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我看张学良将军的性格
2017-05-10 10:02:19  来源:铁血网,作者:汪总  点击:  复制链接

  周末在家浏览网页,在凤凰网上看到了一段珍贵视频,是张学良将军在“九一八”事变后对东三省人民发表的一段演说。从这段长约一分半钟的珍贵影像里,增添了几分我对张将军的新的感受。之所以说是新的,是因为长久以来,我对张学良将军就有很浓的兴趣,很想从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这位被周恩来总理评价为“千古功臣”的历史人物。在上大学时,我曾在图书馆看过几本有关张将军的书籍,还专门买了一本王书君和唐德刚合著的、约100万字的《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通过读这些书,使我对张将军有了最初的了解。而那段视频,给我的是从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对张将军的了解:通过视频使我更直观的看到了他的样子;通过视频使我更明白的了解到了他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心情;通过视频使我更直接的听到了他那浓浓的东北话。这些新感受,拉近了我与张将军的距离,很想再进一步的了解他,研究他,也很想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站在客观的角度,用文字写出自己对他的一点看法,也许会很不成熟,但毕竟是自己的一次尝试。

  张学良将军富有传奇和富有悲剧色彩的一生,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但最令我感兴趣和想探讨的是他的性格。张将军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浑身充满着东北男人的血性。我在想是不是东北男人的性格,在他生命中众多历史性决定前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或者直接说是他的性格决定着他的决定。

  一、东北人的性格分析

  东北人的性格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概括,做人实在、真诚、快人快语;做事豪爽、干脆,敢作敢当;与人交往直来直去,襟怀坦白,言行一致;与朋友交往推心置腹,愿为朋友两肋插刀。当然,这是对东北人的普遍评价。那么,作为东北人的张学良将军,在他的身上是否也有如上的性格特征呢?

  二、从历史事件上剖析,看张学良性格

  1.中原大战出兵助蒋,与蒋介石拜把兄弟。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的张学良成为交战双方竞相争取的对象,都把张学良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谁能够争取到张,必然会实力大增,同时也会将对方彻底击溃,问鼎中原。北平反蒋派(阎锡山、冯玉祥等)任命张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国府委员,蒋派则任命张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并让出青岛地盘由张部接防,还任命张部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王家桢为外交部次长,又以3000万元巨款收买,同时英、法驻华公使也应蒋的请求出面对张施加压力。

  应该说蒋介石提出的优惠条件更符合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集团的利益,张学良也多次召集部下商讨出兵事宜。另据张学良旧部于学忠将军回忆,1930年9月10日张学良在沈阳北陵别墅召集文武官员开会,张说:“现在,蒋军业已攻下济南,我们也应实践出兵的诺言”。9月18日,张通电拥蒋并决定出兵华北,两日后几万东北军入关。10月中旬烽烟弥漫的中原大战结束。张学良因拥蒋有功,使得东北集团的势力陡然膨胀,成为统治东北、华北的全国最大的地方实力派。

  1930年11月12日,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应蒋介石之邀赴南京,在此次南京之行中,一向喜欢与权威人士结拜金兰的蒋介石与张学良互换盟帖拜为兄弟。抛开政治目的不说,张学良从此视蒋为上级长官,也是兄弟。他不会料到,为了这个兄弟,将使自己在日后的人生中吐下无尽的苦果。

  2.对蒋的绝对服从,导致东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未经抵抗即全线撤退让出沈阳,导致东三省在数日内沦陷,张学良也成为全国的众矢之的,国人唾骂的、不可饶恕的罪人。当然,历史已经证明蒋介石才是真正不抵抗的始作俑者,而张学良以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一“紧箍咒”,坚决的奉蒋的命令,采取不抵抗。张学良自称“这事我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俺没有对不起国家的地方、对不起领袖的地方。只是现在还不便公开。”但无论张如何辩解,他对上级长官的绝对服从,导致东三省沦陷的既定事实,是难辞其咎的。

  有的学者认为对日不抵抗是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共识,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对待日本对中国的种种挑衅。但我认为,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没能从民族大义出发,率东北军拼死抵抗日军的侵略,这是不能原谅的。纵然有上级的命令,不予抵抗,但面对国土沦丧的惨痛、百姓子弟家破人亡的惨境,作为封疆大吏怎能袖手旁观,坐以待毙?若是与日军作拼死相战,东北军全军覆没,东三省沦陷,那么,东北军是“玉碎”,张学良也能留的万世美名。然而,历史不能假设,张学良指挥东北军一撤再撤,没有和日军血拼,为保存东北集团利益而错失坐享美名的机会,东北军是“瓦全”了,张学良却留下了“不抵抗将军”的恶名。

