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八路军南下支队开辟湘鄂赣抗日根据地
2014-09-13 14:24:33  来源:岳阳市情网  点击:  复制链接

  1944年10月,按照党中央部署,由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进行南征,深入敌后,把中原地区和广东地区联接起来,建立湘鄂赣粤抗日民主根据地。

  11月,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1945年3月进抵湖南平江。同时,派第六支队进入湘阴神鼎山区,组建湘东抗日根据地,建立湘东军分区。5月初,在湖北通城成立中共湘鄂赣边区临时委员会、湘鄂赣军区和湘鄂赣行政公署,领导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14个县的抗日斗争,并设立湘北、湘东军分区,领导岳阳、平江、湘阴、临湘等县的抗日斗争。

  一、南下支队转战平江、岳阳等地

  挥师南下1944年11月9日,南下支队和一批干部约5000人,由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率领,从延安出发,突破日军和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向湘鄂赣边境挺进。南下支队首先胜利通过日军和阎锡山联合在山西同蒲路设下的封锁线;继而渡过黄河,击溃日军在河南鲁山的阻击,与孤悬华中敌后的新四军第五师会师;接着南渡长江,在湖北阳新三溪口突破日军防线,消灭敌军400余人。转战数千里,队伍得到扩大,于1945年3月上旬,抵湖北崇阳、通城地区。在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旅长张体学率两个团配合下,开辟了鄂南地区并着手开辟湘北地区。

  支队司令部经过仔细分析当时湘北敌情认为,湖南临湘、岳阳县有相当数量的日伪军,国民党地方势力王翦波的第四挺进纵队也在这一带活动;而稍向东南的平江、浏阳地区,自1944年5月第四次“湘北会战”沦为敌占区后,国民党正规部队早已撤离。盘据此地的日伪军已于2月底先后撤走,国民党正规部队尚未返回,这里成为“真空”地带。根据这种情况,支队决定向平江、浏阳方向进军。

  南下支队主力由通城县大源向东南行进,经江西修水县境西行,至湖北通城南部的大坳,于3月23日进入湖南平江县境沙铺里。同时,派熟悉当地情况的杨宗胜、吴光远,带领一支小部队由湖北崇阳西行,经湖北通城县境插入湖南临湘县境,挺进岳阳、湘阴地区,相机发展人民抗日武装。

  转战平江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部队入湘后更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以下简称抗日救国军),下属大队全部改为支队,组织领导不变,并以原第一大队二营、原支队直属警卫连和侦察连,以及第二大队一连为基础,扩编为第五和第六支队。当时,平江境内的日伪军早已撤离县境。国民党顽军五十九师七十七团则乘虚而入,进驻平江三眼桥一线,企图阻止抗日救国军南进,国民党平江县警察队亦驻守县城。

  26日,南下支队从驻地汪坪分两路冒雨南进。左路在钟洞遭国民党顽军阻击,被迫自卫,歼其一部,缴枪50余支,在三眼桥又歼灭顽军1个营;右路通过梅仙、团山,直插平江城,在争取县警察局局长单先麟支持后,顺利进入平江城。

  当晚,司令部和政治部驻城东天岳书院,部队大部都在街头露营。27日晨,部队指战员分头到大街小巷去刷标语,公开张贴经毛泽东改定、署名“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的《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部布告》,向广大人民群众阐明抗日救国军的性质和宗旨,宣传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布告全文如下:

