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战史
2018-11-08 11:54:30  来源:抗日战争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一、雄师历程

  十一旅前身是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

  1941年2月改称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1945年和第十二旅一部组建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

  1947年2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

  1949年2月,第五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二师。

  1953年3月随军入朝参战,参加金城战役等作战,1958年8月回国。1960年11月脱离陆军第二十一军建制,改为兰州军区直属。

  1967年2月,第二十一军由北京军区转隶兰州军区,第六十二师归建。六十二师在1985年全军大整编中,改为兰州军区守备师。1992年10月撤销番号。

  抗战期间,第十一旅是开辟和发展豫皖苏边、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主力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朝阳集、泗县、鲁南、宿北、白塔埠、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解放浙东南沿海岛屿等重要战役战斗,涌现出老虎团(第一八四团)、大功营、雪枫模范投弹连、海防战斗模范连等大批英模单位,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王连生、华东一级人民英雄龙加夫等大批先进个人。

  在著名的临朐战役中,华野第二纵第五师第十四团是所有攻城部队中唯一一个突破敌第八军阵地的,十四团七个多连打入城内,与十倍于己的敌人奋力拼杀,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华野司令员陈毅称赞第五师部队:“打得勇猛,打得顽强!”

  1952年6月,第六十二师第一八六团九连参加黄礁山岛战斗,以少胜多,创造了华东地区海防守备战斗的范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军委授予该师第一八四团八连指导员张新奎“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成都军区亦授予八连“团结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第一八四团现延续扩建为兰州军区某集团军特种作战旅。现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上将曾任过该师参谋长。

  六十二师的前身是1938年10月11日由彭雪枫先遣大队和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1940年2月1日改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1940年6月27日由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第二团合编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1945年11月旅主力三十一团、三十二团编入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为第七十三团、第七十五团,1947年2月第九纵队第七十三团、第七十五团、第七十九团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为第五师,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六十二师。六十二师是新四军第四师的老部队,战斗力较强。属新四军的十一个甲等旅之列。

  一八四团的前身是1938年10月11日由肖望东先遣大队两个连和吴芝圃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一个连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大队,1939年1月上旬与李广举部三个连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团,1940年2月1日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团,1940年6月27日编入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为十三团,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一团。1942年春至夏撤销团的番号,部队编为第十一旅一营、二营,1943年秋冬恢复团的建制,以第十一旅一营、二营、四营编为第三十一团。19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为第七十三团,19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为第五师十三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四团。一八四团是新四军四师最老的团队,部队作风好,战斗力强,是师主力团。

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一部

  一八五团的前身是1938年10月11日由新四军游击支队两个连和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三支队两个连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大队,1939年1月上旬与李寿山支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团,1940年2月1日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二团,1940年6月27日编入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为十四团,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团。1942年春至夏撤销团的番号,部队编为第十一旅三营、四营,1943年秋、冬恢复团的建制,以第十一旅三营和泗五灵凤独立团第一营、泗南大队、吁凤嘉大队一个连编为第三十二团。19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为第七十五团,19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为第五师十四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五团。该团是新四军四师的另一个老团队,战斗力强,是师主力团。

  一八六团的前身是淮北军区第三分区萧铜独立团,1945年8月13日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三十六团,19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为第七十九团,19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为第五师十五团,1947年秋撤销该团,1948年1月恢复该团建制,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六团。

 

  二、铁血劲旅

  彭雪枫转战江淮

  1938年2月14日,彭雪枫受中共中央派遣,带领十余名红军干部离汉赴豫,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由山西临汾转道武汉抵达竹沟。

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指战员

  2月15日,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代表团和中共中央长江局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在“黄河与长江间成立一个军区,在其下分为四个军分区,雪枫同志加入河南省委及四支队军政合作委员会,并负责领导全军区军事工作”。

  当时,在竹沟一带号称拥有两团之众的安克祥、段永祥部是两股最大的土匪武装。经多方工作,安、段两部接收了共产党的收编,但长期积累的匪气难除。为使其真正成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彭雪枫等人对此进行分析研究,经请示中共中央长江局和河南省委批准,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对安、段两部分别实行缴械整编。

