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老兵许宏声:见证日军在广州投降
2015-08-10 14:41:35  来源:揭阳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老兵许宏声近照。

  榕城的蜻蜓桥,狭长深邃的小巷子让人晕头转向,而转进水棉巷内却别有天地。这个算得上榕城最古老的地方住着一位93岁的老人,带着传奇故事,他名字叫许宏声。

  父亲早丧 少年投军

  1937年,这一年对许宏声来说是毕生难忘的,身为教师的父亲突然去世,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身为长子的许宏声刚刚高小毕业,才16岁,他不得不独自谋求生路。而此时,因为日本侵略者在北方已经大烧战火。民国政府正在四处招募壮丁,补充兵源。许宏声说:“当兵是我唯一的出路,其实在当时也是许多穷人共同的出路,因此当时报名的人很多。我听说宪兵的生活补给很好,便准备投考宪兵。但宪兵要求初中毕业,我却只读到高小,没有考试资格。我有个朋友叫谢友松(谢茂强),他投考宪兵并考上了。听他说,考试内容有文学和算术,如果考上了,第二天就会通知去报到。我没有资格去考,心里很难过。”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谢友松给他送来好消息,与谢友松同村的谢铨考上后,家里却不同意他去当兵,所以空出一个名额,问他要不要去。许宏声是求之不得。于是在谢友松的牵线搭桥之下,经过带兵班长的同意,许宏声顶了这个名额,并用谢铨的名字进入宪兵十六团,与谢友松成为战友。10月,他进入了部队,被带到了粤北乐昌集中训练。

  许宏声说:“在这件事上,谢友松算是我的恩人。随后,我和他一起按通知在揭阳集中,随后步行去粤北。白天行军,晚上就找学校歇息。已经秋凉,入伍时每人只发一条被单,夜晚就着地上铺的草,就睡了。走了二十多天,就走到了乐昌。”

  宪兵团的生活

  到了乐昌之后,只有16岁的许宏声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活,他描述说:“我们到了乐昌,驻扎在一个十分宽敞的祠堂里,第二天全部被剃光头,换上军装后编班,就算正式入伍了。我被编在宪兵16团,先后待过机枪连、特务连和8连。宪兵团是‘三三制’,即是一个连有三个排,一个排有三个班。民国时期,对宪兵的要求十分严格。所有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各级长官都要经过一定程序的训练之后才能确立任职资格。班长要经过军事队学习考核毕业才有资格任职;排长及排长以上的要从学生队学习考核毕业。要学习军事、军纪、军风、礼仪等等内容。”

  入伍之后,许宏声与其他人一样开始学习各种知识和接受训练。他说:“第一期学习的是军事知识,第二期学习宪兵纪律、宪兵学。学了6个月后,才开始实弹操练。开始实弹操练后,每天早上6点就得起床出操,白天要参加各种训练,晚上则相对轻松点,有时让我们跳跳舞,或者跳高、跳远,锻炼身体,总之是没闲着。”

  民国时期的宪兵有人称为军中督察,专门整顿军纪与军中的不正之风,如果和平时代,宪兵在部队里是“逢官大三级”的待遇。因为宪兵的职责是对外代表国家的军队形象,对内保卫元首的安全任务,监督军纪,还维护社会治安。

  许宏声说:“我们宪兵的主要任务是纠正军队的军风军纪,而不是上前线打仗。纠正军风军纪主要就是上街巡查,看其他部队的士兵穿戴是否整齐,有没有违纪,帽子戴不正,衣服穿戴不整齐,我们要负责训诫。如果不遵守规矩,比如乱拿群众的东西,欺压百姓等等不法行为,我们要负责处理,处罚,负责移交军事法庭。但是在那个抗战的年代,其他部队的兵要比我们宪兵厉害,那时候前线战事紧张,每个城市,到处是从前线转来的伤兵,有的伤残严重,因为他们是上前线跟鬼子硬拼的,而我们没有。所以在纠风纪的时候,如果不是太严重,都得过且过。有时在街上看到有士兵穿戴不规范,我们会上前询问一下他们是哪个部队的,然后告诫他下次要注意,之后就放他走了。有时遇到比较‘霸道’的士兵,他们对你的问话十分不屑,连属于哪个部队的都懒得跟你说。作为一个兵,在那种惨烈的年代,我不用上前线算走运。同批去的揭阳人,六七个人包括谢友松(谢茂强)在内,嫌当宪兵窝囊,不能上前线打仗,半途跑了,去别的部队,后来参加了桂柳会战,就他一个人回来。我思想比较单纯,一直都在宪兵团呆着。后来宪兵十六团改为二十六团,我们连改为机关枪连,虽为机关枪连,却没有机关枪,就一个番号。当兵是幸运,但这段经历也让我半生流离失所。宪兵随战区司令调遣,1947年以前,去过很多地方,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基本都去过。”

  奉命到广州接受日军投降

  说到广州接受日军投降,许宏声来了兴致。他说:“抗战胜利之前,我们随部队调到了广东龙川县集训。不久,就传来了日军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消息一出,举国欢腾。我们接到任务,必须火速从龙川出发到广州接受日军投降。主要是收缴、清查、登记日军的武器、装备,检查他们是否携带随身武器,私藏弹药。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鬼子见中国军队就敬礼。无论在哪里,只要看见我们出现,日军马上停下来立正敬礼,动作干脆利落。我虽没有上过战场,但多少知道战场上日军的残酷和厉害,这时候见日军对我们恭恭敬敬,心里还是十分得意和自豪的。后来,在签署投降仪式会场上,我们还参与了会场外面的保卫呢!我想这一生最大的意义就是见证日军投降,看到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天。”

  许宏声说:“后来,部队准备撤居台湾,到了海南,我和部队走散了,就这样离开了部队。1950年,为了生计,到柳州找一个原来的战友,在他姐夫的帮助下找到一份工。当时全国刚刚解放,公安局要整理户籍,需要招聘工作人员,我读过书,字写得不错,就被录用了,在当地公安局当了户籍登记员。那时一个街区近6万人,都靠我手抄。现在老了,终于可以在家乡安稳渡过。”如今儿女长大成人,生活无忧,许宏声与弟弟许宏忠都将自己余生投入到慈善事业,20余年,蜻蜓桥一带,许多人都知道许氏兄弟的善心义举。

责任编辑:刘文庆 最后更新:2015-08-10 14:45: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老兵:见证20世纪中国军队首次跨国受降

下一篇:洗刷被侵略耻辱:滇军入越接受日军降的前前后后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