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南京保卫战 兵力悬殊太大8万残兵面对24万强悍日军
2018-04-08 16:24:08  来源:梦情80  点击:  复制链接

  首先需要破除一个错误的观点,南京并非没有抵抗就被日军占领,也并非是国军占优势却被占劣势的日军击败。

  相反,在南京城下国军进行了惨烈绝伦的英勇抵抗,短短几日内造成日军8000余人的伤亡,国军付出的伤亡自然也更加惨重,整个南京保卫战中,国军殉国11名现役将军,如果加上牺牲后追授的,一共是17名少将以上军官

  军衔最高的为萧山令中将,时任南京市长,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代理首都警察厅厅长。

  另外,南京保卫战中,且不谈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的区别,当时国军守军为8万多人,并非之前中共宣传的15万人,而进攻日军高达8个师团24万之众,最后直接打到南京城墙下的也有5个师团18万之众,并非宣传的5万之众。

  南京保卫战从12月3日开始,12月7日进入全线激战,到12月12日奉命撤退之前,这整整9天时间内,国军以绝对劣势对抗数倍于己的日军,并没有什么失误,反而打了不少可歌可泣仗,也让日军进展缓慢。

  至于12月12日下令撤退以后出现的严重问题,导致3万国军或者战死于突围的路上,或者被日军俘虏后屠杀,也并不是绝大部分国军官兵的问题,而主要是少数高层军官的指挥失误。

  至于之后的南京大屠杀,更是跟国军的顽强抵抗没有任何的联系。老萨很遗憾的说一句,以往有些人出于意识形态的目的,故意淡化南京保卫战中国军的血战和巨大的牺牲,甚至为了掩盖这些不惜故意淡化随后的南京大屠杀,以防止一些比较有头脑的老百姓自己追根溯源需求真相,由此看到被掩盖的真相。

  宣传的时候,从不提战斗的惨烈和悲壮,而是口径一致的突出国军撤退时候的惨状,指出国军官兵的无能,甚至不惜伪造证据和断章取义指责孙元良等战斗到最后的国军勇士。而实际上南京保卫战日军伤亡7000多人,几乎相当于10个平型关大捷的歼敌人数(平型关战斗八路军歼灭日军800多人),而且林彪打的是日军辎重后勤部队,国军打的全是日军正规野战部队。厚此薄彼,看人不看己,事后说风凉话都是不可取的,毕竟南京的国军和平型关的八路军都是中国人。

  甚至更有些人隐晦的将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挂钩,指责是由于国军无能才引发了大屠杀(大家可以搜一搜,网上有不少所谓《南京大屠杀另一个凶手-国军》),这是没有任何一丁点历史根据的,也是对先烈的侮辱和最大的诽谤,甚至可以说是反人性和违背人类基本道德的。

  实际上在南京保卫战开始之前,侵华日军高层已经做出了在南京屠杀,以恐吓中国政府和人民迫使他们投降的决定。这些忠勇的国军战士为了保卫首都南京,他们的鲜血洒满了南京的土地,南京人民甚至中国人民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我们今天指责日本篡改南京大屠杀历史,但我们自己正视了南京保卫战的历史了吗?

  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到,又有什么权利去指责曾经的敌人呢?

  如果说1979年前由于毛泽东时代的极端意识形态原因,为了宣扬抗战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功劳,中共军队抵抗牵制了百分之八十的日军,一味抹杀国军战绩,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还是可以理解的,也算是时代特色。

  而现在距离南京保卫战已经70多年,改革开放也30多年,台海也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前进,国民党也不再是之前的国民党,老萨觉得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去这么做,应该将历史真相告诉每一个人,至于怎么去理解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上一遍已经说了,南京保卫战的胜负其实没有悬念。南京本来是不适合防守的城市,自古以来如果敌弱我强,南京政权也极难在保卫战中获胜,至于敌强我若且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南京政权从无胜迹。在南京建都的十个朝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基本都是被敌人消灭或者击败,中止了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