  3月初的一天,安克祥奉命到竹沟集中,在指定地点扎下营寨。中午,彭雪枫以请安克祥及其连以上干部会餐为名,利用敬酒之机,卸下了安克祥的双枪,顺利解除了安团官兵武装,并向其说明缴械原因,宣布共产党的政策。

  周骏鸣在信阳用同样办法解除了段永祥部的武装。整编后的安、段两部六百多人,充实到新四军四支队八团。1938年3月29日,八团在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率领下誓师东征,开赴皖东抗日前线。

  八团东征后,在竹沟设立了后方留守处,彭雪枫以八路军参谋处长的身份,全面主持留守处及中共在豫南特区的党组织和军队工作。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竹沟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扩大,这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和地痞流氓的恐慌。他们上书蒋介石:竹沟留守处“图谋不轨”。

  5月,蒋介石电令信阳警备司令、三十二师师长王修身派部前往竹沟查办。王修身即派所属一八八团团长夏华国率部进驻竹沟,蓄意制造摩擦,借以驱逐或就地取缔竹沟留守处。

  5月19日,日军攻占徐州,随后大举进犯中原。

  5月4日,党中央、毛主席指出:“徐州失守后,河南将迅速陷入敌手,我应准备向豫皖苏鲁四省敌后发展。”

  5月22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提出了要“组织领导群众,发动游击战争,组织游击队,建立游击区”的任务。

  7月2日,确山县竹沟镇中共河南省委派肖望东率七十余人组成先遣大队前往豫东,配合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和睢杞太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开展游击战争。抗日先遣大队在肖望东率领下从竹沟出发,他们日夜兼程,到西华后经短暂修整就奔赴水东作战,很快发展到二百五十多人,与豫东游击三支队相呼应,接连不断地消灭敌人,打击日伪势力。

  6月下旬,睢杞两县抗日武装移到杞县大郑庄进行整编,建立了睢杞大队,睢县武装编为二中队,中队长王广文,政治指导员张辑五。这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睢县中队光荣诞生。与此同时,由共产党领导的睢县苗楼村、阎土楼村、大徐楼村、西陵、寄岗村、魏张屯村等抗日武装也相继蜂拥而起,与睢杞大队会合,形成了睢杞太一支主要的抗战力量。1938年7月初,在杞县付集,睢杞两县抗日武装再次扩编为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王海山和孟海若任副司令,王静敏任政治部主任,游击三支队下辖三个大队和警卫连。

  7月29日,中共中央长江局周恩来、叶剑英电示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情况紧急,你宜速去豫东开展游击。

  8月初彭雪枫带秘书黄林等一行四人赴豫东视察,首先来到西华县,与支持抗日的国民党西华县县长楚博进行了多次接触,了解了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东渡新黄河游击抗日的情况,在同豫东特委的领导成员交谈中了解了特委的工作情况。然后,彭雪枫前往扶沟、周口视察。在周口,彭雪枫对河南省第七行政专署专员刘莪青积极支持抗日的态度表示赞赏,并通过交谈加强了联系。此次视察历时半个月,视察结束后,彭雪枫基本掌握了以西华根据地为中心的豫东各地情况。回到竹沟后,彭雪枫加紧了东进抗日的准备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长江局决定由彭雪枫组建一支抗日武装,进入豫东陇海路南、津浦路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苏鲁豫皖边敌后抗日根据地。

  6月22日,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辗转移至竹沟。

  7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由朱理治、彭雪枫、陈少敏三人组成中共河南省委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河南工作。

  9月2日,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把你们的工作重心移向豫东,创造苏鲁皖边新局面,与八路军冀鲁豫活动部队(徐向前、陈再道)联系起来……”次日,彭雪枫回电汇报开辟豫、皖、苏、鲁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设想。周恩来、叶剑英复电彭雪枫,同意其所提意见。

  9月5日,彭雪枫不顾个人安危,只身一人长途跋涉,奔赴洛阳会晤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向其阐明共产党联合抗日之主张,并就新四军竹沟留守处的安全,出兵豫东抗日等事宜进行面商,凡事都得到程潜的圆满答复。临别,程潜还赠送彭雪枫十万分之一军用地图二十包,为出兵豫东铺平了道路。