  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部布告

  去岁湖南沦陷,日军肆虐横行,

  皆因抵抗不力,政府抛弃人民。

  本军奉命援湘,消灭万恶敌人,

  实行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好人。

  工农商学各界,军队地方士绅,

  不分阶级党派,皆愿相见以诚。

  一致联合对敌,展开民族斗争,

  独裁贻误国事,专制违反民心。

  惟有迅速改革,方能耳目一新,

  实行三民主义,恢复中山精神。

  建立联合政府,制止一党横行,

  取缔贪官污吏,扶持好人正绅。

  厉行减租减息,改善社会民生,

  取消苛捐杂税,买卖务求公平。

  反对强迫兵役,欢迎志愿参军,

  保障人权财权,维持社会安宁。

  严惩汉奸特务,悔过可以宽容,

  中国有共产党,华北有八路军。

  布满大江南北,则有新四大军,

  广东广西一带,抗日起义纷纷,

  德寇正在瓦解,日寇亦将土崩。

  苏联英美中法,保障战后和平,

  世界进步很快,中国岂能后人。

  愿我三湘子弟,一致义愤填胸,

  起来保乡卫国,充当抗日英雄。

  倘有汉奸国贼,敢于阻挠军容,

  自当痛击不贷,勿谓三令五申。

  特此剀切布告,仰各一体遵循。

  司令员王震

  政治委员王首道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三月

  群众看了布告后,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年的老红军又回来了!”人们没有想到,昨晚露宿街头,秋毫无犯的部队,竟是他们盼望了七年多的老红军。

  抗日救国军进驻平江仅一周多时间,蒋介石就严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司令长官王陵基率四个正规军、两个游击纵队和地方保安队约6万兵力,妄图乘抗日救国军在平江立足未稳而一举歼灭。

  4月初,国民党军大举进犯,其第九十九军、五十八军从浏阳进逼平江。第七十二军十三师和十五师从长寿街一线进攻南江桥,企图夺取该地后,调头向南,合击平江县城。王翦波的第四游击纵队九、十支队,为配合湘阴长乐街之顽军主力进攻平江,也从岳阳县进入平江大洲夹石洞后方。抗日救国军分析敌情后,即决定第三支队由曾涤率领深入平江西北、岳阳东南一带,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根据地;第四支队留守平江县城;第五支队移驻三眼桥;第六支队仍驻安定桥;王震即率主力第一、二、三支队北进,4日,在岳阳大洲清水岭至芭蕉坳一线消灭王翦波的九、十支队各一部,缴枪百余。抗日救国军乘胜追击,在车廖家、杨戚家和黄金坑一带歼其大部。王部溃不成军,向临湘药姑山方向逃遁。抗日救国军在打击王翦波的同时,将驻于芭蕉坳的国民党岳阳县政府所部人员击溃,县长黎自格只带了印信、部分公文和现款逃走,部分重要文卷被缴获。

  正当救国军向药姑山追击时,国民党军王陵基第七十二军已向南江桥进犯,企图配合第九十九军一举夺取平江县城。9日,抗日救国军第二支队作为前卫,先在南江桥、躁溪一线阻止顽军指抗日战争时期顽固坚持反共立场,制造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国民党军政人员,那些向八路军、新四军进攻的国民党军队则称顽军。见毛泽东《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毛泽东选集》第四卷753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前进;10日,抗日救国军第一、三支队在南江桥一线,向顽十三师先头部队发动攻击,敌自感兵力不足,于11日拂晓前撤出幕阜山一线,向虹桥、浆市方向退却。南江桥战斗虽未大量歼灭顽军,但打退了顽七十二军的进攻,为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了时间。

  南江桥战斗后,抗日救国军旋经杉树坳、铁炉坪和上大洲,进驻汪坪一带。这时,新近起义参加抗日救国军的张雄(张礼云)部队150余人,也驻在大洲,王震,王首道同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13日,救国军在汪坪召开军政委员会会议,决定建立湘鄂赣边区党政军领导机构,以便加强党的领导和军事上的统一指挥,更好地开展湘鄂赣边区的对敌斗争。5月初,经中央批准正式成立中共湘鄂赣边区临时委员会、湘鄂赣边军区和湘鄂赣边区行政公署,王震任军区司令员,王首道任边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张体学任副司令员,王恩茂任副政治委员,聂洪钧任行政公署主任,全面领导平江、浏阳、湘阴、岳阳、临湘、通城、通山、嘉鱼、蒲圻、崇阳、大冶、鄂城、阳新、咸宁等县的对敌斗争。

