事宣传机关工作。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 1938年6月12日在汉口培心小学召开成立大会。会议由力群主持,报告筹备经过,次由来宾潘梓年、谢晋云、常任侠等致词,并通过简章及宣言。最后推蔡元培、冯玉祥、田汉、胡风、唐义精等为名誉理事,力群、马达、赖少其、刘建庵、李桦、文云龙、李海流、沙清泉、林蔚文、陈九、珂田、罗工柳、罗清桢、卢鸿基、野夫、陈烟桥、新波、沃渣、刘觇、酆中铁等20人为理事,会员包括全国木刻家101人。《大会成立宣言》中宣告:“我们要我们的木刻,鼓励同胞们赶快地参战,向同胞暴露敌人的残暴与兽行。我们要采用我们的木刻向国际爱好和平的人士,诉说敌人是怎样侵略我们,我们是怎样英勇地抵抗。”

  三、抗战美术宣传活动

  当时在武汉街头,特别在各闹市街口及车站码头等地,随处可见宣传抗战的壁画、布画及标语。画家赵望云等绘制的一些大型抗战宣传画,放在六渡桥、江汉路等闹市区让民众观看;漫画宣传队也创作了大量的宣传漫画,在武汉市区巡展;还有些青年画家和诗人举行街头诗画展,连环画配上诗,表述一个个抗战故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遍布街头的宣传画,烘托出全民抗战的气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武昌艺专的唐一禾带领学生到武汉街头及周边农村绘制了40余张大幅宣传画,如《正义的战争》、《向万恶的倭寇索取血债》(即《还我河山》)、《敌军溃败之丑态》、《铲除汉奸》等;艺专学生杨立光绘制了《保卫大武汉》、《参军去》,刘依闻创作了《日寇暴行》。

  当时有影响的美术宣传活动还有:

  1.1938年4月1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主持的第二期抗战扩大宣传周美术宣传日。“下午7时许,在武昌黄鹤楼集合,举行美术歌咏火炬游行大会,到会武汉歌咏团及民众团体人员共数千人,市民自动参加者约万人,汉阳门一带交通为之阻塞。”“政治部艺术处所制之漫画60幅。”[4]黄鹤楼台阶“两旁搁着数百幅色彩鲜艳的宣传画。”游行队列中有“巨大的宣传漫画灯。”[5]

  2.1938年4月12日,“航空委员会总政训处除已在武汉街头挂出‘全国总动员’布画外,该处现又请由沈逸千、王树刚、黄肇昌、刘元、魏孟克等制就‘自作自受’、‘侵略的末日’、‘迷梦醒来’、‘抗日的将士’等布画,其中尤以‘台儿庄歼灭战’一幅最为动人,今日在江汉路前花楼口挂出。”[6]

  3.1938年5月3日至9日是政治部三厅主持的雪耻兵役扩大宣传周,期间开展的美术宣传活动:①图画壁报:共印四种,为“五一”、“五三”、“五四”、“五九”之壁报,系连环画性质,张贴都市及农村之街头。②布画及布标语:各数十幅,或交八十六队、混合宣传队,携往各乡村张贴、散发,或悬挂武汉三镇之街头,并布置5月歌咏大会之会场。[7]

  4.黄鹤楼下的抗战大壁画 1938年9月26日的《新华日报》刊登了密林的一篇报导,“当你走过武昌汉阳门的时候,即可以望见黄鹤楼壁上的巨大的全民抗战的壁画,据说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幅大画。”

  黄鹤楼早在光绪十年(1884年)已烧毁。清末,为纪念张之洞,曾修了一座奥略楼。因此文中所说的“黄鹤楼壁上”,实际是指奥略楼下的蛇山护壁上。这幅画大约长30米,高10米,也是中国画史上仅见的幅面最大的室外壁画。