  根据当时情况,日军进攻南京总兵力8个师团24万大军,比国军守卫南京部队在数量上就是3倍,如果加上战力的区别,何止国军的5,6倍。

  敌我力量非常悬殊,胜负的结果是非常明显的。

  当时南京的国军其实也无兵可守,更不能死守。因为死守的结果只对日军有利,能够让日军在南京这个易攻难守的地方将国军守城主力歼灭。因为此,蒋介石并没有将从上海退出来的40万大军死守南京,而且命令他们立即向安徽和浙江转移,也就是不准备死守南京的意思。

  不过南京又有相当重大的政治意义,换成任何政府也不能随便放弃。

  因此蒋介石任命自告奋勇守城的军阀将领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交给他自己最精锐的几支部队共8万多人,希望唐能够守一守,给日军一些杀伤再后撤,这样各方面都能交代过去。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保卫战打响了。

  南京保卫战国军部队为7个军的番号共14个师及配属单位,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兵力也不少。

  具体为:

  第2军团徐源泉第41师,第48师(这2个师刚从湖北赶到南京,本来是北上增援河北保定战线的)。

  第66军叶肇第159师,第160师(粤军,广东兵,刚从上海退下来)

  第71军王敬久第87师(德械师,刚从上海退下来)

  第72军孙元良第88师(德械师,刚从上海退下来)

  第74军俞济时第51师,第58师(德械师,刚从上海退下来,后来的五大主力之一,抗日铁军)

  第78军宋希濂第36师(德械师,刚从上海退下来)

  第83军邓龙光第154师,第156师(粤军,广东兵,其中一个师刚从上海退下来)

  教导总队桂永清,第103师,第112师等(德械师,大部刚从上海退下来)

  宪兵司令萧山令的3个宪兵团(南京本地常驻部队)

  炮兵第8团1营,炮10团1营,轻战车第三连,有德式1型轻型坦克10辆(这种坦克装甲薄弱,火力薄弱,仅有机枪,没有火炮,在德军中主要作为侦查使用)

  这14个师如果满员的话有20万之众,此时由于各部基本都刚从淞沪会战战场上退下来,无一不是伤亡过半,总兵力只有8万多人。

  且不谈只剩8万多人,可惜就算14个满员师共20万国军,也不足以对付四面合围过来的日军8个师团24万人,毕竟当时中日两军实力是有差距的,一般认为国军防御需要2倍数量于日军才可以,也就是说,国军防御住南京,应该需要50万人。

  满员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这14个师根本就是被打残的部队,实际兵力尚且不足满员时的一半。

  这些部队中,兵力最满员的是徐源泉第2军团的两个师、邓龙光粤军第83军2个师中的1个师,这两支部队都是刚从后方调来的。本来是想参加淞沪会战和河北保定战役,可惜刚到南京附近,上海和保定的战役已经结束,就奉命转进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了。

  这3个满员师的师战斗力都不强,属于国军中二流部队,也算不上是生力军。

  另外还有一支满员的部队就是宪兵了,他们有三个团,都是满员的。但宪兵按照现在的观点就是武装警察部队,并非真正的野战军人。他们虽然也受军事训练,但侧重点主要还是执行武装警察的任务,必须维持后方治安,征讨土匪等,战斗力也是有限的,只是作战意志比较顽强。

  除了这4个师以外,其它10个师全是从上海撤至该地的部队,无一不是伤亡惨重,元气大伤。

  这样14个师其实仅有8万人,用这一点点部队是绝不可能守住南京的。

  多的不说,防御南京外围从一般军事角度来说至少需要30,40万部队,就算光是占据已经修筑好的南京城和城外十几公里处的两道防御线,想占满阵地也至少需要15个满员师,至少25万人。

  以现有的8万兵力不要说能守住南京城,就连驻扎满修好的阵地也是不可能。

南京保卫战真相:8万残兵面对24万强悍日军

  --------------------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日军四面合围南京,总兵力8个师团24万人,最后直接用于攻打南京城墙的也有5个师团加配属部队18万人。南京国军守军只有8万多人,而并不是宣传的15万,敌我力量非常悬殊。在这种情况下,国军拼死抵抗,战斗到最后一刻,这在二战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至于撤退时候的大混乱,主要是指挥官唐生智昏庸无能的结果,自然蒋介石任命这种吹牛大王为总司令,也有一定的责任,这点也无须讳言。

  兵力不足,战斗力又如何呢?