  就在抗日救国军进驻汪坪时,顽军第九十九军和七十二军已从东、南、北三面向平江逼进,三眼桥被顽军占领;三墩、虹桥等地也有大量顽军集结,平江已陷入顽军重兵包围之中。15日,抗日救国军主力主动撤离汪坪,向谈家坊一带转移。16日,王震在谈家坊召开第四、五、六支队负责干部会议,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研究行动方案。会后,抗日救国军指挥机关移驻岳阳县张谷英村。20日,随南下支队转战湘北的朝鲜战士在张谷英举行朝鲜民族解放义勇军成立大会,支队领导王震、王首道、王恩茂参加会议并表示祝贺《王恩茂——南征北战》第11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25日,第一支队在平江西岭、水上岭正面阻击顽军第七十二军十三师先头部队的进攻,一直坚持到深夜才隐蔽撤至岳阳县月田。此后,即在平江西北、岳阳东南的广大地区,进行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转战临湘、岳阳1945年3月,南下支队派杨宗胜、吴光远率一支小分队为先头部队,由湖北通城进入湖南临湘县。经过龙窖山区箩筐洞时,遭王翦波十一支队沈万选部的追击。先头部队开始不予理睬,但顽军继续追击。先头部队被迫予以还击,一路从五股塅,一路从白果庵合围箩筐洞。俘获顽军百余人枪,经宣传教育,将其人枪发还。王震即发函王翦波,愿与他联合抗日,希望王翦波以国家利益为重,联合一致抗日,在南下支队经过途中不要制造摩擦。王翦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竟复信曰:“翦,抗日不足,剿匪有余”。王翦波一方面加紧在岳临边界的大云山、白羊田一带布防,构筑工事;另一方面在群众中造谣,说南下支队是“黑兵”。还下令学校停课疏散,闹得不明真相的群众惶恐不安。南下支队到达临湘白羊田周家冲休整时,正值深夜,为不惊动群众,部队露宿在群众的阶檐下。天明时群众开门见到露宿的战士,非常感动,纷纷请战士们进屋,安排住处。离开时,战士们把群众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水缸挑得满满的,群众很受感动,南下支队的行动使王翦波的谣言不攻自破。

  4月中旬,抗日救国军指挥部为阻滞敌军的进剿行动,派出部分部队,在西岭、小水岭、芭蕉坳、孙家源等地,与国民党顽军展开激烈的阻击战,给顽军以严厉的打击。顽十三师在孙家源前哨阵地遭一支队四连的迎头痛击,死伤百余;敌十五师进攻月田时,亦遭一支队一连阻击。抗日救国军利用有利地形、地物,处处设伏,使顽十三师伤亡惨重,一度失去进攻的能力。

  在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阻击顽军时,主力部队于26日集结于月田黄岸市,决定给来犯顽军以严厉打击。后由于各路顽军蜂拥而至,形成包围之势,王震率主力于当晚撤出战斗,摆脱顽军的包围,返回鄂南抗日根据地。

  5月10日,王震又率抗日救国军主力向南行动,13日进入临湘、岳阳地区。20日,向王翦波的老巢大云山进击。21日,抗日救国军分兵夺路从高家桥打到草鞋岭,扫清敌人外围据点后,越过南山、黄金坑,在石庙歼灭顽军李阔海部。22日,从东北向南西两侧,分兵两路将大云山包围。王翦波纠集4000余人,企图凭借碉堡和在交通要道上设置的地钉(用竹片削成钉状)、鹿岩(横置乱石和木头)等障碍物负隅顽抗。

  23日黄昏,抗日救国军向大云山顽军各个据点发起总攻。第三支队先一日从东北面的詹家桥、跳石港、大云塅直上,翌日清晨攻克刨梁波、漆家山、石庙、鸡子石,直捣老君殿、新云山;东南面部队从西台、曹家冲进逼老虎庙;主力则从伞坝桥直上柏树坡,向车廖家发起攻击。王翦波部凭险顽抗,抗日救国军锐不可挡。经一夜激战,王翦波残部被歼灭殆尽,王乘夜逃遁,大云山被抗日救国军全部占领。

  大云山战斗告捷后,部队原计划在原地稍事休整,即向湘中日伪后方挺进。王陵基惟恐抗日救国军在大云山建立根据地,马上调集第九十九军九十二师、九十九师向大云山地区进剿。日伪军一个联队也从岳阳进至黄岸市一带,与之遥相呼应。