  主持策划绘制这幅画的是三厅艺术处处长田汉和美术科代科长倪贻德。倪贻德召集汪仲琼、韩尚义、周多,作为紧急任务,设计和制作这幅壁画。他们分别拟制了草图,全画分前方、后方两部分,主要绘出前方抗日将士奋勇前进,后方军民合作,同仇敌忾。有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画面,如“欢送战士上前线”、“慰问抗日战士”、“挖战壕”、“抬伤员”、“运弹药”等,这些画面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壁画的名称,有说为《全民抗战》,也有说叫《抗战必胜》。

  在战时条件下,又正值武汉的“处暑初秋”,绘制这样巨大的壁画是十分艰辛的。据参加过这幅画制作的周多回忆:“因为城墙很高,不是梯子可以达到的,首先在孔明灯下的城墙边用粗木料搭脚手架,再铺上木板,便于施工。颜料有油画的,也有油漆,当时因陋就简,有什么用什么。最后,田汉在验收时指出前方部分的空隙间应增加3组画面,又由周令钊补画,画面是群众环立街头,听一位演说家讲话。”[8]

  壁画于武汉失陷前赶绘完成,具体领导人是田汉,设计者有周多、汪仲琼、韩尚义等,参与绘制的有王式廓、沈同衡、周令钊等人,黄鹤楼抗战壁画是三厅美术科画家们的集体创制。

  四、漫画宣传队与《抗战漫画》

  1.漫画宣传队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上海成立了漫画界救亡协会,并出版会刊《救亡漫画》。同年11月由叶浅予、张乐平、特伟、梁白波等人组成的漫画宣传队,自上海到达武汉后,隶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领导,进行抗日救亡的漫画宣传活动,并出版《抗战漫画》。

  漫画宣传队十分活跃,领队叶浅予,副领队张乐平,成员有张仃、特伟、胡考、陆志庠、宣文杰、陶谋基、梁白波、廖冰兄等。在1938年4月的抗战扩大宣传周活动中,他们创作了数百幅抗战宣传画及壁画和漫画,配合武汉三镇数十万人的大游行。1938年5月初,三厅举办雪耻兵役扩大宣传周,漫画宣传队主办抗战建国漫画展览,在汉口街头巡回展出。1938年5月20日中国空军第一次出境远征日本,飞机携带的对敌宣传单中大部分配有他们绘制的漫画,传单总数不下百万份。他们还绘制了大量宣传漫画在汉口市区及外围展出,并以绘画配合抗敌演剧队工作。

  2.《抗战漫画》

  《抗战漫画》(半月刊),1938年1月1日武汉创刊。特伟主编。编辑:漫画宣传队。出版及发行: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总经售:上海杂志公司,汉口总店交通路62号。

  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事爆发,8月24日《救亡日报》在战火中创刊,9月20日作为附刊的《救亡漫画》五日刊出版创刊号,由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主办。后又增印南京、汉口和香港版,每期印数在2万份左右。

  但《救亡漫画》仅生存了55天,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坚守在租界里的漫画家失去抗敌的自由。叶浅予与鲁少飞紧急磋商赴外地继续战斗。据特伟在2005年的回忆:组织漫画宣传队的倡议在一天之内就形成了,叶浅予领队,张乐平副领队,队员胡考、陶今也、梁白波、席与群和他,来到西站登上沪宁火车,开始了八年颠沛流离的抗战之路。

  1937年11月,漫宣队撤往汉口,驻扎在交通路62号。为了替代《救亡漫画》,决定创办半月刊《抗战漫画》,大家熬了两天两夜赶绘画稿,克服战时印制困难,于1938年元旦出版了创刊号。创刊词在最后宣称:“我们为继续并扩大战时漫画的运动,必须贯彻奋斗到底,所以不管《救亡漫画》能否再挣扎它的生命,我们决以漫画宣传队为中心,集合留汉同志,培养另一个新的生命,来刺激全国同胞的抗战情绪,和敌人的恶宣传作殊死之战!”

  第8期为《全美术界动员特辑》,叶浅予在《写在特刊前面》一文中号召:“现在抗战已进入第二阶段,武汉成了全国文化的中心……我们希望全美术界携起手来,怀着最大的热情坚持着争取民族的独立自由平等,培养我们新的美术生命。”丰子恺也在该期撰文《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奋笔疾呼“最后的胜利已经在望了,全国漫画家一齐冲锋!”

