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时期淮北的抗日民主政权
2018-01-27 15:09:18  来源:安徽文化网  点击:  复制链接

  1938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滁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内发展游击战争,抗击日军侵略。同年10月,中共安徽省工委,根据中央这一指示,通过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派江上青等一部分共产党员干部,随国民党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盛子瑾赴皖东北地区开展抗日工作,从此为淮北抗日根据地创建阶段。民国28年3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根据中央“巩固鲁南、发展苏皖”的方针,派杨纯(女)南下,组建了中共皖东北特委,直属山东分局领导。特委利用当时皖东北地区统一战线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发展党和群众组织。6月,在苏北邳睢地区组建了中共苏皖边区委员会。9月,区党委南移皖东北的泗县,皖东北特委遂结束。10月,成立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委员会,主席彭雪枫,委员吴芝圃、张震、肖望东、岳夏,秘书长岳夏。党政军委员会统一领导豫皖苏边区党政军民工作。11月,在涡北新兴集成立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机构——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芝圃、副主任委员刘宠光、秘书长周季方(由王子光代理)。联委会下辖淮上行署(辖怀远、凤台、蒙城、宿南4个县政府和宿东办事处)、边区直属县政权:萧县、永城、涡阳、亳县、夏邑5个县政府和宿西、砀南两个县办事处。12月,中共中央决定以陇海铁路为界,苏皖边区党委改属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民国29年2月底,盛子瑾在国民党省政府的压力下被迫出走。3月24日,苏皖边区党委召开皖东北第一届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宣告皖东北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独立自主地建立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专署名称仍用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代专员陈粹吾,专员刘玉柱。9月,区党委东进淮海区后,专署由中共淮北苏皖军政委员会皖东北军政分会领导。专署下辖:泗宿、淮泗、泗南、泗北、泗五灵凤、盱凤嘉6个县办事处,以及泗(县)五、泗(县)北两个直属区署。民国30年5月,皖东北区党委成立时,原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机构仍然保留,又称皖东北专员公署,作为皖东北地区的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机关。此时,专署下辖除原有县区级机构外,又增加洪泽湖管理局的县级政权机构。同年8月,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成立,第六区行政督察专署遂撤销。民国29年7月,为了扩大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四旅和第五旅第十四团进军淮上地区,开拓了津浦铁路以西、宿蒙凤公路以东、淮河以北、浍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成立了淮上抗日政权——淮上办事处,主任李丰平,副主任张百川、任崇高。办事处属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领导。民国30年1月,淮上办事处易名为淮上行署,谢邦治任主任。下辖怀远、凤台、宿南、蒙城4县政府和宿东县办事处。民国30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在豫皖苏边区反摩擦斗争失利,转 移到皖东北地区,党政军委员会遂结束工作。豫皖苏边区党政干部随新四军第四师撤往皖东北地区,边区联防委员会、淮上行署也结束工作。

  八路军第五纵队东进淮海地区,留下新二旅第六团坚持皖东北抗日斗争。民国30年2月,张爱萍率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从淮海西返。18日,攻克泗县东部的青阳,歼灭伪军一个团;继攻克马公店,然后向西南和西北地区扩大战果。经过40余天的连续作战,收复了被日伪军蚕食的地区,基本上恢复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至此,淮北抗日根据地进入巩固阶段。5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撤销苏皖边区党委,成立了中共淮海和皖东北两个区党委。8月23日,中共华中局根据新四军第四师转到皖东北地区后,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情况,决定成立淮北苏皖边区军政党委员会,书记邓子恢,委员刘子久、彭雪枫、刘瑞龙、刘玉柱、吴芝圃、张爱萍,统一领导淮北苏皖边区党政军民工作。为加强淮北抗日根据地政权工作的领导,撤销了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9月13日,淮北行政公署正式成立。由第二届淮北苏皖边区参议员大会选举,主任刘瑞龙,副主任刘玉柱(后为陈荫南),秘书长张辑五。同时建立区内党团组织,刘瑞龙兼任书记,刘玉柱兼任副书记。行署机关驻泗南县张塘。行署管辖范围:津浦铁路以东、运河以西、淮河以北、陇海铁路以南的广大地区。