  抗日救国军原计划在敌军必经之路的小湄村附近隐蔽,趁晚伏击途经的顽军,以打破顽军的计划。6月6日晚,当抗日救国军先头部队第二支队及王震率领的军直属队进入伏击地域时,不料顽军已先期到达。二支队与顽军突然遭遇,由于后续部队未到,二支队与顽军一个师在黄岸市附近展开恶战。顽军凭借有利地形和优势兵力,连续发起攻击。战斗中,王震身先士卒,亲率军直属队冲锋陷阵。二支队队长陈冬尧不顾个人安危,爬上前沿阵地指挥战斗,不幸中弹牺牲。次日拂晓前,抗日救国军击溃顽军一个营,俘虏副营长以下百余人,缴获机枪10余挺,步枪数十支,突破了敌人的包围。王震率部撤至平江、湘阴交界的桃花山,稍事休整后,13日出发,于下旬第二次返回鄂南根据地。

  第六支队进驻湘阴县南下支队入湘后,决定派遣熟悉湘阴情况的杨宗胜(湘阴籍)、吴光远(平江籍)率第六支队138人进驻湘阴、汨罗敌后地区,组建湘东军分区。杨宗胜任司令员,吴光远任政委,罗振坤任副政委,胡政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上述成员同时兼任第六支队领导,形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1945年4月2日,杨宗胜率第六支队及电台一部,从平江桃花山出发,穿过敌人防守空隙,顺利到达湘阴神鼎山区。当晚即与国民党湘阴县抗敌自卫团第一大队遭遇,胡政率60余名战士战斗1小时,将其击溃,毙其副中队长谢国平,中队长郑克昌带残部逃往丰仓。杨宗胜又派部队将其包围,郑克昌只身逃跑,分队长刘子望等50余人被俘。经启发教育,刘子望率部参加第六支队,被任命为第二连连长。

  7日,第六支队进入白鹤洞。源塘乡自卫队队附刘诚,在军部锄奸科科长李成铁的启发下,率12名队员及武器脱离国民党,参加第六支队。此时,由龙瓒、游凯领导的两支游击队,先后前来第六支队报到,龙瓒被任命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旅旅长(后取消第一旅建制)。第六支队司令部和湘东军分区司令部都设在玉池山白鹤洞白鹤观。

  由于队伍的扩大,杨宗胜等研究决定将来时的2个连,扩编为3个连。第一连由胡政带领,活动于平江、长沙之间;第二连由刘瑞清带领,活动于低华岭、袁家铺、樟树港和东塘一带,侦察湘江渡口,策应主力部队渡江南下;第三连连长游凯,在杨宗胜的直接领导下,活动于长乐、新市、白水、川山、玉池、高坊一带。部队所到之处,广泛张贴《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布告》,使群众了解第六支队的性质和任务。

  六支队官兵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而博得了湘阴各界人士的热烈拥护,逃往他乡的百姓也纷纷返回,重建家园。由于日军的疯狂洗劫,绝大多数群众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六支队干部战士设法帮助解决。当时稻种奇缺,六支队便派干部到平江、浏阳购回一批,分发给群众;住房被毁,帮助重建;缺医少药,由军医免费治疗;没有耕牛,干部战士靠自己的人力帮助耕地。六支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湘阴根据地出现了军民一家,团结抗日的大好局面。

  16日下午,抗日救国军第三、四、五、六支队,合击湘阴洪源洞,打垮王翦波部顽军近500人的进攻,将国民党湘阴县政府及其所属武装赶往洞庭湖以西的锡安乡。从而排除了顽军对第六支队在湘阴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干扰。同时,抗日救国军保卫部锄奸队侦破王翦波秘密设在大王洞的一个地下仓库,缴获大批药品和食盐,给部队补充了急需的物资,也给附近群众解决了吃盐难的问题。

  二、建立四县抗日民主政府

  建立平江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3月23日,抗日救国军抵达平江沙铺里,在争取县警察局局长单先麟支持后,当晚顺利进入县城。28日,抗日救国军在平江县城景福坪体育场召开全县民众大会。城关及附城的三阳、浊水、东源等地的受苦农民听说老红军回来了,都扶老携幼赶来参加大会。会上,王震介绍八路军、新四军痛歼日军的英雄事迹,王首道讲解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的意义。大会选举成立了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方正(平江籍)任县长,姜胜任副县长。同时,重建中共平江县委,方正兼县委书记,张正光(平江籍)任副书记,姜胜、吴益三任县委委员。县抗日民主政府设西街启明女校。当天,司令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致电报喜,并报告下一步的行动计划。31日,毛主席回电说:你们占领平江及人民欢迎你们之电报,今天收到,甚为欣慰!同意你们在湘北工作一个时期,建立联系南北之间的根据地(包括崇阳、通城、平江、浏阳、湘阴、长沙、湘潭),然后继续南进。但要注意策略,勿主动进攻顽军,待其来攻然后打击之,站在自卫立场上。(王首道《忆南征》第108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中共平江县委、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在汉昌镇、思村乡、梅福乡、谈岑乡等区建立了基层民主政府。20多天的时间里,全县各地报名参加抗日救国军的就有360余人,各地还相继组织了抗日游击武装。