  9月17日,彭雪枫由洛阳返回竹沟。就在这时,毛泽东致电彭雪枫,要其“尽快组织部队,先行开展豫东敌后游击战争”。随后,彭雪枫积极开展东征部队的组建工作,至9月27日,东征部队——新四军游击支队在竹沟组成,彭雪枫任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谭友林任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

  9月29日,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誓师大会在竹沟召开。30日早上,彭雪枫肩负着党中央及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重托和开展豫、鲁、苏、皖边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开创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任,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两个连和一批干部共三百七十三人,一百九十多支长短枪,每人一百发子弹,六挺苏式转盘机枪,携电台从竹沟出发,踏上了进军豫东敌后的征程。

  杜岗会师

  9月30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直属队和第二大队从确山县竹沟镇出发,经过蚁蜂店、遂平、界牌集、上蔡的黄馆集、西华的砖桥等地,经过八日的长途跋涉,10月8日到达西华。

  彭雪枫到达豫东西华县城,受到西华县长楚博和中共豫东特委领导的西华自卫军司令胡晓初、副司令侯香山热情欢迎。当天,游击支队来到西华县城北杜岗村。

  中共河南省委命令肖望东带先遣大队、吴芝圃带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赴西华与彭雪枫部会师。整个睢杞太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仅剩下三支队的一些伤病员和带有统战性质不愿离家的抗日武装李寿山“二团队”。

  杜岗,是西华县城北的一个普通村庄。

  9月底,吴芝圃带领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六百多人出发去西华,这支部队有三百多支长短枪和六挺轻机枪,肖望东带领先遣大队三百人也从杞县黑亩村出发,这支部队有二百五十支长短枪。

  这两支部队在通许县的邸阁至扶沟县的吕潭一线西渡新黄河向南进发,于10月8日到达杜岗村与彭雪枫部胜利会师。

  10月11日上午,召开了庆祝胜利会师和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大会。会后,进行了统一整编,新四军游击支队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警卫中队。整编后,游击支队拥有一千二百多人、五百五十七支步枪、九十支马枪、七十三支短枪、刘百三十九枚手榴弹、九支手提冲锋枪、十二挺轻机枪、三十二匹骡马。新四军游击支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谭友林任副主任。

  成立了军政委员会。彭雪枫任书记,吴芝圃、肖望东等为委员,岳夏为秘书长;并组成新的豫东特委,吴芝圃任书记。成员有王其梅、周季方、郑平、刘作孚、路岩岭、王学武、胡晓初、屈申亭。

  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组成三个大队:

  一大队由新四军游击支队原一大队为基础编成,代号“南阳”,黄思沛为大队长,张太生为政委;

  二大队由游击支队二大队为基础编成,代号“信阳”,腾海清为大队长兼政委;

  三大队由豫东游击三支队编成,代号“淮阳”,冯胜为大队长,张辑五为政委。

  吴芝圃的三支队其余部队分别补充一、二大队和直属队。

  滕海清被任命为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彭雪枫对滕海清说:“你在红军时担任过团政委,我把部队交给你,我就放心了。你要带好这支部队,这可是我们东进豫皖苏干革命的血本!”第二大队是彭雪枫从竹沟带出来的部队,滕海清十分清楚。他后来曾对人说:“这是彭司令员对我的信任,也是一种缘分,革命者之间的缘分。我暗下决心,要使第二大队更有威名。”

  10月24日,新四军游击支队离开杜岗村,从县城东渡新黄河,开赴豫东敌后。

  10月25日,彭雪枫率部越过淮太公路日军封锁线,并兼程东进,继续深入敌后。

  10月26日,进至淮阳东北窦楼。

  10月27日,击溃日寇骑兵的突袭,毙敌酋林津少尉以下十余名。东进首战告捷,激励了游击支队指战员的杀敌勇气和必胜信心。

  10月30日,到达鹿邑县东南刘大庄一带进行短期休整。

  窦楼战斗

  1938年10月27日上午,部队到达淮阳县东窦楼村,突然听到前面枪声大作,驻扎在戴集的日军骑兵三十余人,由少尉林津率领,气势汹汹地向游击支队袭来。

  这是杜岗会师合编后新四军游击支队在东进途中首次与敌相遇。

  为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士气,游击支队领导当机决定,痛歼日寇!