  《抗战漫画》通过发表大量抗战漫画作品,反映全民抗战的热情和业绩,揭露日寇罪行,同时报道全国各地抗日救亡漫画宣传动态,并担负起动员全美术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职责,成为当时全国漫画运动的中心刊物。在汉出版12期。

  五、汉版抗战美术刊物

  1.汉版美术期刊

  武汉出版发行的美术期刊除《抗战漫画》外,还有《抗战画刊》、《战斗画报》。这些画刊揭露鞭挞日寇的侵华暴行,赞颂军民合作精忠报国的事迹,批判消极抗战,抨击汉奸势力,承担起美术工作者以笔代枪,唤起民众、共雪国仇的责任。

  《抗战画刊》 (十日刊),1938年1月武汉创刊。冯玉祥资助,赵望云和老舍创办。赵望云主编。编辑:高龙生、汪子美。发行:黄秋农。发行所:抗战画刊社,武昌千家街47号。总经售:华中图书公司,汉口特三区湖北街。特约撰稿人:冯玉祥、田汉、老舍、梁鼎铭、梁中铭、张光宇、特伟、吴组缃、张仃、张乐平、陆志庠、鲁夫、鲁少飞、刘清扬、刘钟望、老向、何容、刘一行、叶浅予、赵逸云、沙雁。该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抗战宣传,画作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抗战前后方广泛流传。主编赵望云几乎每期都有作品发表。《抗战画刊》自1938年在武汉创刊至1941年停刊,先后辗转长沙、桂林、重庆,发行30余期。

  《战斗画报》 (周刊或五日刊),1937年9月18日武汉创刊。宋一痕主编兼发行。设三个部门,每个部门四个编辑。文字编辑有冯乃超、翦伯赞、光未然、蒋锡金,摄影记者郑用之、刘旭沧、张印泉、罗毂荪,漫画编辑叶浅予、梁白波、特伟、陆志庠。该刊以登载新闻摄影图片为主。第5期刊有《周恩来、彭德怀、何柱国座谈合影》。第6期刊发《鲁迅逝世周年祭》的漫画和诗歌。第7期为《八路军抗战特辑》,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出发前线的照片作为封面,内有《八路军整装待发》、《副总司令彭德怀在晋北前线》、《总参谋长左权和政治部主任邓小平在前线视察》等专栏照片。第8期发表了林默涵的《车站难民》、杜鳌的《八百壮士》等照片。1937年12月,《战斗画报》因出版《八路军抗战特辑》被查封。在汉出版13期。

  《艺术信号》(十日刊),1938年5月30日在武汉复刊。魏孟嘉主编。艺术信号社出版。新第1号刊载了三幅木刻:《鲁迅先生木刻像》(力群)、《在蓬船上》(力群)及《征骑》(建庵)。

  2.刊载抗战画作的汉版综合性期刊

  除上述专业美术刊物外,当时在汉出版的许多综合性期刊也以相当篇幅刊载抗战画作,或辟有固定的美术专栏,或大量配用插图,有的拥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

  《中国的空军》(1938年2月1日武汉创刊)上刊登许多有关空军的宣传画、漫画,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画家。经常供稿的作者有梁又銘、沈逸千、张文元、梁鼎銘、梁中銘、王树刚、黄肇昌等,梁又銘还包揽了每期的封面设计。一些著名的画作有:6期《两千年前有勾践》(梁鼎铭)、6期《全国总动员图》(沈逸千)、7期《刀山上跳舞》(梁中铭)、11期《飞虎图》(张善子)、14期《中国空军歼敌机》(丰子恺)等。

  《时事月报》(约1937年11月由宁迁汉)每期的10至数10幅时事插图皆为“梁中铭辑”。各期封面也由梁中銘绘制,尤以19卷2期封面《有力的答复》,主题鲜明,明暗互衬,富有战斗力和感召力。