  由于国民党政府顽固坚持“宁亡于日,勿亡于共”的反动立场。4月初,蒋介石令第九战区以4个正规军、2个游击纵队和地方保安部队共6万兵力“围剿”抗日救国军。抗日救国军主力部队在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下,只得移驻岳阳县东南一带,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此后,平江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的组织机构遭到敌人严重破坏,活动被迫停止。

  建立岳、临县抗日民主政府由于受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夹击,15日,抗日救国军撤离平江县城,分散到湘北鄂南之间的岳阳、临湘、平江、通城和崇阳之间的广大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人民武装。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由曾涤率领,深入平江西北、岳阳东南的广大地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6日,抗日救国军指挥机关进驻岳阳县渭洞张谷英村。军政委员会(即当时军的党委会)议决筹建岳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岳阳县游击总队,指派岳阳县地下党员周继佶任县长兼游击总队队长。17日,周继佶受命在张谷英成立岳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岳阳县抗日游击总队。县政府成立时,只有周继佶和2个工作人员,未另设工作部门。县游击总队成立后,军政委员会派管瑞才任政治委员,李大元任政治部主任,协助周继佶工作。

  为发展地方武装,壮大抗日队伍。在抗日救国军的支持下,经过县政府的努力,有20多位青年农民参加了县游击总队,并用在罗内、小柘港洞两地挖出的国民党反动派埋藏的12支步枪装备游击总队。26日,黄岸市战斗后,县政府和县游击总队抗日随救国军进入鄂南。在行军途中,各支队按司令部指示,把所接收的岳阳、临湘籍新兵约50余人编入岳阳县游击总队,军政委员会还调平北大队的副大队长张云善任岳阳总队的副总队长。后来,又把漆明亮率领的一个中队70名战士编入岳阳县游击总队,使县游击总队发展到200余人。

  5月13日,岳阳县游击总队又随主力部队返回岳阳,在岳、平交界的山区活动。21日,县游击总队在抗日救国军一个连的配合下,击溃王翦波驻守临湘县白羊田镇的一个连,攻占了白羊田。第二天,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政治部等机关移驻至此。王震指示,岳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岳阳县抗日游击总队,改为岳(阳)临(湘)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岳临县抗日游击总队,周继佶仍任县长兼游击总队队长。不久,游击总队发展到300多人。岳临县抗日民主政府以大云山、药姑山、白羊田为中心,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6月,岳临县抗日民主政府因其领导成员随南下支队北返鄂南而停止活动。

  7月下旬,抗日救国军挺进华南,岳临县抗日游击总队随主力部队南下(此时岳临县政府已不存在)。鉴于岳阳县境内国民党军队甚多,难以建立小片相对稳定的根据地。王震指示,把岳临县游击总队转移到湘阴县境内,坚持在粤汉铁路以西,湘江以东,湘阴至白水车站公路以北的区域内,开展游击战争。之后,游击总队转移到湘阴县东塘镇附近的一个村庄,队伍扩大到400余人,

  8月下旬,八路军南下支队北返,根据湘北工委指示,周继佶率岳临县游击总队与湘东军分区杨宗胜部会合,随南下支队北上鄂豫皖边区。

  建立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组建第六支队的同时,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便考虑在湘阴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于是以司令部锄奸科科长李成铁为首,配备姜胜、杨言钊、谢放、毛远翥等随同第六支队进驻湘阴,专门从事党建、政建、宣传等工作。

  1945年5月上旬,经中共湘鄂赣边区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湘阴县委员会,书记李成铁,组织部长姜胜。县委机关与驻白鹤洞白鹤观的第六支队司令部同驻一处。