  彭雪枫命令部队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分三个方向攻击敌人。

  由于当时游击支队中很多战士上战场有些胆怯,为鼓励他们,彭雪枫跑到部队最前面指挥战斗。

  在彭雪枫的沉着指挥与激励下,新四军游击支队的指战员们迅速逼近日军,枪口一起射出了仇恨的子弹。

  在游击支队的猛烈打击下,日军顿时乱了阵脚,死伤惨重,少尉林津被当场击毙,剩余残敌落荒而逃。

  窦楼一战毙伤日寇十多人,缴获一部分枪支弹药和军用物品。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随后,游击支队向东挺进途中,又歼灭了胡庄日伪军二百余人,后进入鹿邑县。

  转战豫皖苏

  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通知,决定撤销长江局,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任书记,彭雪枫等为委员。规定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领导。

  11月20日,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主力从鹿邑出发,首征睢、杞、太地区。25日,部队到达杞县板木集,随后接连袭击敌邢口、姜楼、大魏店、郭楼据点,又袭击了睢县西陵寺伪军马培善部和西北部的伪第一区伪军。战斗的连续胜利,初步打开了睢、杞、太地区的局面。

  睢县抗日武装李寿山部六百余人,入编新四军游击支队为一个大队。11月下旬,新四军游击支队在学兵队的基础上建立了随营学校,彭雪枫兼任校长、吴芝圃兼任副校长。12月24日,游击支队将三大队留在睢杞太地区打游击,主力返回鹿邑,进驻白马驿,进行整训。此时,新四军游击支队已拥有第一团一、二、三营,第二团一个营和直属队及随营学校,共一千七百三十五人,步马枪一千零二十支,轻机枪三十四挺。

  中共中央对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工作给予肯定和赞扬:“你们在豫皖苏边区发展游击战争,创立根据地的计划是对的,并已开始获得了成绩。望放手去做,必获大效。”

  1939年1月初,彭雪枫率领经过整训已健全了组织机构、提高了部队军政素质的游击支队离开鹿邑白马驿,继续东进。

  1月9日,游击支队夜袭驻亳县北芦家庙的伪豫东剿共军崔华山部,毙敌一百余人,俘一百余名。1月19日,游击支队抵进河南最东部豫、皖、苏接合部的永城县,随之连续对敌、伪、匪展开进攻,摧毁了永城东北大茴村伪第二区‘良民公署’,拔除了李圩子伪据点;消灭了惯匪‘两黄加一周’(黄殿臣、黄殿雨、周德新))和双桥伪军王福来团大部,打开了永城局面。

  1939年2月9日,彭雪枫率游击支队进驻永城书案店。游击支队在东征过程中不断扩大,2月11日,彭雪枫致电毛泽东、朱德等,报告部队人数已达三千四百一十二人,但弹药、经费急缺,请求中央每月发给固定的经费。毛泽东等当日复电彭雪枫,决定游击支队直属前总指挥,由前总指挥解决经费和弹药,并从抗大五期毕业生中选派干部。二月上旬,游击支队副司令员吴芝圃率领支队独立营西征睢、杞、太地区,2月14日,歼灭睢县长岗汉奸张心顺部及日军骑兵多名。

  当时,豫皖苏边区春荒极为严重,在部队经费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彭雪枫仍然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不向贫苦农民伸手,决定“卖马度春荒”。他命令部队利用书案店、观音堂古会先后卖掉数十匹心爱的战马,来维持部队生活开支,并资助贫苦群众度春荒。

  1939年2月19日清晨,时值一年一度的春节,彭雪枫为了不影响人民群众过年,率领司、政、后机关及直属队到书案店村外大洼早操,至午方归。当地人民群众闻之感慨不已,称赞道:“新四军真乃天下文明第一军!彭将军卖马济贫,亘古未有。有此仁义之师,何愁倭贼不败。”