  八万多人中有多达3万多人为刚刚补充过来的新兵,而剩下5万多人中有4万人是经过淞沪会战的疲惫之师,从一般角度来说,这样的部队不经过1,2个月的休整是不能作战的。

  新兵战斗力不强容易理解,之前从没打过仗,当时国军新兵训练也很草草,长的不过半年,短的1,2个月,极端时候甚至10几天。

  相比要严格训练12个月的日军来说,国军新兵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战斗力不如日军。实际,战斗中补充的很多国军新兵训练更夸张。

  具当时第二军团48师144旅旅长韩浚回忆:就在湖北沙市临上船出发之前,我们旅还接受了几百个刚招募来的新兵。由于没有时间训练,我们就让他们在船上换上军装,领取枪支弹药,学习怎么样装退子弹,怎样瞄准射击,则样投掷手榴弹。这样训练前后不过1,2周!第一次战斗打响的时候,大部分新兵都非常紧张。有的把头埋在地下盲目射击,有的投掷手榴弹不知道要拉引线,有的把手榴弹扔出去太近,不但没有炸死敌人,反而炸死炸伤了自己。

  其实这不能怪新兵,一般经过在严格训练的新兵,甚至未来的战斗英雄,第一仗都可能打得一塌糊涂。就比如著名电影《兄弟连》里面101空降师E连伞兵们打的第一仗就很烂。他们作为美军精英部队,还经过2年强化训练,没想到第一次和德军交手就伤亡不轻,打的一团混乱,而他们对手也不过是一群德军炮兵而已。

  国军新兵第一仗就和如此强大敌人打,自然无从发挥;而老兵呢,由于普遍经过三个月激战,这些士兵无论从体力还是精神上都极为疲惫,战斗力也大减了。

  也许有些人不能理解,其实很容易理解,大家都考过试吧。有时候考试需要一个上午,考完以后大家绝对非常疲惫。而且这些国军老兵作战长达3个月,这是什么概念?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大家就想象你连续考试90天,日夜都呆在考场后会什么样子,我告诉你,战争对人精神的摧残比考试要厉害100倍,1000倍。

  参战官兵几乎无时无刻不处于极端激战的状态中,也从没脱过衣服睡过觉。就算钢丝拉紧了也会断掉,更不要说人的神经了。

  所以此时大部分老兵非常疲惫,急需要到后方休整一段时间。

  可惜此时已经没有可以使用的部队,而南京既然是守一下再撤,那么一定需要战斗力比较强,组织比较好的部队。

  因此蒋介石将自己最精锐的,但在淞沪损失过半的德械36师,87师,88师,中央教导总队,以及五大主力之一的74军全部留在南京。

  至于武器装备上,国军炮兵部队仅有炮兵8团和炮兵10团各一个营,火炮总数不过十几门,另外还有反坦克炮8门,加上一个轻坦克连10辆坦克。这点火炮跟日军700多门火炮,300多辆坦克装甲车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连他们十分之一都比不了!

  相比国军虚弱的兵力和防御来说,日军可就不同了。

  日军进攻南京的为两个军8个师团共24万大军,分两路进攻。在太湖北岸的的日军由日本皇族朝香宫鸠彦中将担任指挥官,他也是新上任的上海派遣军司令。之前的松井石根大将已经升至为华中方面军司令,统一指挥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

  朝香宫鸠彦率领所属第3,第9,第13,第16师团,第11师团第10旅团,沿着沪宁公路铁路西进。

  而在太湖南岸的日军柳川平助的第10军,所属的第6,第18,第114师团,第5师团第9旅团沿着南线嘉兴,广德,溧阳一线西进。

  其中朝香宫鸠彦的上海派遣军从正面突破,由于所属20万大军在上海会战中损失惨重,战斗力大减,加之这一线国军顽强抵御,他们进展较为缓慢。

  他们的目的是占领南京东面的镇江,江阴等地,从东面进攻南京,同时击破江阴要塞,镇江要塞的防御,保证日本海军从北面和西面封锁南京,

  而柳川平助的第10军10多万人则刚刚在金山卫登陆,虽然之后遭遇东北军67军吴克仁等部队顽强抵抗,但并没有遭受太重损失。他们很快攻占南线的嘉兴,广德,并且火速向南京南面的溧水,南京西南面的芜湖,马鞍山进发,从南京的南面和西南面包围该城,也切断南京守军的退路。