  县委建立后,便着手组建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杨宗胜、李成铁、杨言钊、龙瓒等将第六支队管辖范围内的开明绅士和拥护抗日的乡保长发动起来,酝酿筹建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5月底,在白鹤洞邹家祠堂召开全县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清溪、塾塘、源塘、武昌、三神、高明、忠义、道南、东塘等20多个乡的基层群众代表、乡保长、开明绅士等200余人。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选举杨宗胜为县长,李成铁为副县长,下设秘书、保卫、民政、田粮、财政等科,还成立了县警卫大队,刘诚任大队长,县政府机关亦驻白鹤观。

  县委、县政府成立后,为建设湘阴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发动了1000余名青年参加第六支队,使六支队的队伍迅速扩大。二是筹集军粮,解决部队的给养。杨言钊的父亲杨铸僧家住樟树港,是湘阴县有名的绅士,在杨言钊的说服下,积极参加筹粮工作。留日绅士吴剑真,经过龙瓒的发动,表示愿为第六支队效劳。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召开一次筹粮大会,共有200余名绅士和乡、保长参加。会后,各乡、保纷纷踊跃送交军粮,较好地完成了分配任务。三是开展税收工作,筹集部队和政府所需经费。抗日民主政府发出布告,废除日伪政府的一切苛捐杂税,严格实行新税法,征收商业税和屠宰税。通过上述工作,第六支队驻湘阴期间,获得了较为充裕的粮饷、经费。

  三、策反左钦彝抗日

  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当时的形势仍十分严峻。第六支队虽号称一个支队,实际只有两个连的兵力,而驻湘阴的日军则有三个联队,伪军有4000多人,兵力占绝对优势。第六支队领导经过分析,决定运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的营垒,扩大抗日力量。通过对敌人营垒中的各派势力及代表人物逐个分析,最后决定策反湘阴县日伪县长兼保安司令左钦彝。

  左钦彝,又名左八。1885年出生于湘阴县忠义乡(今安静乡)一书香世家。赵恒惕督湘时,左曾一度出任桃源县县长,当选过湘阴县议会议员,1928年曾代理安徽宿松县长。1930年,在陆军独立第四旅谭曙卿部任秘书,后该部扩大为军,左任军部副官长,驻安徽淮北地区。为干预当地征收盐税过重一事,左因枪毙了国民党县党部2个称霸的委员而被关押,后由谭保释回家,闲居湘阴县城。从此,左钦彝广交社会名流,1944年加入长沙“楚荆山”洪帮组织,并在湘阴建立“大汉神鼎山”会,自己充当寨主。日军侵占湘阴时,县长何源渤逃往洪源洞,左钦彝被地方绅士推为“维持会”会长。不久,维持会改为日伪湘阴县政府,左任县长,并以洪帮为基础,组织了一支拥有3000人的两个保安大队,自兼保安总队司令。

  杨宗胜、吴光远了解左钦彝的身世和为人后,决定对他进行策反,争取他倒戈抗日。1945年4月中旬,首先派谭庚堂回家,动员其参加洪帮的弟弟谭海棠(时为“大汉神鼎山”洪帮组织的心腹二爷)以帮会兄弟的身份,到左文襄公祠单独会见左钦彝,劝他投奔抗日救国军,为自己寻求一条后路。当杨宗胜、吴光远、李成铁3人得知左钦彝对谭海棠的劝告未置可否时,便决定派谭庚堂、李志、张淑轩组成策反小组,并由3人组成中共西北支部,谭庚堂任支部书记兼组长。策反小组成员首先加入洪帮组织,取得接近左钦彝的合法身份。4月下旬,左钦彝接见谭庚堂,两人彻夜长谈。谭庚堂反复说明共产党的政策,晓以民族大义,指明其前途,劝左投奔抗日救国军,使左颇为感动。这时,在一旁静听的左妻高俊坤,也劝丈夫投向共产党,以洗清自己的汉奸罪名。高俊坤知书识礼,有胆有识,左钦彝凡事听她三分,人称“俊高参”。这样,谭庚堂、李志、张淑轩顺利加入左部。又经20多天深入细致的工作,几次转送杨宗胜写给左钦彝的信,以及送给左的见面厚礼,终于使左钦彝有了弃暗投明、倒戈抗日的认识。他写信给杨宗胜,表示愿意悔过自新,接受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但他看重江湖义气,又要求与杨宗胜结拜为兄弟。对于后一要求,杨宗胜电报请示军区司令部,王震、王首道立即回电:“为了党的利益,同意你与左八面谈,也同意你和左八拜把。”

