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粟裕苏中抗战战略之管窥
2018-01-08 11:03:03  来源:江苏省委宣传部, 作者:谈声华   点击:  复制链接

  如何认识抗日游击战的战略作用?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当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后,兵分三路向南京进攻,国民党军队的两道防线均被突破。敌军兵临城下,南京城内乱作一团。这时,日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他们妄图用残暴手段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告捷后,毛泽东说:“于是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

  当时,中国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而日本是一个小而强的国家。日本侵华后,随着占地日广,由于兵力不足而在占领区留下了许多难以完全掌控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能够在这样的地方得以发生,并且成为配合正规军作战的重要部分;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成功发动了广大军民,抗日游击战争并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地发生。为了达到保存、发展和消灭敌人的目的,我国的抗日战争由正规的运动战转变为抗日游击战是必然的。抗日游击战争,是一场正义的人民战争,表现出无比的力量,并成为战胜敌人的法宝。

  站在战略的高度考察,如何认识抗日游击战的战略作用?

  抗战爆发后,粟裕总结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认为游击战争是制胜日本侵略者的法宝。1938年1月,早在浙闽我军开赴皖南集中以前,他在浙闽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讲授游击战术时,就提出了游击战争的战略意义,这充分显示了粟裕的远见卓识。

  1938年4月,江南的国民党军队畏敌如虎,未战即逃,侵华日军横行无忌。6月15日夜,粟裕奉命率领新四军先遣队北上,经过连续三天两夜的争行军,到达沪宁铁路镇江下蜀车站破坏铁路,使敌人一列火车越轨,沪宁铁路交通一度中断。次日,他部署韦岗伏击,身先士卒,与敌血战,不可一世的“皇军”被打得鬼哭狼嚎。这是新四军进入苏南后的第一个大胜仗,揭开了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序幕。在敌顽封锁、群众基础薄弱的艰难环境中,粟裕率部夜袭新丰车站,奇袭官陡门,在敌后开展游击战。

  当时,在日军盘踞的战略基点芜湖附近,有一座小镇叫官陡门。官陡门据点本身极其险要。它以河相隔,分东西两岸。两岸街道全部建在高高的堤埂上,可以俯视四周的河网与水田。据点设置了三道铁丝网和其它障碍物,铁丝网以后还筑有隐蔽战壕。这里是日伪军封锁线的中心,“安全系数最高”。

  敌人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往往正是军事上可以出奇制胜之所在。

  粟裕果断地决定拔除这个据点。

  1939年1月20日,他率部从丹阳湖西岸出发,长途奔袭官陡门。从开始攻击到结束战斗,只用了10分钟的时间,歼灭伪军200余人,活捉57人。粟裕谋划之精,出兵之奇,行动之快,堪称突袭战之范例。

  粟裕渐露峥嵘,官陡门之战,日军封锁线无法“封锁”。“梅花桩”被拔,新四军可进可出,自由穿插,连国民党将领顾祝同都专门派人请粟裕去教授游击战课程。一名川军师长说:“我以前还有点瞧不起你们共产党军队,今天听了报告,才知道你们打仗的水平高。”

  粟裕在《游击战术讲授提纲》中指出:“抗战以来的事实证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只有正规军在正面进行的正规战争是很不够的,必须同时在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才能实现全面的民族的抗战,才能最后把侵略者赶出去。”

  如何认识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由于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处于敌后的游击战争,如果没有根据地是不能支撑、也不能够长久的。毛泽东指出:“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是什么呢?它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目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毛泽东又具体地分析了建立根据地的可能与条件。他认为,以山地建立根据地最为有利,平地虽较山地为差,但是也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河湖港汊也较山地为差,但比平地建立根据地的可能性大。总之,只要深刻懂得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采取正确的方针,就可以利用一切的条件,使敌后根据地广泛地发展起来。在整个敌占区,经过敌我双方的斗争,逐步扩大抗日根据地,缩小日伪占领区,这是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任务。

  在抗战相持阶段,为贯彻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粟裕协助陈毅率主力北渡,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领导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他认真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深入研究苏中地区各方面的情况,确定本战区的任务。他认为,苏中人多、物博、财足,临近南京、上海,扼长江下游航道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应把苏中建成基本根据地(不是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并为下一阶段夺取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好必要的准备。在苏中,无论情况如何复杂,条件多么艰苦,他坚持原地武装斗争,发展地方武装,主力转移至“清剿”和“清乡”圈外歼灭日伪军,确保苏中基本根据地不动摇。

  1941年8月13日,日伪大“扫荡”,集中10000余人出动,企图占领三仓和丰利,打通东西、南北两条交通的公路,进而对苏中军区形成彻底分割瓦解。

  三仓镇北靠盐阜区,南与三分区、四分区接壤,战略位置很重要。此处又有大片茂密的芦柴和茅草丛,正可供新四军隐蔽潜伏。丰利镇的地位次之。两镇可呈互为犄角之势。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粟裕领导苏中军民与日伪军连续作战42昼夜,大小战斗130多次,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活捉日军14人、伪军800多人,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粟裕提出“保卫三仓”和“保卫丰利”的口号。