  日军参战总兵力高达8个师团24万人,其中用于一线主攻南京外围阵地的是6个师团又1个旅团,独立2个野战重炮旅团另3个野战重炮,攻城重炮兵联队,7个攻城重炮兵大队,1个重型臼炮大队,1个重炮中队,16个高射炮队和3个后备山炮队,21个独立汽车队及其他支援部队,总兵力20万。武器上配有240mm榴弹炮,150mm加农炮等重炮在内的大炮高射炮超过700门,速射炮,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超过2000门以及300辆坦克装甲车。

  海军上,国军海军大部分在江阴保卫战中被击伤击毁,一些舰只则受伤后沉入江阴阻塞线,实际上中国海军在江阴一战已经损失了大部分实力。

  由于当时南京每天遭受数十架飞机轰炸,海军舰只在此处也非常不安全,随时可能被击沉。最终海军残余部队退到了武汉,在南京仅留下4艘鱼雷艇。由于日军飞机轰炸,这些鱼雷艇也整天转移锚位,期间还有1艘被炸沉。

  日军强大的第三舰队则沿江而上,但在江阴要塞被守军江防重炮阻挡了7天之久,之后又被几百条民国船只沉船造成的阻塞线所拦阻。日军对这条阻塞线根本没有好的办法,大型军舰根本无法通过,最终勉强将吃水最浅的一些炮艇和巡逻艇开过去,却又在镇江要塞被阻挡。

  由于炮艇火力要弱,日本海军暂时被阻挡,加之中国海军在长江一线布置了大量水雷,他们前进也相当困难。

南京保卫战真相:8万残兵面对24万强悍日军

      日军此次为攻打南京,调用了几乎全部重武器,这种野炮都算是小家伙。由于在上海伤亡太重,松井石根特别命令日军坦克部队需要作为支持进攻南京的箭头,南京一线调动了多达300辆的日军坦克装甲车,整个华中派遣军的装甲力量全部调到南京。

南京保卫战真相:8万残兵面对24万强悍日军

  空军上,由于三个月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消耗,国军200多架飞机损失殆尽,以及无力在白天起飞迎战。因为只要飞机一上天,立即被数量众多的日机围攻,很难幸存。日军现役飞机高达2000多架,虽然战斗中损失还要比国军重一些,但余下飞机是国军的100倍,自然占尽优势。

  好在也有转机,12月1日苏联援华飞行员驾驶25架伊16战斗机赶到南京,由普罗科菲也夫率领,他们在南京保卫战初期和日军激战,击落多架日军飞机,但自己也有伤亡。

  苏联援华空军虽然一定程度阻挡日机的嚣张气焰,可惜他们的25架战斗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阻挡几十倍数量的日军飞机。

  可以说,日军的兵力火力都非常强大,敌我力量极为悬殊。

  日军胃口很大,完全是想将在南京的国军包括尚没有撤退出沪宁杭的国军主力全部吃掉。

  那么目前在外围向阻挡住日军20多万大军并不现实,实际上国军在沪宁杭的剩余部队近40万大军除了8万多人留在南京,还有几万部队在外围节节抵抗,阻挡日军推进以外,大部已经撤退到安徽,浙江,以避免被日军合围歼灭。

  两路日军从11月中旬开始从上海出发扑向南京,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了12月初已经先后攻到南京附近。

