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日本投降:无条件还是有条件?
2015-07-31 11:42:48  来源:共识网黄力民  点击:  复制链接

  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国《波茨坦公告》发布,实即对日本的最后通牒。同时,强大的军事压力持续不断,美国陆航的B-29远程轰炸机、海军的舰载机每天出动攻击日本本土,再加上两枚原子弹、150万苏军围攻日本关东军,这才有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这20天的曲折过程,约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战争1941-1945》(东方出版社1985年)有生动描述:“日本的因循拖沓,俄国的装聋作哑和美国的不耐其烦,形成了这种局势”。

  “日本的因循拖沓”在于:主战派、主和派本来就相持不下,日本又有特殊的权力结构,最高当局除天皇、内阁、大本营外,还有内宫、皇族、重臣、枢密院、元帅府、军事参议院参与,决策程序极其繁琐。

  “俄国的装聋作哑”在于:苏联既与美、英是对德作战盟友,又与日本保持中立关系,其政治取向难以捉摸。苏联迟迟没有对日宣战,不排除可能作为盟国与日本之间的调停人,以获得更多利益。

  “美国的不耐其烦”在于:战争消耗巨大,前线官兵处于疲劳与危险之中,还得担心民众与国会可能滋生不满情绪。

  二战结束最后阶段的种种意外情节,演成后世不尽话题,其中之一就是称日本不是无条件投降,美国背着其他盟国给了日本好处。

  如果“无条件投降”指投降条款完全由战胜国确定,战败国只能接受、不能谈价,促令日本投降的条款源自美、中、英三国《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日本当然就是无条件投降了。几个关键历史文件中都是这样表述的,例如:

  《开罗宣言》最后一句“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早在1943年就定下了无条件投降的基调。

  《波茨坦公告》第13款“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美国总统杜鲁门8月14日关于日本投降的声明称日本“完全接受波茨坦公告,即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上,日军冈村宁次大将签署的《降书》第一句话“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

  但实际上无论“无条件投降”、“有条件投降”,胜利者既然希望失败者投降,总会在警告、惩罚的前提下对失败者网开一面,作出一些许诺,以便顺利拿到胜利果实。如果将许诺理解为“条件”的话,则投降总是有条件的。“缴枪不杀”里的“不杀”就是条件,否则就甭管投降不投降,直接杀个片甲不留了。

  很巧的是《波茨坦公告》就是例子,其第5款称“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决不更改,亦无其他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人所不容许。”

  公告第6~13款,也就是公告的多半内容是投降条件,惩罚性条件有剥夺侵占地、占领国土、军队解除武装、销毁武器与军事设施、铲除战争根源、制裁战犯等项,“给出路”的条件有:

  “10. 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8.……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表明日本不致亡国,领土至少可以保留固有的四岛。

  “9.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除极个别战犯外,日军官兵得以归国团聚、从业,不会羁留关押在他国。

  “11.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须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但可以使其获得原料……”——铲除军事工业后允许日本获得原料、发展经济。

  “12.上述目的达到及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当撤退。”——盟军的占领是有期限的。

  这是无条件投降框架下对日本有利的条件。

  美国国务院对《波茨坦公告》初稿的解释中曾提出必须由天皇在投降书签字,征求各国意见时英国首相艾德礼怀疑这是否明智,最终达成的共识是不强令日本天皇或首相出席签字仪式,其理性出发点是顺利而尽快结束战争。

  日本签字投降后,盟国令日方以天皇名义对本国军民公布一份《投降诏书》,诏书文字由美国国务院拟定,其中没有“无条件投降”,只说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并在降伏文件(Instrument of Surrender之日文翻译)签字。

  这两项安排是《波茨坦公告》之外对日本人面子的照顾。

  以上种种看起来都像是给日本人的好处,但毕竟是在“无条件投降”的大前提之下。称日本“有条件投降”者,可能出于对“条件”的误解,权当是文字游戏了。至于有的专家学者之竭力论证日本“有条件投降”,应当别有用意吧。

  日本在正式投降之前确有过关于天皇制度的“谈价”,而“天皇保留”、“天皇战争责任”是非常吸引眼球、争论极大的问题,这可能是“有条件投降”之说的另一根源。

  1945年8月9日11时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是日深夜“六巨头”与枢密院议长平沼骐一郎举行御前会议,最终结果由天皇“圣断”投降。8月10日日本外务省经中立国照会盟国,表明接受《波茨坦公告》但请求附加谅解“不包括足以损害天皇作为君主的特权的任何要求”。8月11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各盟国发出照会(史称“贝尔纳斯答复”),明确“天皇……统治权置于(Subject to)……盟军最高统帅的限制下”,“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

  《波茨坦公告》初稿由代理国务卿、前驻日本大使格鲁与国务院官员杜曼起草,早在5月28日即提交杜鲁门,初稿第12款是在一定条件下日本可以保留天皇制。美国最高决策层对公告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激烈争论,认为声言“保留天皇制”有失强者身份,决定删除此内容,“保留天皇制”问题只做不说。当日本提出以关于天皇制的谅解而接受《波茨坦公告》时,美国决策层早已成竹在胸:保留天皇制是次要的,关键是改造天皇制、改造日本。