  三仓保卫战经历七次,每次粟裕都是派新四军主力部队全力以赴。日伪军每进攻一次,也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经过反复争夺,三仓镇被夷为平地。粟裕在发给新四军军部的电文中说:“我们七次保卫三仓,终于使敌人无法在三仓站住脚。”

  丰利保卫战,先后打了五次。四次全胜,其中一次,新四军将进犯之敌全部歼灭。日军头目特派的督战代表被击毙,日军分队长主动举枪投降。第五次与敌纠缠七昼夜,虽未完全粉碎敌人,但予敌以重大杀伤。敌伪五次增援,日军南浦旅团长也亲自出马,死伤达800余人,才达到暂时驱赶新四军的目的。

  在坚持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粟裕一方面尽量避免与敌决战,保存与积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一方面又不轻易放弃战略要点的争夺。他提出“七保三仓”、“五保丰利”的口号,把要点争夺与“敌进我进”相结合,辩证地解决了军事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的关系问题。

  他说,没有要点争夺战,就没有苏中抗日根据地。所谓要点,不是指某个具体的点,而是根据地的基本区和战略要点。要点争夺,也不是盲目硬拼,而是有准备的积极斗争。试想,如果在敌人严重进攻面前,不采取积极而顽强的斗争,就会被敌人分割、封锁、压缩根据的企图得逞,就不可能建成基本根据地。

  这是粟裕对抗日游击战争的独创性贡献。

  如何立足全局,从战略高度运筹战役?

  立足全局,是从战略的高度,对整个战役进行宏观的构思和设想,明确战略意图,分析战略形势,确定作战目标和方向,设想时机、地点、规模和基本战法等等。粟裕认为:一个指挥员对战略问题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有了清醒的头脑,才能运筹自如地指挥作战。黄桥战役,就是粟裕从战略高度筹划战役的典范。

  黄桥,位于苏北东部靖江、如皋、海安、泰县和泰兴等县的中心。新四军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便于向通、如、海、启发展。只有控制了上述地区,才可以与新四军江南部队相呼应,控制长江通道,威胁日军和顽军与江南守敌的联系。

  粟裕深思熟虑,善用奇谋。他对黄桥及其周围地形特点早已对照军用地图,逐一核实,了如指掌。他研究制定了三套作战方案,反复推敲,最终决定了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伏兵隐蔽、迂回突击、速战速决的方案。

  决策既定,粟裕从战役全局考虑,作了具体部署。首先,把翁达旅作为首歼对象。该旅在韩德勤部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全旅3000多人,武器装备精良,军官大都经过军校训练。粟裕为何选择从这支强敌下手?该旅是韩德勤军的中路右翼,将其消灭,就从中路打开缺口,实现对韩德勤军主力的包围与迂回。如其首战被歼,必给韩德勤军士气以沉重打击,并使其杂牌军不敢轻举妄动。而翁旅一贯骄横,无视他人,不服从李守维指挥。首战翁旅,李守维或则坐观成败,李明扬、陈泰运或则坐视不救援。因此,首战翁旅对战役全局将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场重头戏。粟裕并未被翁达姗姗来迟而动摇,对其出击时机的把握更是恰到好处。对翁旅若出击过早,只打其先头部队,没有击中要害,则顽军退缩,将会暴露我军的部署和意图。若出击过晚,顽军多路会攻击黄桥,新四军难以坚守,观战各方会争先恐后扑杀过来,情势更为危险。而我军通常作战原则,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但这一次却不同。在战场第一线,粟裕手举望远镜,注视着前方。当顽敌的第一次总攻被粉碎后,翁旅兵临黄桥。当其先头部队过后,粟裕出其不意,指挥部队多路突击,将翁旅切成数段,迂回合围,成了“黄鼠狼吃蛇”的态势。激战三小时,翁旅被全歼,中将旅长翁达望着部下尸横遍野,掏出手枪自杀。

  粟裕出奇谋,用奇兵,指挥部队又歼灭顽军第33师,师长孙启人被活捉。顽军89军军部被歼,军长李守维潜逃,淹死在河沟中。韩德勤军中央纵队全军覆没,仅韩德勤率残部向兴化狼狈溃逃。我军乘胜追击,连下海安、东台,与八路军南下纵队在白驹胜利会师,共同完成了创建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黄桥战役,新四军打了一个大胜仗,捉了大批俘虏,缴了大批枪炮。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战役中,韩德勤的基本嫡系部队全军覆没,我军力量逐浙加强,韩德勤军再也没有单独向新四军进攻的能力。新四军和八路军在白驹的胜利会师,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使苏北与华中的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胜利地解决了苏北抗日的后方问题。黄桥战役的胜利,是新四军历史上空前的胜利,意义重大,光照千秋。

  如何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在抗日日战争由战略相持向局部反攻转折的重要时刻,1944年2月,中共苏中区委在东台三仓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了新一年的战斗任务。会议认为,苏中已具备发展局部攻势作战的条件。会上,粟裕提出了发起车桥战役的建议。

  粟裕为何提出这个建议?