  3.为蒋介石背黑锅,愿朋友两肋插刀。

  1932年底,日军继续西进,矛头指向热河。蒋介石迫于全国民众对他不抵抗政策批判的压力,密令张学良予以抵抗,承诺给张以6各师的支援,并给与充足的粮食弹药。既然得到蒋介石的支持,这让张学良激情高涨、踌躇满志,他决心放手大干一场,借此机会与日军决一死战,以彻底解脱“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张学良匆忙部署抗战,蒋介石事先承诺的6个师均没有按预期到达指定位置。结果由于张学良部下汤玉麟的不战而逃,导致全盘作战计划崩溃,仅仅13天的时间,日军就占领了整个热河,热河抗战宣告失败。热河失守,张学良再次成为全国的众矢之的,被国人攻击的体无完肤。3月9日,蒋介石的专列开到保定车站,让张学良到车厢里与之谈话,谈话中蒋介石暗示其下野。3月11日,张学良发表辞职通电。内称:“此次蒋公北来。会商之下,益觉余今日之引咎辞职,即所以效忠党国,巩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谢国人。”

  我认为,张学良此次失败,责任并不全在他个人。从各种史料中可以看出端倪。首先,蒋介石早知道如果开战,必然失败。但如果不战,无以谢国人。据原桂系巨头黄绍竑回忆,蒋介石早在开战前已经做好了失败后的人事安排。所以,事前承诺的6个师迟迟不到位,可以说,张学良是被蒋介石玩弄的体无完肤。其次,部将的纷纷不战而逃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失败是必然的,援军没到也是必然的,因为统帅蒋介石根本没有全力抗战的决心。张学良不可能看不出蒋介石的伎俩,但是,他却选择引咎辞职,把失败的责任一肩挑,忍辱负重顶受各方的指责而不作辩解,为了上级,为了自己的拜把兄弟,甘愿背这黑锅,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

  4.与共产党谈判以及一二九运动的言必信、行必果。

  1936年4月,张学良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商讨停止内战,拥蒋抗日等问题,并初步达成协议。张学良表示:“当向蒋公竭力进言,以谋实现,各以勿食言为约。”在此次会谈之后,共产党按约定自行撤出瓦窑铺,张学良却一直没有机会向蒋介石进言,直到10月28日才有机会首次向蒋介石表示了停战之意,不料遭蒋当即训斥。在此后的数次对蒋面谏都遭斥后,张学良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他觉得不实行兵谏,就不能做到“各以勿食言为约”。

  1936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并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在与共产党谈判中“当向蒋公竭力进言,以谋实现”却没能实现的情况下,在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的情况下,张学良为了实践自己曾经的诺言,他与杨虎城将军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以牺牲自己,来履行诺言。西安事变后宋美龄曾这样评价张学良:他既不要地盘,也不要金钱,他要的是牺牲!

  5.数次苦劝无效,对蒋仁至义尽。

  1935年10月,张学良被任命为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总司令蒋介石兼),节制陕甘宁青四省军政事宜。同年秋东北军与红军作战,被歼灭两个多师,师长被击毙。这对张的打击很大,他开始醒悟“与红军作战无异于自杀。”同时被红军的宣传所感化,使得他有了和红军和解并合作的想法,于是便有了双方使者的相互联络,最终有了张学良与周恩来在肤施的会谈。按会谈约定,张要向蒋“竭力进言,以某实现”。

  10月28日,张学良向蒋介石表示停战之意,当即遭蒋训斥。10月31日,张学良飞赴洛阳,联合阎锡山向蒋介石表示同样意见,却又遭面斥。11月27日,上《请缨抗战书》与蒋介石,请求率东北军支援傅作义抗日义举,同遭蒋严词拒绝。12月2日,去洛阳见蒋,告之西安情势,并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 12月4日,蒋介石抵西安。调几十万大军“进剿”红军。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再遭蒋拒谏。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12月7日,张学良再到蒋的驻地临潼清华池,向蒋苦口极谏,痛哭陈词,但蒋不为所动,并对张说:“即使你把我用手枪打死,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变”。张学良彻底绝望,乃与杨虎城秘密商议,既然劝谏不通,只能采取“兵谏”。