  《文艺月刊·战时特刊》(1938年1月1日由宁迁汉)每期都刊登抗战画作,封面多为赵望云的宣传画和赖少其的木刻画,殊为难得。赵望云所绘有5期《树林中之游击队》,11期《我军越过长城》;赖少其木刻有7期《全民一致起来抗战》,8期《战马嘶鸣旗帜飘飘》。

  《半月文摘》(1937年10月20日武汉创刊)辟有“半月漫画”专栏,以转载其他刊物画作为主,兼有本刊特稿,博采众长,辑录了许多精粹作品。

  《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武汉创刊)刊用了大量抗战美术作品,主要是漫画和木刻。几乎每天都有一幅刊头画,通常会依据社论精神或配合重大的新闻事件构思主题。报纸在汉出版期间,胡考(1月—5月)和张谔(6月—9月)先后创作了数量惊人的新闻漫画,是最主要的作者,此外还有建庵、胡一川、宣文杰等人的作品。创刊号是胡考的《巩固团结抗战到底》,9月30日最后一期刊头画是张谔的《一种压力——制裁侵略者的有效方法》。

  此外,《世界知识》、《文摘战时旬刊》、《时事类编特刊》、《文艺阵地》、《抗战》(三日刊)、《战地》、《世界展望》、《荡寇》、《民意》、《七月》、《大时代》等刊物也登载或转载抗战画作,有的还大量转载国外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漫画。

  六、抗战美术展览

  1937年下半年至1938年10月武汉沦陷,美术工作者在武汉举办了一系列抗战画展,其中较有影响的有:

  1.抗敌漫画展览

  1937年12月18日在汉口基督教青年会举办,集合了全国各地漫画家于全面抗战爆发后所结集而成的漫画作品200余幅,参展作者有鲁少飞、叶浅予、胡考、张乐平、陆志庠、高龙生、张仃等。《武汉日报》于同月26日刊出《抗敌漫画展览特刊》,登载《当头棒喝》(张谔)、《日本轰炸的目标—平民区》(戴廉)等作品。

  2.抗敌木刻画展览会

  1938年1月8日由七月社在武昌民众教育馆举办,展品有江烽从上海带来的“第三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已征的作品,加上新征得的作品共计300余幅。包括李桦的《旗手》、沃渣的《联合战线》、江烽的《光荣的回忆》、力群的《一个惨死在敌机下的同胞》、陈烟桥的《冬夜》,以及野夫、新波、马达、王天基、张在民、罗清祯、温涛等人的作品。记者写道:“李桦显然是他们里面最能摆脱工具的羁绊的一个。他的画面永远是明朗而有旋律。《旗手》像一阵发着音响的旋风;《被枷锁着的中国怒吼了》粗劲的线条所刻出的强健的身体,显示了中国的无限的力量;《骆驼队》和《送别》是音节锵锵的抒情诗;《失望的人们》则写尽了农人的沉郁;《风烛残年》和《打石工人》所揭示给我们的古老的中国的面形,也是使我们感到亲切的。”

  “在民众教育馆上下两个大厅里面,挤满了参观者。”三天的时间观众达6000多人。一位先生留言:“看了这些作品,使人对祖国生出了无穷希望。”

  《新华日报》的评论也对木刻工作者寄予了更高的希望:“中国的木刻已渐渐从摹拟苏联或西欧的阶段进到能自己创作的境地了,希望诸作家能对现实生活作更紧密的联结,使得未来的作品能更充实、更伟大,更能把神圣的民族战争在黑与白的画面上记录下来。”[9]

  3.第二期抗战扩大宣传周系列展

  1938年4月7日至13日一周内举办的展览有:①街头漫画展览;②抗战连环图画展览;③抗战漫画标语印刷品展览;④正气歌图像展览;⑤大幅布画展览;⑥抗敌摄影展览(武昌青年会)[10];⑦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

  4.抗敌美术展览会

  1938年6月6日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成立之际,“假武昌青年会三楼举行,出品达200余件,题材约分:①关于增强必胜信念者。②关于暴露敌人兽行者。③关于宣传军民合作者。④关于发扬民族抗战精神者。材料分油画、水彩画、素描、国画、漫画、版画等。闻该会拟于闭幕后将以一部分作品赠送国际学联代表团,携往欧美各国展览,以广国际宣传。”[11]