  “贝尔纳斯答复”并没有直说保留天皇制,而是以外交辞令方式认可天皇的现实存在:天皇统治权置于盟军最高统帅的限制下。如此说法当然可以引申为如果天皇捣乱、不配合,占领军可以随时废止之。天皇的最终出路则是日本成为正常国家以后的事了。

  其实,《波茨坦公告》第10款所说“日本政府必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予以消除”,已经表明盟国认可日本政府的存在,这里的“日本政府”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最高权力,只是日本人希望对天皇制有一个更明确的说法。

  日本收到“贝尔纳斯答复”后,又对“Subject to”的含义大伤脑筋,折腾几日再经8月14日中午御前会议天皇第二次“圣断”,当日23时经中立国照会盟国“天皇陛下已颁发诏书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规定”。

  美国于14日16时(东京时间8月15日6时)收到日本复文的正式文本,贝尔纳斯立即通过电传打字机与各盟国磋商。贝尔纳斯申明美国政府认为日本已经完全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并约定在东京时间8月15日9时,即天皇《终战诏书》广播前3小时四国同时公布这一消息。贝尔纳斯根本没有打算让重庆、伦敦及莫斯科方面充分发表意见,“贝尔纳斯压住刚刚开始的争论……他请其他的政府也照这样做,然后就关断了电路”(麦克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5)美国、英国和俄国他们的合作和冲突(1941-1946年)》,叶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华盛顿时间8月14日19时美国播发杜鲁门总统声明:

  “余于今日下午曾接到日本答复美国务卿11日致日照会之复文,余认此复文为完全接受波茨坦公告,即日本之无条件投降,复文中并无附带条件。现正准备尽速正式签订投降书。麦克阿瑟将军已被任盟军最高统帅,以接受日本之投降。英、苏、中均将派遣高级将领参加。盟国各武装部队已奉命停止采取进攻行动,一俟正式签立投降书,即将宣布对日胜利日”。

  杜鲁门声明只字不提曾发生的日本“谅解”与“贝尔纳斯答复”,反倒强调“复文中并无附带条件”。

  “谅解”真正成了各方心知肚明的谅解:日本主战派明知是徒劳也要利用保留天皇制作最后的挣扎;积极求和的日本外务省如果不“谅解”一下难以应付主战派;美国人拿“贝尔纳斯答复”搪塞日本,并不承认日本提出“谅解”对“无条件投降”有任何实质性影响。

  总之,日本在正式投降之前的“谈价”除了给后世“有条件投降”论增加一点谈资外,并无实际意义。

  事实上,天皇制远不是一个难题,很快就有了结果:8月29日麦克阿瑟到达日本的前一天裕仁同内大臣木户幸一谈到他考虑退位;首批战犯拘捕令发出后9月27日裕仁拜会麦克阿瑟时表示“全部责任由我承担”;1946年元旦裕仁发布《关于新日本建设之诏书》即《人间宣言》,承认自己只具有普通人身份,正式退下神坛。

  还有一些《波茨坦公告》没有涉及的原则问题,就都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处理了。例如9月2日密苏里号战列舰签字式结束后,麦克阿瑟发布命令在日本全国实行军管,外相重光葵闻讯后于3日清晨赶往横滨求见,劝说麦克阿瑟保留日本政府功能、实现占领的目的,不要使用军管手段。麦克阿瑟仔细听取了重光葵的陈述,决定收回成命、立即取消军管。战犯嫌疑最初由美军宪兵执行拘捕,又是重光葵劝说麦克阿瑟改为由日本政府依美军拟定名单执行拘捕,然后再引渡给美军。“有条件投降”论者可能又会认为便宜了日本吧。

  就日本的投降方式而言,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国家投降与军队投降的争论。

  《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文字出现在第13款:“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日本《降书》称“吾等奉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之命,并兹代表彼等接受美利坚合众国、中华民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以及随后加入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首长于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于波茨坦发表之宣言规定,此四大国以下简称同盟国。吾等兹向同盟国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所有日本国军队以及不论位于何处受日本国节制下之一切军队皆无条件投降于同盟国。”

  从两个文件条文看都没有提国家投降,只是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的是军队。日本右翼人士常常借此大做文章。

  毫无疑问,接受《波茨坦公告》即等同于投降。8月15日天皇《终战诏书》中没有“投降”一词(其实“终战”一词也没有!),但说“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有人认为这表明日本人包藏祸心,可能过甚其辞了。

  关于国家投降与军队投降的关系却是恰好说反了。战史上单纯军队投降仅发生在两军交战的局部战场,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投降首当其冲是国家投降。战败国虽投降,但实力状况足够好时国土可能不被占领,军队可以不缴械投降、不解散。1945年日本的情形是国土被占领,军队全部缴械、解散,战争根源(物质的、制度的)被强行铲除,还谈什么国家没有投降?天皇与政府还存在是不错,但已不是它的本来意义,日本最高权力属于麦克阿瑟的盟军最高统帅部。

责任编辑:刘文庆 最后更新:2015-07-31 11:45: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芷江战役:丧钟为日军而鸣

下一篇:彭劲秀:蚌埠受降前后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