  淮北抗日根据地成立精简委员会,刘瑞龙任主任委员,领导并检查根据地的精兵简政工作。至民国32年1月,淮北行政公署进行了三次精简,机关人员由原来的156人减少到50人,精简了68%。同时,部队也进行了缩减编并。精兵简政的实施,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开支,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

  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和华中局指示,撤销淮北苏皖边区军政党委员会,对淮北区党委成员作了重大调整,邓子恢为区党委书记,刘子久、刘瑞龙先后为副书记。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在安徽,国民党军韩德勤部和王仲廉部于3月中旬大举进入淮北抗日根据地,被新四军击败。至7月中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决反击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下,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击退,保卫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淮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局部和全面反攻,收复了豫皖苏边区失地,解放了淮北地区全境,成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阶段。民国33年8月15日,为恢复被国民党汤恩伯部强占的豫皖苏边区,彭雪枫率新四军第四师主力5个团,从半城奉命西征。西进部队越过津浦路,首战萧县小朱庄,合歼拦阻的国民党第四十纵队1500余人。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歼灭国民党第二十八纵队千余人。在这次战斗中,师长彭雪枫不幸中弹牺牲。为配合西进部队作战,路东部队于9月12日发起了宿灵北阻击战,击溃国民党第三十三师及第十四纵队共6个团的兵力,粉碎其西进计划。9月13日,中央军委任命张爱萍为第四师师长,韦国清为副师长。9月14日,国民党暂一军军长王毓文率3个师及6个纵队由涡蒙北上,第四师西进部队在八路军冀鲁豫部队的增援下,发起涡北战役,击溃了王部万余人的合击,并乘胜向南、向北扩大战果。至同年12月,基本上收复了原豫皖苏边区失地,解放人口250万,使淮北抗日根据地扩大了一倍,建立了淮北二地委和二专署。民国34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中分局成立,撤销了中共淮北区委员会。29日,成立苏皖边区政府,淮北行署奉命结束工作。其所辖地区改为华中第七、第八专署,下辖22个县政府。至此,淮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到东自运河、西到商亳公路、南跨淮河、北抵陇海铁路,辖有4个行署,共22个县政府,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有600万,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淮北抗日根据地积极发展商业贸易,抗活流通,促进了生产,保障了供给,增加了财力,取得了很大成就。根据地政府大力发展公署商业和合作商业,保持、支持合法的私营商业,公营经济、特别是合作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几乎各区、乡、镇都办了消费合作社。仅民国33年,整个根据地拥有347个合作社,社员总数达23.4万人,股金总额为1635万元。私营和个体商业受到保护,发展也很快。根据地的集市贸易十分繁荣,皖东北的泗城当时是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为了保障根据地粮食供给,民主政府禁止粮食外流,需要出口的粮食,由政府贸易管理局统一组织,以粮食换回布匹、纸张、西药等急需物品。各根据地之间也开展贸易活动。如淮北根据地盛产烟叶、牛皮;苏中根据地盛产土布、棉花、盐,双方以物易物,互通有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资供应不足的困难。为了发展生产和调剂金融,民国31年6月,成立淮北地方银号,刘瑞龙兼任董事长,陈至星任经理,银行发行边币。

  在农业生产方面,政府开展大生产运动和互助合作运动,发展农业生产。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政府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

  为了培养地方干部,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于民国30年9月至民国34年10月,在泗东阳景庄创办了一所淮北中学,对建设和发展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民国34年2月,淮北二专署将萧县、永城两所中学合并成淮北建设中学,校长由专员彭笑干兼任。学生达千余人,一边学习,一边参加边区的“双减”、土改运动和生产、军训等。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27 15:11: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新四军第四师的三个月反顽斗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