  5.全国抗战木刻展览会

  1938年6月12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汉口培心小学成立,同时开设展览会,作品数百幅,参观者甚为踊跃。

  当时在武汉举办的抗战美术展览还有:1937年12月23日在汉口民众教育馆举办的“全国儿童抗敌漫画旅行展览”,展出作品100余幅;1938年1月10日,“凇沪抗战漫画展览”于汉口中央储蓄会公开展出:1938年5月1日由漫画宣传队主办的“抗战建国漫画展”;1938年5月2日至5日,由武汉木刻人联谊会主办的“抗战木刻展览会”在汉口总商会展出,画作200幅;1938年5月3日至5日于汉口中央储蓄会举办的“抗战照片展览会”;1938年6月18日开始的“街头抗战诗画展”,有何鲁东、印痕等人参与;1938年9月5日,由航空委员会政治部《中国的空军》出版社与“正气社”联合举办的“抗敌图画展览”在汉口市总商会开幕,作品150余幅。

  七、其它美术动态

  1.电影美术

  20世纪20年代中国诞生了自己的美术片,它的拓荒者和创始人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抗战爆发后,万氏兄弟来到武汉,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汉口摄影场改组)工作,于1938年绘制了卡通片《抗战标语》、《抗战歌辑》。

  2.美术理论

  在美术工作者们积极投身于抗战洪流,寻觅并力图捕捉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视觉表达样式和艺术气息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理论对美术实践的指导意义,他们在报纸和刊物上发表文章,探讨战时美术的历史使命和艺术观念,促进艺术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方向。

  有汪子美《漫画在大时代中》、王敦庆《漫画战》(《武汉日报》1937.12.26),胡考《战时的漫画界》、郎鲁逊《战时的绘画》(《文艺月刊•战时特刊》第5期1938.1.1),胡风《“抗敌木刻画展览会”小解》、艾青《略论中国的木刻》、萧军《“木刻画展”记》、田间《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木刻》(“抗敌木刻画展览会特刊”,《新华日报》1938.1.13),胡考《建立抗战漫画的理论》(《战地》第1卷第2期1938.4),鲁迅遗著《关于中国木刻的七封信》(《文艺阵地》创刊号1938.4),田汉《全国美术家在抗战建国的旗帜下联合起来》(《抗战漫画》第8期1938.4),汪子美《两个问题》(《抗战画刊》第6期,1938)等。

  3.普及民众美术教育

  虽然处在战时兵荒马乱与物质匮乏的条件下,抗战美术组织和团体也没有放弃民众美术教育这块阵地,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去做着普及工作。

  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成立之初的《战时工作大纲》第八条明确规定:“参加当地后援会、民众教育及政治军事宣传机关工作。”1938年4月16日武汉木刻人联谊会成立当日即议决“开木刻研究班,于本月25日开班。”后力群、马达等在汉口洪益巷小学举办了木刻学习班。

  八、作者与作品

  在抗日救亡旗帜下聚集起的油画、国画、木刻、漫画家们,摒弃了师承、流派、画种的隔膜,各以所长,共赴国难。木刻和漫画以对制作条件要求不高,形式灵活多样,鲜明的指向性和锐利的战斗性成为这一时期最为活跃的表现形式。

  武汉抗战美术运动的范畴,应该是涵盖了抗战初期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持续不断的美术展览,以及刊登在汉版抗战报刊上的作品。因篇幅所限,我们以下收录的仅为当时部分画家的部分作品,资料主要源于汉版报刊杂志和各类史料记述。

  1.美术出版物

  叶浅予编《日寇暴行实录》(摄影图集1938.7),周令钊《王老五当兵打日本》(连环画册1938.5),叶浅予《从军乐》(连环画册1938.5),艺术处编《抗战木刻选集》,皆由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持出版。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于1938年8月出版《全国木刻选集》。