  彭雪枫又带领军民先后奋战一个月余,开挖两条排水沟,使永南人民免除了多年洪涝灾害。彭雪枫处处为人民着想,深得豫皖苏人民的爱戴,广大人民群众纷纷为他送“万民伞”,立“德政碑”。人民群众还发自肺腑地传唱起赞颂彭雪枫的歌谣:“彭司令,真正强,谁提起来谁夸奖。生活又朴素,关心群众像爹娘。你种地,他帮忙,你打麦子他扬场。日本鬼子来‘扫荡’,跟他拿起手中枪,打跑鬼子保家乡。”

  193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示,撤销中共豫皖边工委,建立豫皖边省委,书记张爱萍,副书记吴芝圃。

  2月19日,彭雪枫在书案店主持召开游击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在永南、涡北建立游击根据地,抽调各部门得力干部和战士组成群众工作组,深入书案店附近发动群众,建立政权。

  游击支队还在书案店进行了整编,将大队改为团,正式组建了两个团和一个独立营。

  游击支队初步在永南、涡北站稳脚跟后,彭雪枫即指挥部队向四周运动,扩大根据地。3月5日,游击支队第一团奔袭商丘坞墙集伪“豫东剿共军”曹大中部,歼敌二百余人。上旬,游击支队第二团转战江苏萧县和安徽宿县地区,开辟萧、宿、永边抗日局面。

  3月12日,支队第二团二营配合友军迎击日伪“扫荡”,在大胡楼与日伪军激战,击毁敌汽车三辆,毙敌八十余人。

  3月26日,吴芝圃率新四军游击支队西征睢杞太地区的独立营在杞县瓦岗英勇抵抗了来自开封日军二千余人附汽车三十余辆、坦克六辆的猛烈进攻,突出其包围圈。

  4月,游击支队又建立了第三团,团长周时源,政委孔石泉。

  4月29日,永城、商丘两地日伪军二千余人再次“扫荡”,游击支队主力配合友军展开反“扫荡”,再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4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奉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命令从湖西抗日根据地南下,开辟陇海路南地区,配合新四军游击支队作战,先后建立萧县、夏邑抗日民主政权并相继向津浦路东发展。12月之后,苏鲁豫支队奉命北上,行前按中原局规定,将其陇海路南所建政权及部分武装交给彭雪枫新四军游击支队。

  1939年4月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划归北方局领导和八路军前总指挥。彭雪枫率领游击支队加强武装斗争,进一步扩大根据地,并组建了中共永城县委、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寿松涛任县委书记,徐风笑任县长,这是游击支队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

  5月中旬,彭雪枫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率主力第二团和第三团进军淮上,贯彻中央关于新四军向东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响亮地提出“打仗、扩军、筹资”三大任务;同时,派遣张爱萍、刘玉柱秘密赴津浦路东皖东北地区侦察了解情况,准备向津浦路东发展。6月14日,中共中央又决定,彭雪枫部划归新四军叶挺、张云逸指挥,活动区域归中原局管辖。

  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军淮上,在宿(县)、怀(远)、蒙(城)、凤(台)地区转战三个月,积极打击敌伪力量,至8月中旬,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扩军一千八百余人,共击毙日伪军七百余名,俘一千一百六十五名;缴获步枪一千二百一十五支、驳克枪七十五支,轻、重机枪二十挺,骡马一百四十五匹;击毁敌汽车十辆、汽艇四艘。完全控制了南抵淮河,东至津浦铁路,北至浍河的淮上地区,为创建淮上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39年8月下旬,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主力从淮上地区回师涡阳休整。此间,新四军游击支队已改归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8月25日,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8月29日,在张震、张先舟的联络下,活动在永(城)、夏(邑)、砀(山)地区的湖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总队第二十八支队鲁雨亭部九百多人归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总队,下辖两个团,鲁雨亭任总队长。

  至8月底,新四军第六支队总兵力已发展到三个主力团,一个总队、六个大队及三个独立营,共计六千四百七十二人,步马枪三千七百零九支,轻重机枪六十三挺,迫击炮六门,已成为豫皖苏边区抗击日伪军的中坚力量。