  南线日军柳川平助麾下的第114师团在12月3日突破88师和74军的防御进入南京南边仅仅50公里的溧水县(今天叫做南京市溧水区)。

  第6师团和第18师团继续前进,攻打安徽当涂和宣城,一旦这两地被攻占,日军随即占领芜湖,马鞍山,也就完全切断南京守军南边,西南面的退路。

  北线日军第18师团,第9师团突破83军和66军警戒,在同日占领南京东边也有50公里的丹阳,金坛,向句容方向急进,第6师团包抄南京城东面江宁县的秣陵关。

  南京的东面也被日军封锁。

  除此以外,日军海军正在努力沿着长江西进,暂时被阻挡在镇江要塞。

  而第13师团此时已经正在攻打镇江,看起来镇江要塞守不了多久。

  一旦镇江失陷,日本海军也就逼近了南京江面,只要继续西进,就可以完全封锁南京北面和西面的长江。

  这样南京的东南西北就完全被日军合围,8万国军恐怕就是全军覆没了。

  从十二月三日开始,日军攻入南京外围的句容,丹阳,镇江县城,两军开始了南京保卫战的外围作战。

  当时国军外围阵地守军如下:

  孙元良88师在南京城东郊江宁县防守

  俞济时74军在南京城东郊区江宁县淳化镇到城南郊区牛首山一线防守

  叶肇粤军66军在南京城东郊区江宁县的汤山伏牛山到淳化镇一线防守

  徐源泉第2军团防守在南京城东郊区江宁县的汤山伏牛山到龙潭一线防守

  邓龙光粤军83军向镇江,丹阳一线增援(当时王敬久的87师还在镇江驻守,协助防御镇江要塞)。

  其他的36师,中央教导总队和宪兵部队都在城郊待命,作为总预备队,其实也就是救火队,哪里守不住了就去增援。

  简单来说孙元良88师在城最南面,往东北方向依次是74军,66军,第2军团,这几支部队在外围形成一个半圆守卫南京的东部和南部(南京的北部和西部是长江),83军则在外围机动作战。

  在南京外围激战开始,日军包围圈已经基本形成,而当时的蒋介石居然仍然还在南京。

  十二月十四日,蒋介石亲自去富贵山,尧化门,仙鹤桥,孝陵卫等地视察防务,并且给守军打气。

  由于守军普遍疲惫不堪,士气也不像淞沪会战时候那么强,蒋介石告知他们近期滇军将会赶到,作为南京的支援部队。

  其实这不过是蒋鼓舞士气的手段,当时滇军总兵力不过3万多人,战斗力也是国军中比较弱的,怎么可能击破20多万日军的围攻呢?

  3日两军接触,进行小规模的战斗。刚到4日,日军主力就纷纷杀到,战斗立即升级。

  先是粤军66军2个团在句容和日军遭遇,日军和66军碰了一下就后撤,其实这股是侦察部队,他们在等待后面大部分上来。

  66军派出一个团追击这股日军,将其击溃,但追击期间该团遭遇日军大部队,赶忙后撤,经过苦战方才突围成功。

  此战虽然凶险,但国军已经得知日军主力杀到南京郊区。

  之后日军分七八股四面进攻南京外围阵地,其中一股居然从容进入国军突前的66军侧后,险些将其退路切断。

  唐生智见情况紧急,赶忙调动宋希濂的德械36师的一个主力团赶往接应,将66军接应了出来。

  同时唐生智命令还在镇江丹江的王敬久的87师,邓龙光83军赶忙回援南京。

  这两支部队迅速退回南京一线,当他们还没有到南京的时候,南京外围激战已经开始了。

  当时南京外围战斗可以说是顾此失彼,漏洞百出,就比如防守部队居然能被进攻部队抄了后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一句话,兵力不足。

  南京周边花费约2年时间,修建了两道阵地,包括外围阵地和城防阵地。

  按照当时修建的规模,这两到阵地和必要的预备部队,至少需要5个满员军,15个满员师,25万人左右。

  现在仅靠这8万人,自然是远远不够的,连占领整条阵地其实都是困难的。

  以74军为例,他们直到11月中旬才奉命从上海撤退,并且还作为后卫部队狙击日军攻击部队。

  74军师最后一批从上海撤出的部队,当他们从上海青浦撤退的时候日军一部已经在他们身前几十公里的苏州,超越了他们一天的路程。

  此时74军等于被日军包围在后方了。

  好在74军战斗力很强,组织严密,他们在江南老百姓帮助下,巧妙的突破日军多道封锁线。经过一路激战和300公里急行军,最终在11月28日才退到南京近郊。

  由于损失很大,一路强行军,部队极为疲惫。当时包括俞济时军长在内的军官都向蒋介石要求撤到安徽后方去。因为部队损失大,不经过2,3个月的休整根本无法恢复战斗力

  不过蒋介石却没有同意,因为当时周围已经无兵可用,74军作为仅剩的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不得不用在南京了。