  5月上旬的一天,杨宗胜与谭庚堂一道,来到左钦彝老家附近的舒氏墓庐,与左钦彝燃香点烛,喝雄鸡血酒,拜为把兄弟。按年龄大小,左钦彝居长,谭庚堂第二,杨宗胜第三。结拜后,左钦彝欣然设宴款待。席间,他诚恳要求马上率部起义,公开抗日。杨宗胜没有同意,要他仍打着伪军旗号,“人在曹营心在汉”,暗地配合抗日。几天后,军区司令部将左部改编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师,委左钦彝为师长,并派了一批干部到左部协助工作。其所属第一大队改编为第一团,团长仍由原大队长左岳良(又名左焕章)担任,驻防县城八甲;第二大队改编为第二团,团长亦由原大队长左思顺担任,驻防樟树港;警卫大队编制未动。策反成功后,谭庚堂回第六支队任供给部政委,李志担任城关区区长,张淑轩任左部中尉副官。从此,左钦彝及其部属虽仍保留着伪军旗号,但却积极配合第六支队抗日。

  左钦彝倒戈后,为配合第六支队打击日军,将保安队符号、袖章、口令送给第六支队的侦察员,使他们在南至长沙,北通岳阳的敌占区通行无阻。左钦彝还经常给第六支队提供日军情报,使第六支队多次稳、准、狠地打击日军。如5月的一天,第六支队接左钦彝的情报后,设伏浸米塘,袭击了一支日军运输队,毙敌12人,缴获全部物资。又一次,日军一支押运队押着200多民伕,挑着粮食、布匹,由川山坪车站往李家塅方向行动,途经冷水井时,又被事先得到情报的六支队拦截。这引起了日军对左部的怀疑,便派特务杨光赞到左部当翻译,行监视之实。左钦彝识破后,处处提防。一天,杨光赞强奸妇女,被左钦彝派人捉住,当着日军军官的面,由左岳良负责执行枪决。

  不久,通过左钦彝的关系,第六支队副政委罗振坤带领几名地下党员,打入驻长沙日伪“和平军”毕坊清部,策反该部5个团5000余人倒戈起义,被改编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二师,师长毕坊清,政委罗振坤。

  8月,抗日战争胜利。9月,左钦彝奉命随同六支队北返。左钦彝在与六支队的联欢会上公开宣布武装起义,接过杨宗胜亲自授予的大旗,开始了新的征程。途中,由于国民党部队的阻击,左部牺牲不少,打散不少。年届六旬的左钦彝义无反顾,继续前进。入冬后,到达湖北黄陂蔡店铺。1946年6月,中原突围前夕,由于左钦彝身患重病,为不影响大部队的行动,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上级决定他复员回家治疗。

  左钦彝回湘阴后,匿居湘阴西林,以当和尚为掩护,待机行动。11月23日不幸被国民党捕捉,1947年1月9日被国民党特务枪杀。198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四、南下支队在湘阴痛击日军

  南下六支队于1945年4月2日进入湘阴神鼎山、白鹤洞一带,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湘阴的四个月里,与日伪军进行了数十次战斗,屡战屡胜,成为威震湘东的一支抗日劲旅,队伍也日益扩大。至8月,由入湘阴县时的138人增至3400多人《王恩茂日记——南征北战》第207页载“杨吴支队1600人,岳临总队140人”;但据杨宗胜回忆录《开辟湘东根据地》记载为“第六支队发展到3400人”;《岳阳军事志》记载为“第六支队发展为5000多人”;《血与火的洗礼》为3400多人,内部资料。,将原来的3个连扩编为3个大队,加上左部已是一支7000余人的大队伍了。

  5月下旬,六支队侦悉日军将押着民伕,从川山坪车站押运粮食、布匹到李家塅据点,决定拦路截击。一天,六支队吴耒芝带领1个连的兵力在川山坪与李家塅之间的冷水井(即梨树岭)设下埋伏。上午,日军30多人,驱赶着被押运的200多个民伕到了山脚下。当日军进入埋伏圈后,吴耒芝放枪示警,民伕闻声弃车逃开。日军全被击毙,是役缴获200多车粮食、布匹和武器。