  1939年9月1日至3日,彭雪枫在曹市集主持召开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和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次党代会。大会通过讨论,作出关于建党、建军、建政、建立抗日群众团体,培养地方干部,发展地方武装,征收公粮赋税,发放地方流通券,开展减租减息,大刀阔斧地建立以永(城)、涡(阳)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等各项重要决议。

  11月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徐海东以及刘瑞龙等人到达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部驻地新兴集,视察部队和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工作,刘少奇对游击支队和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刘少奇在豫皖苏根据地工作近一个月,于11月底离开豫皖苏前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1940年初,党中央、毛主席根据华中敌、伪、顽联合与新四军斗争的基本特点,为切实实现“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一方面从舆论上揭露蒋介石企图逼我新四军撤出华中,退至黄河以北,而后凭借黄河天险,堵塞归路,置新四军于死地的阴谋;另一方面则令八路军第二纵队政委黄克诚率八路军三四四旅和新编第二旅五个团一万二千余人南下,协同新四军巩固和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

  5月20日,黄克诚率部从冀鲁豫边区南下,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分别于6月20日与27日到达新兴集,成功与新四军第六支队胜利会师,中央军委颁发彭雪枫、黄克诚两部合编为第十八集团军第四纵队的命令,任命彭雪枫为第四纵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此时,第四纵队总兵力达三万余人。

  第十八集团军第四纵队成立后,在彭雪枫、黄克诚的领导下,一面加紧整训部队,开展巩固和发展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一面派部进军淮上地区,开辟淮上抗日根据地。

  7月17日,按照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指示,黄克诚率原第十八集团军第二纵队队部,新二旅两个团和三四四旅一个团,东进皖东北地区。

  8月16日,奉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命令,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和山东纵队陇海路南支队合编为第十八集团军第五纵队,一万七千人,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第四纵队重新整编为第四、五、六三个旅及直属部队,另设边区保安司令部,共一万七千万余人,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执行“向西防御”的任务。

  整编后,第四纵队以一部坚持豫皖苏边区,一部进入淮上地区,建立了淮上办事处及怀蒙、怀风、宿怀、宿蒙四个县政权,并以第五、第六旅分驻涡阳南北地区,协助当地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建设根据地。

  为了把第四纵队建设成为一支铁的党军,1940年10月下旬,彭雪枫结合整党建党,领导进行整军建军运动。10月21日,彭雪枫召开纵队参谋会议,对主力部队的整军建军进行了全面部署,稳定和巩固了部队,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第四纵队的巩固与发展,令国民党顽固派十分恐慌,蒋介石闻悉急调桂系之一O五师、一三五师、一七二师及骑八师共四个师的兵力及地方顽军对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形成三面包围;在反共军阴谋策划进攻我军的同时,日伪军也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1940年11月6日,驻徐州日军第十三独立混成旅团,以及蚌埠、宿县日伪军共五千余人,附汽车七十辆、坦克二十余辆,在空军掩护下,沿宿县、蒙城公路西犯蒙城、涡阳等地,蒙城、涡阳相继陷入敌手。为打击敌人,粉碎敌人“扫荡”,彭雪枫指挥第四纵第五旅和特务团,向敌实施猛烈反击,11月17日,在蒙城东北之板桥集与敌激战两天一夜,毙伤日伪一千余人,击毁敌汽车、坦克十余辆,并击落敌机一架,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正当彭雪枫率第四纵队主力在淮上地区打击日、伪军取得节节胜利之时,1940年12月12日,奉命坚持永、夏、萧、宿中心区的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耿蕴斋、第四纵六旅十七团团长兼夏邑县长刘子仁、十八团团长吴信容裹胁两千余名官兵叛变,控制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彭雪枫将此事件迅速报告中央及中原局,并根据上级指示,果断地处理了“耿吴刘叛变”,稳定了边区军民的情绪。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2月19日,八路军第四纵队奉中央军委电令整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旅三个旅,一万九千余人。此时,距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三百七十三人从竹沟出发仅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部队就发展了五十余倍,成为举足轻重的新四军主力师。