  当时命令74军固守南京外围防线的淳化镇(51师防守)和牛首山(58师防守)。

  光看这两个地名,如果你不是南京人可能不觉得什么,其实淳化镇在南京城郊的东边,而牛首山则在南京的南面。仅仅一个军的2个师,也居然被拆散到两个相距如此之远的地方使用,可见当时南京守军兵力实在是捉襟见肘了。

  这里之前已经修建了一些比较坚固的工事,但当74军官兵到达这条防线的时候却很不满意。

  这些所谓的坚固永久性工事修建的很差,同之前的吴福线,锡澄线一样,碉堡只注意发扬火力而不注意隐蔽。

  很多碉堡修建在山顶和山棱线上,非常显著,几里外就可以看到。

  这种工事都是钢筋水泥结构,如果对付国内各派系军阀和红军是足够了,因为他们都没有什么重武器,光靠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打不坏这些工事。

  但对付日军则不行,因为日军有着大量的山炮野炮,可以跟随一线部队前进。这种碉堡虽然坚固,不可能抵抗这种火炮的打击。日军几炮下来,这些碉堡基本都被摧毁,里面的国军官兵不是被炸死就是被震死,其实起不到什么作用。

  而就单纯碉堡设计来说,技术基本还是民国初年那种,碉堡的射击孔太大,以便于观察和发扬火力,但在30年代就是落后的设计。

  老蒋本来在南京附近的山上面还看过这些碉堡的遗迹,他们的射击口很大,小孩子爬进去根本没有问题,这是比较落后的射击。

  日军进攻部队哪怕没有火炮,也可以用轻重机枪封锁碉堡射击口,让碉堡无法发挥作用。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这也就是中华民国军力低下的一种表现,这些精心建造的首都防御工事也就这种水平。

南京保卫战真相:8万残兵面对24万强悍日军

  ------------------------南京废弃的碉堡,堆满了垃圾,大家可以看到射击孔有多大,碉堡有多么明显(当年可是没有周边的茅草的,一个碉堡光秃秃的立在山上),很容易被摧毁。另外,老萨忍不住想说一句,这些工事现在已经不多了,南京政府为什么不保护起来?这不是最好的历史教育实物吗!反而花费巨资去修建一段段假的南京城墙,真无语啊!

南京保卫战真相:8万残兵面对24万强悍日军

南京保卫战真相:8万残兵面对24万强悍日军

  74军在南京外围基本没有修正,刚到驻地就忙着抢修工事。

  抢修了刚刚一周,工事尚且没有修好,日军已经在12月5日到达淳化镇附近同74军51师激战!

  同时日军一部也逼近牛首山,同74军58师激战!

  日军进攻部队数量众多,第一股在淳化镇攻击的日军就有2000多人,配有火炮10门,和数辆坦克。

  之后逐步增加到近1万人,驻守淳化镇的74军51师仅有6000多人,还有约一半是新兵,战斗力是不及的。

  虽然敌我力量悬殊,74军号称五大主力之首,自然不是泛泛之辈,他们集中火力将进攻日军连续击退,一次次的将日军顶回去,前后击退了日军10多次进攻。

  日军见不能击破74军防御,立即继续增兵,并且使用了大量坦克配合作战,日本空军飞机也赶来轰炸。

  由此,两军在这两地激战了整整2日,战斗极为激烈,国军碉堡大部被击毁。

  2日战斗中,74军王耀武51师6000多人中损失1500人,几乎占到三分之一。

  而冯圣法58师仅仅在8日一天就伤亡800多人!