  从数次进谏遭斥的事情上看,可以看出,张学良对蒋介石的尊敬与服从,更有的是对蒋介石充满幻想。张学良多希望蒋介石能按自己的想法,其实是更多中国人的想法,来统治好这个国家,来完成国家的正真统一和保持领土完整。所以在他数次劝谏失败后仍信心满怀的再进谏,对蒋介石这位从政治上论是长官,从私人感情上论是兄长的人,做到了仁至义尽,在人不负我前,我绝不先负于人。

  6.做事敢作敢当,送蒋回金陵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与国民党及共产党代表进行谈判,于12月24日达成六项协议,至此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25日,张学良决定亲自送蒋回南京,以表示对蒋的忠心与尊敬。张学良考虑到此次事变,使蒋介石有失一国元首的尊严。为了维护好领袖的尊严,尊重领袖的人格,必须亲身护送才能为蒋挽回颜面,使得蒋在日后仍然好见人,好办事。同时,他也认为此次送蒋回去,到南京后蒋不会对他有什么举动,因为他坚信蒋介石能了解他发动事变的初衷,不是针对蒋,而是针对蒋的政策。所以,张学良不顾部将及友人的劝说,毅然决然的登上送蒋的飞机,等到周恩来得到消息赶往机场劝说张不要随行时,飞机已腾空起飞了。此次送蒋导致张学良将军在此后的五十余年里失去了自由。

  从送蒋的事情上看,张学良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夹杂着严重的个人情感和性格因素,以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气概,胸怀坦荡,直来直去,抛弃他人的意见于不顾,过分相信蒋之为人,最终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代价。

  三、我的一些看法

  以上几个历史事件,截止到1936年,张学良将军时年36岁,正是大有作为的年纪,然而却在他102岁的生命里过早的凋谢。上大学时听一位友人对我说张学良曾说有这么一句话:“年少登科,人生大不幸矣”。这句话是不是张学良说的,我至今仍不从考证。但这句话很值得我思考,张学良19岁拜为陆军少将,相当于今天的正厅级干部。35岁授陆军一级上将,相当于今天的政治局常委。如此年轻担此重任,社会阅历的不足,经验的不丰富,心理的不成熟,都为日后的悲剧人生埋下了苦果。软禁后的张学良一心信奉***,潜心研究明史,他的心智也在囚禁的岁月中,在远离政治场的险恶后渐渐成熟。所以,从这张学良将军晚年的一些视频中,可以看出他的心态,他的老练,他的无为,他的垂垂老去。

  我认为,从以上几个历史事件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将军的身上是充满东北男人的那种血性的,他的身上也是具有东北男人性格特征的。首先,愿为朋友两肋插刀。与蒋介石拜为兄弟后,一生视蒋为兄长,东三省沦陷及热河失守,他忍辱负重不做辩解。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张学良送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 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短短16个字,却道出了蒋张二人的一世情缘。其次,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张学良那言必行,行必果的为人原则,对他决定发动才西安事变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第三,做人实在,真诚。在劝蒋停战联共的问题上,晓之以兄弟情感,动之以民族大义试图去感动蒋,说服将,结果反遭训斥,那份实在、真诚的心被蒋的冷漠、无情一次次打击而万籁俱寂。第四,做事豪爽、敢作敢当。如果张学良不送蒋回南京,日后也必然被蒋控制,软禁,或遭不测。他选择送蒋回南京,是抛自己生死于不顾,敢为天下苍生牺牲自我,如周恩来所说的“千古功臣”。也是敢作敢当,不连累别人的东北男子汉气魄使然。

  四、和张学良将军最近的一次空间接触

  2007年年初我和家人到沈阳一次拜访那里的亲人。2月23日,我与父母到沈阳大帅府参观,这是第一次感受到张学良将军与我是那么的近,当时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大帅府门前广场上的张学良将军铜像是那么的威武,那样的栩栩如生。我来到铜像旁,揣着敬仰的心情与张将军照了一张合照,这算是我与张将军最近的一次空间接触。

  以对张学良将军的浓厚兴趣为前提,以查看多本史料书籍基础,始写得此浅陋文章。这是我第一次用文字的方式评论历史人物,我也深知自己的观点很不成熟,有诸多不足。但如我所言,毕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故我心甚慰!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5-10 10:06: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热河失守时胡适谴责蒋介石:误国如此,真不可恕

下一篇:义勇军老兵评张学良:他愧对东北父老乡亲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