  彭雪枫遭遇生平最大的失利:放弃豫皖苏。

  1941年初,继“皖南事变”之后,蒋介石又调集三十万反共大军向华中发动进攻,妄图首先“肃清”津浦路以西之我军,尔后向苏北、山东深入,以实现将我军“驱逐”到黄河以北,配合日寇聚而歼之的毒计。党中央、毛主席预计到华中反顽斗争的长期性,指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于1941年1月,对反顽斗争作了全面部署。其中,赋予第四师的任务是:坚持豫皖苏边区阵地,抵抗反共军的进攻,不让其向津浦路东和陇海路北深入,并着重指出了政治上的斗争策略,军事上战略战术的运用,如万一不能坚持时,可退到皖东北地区。

  新四军第四师及豫皖苏边区党政军民,根据上述指示,展开了艰难困苦的三个月反顽斗争。集结在皖北、豫东的反共军,在日寇发动的“豫南战役”结束后,分三路向我第四师实施猛烈进攻。反共军渡过涡河之后,即策动日伪军对我进行“扫荡”。第四师一面对日伪军进行反“扫荡”,一面奋勇抗击反共军的进攻。尽管在多次战斗中,对敌、伪、顽均给予大量的杀伤,但未能阻止反共军的进攻。

  4月中旬,国民党九十二军第一四二师四二五团在该团团长——我党秘密党员陈锐霆同志率领下,在淮上的褚集进行反内战战场起义。4月20日,我军又趁势集中两个团的兵力,在大小郭家歼灭反共军一个支队。其他部队在反顽斗争中,也先后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

  但是,由于敌众我寡和敌强我弱的军事对比,顽军兼有适合平原作战的骑兵参战,又由于根据地还不是很巩固,正值春荒季节,军需民食均很困难;再加上我军轻敌麻痹和指挥上的某些失误,以致在三个月的反顽斗争中,先后几次遭受重大损失。

  3月初,在蒙城以南的半壁店、罗集战斗中,第十旅二十九团损失较大。

  4月上旬,在永城西南的万楼战斗中,第四师十二旅三十四团的一个营全部壮烈牺牲。

  4月下旬,在宿县以南的大小营集战斗中,与骑八师遭遇,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团和师直属队遭到严重损失。

  这时,反共军的进攻更加凶猛,叛军、地方土顽更加猖狂,敌伪与反共军相配合,对我军的袭击与“扫荡”也更加频繁。作战失利,人心不稳,部队疲劳,给养奇缺,根据地中心区被敌侵占,我军的处境已十分困难。

  1941年4月25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鉴于第四师的危急处境,并为照顾抗战大局,指示我们留一部分主力及地方武装坚持豫皖苏边区的游击战争,主力转入皖东北地区,巩固和扩大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至此,我艰苦创建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除睢杞太及萧县的部分地区尚有党的组织和部分武装公开活动及永城等县党的组织转入地下活动外,其余全部丧失。

  在三个月的反顽斗争中,我豫皖苏边区的党政军民各机关部队共伤亡、失踪四千余人,撤到皖东北的不足一万人,枪不足五千支。

  第四师撤到皖东北后,邓子恢同志任第四师政治委员、淮北区党委书记,加强了党的领导,取消了第四师党政军委员会,改为中共新四军第四师党委会。在淮北区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皖东北行政公署,作为皖东北的最高行政机构,先后由刘玉柱、刘瑞龙同志任主任。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也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8月23日,华中局决定将新四军第二师创建的淮(阴)宝(应)抗日根据地交给第四师,划陇海路以南、运河以西、淮河以北、津浦铁路(铜山、蚌埠、凤阳段)以东为淮北苏皖边区(简称淮北区,即淮北抗日根据地),作为新四军第四师的活动区域,同时组织淮北区党委及行政公署。后来又成立了淮北军区。此后,张震在协助彭雪枫、邓子恢(时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委员)整训部队、巩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同时,积极为“打回路西去,恢复豫皖苏边区”作准备。