  51师151旅305团张灵甫团长也受重伤(张灵甫在1936年因为怀疑妻子是共产党间谍,还在窃取他的秘密资料,在没有确切证据情况下居然将其开枪打死。当时民国妇女组织要求将他枪毙,政府因为考虑其以往有战功,将其被判刑10年。抗战开始以后,张灵甫自告奋勇戴罪立功,被批准回到战场)。

  激战到9日,经过3天3夜激战,日军已经突破淳化镇和牛首山部分阵地,74军仍在奋力死守。

  此时却接到唐生智电话,命令他们放弃外围阵地,立即退到最后的城防阵地来。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南京其他防线板桥,汤山,栖霞山等已经被日军攻破多出,74军继续死守这两点已经没有意义。

  74军全军撤退回南京水西门,进入南京最后一线阵地。

  战斗力最强的74军如此,其他各部也差不多。

  打到12月6日,日军攻占安徽宣城,江苏句容,镇江,除马鞍山、芜湖尚未占领外,镇江、句容、汤山、淳化、秣陵关已在江南对南京形成了包围的态势。

  由于镇江炮台死守和长江流域的水雷密布,日本海军一时无法突破镇江水域西进,南京城北面的长江一线的包围还没有形成,但12月8日日军已经从江阴北渡长江,沿着长江北岸向南京北面的浦口进军,看来北面的包围圈也逐步形成了,预计最迟12月13日左右,日军就可以封锁长江。

  南京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四面包围圈更是已经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本人才在12月7日晨5时乘美龄号专机飞机离开南京,飞赴武汉统帅部。

  当时日军飞机一天几次飞往南京轰炸,此时撤退是非常危险的?

  为什么拖到这个时候才走,除了蒋介石用行动告知部下自己不怕死以外,更有一种不愿离开首都的心理。

  他在日记中写道:对上对下,对生对死,对艰难缔造之首都实不忍一日舍弃,依依之心不胜言矣!

  最后他在7日凌晨5点,乘着天刚亮,日机赶来轰炸之前,乘坐专机离开南京。

  其实这也是很危险的,如果此时遭遇日军战斗机伏击,恐怕整个抗战历史就要改写了。

  而蒋的贴身卫兵大部分则在城破之前12月11日才勉强北渡长江,离开南京这座危城。

  在蒋介石离开南京的同时,日军也基本攻破了南京外围阵地。

  经过外围的5日的激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之国军兵力太少,不足以面面俱到,国军外围阵地多处被日军攻破。唐生智下令各部放弃外围阵地,火速向最后一线的城防阵地撤退。

  其实此时按照一般军事角度来看,南京就已经无法守住。南京城防阵地无险可守,条件还不如南京外围,而日军进攻部队又远远强于防守的国军。

  用刘斐的观点来说,此时就应该果断放弃防御,乘着日军包围圈还不严密,果断突围出去就是了。

  但唐生智并没有这么做,因为战斗刚打了5天,在他看来尚且可以守一段时间。

  十二月八日至九日,国军各部退到城防工事。

  而日军进攻主力已经基本到位,担任攻击南京城的敌第6、第114、第9、第3、第16师团,于12月8日到达攻击位置。各师团的炮兵部队已进入了阵地;300辆坦克和装甲车部队已集中到待机地域并选定了攻击路线。

  由于日军攻势很猛,日军一部甚至化妆跟随撤退的国军部队突入南京城墙下。

  一部居然突然乘虚从光华门突入,国军调动部队经过激战才将这股日军歼灭。

  从这天开始,就是最激烈的南京城下的4日激战!

  处于第一线主攻南京南京最后城防阵地的为日军5个师团,总兵力18万人,外围还有另外3个师团的部队,总兵力24万。

南京保卫战真相:8万残兵面对24万强悍日军

      南京城防其实就靠这道城墙了,以及城外雨花台和紫金山两个支点。一道城墙连100年前的太平军都挡不住,又怎么能阻挡住海陆空联合作战的日寇。日军为此也算精心准备,连云梯都准备好了。

南京保卫战真相:8万残兵面对24万强悍日军

南京保卫战真相:8万残兵面对24万强悍日军

  八日开始日军发动对南京城墙一线的猛攻,南京保卫战最后一段随即开始。但国军奋力抵抗,双方在南京城下0到3公里处反复拉锯。战至10日,日军没有攻下南京城任何一个城门,反而遭遇相当惨重的损失。

责任编辑:张世昌 最后更新:2018-04-08 16:32: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南京保卫战记录片

下一篇:从日军伤亡人数看上海、南京战役到底有多惨烈——第九师团篇(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