  2.以保卫武汉为主题的作品

  ①《保卫大武汉》马达(《半月文摘》1卷5期1937.12)

  ②《武装民众保卫武汉》胡考(《新华日报》1938.1.14)

  ③《保卫我们的武汉》梁中铭辑(《时事月报》18卷3期1938.2)画作上被铅笔划出方格,显然当时曾做过放大绘制宣传画的底本

  ④《文化人应作保卫武汉之中坚》梁中铭辑(《时事月报》18卷3期1938.2)

  ⑤《非常时期的武汉》陆志痒(《抗战漫画》5期1938.3)

  ⑥《保卫大武汉》林蔚文(《新华日报》1938.6.20)

  ⑦《动员民众保卫大武汉》张谔(《新华日报》1938.8.3)

  ⑧《动员武装八十万民众,筑成攻不破的壁垒!》张谔(《新华日报》1938.9.22)

  ⑨《挽救武汉危急的关键》张谔(《新华日报》1938.9.26)

  ⑩《保卫大武汉》杨立光

  3.武汉抗战美术运动中部分画家部分作品一览表(排名不分先后)

张善子

《怒吼吧,中国!》、《飞虎图》

丰子恺

《空军东征有感》、《中国空军歼敌机》

赵望云

《北战场素描》、《树林中之游击队》、《我军越过长城》

叶浅予

《为仇恨而生》、《华北傀儡政权》、《他们个个想一口吞没中国》、《从军乐》

张乐平

《抗战到底》、《敌军个个怕死》、《幻想中的无敌空军》、《三毛的大刀》、《没有眼睛的炸弹》、《自取灭亡》、《从敌人枪刺下逃出的三毛》、《游击战术》

沈逸千

《全国总动员图》、《一念之差》、《防空常识》、《一年来侵略的代价》、《捍卫淮上的广西健儿》、《东海大队将士之一部》

胡 考

《抗战歌谣》、《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统一步伐》、《华北傀儡剧》、《游击战给敌人的打击》、《在军阀压榨下的日本人民》、《全世界工人拒装日货》

张 谔

《欢送新战士上前线杀敌去》、《献金救国坚持抗战》、《解衣衣之,是后方同胞不可逃避的职责!》、《急待救援的前方受伤的英勇将士!》

特 伟

《谴责的声浪是掩不了炮声的》、《新的中国在进行中》

陆志庠

《开赴前线》、《皇军的供状》、《肉弹勇士“屈膝”》、《我们来替它“剖腹”》

梁白波

《新的长城、站在日军前面的巨人——游击队》、《军民合作抵御暴敌》、《妇女总动员》、《机器给我你拿枪去》、《到军队的厨房里去》

陶谋基

《我们只有一个敌人》、《每个人都应担负起救亡的责任》、《侵略者四题》

鲁少飞

《刺虎记》、《“逃难”勿如大家“不怕难”》、《妇女共同起来歼恶仇》

廖冰兄

《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扩大春耕运动》、《最后胜利的信念》

张 仃

《兽行》、《同胞猛醒,速起救国!》、《蹂躏得体无完肤》

梁鼎铭

《两千年前有勾践》、《人执一策则不可以出闾门》

梁又铭

《台儿庄之胜利》、《胜利与前进》、《飞机场加赶夜工》、《中国空军大飞进》、

梁中铭

《刀山上跳舞》、《保卫我们的国土》、《抗战到底》、《有力的答复》

汪子美

《导火线》、《黄昏到时蝙蝠飞》、《抽刀断水水更流》、《全民动员》

蔡若虹

《叫侵略者屈膝》、《抗战到底》

张文元

《纪念「七七」要慰劳伤兵救济难民》、《民间防空图说》、《协力前进》

高龙生

《汉奸系统表》、《飞到东京去》、《我们能接饮这杯蛇毒的香槟吗》 

陶今也

《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九三八年的阵容》

宣文杰

《巴纳号的事件》、《第二期抗战予敌重创》、《奥国被併》

江 敉

《日本的泥脚》、《蠢笨的忍耐》、《争取我们的生命线》

麦 非

《惨绝人寰的浩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秦兆阳

《“海水”以代“油水”》、《在茫茫太平洋中的一只疲飞的凶鹰》

周令钊

《王老五当兵打日本》

沈同衡

《“武运”岂能长久》 

王式廓

《台儿庄会战的胜利》

王 琦

《忠烈的空军阎海文》

武昌艺专

《向万恶的倭寇索取血债》(唐一禾)