  9月,第四师十旅与第三师九旅对调了建制,将红军部队全部集中到第三师;将开创皖东北的三师第九旅改建于第四师,这样便于发展建立根据地与培养部队作风。10月,以第四师十二旅机关为基础成立了淮北军区机构,主管地方武装的工作,加强了部队的整训,提高了军政素质。这时,整个淮北地区的武装力量共有一万三千余人。

  1944年4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汤恩伯部不战自溃,三十七天失城三十八座,平汉线两侧再陷敌手。为打击日军气焰,建立华北、华中、陕北三区的战略关系,党中央确定了向河南敌后发展、控制中原战略要地的部署。7月25日,又下达了向河南敌后进军的命令,命令彭雪枫率新四军第四师主力西进豫皖苏边,在恢复萧、宿、永、夏地区后,打通与睢杞太地区(时划为冀鲁豫第六分区)的联系,控制新黄河以东地区,并视情况向大别山发展。

  8月15日,彭雪枫率领第四师主力部队和部分党政干部冒着酷暑,在“打回路西去,解放豫皖苏”的口号声中,从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心区苏北半城镇出发,踏上了西进征程。20日越过津浦路到达路西地区。23日在萧县南部小朱庄消灭号称“东方铁军”的国民党苏北挺进军第四十纵队王传绶部两千余人。24日,争取叛军刘子仁部第三支队支队长吴信元率两千余人起义。随后,第四师连克黄庄、车集、马庄等敌伪据点,迅速恢复了萧(县)、永(城)地区。此后,彭雪枫指挥部队乘胜摧毁了国民党顽固派军刘子仁、刘瑞岐、耿继勋等部结成的防线,为第四师继续西进奠定了基础。

  恢复萧(县)、永(城)地区后,彭雪枫立即着手进行恢复政权和党组织的工作,至9月上旬,共建立萧县、永城、宿东三个县15个区的政权,组建三千余人的地方武装,并把起义的第三支队改编为萧县独立旅;同时,颁布了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发行淮北地方银号货币等政策法令,使已经恢复的地区趋于巩固。

  此时,盘踞在夏邑县东北部八里庄的李光明支队两千余人,顽抗阻我军西进和开辟政权。为巩固和扩大西进胜利成果,彭雪枫决定拔除八里庄据点,消灭这支集伪、顽、匪为一体的部队。

  9月10日,彭雪枫亲自到准备担任主攻的九旅二十五团参加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9月11日凌晨2时,彭雪枫、张震(时任第四师参谋长)、吴芝圃(时任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率二十五团、三十二团和骑兵团趁夜向八里庄前进并分别实施包围。随即,彭雪枫命令二十五团对八里庄之敌发起总攻,八里庄大寨很快被攻破,守敌两个营被击溃。此时,李光明部第三营五百余人,在团长黄遵德(中共地下党员)的率领下起义,据守八里庄北小张庄的一个营也被迫缴械投降。李光明残部退入八里庄西南小寨内顽抗。彭雪枫、张震、吴芝圃进入八里庄,并在南门附近之天主教堂设立指挥部。彭雪枫审问了被俘的两个大队长,研究敌人的部署,决定拂晓时发起总攻,并命令部队对李光明据守之八里庄小寨实行“围三缺一”的战术,对小寨内的炮楼实行炮击,迫敌突围逃窜时围歼。当李光明率警卫营残部突围时,彭雪枫命令骑兵团迅速出动,奋勇截击,全歼逃敌。同时,他与张震、吴芝圃一起登上南门围墙观察敌情,指挥战斗。第四师横刀跃马、勇猛杀敌,李光明以下千余人遂被生俘,成批俘虏押送到第四师指挥部。此时,彭雪枫从围墙上下来,并命令骑兵团将顽敌支队长押来审问,突然一声枪响击中了他的胸口,彭雪枫壮烈殉国,年仅三十七岁。

  功垂祖国毛泽东挽联悼英雄

  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彭雪枫同志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等亲自到会,并手书挽词、挽联,高度赞扬彭雪枫。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11-08 12:00: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四军第一师

下一篇:新四军第5师开始鄂东反“扫荡”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