  日军在湘江的活动十分猖狂,所有渡口船只全被日军掳掠和控制。为积极配合南下支队主力渡过湘江,向粤挺进。第六支队司令部决定派部队到北起营田,南至长沙县铜官一线,打击日军在湘江的活动。5月的一天,县警卫大队队长刘诚奉命带领16名战士,来到湘江下游营田街,当侦察到日军汽艇正往营田驶来时,率部埋伏于江岸,待敌汽艇一靠岸,便发起猛攻,炸沉日军汽艇一艘,缴获枪2支、纸烟一箱。

  6月上旬的一天,日军押着3艘载有500余担食盐的民船,逆流而上。第六支队的陈连长带领30名武装,埋伏在老闸口的大堤后面。当日军进入埋伏地段,船伕靠岸拉纤时,六支队指战员一跃而起,一齐向日军开火。船上13名日军全被击毙,盐被全部缴获。

  6月15日,这天是端午节,日军乘机到黄谷乡打掳。六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游凯得知情报后,率部埋伏在日军必经的铁龟山。当日军进入伏击圈时,被毙20余名,活捉3名,缴获枪20余支,钢炮一门。

  此后不久,六支队组织力量在樟树港歼灭日军一个兵站,击毁敌运输艇5艘。逐步占领了铜官至樟树港一带的渡口,控制了湘江下游。

  7月21日晚,王震、王首道率主力来到湘阴,会见了杨宗胜、吴光远,表扬了六支队在湘阴建设根据地的成就。23日晚,主力部队数千名指战员,顺利渡过湘江,向华南挺进。送走主力部队后,六支队仍在湘阴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五、南下支队离湘北上

  日军投降前,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主力,于1945年7月7日由岳阳、汨罗途经平江两开堂、金光坪,进入长沙的福临铺,迅速向华南挺进。9月,进入湖南与广东两省交界的五岭山脉,准备与坚持广东的东江纵队会师,共建华南抗日根据地。但由于这时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整个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蒋介石命令其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组成联军,分三路包抄夹击南下支队,形势非常严峻。王震与司令部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停止南进,北返中原,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以保存力量。8月29日,王震一边电告中央,一边命令部队从湖南南部八面山突围北返。9月7日,中央回电“时局变化……同意你们即由现地自己选择路线,北上与五师靠拢”《党史通讯》1984年第4期,第52页。。

  12日,南下支队主力部队进入江西萍乡。15日由浏阳进入平江长寿的九岭山下宿营。16日,在长寿与嘉义之间渡过汨罗江,进入谢江的周方和横江,18日到达三墩。这时,敌九十二师尾追而来,梅仙、南江都有了顽军,因而改道经梨树坳、柘庄、上大洲、板江,19日进入岳阳县境,经月田、国清门到毛田宿营,然后继续北上。

  南下支队主力部队到达江西萍乡时,派副司令员郭鹏到湘阴县,向杨宗胜等传达了迅速北返的命令。9月中旬,第六支队及左钦彝部和周继佶率领的岳临县游击总队会合,北上鄂豫皖边区。

  北上途中,南下支队粉碎了国民党王陵基部4个师的追击堵截,渡过汨罗江,顺利通过顽军设置在临湘桃林至通城的公路封锁线。当部队英姿飒爽地经过羊楼司附近村庄时,驻在这里已投降的日本兵,向这支英雄的八路军部队立正敬礼。10月3日,部队胜利到达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庙基湾,与新四军五师会合,不久,部队恢复三五九旅番号。

  南下支队在转战平江、岳阳、临湘、湘阴四县的4个月时间里,帮助各县恢复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和地方武装,积极做好策反工作,狠狠打击了日、伪、顽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鼓舞了岳阳人民的抗日斗志。

  八路军南下支队从延安南下,至1946年10月重返延安,历时两年,途经8省,大小战斗300余次,冲破敌伪顽军100多条封锁线,行程2万余里,被毛泽东誉为第二次长征。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4-09-13 14:27: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八路军和新四军番号的由来始末

下一篇: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迁驻邵阳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