《正义的战争》、《敌军溃败之丑态、《铲除汉奸》(唐一禾或学生)

《保卫大武汉》、《参军去》(杨立光)

《日寇暴行》(刘依闻)

力 群

《抵抗》、《一个惨死在敌机下的同胞》、《难民》、《鲁迅先生木刻像》

马 达

《保卫大武汉》、《圣地芦沟桥》

李 桦

《旗手》、《被枷锁着的中国怒吼了》、《骆驼队》、《送别》、《失望的人们》、《风烛残年》、《打石工人》、《流亡》、《金门岛上的壮丁》、《游击战队员》

沃 渣

《总动员》、《大刀队的追击》、《联合战线》、《耕农》

赖少其

《今天是破坏和凄凉•明天是自由和解放》、《全民一致起来抗战》

珂 田

《生路死路》、《我们要培养起来新的战士》、《总理》、《予敌重创》

刘建庵

《动员军队帮助秋收》、《我们的武器——笔杆》、《反战运动》

江 烽

《光荣的回忆》、《雪地里的行军》、《夏伯阳》、《何处是家》

温 涛

《抗战山歌》、《她的觉醒》

陈烟桥

《二万五千里长征记》、《冬夜》、《男儿立志把仇报》

罗工柳

《我不死叫鬼子莫活》

新 波

《偷袭》、《在冬夜里》

  当年,安娥对如火如荼的武汉抗战美术运动有过诗意的记述:“黄鹤楼头大众的画家们,成为了今天共有的荣光;他们在万众的彩声里,出现在主席台旁。他们不仅剪光了头发,打倒了黑领带;而且是佩着全副的武装。全副的武装,不仅仅是衣裳;画布成了组织民众的会场,画笔成了削灭敌人的刀枪。他们再不画沙龙里的裸体,他们再不画森林里的姑娘;而把千万壮烈的抗战奇迹,表现在画布上。我们从他们的手底下:看见了将领们的英俊雄姿,看见了弟兄们的刚强模样。看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看见了被难同胞的凄凉。他们把今日的黄鹤楼头,布成了昨日胜利的台儿庄。……他们的图画,再不为少数人玩赏;这伟大诚恳的作品,博得了大众的赞扬。”(摘自安娥《武装了黄鹤楼》,《文艺月刊?战时特刊》第11期,1938.5)

  囿于资料及能力,本文疏漏甚多。抗战美术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美术史上应该有其独特的重要地位,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和完善的课题。

  注 释:

  [1]黄宗贤《论抗战美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意义》,《文艺研究》2005年第7期。

  [2]《新华日报》1938年3月28日

  [3]《新华日报》1938年4月17日

  [4]《第三厅在汉活动概况》,《武汉抗战史料选编》。

  [5]《武昌水上火炬游行》,《新华日报》1938年4月11日。

  [6]汉口《大公报》1938年4月12日

  [7]郭沫若《第三厅工作报告》,《武汉抗战史料选编》。

  [8]皮明庥《黄鹤楼下的抗战大壁画》,《长江日报》2005年7月29日。

  [9]《“抗敌木刻画展览会”参观记》,《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

  [10]同[7]。

  [11]《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昨晨开大会正式成立》,《新华日报》1938年6月7日。

武汉群众举行“五一”游行示威

黄鹤楼下抗战壁画

《抗战漫画》第12期封面

1938年,学生学习制作版画,汉口洪益巷小学

张乐平与他的作品《敌军个个怕死》

漫画宣传队部分成员合影,1938年冬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2-11-18 16:15: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救国无罪!他们是上海救亡文化运动的爱国注脚与血性担当

下一篇: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