  多算则胜,少算则败。一场战役的胜负,往往并不是决定于战役进行当中,而是决定于战役发起之前。

  粟裕早就留意车桥,他曾利用去军部驻地开会的机会,对车桥及其附近的敌情、地形反复进行过实地勘察。对于车桥据点与周围水路、旱路交通的特点,他摸得一清二楚,了然于胸。他又与有关同志一起探讨,经过多次酝酿,构成了发起车桥战役的构想。

  车桥座落在涧河两岸,东西长一公里,南北宽不足一公里,河道上有五道桥梁,能俯瞰全镇,形状如“车”字,因此而得名。

  车桥镇的外围,有灌满水的深濠,深壕里面,有许多大小围墙。沿着围墙,有碉堡53座,还有许多暗堡封锁地面,构成绵密的火力交叉网。镇中据点,驻有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大队,共五六百人。此外,车桥是驻扬州和徐州的日军师团的结合部,不远的淮安则有日军的一个大队,这些日军都可以直接向车桥据点进行增援。

  日军一直认为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是“保险箱里”的据点。

  粟裕认为,车桥地处淮安以东,宝应以北,为淮宝之门户。如若攻取车桥,有三个有利点:一是可以扩大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块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二是这里是日军驻扬州第64师团和驻徐州第65师团两部的结合处,这两部平时配合就不好,战时更难以协调,我军应充分利用这一弱点;三是我军得手后,日军两部都会因为是边沿区而推诿观望,便于我们获得一个稳定的地区。至于战后会不会遭到敌人报复,粟裕认为:“我在全面分析了形势后,认为日军已是穷途末路,在我发起攻势作战后,难以对我进行大规模报复‘扫荡’,即便有些小动作,在我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影响也不会大。”随后,讨论了三个作战方案:(一)先攻泾口,后打车桥:(二)同时攻击泾口和车桥;(三)先攻车桥,后取泾口。粟裕说:“执行第一方案,虽背靠(新四军)第3师地区,便于我军运动和开进,但不久前我攻击泾口未克,敌伪防备甚严,而且即使攻下泾口,还需要再攻车桥,付出代价较大。第二个方案,不仅兵力分散,而且如一处攻击不得手便会陷于被动,甚至使整个战役失利。第三个方案的优点是明显的。首先,打下车桥后,敌人可能放弃一大片地区,我们可以得到最有利的战役效果。其次,车桥处于敌中心地区,是敌人的心脏,工事坚固又有日军驻守,敌人自以为安全。这时,我们可以采取掏心战术,隐蔽接敌,突然进攻,必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再则车桥周围的地形也较有利于我。为此决定选择第三个方案。”他认为,“进行一个战役,首先要从战略上考虑,战役要同战略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车桥战役首先是从战略上考虑的,不然就成了近视眼。”

  新四军1师决定,集中5个团的兵力,攻坚打援并举,坚决攻克车桥,同时歼灭来援之敌。

  1944年3月5日凌晨,战斗打响,第7团分南北两路,利用夜暗越过敌人外围据点,直插车桥。突击队以隐蔽迅猛的动作,越过外壕,架起云梯,突入围墙,大部队跟进,仅25分钟攻克外墙所有碉堡,并突入镇内,分割攻歼各个日伪军营地。中午,全歼大土围中的伪军一个大队。午后,集中火力攻击日军驻守的小围和碉堡。战至黄昏,歼日军一个小队大部,残敌退入大碉堡顽抗。

  当日下午,日军第65师团第72旅集结700余人的兵力,分为4批次,乘汽车沿淮安至车桥的公路,向车桥增援。15时,第1批援敌240余人乘7辆汽车进入韩庄、芦家滩我伏击阵地,第1团3营轻重火器突然开火,将敌压迫至韩庄。此后,又有两批援敌窜入韩庄。当晚20时,第1团2营和三分区特务营组成的突击队向韩庄发起攻击,与敌进行白刃战。日军企图向东北草荡突围,被新四军分割为数段。22时,1团1营发起攻击,全歼窜入草荡之敌。6日凌晨,第4批援敌120余人,又进入韩庄,与残敌会合。在我军打击下,他们不敢再战,逃回周庄据点。同时,曹甸、塔儿头方向来援之敌100余人,也被我击退。

  6日晨,车桥之敌逃窜,战役胜利结束。此战,歼日军大队长以下465人,内俘24人,毙383人,伤58人。歼伪军483人,内俘168人,毙212人,伤103人。缴获92步兵炮一门及大批武器弹药。

  车桥战役结束后,日军第65师团部得到报告,日军大队长山泽少佐、中队长金丸中尉被新四军击毙。日军被俘人数量,是我军在敌后战场上一次性被俘日军最多的一次。日军头目供认,这次车桥战役的失败,是“犯了轻视新四军的错误”,“粟裕真是了不起”。当粟裕挥师进攻车桥附近的日军据点时,战斗都是出奇的顺利,日伪军几乎是望风而逃。

  车桥战役,粟裕着眼于战争的全局,调集主力五个多团的兵力,并动员地方武装和民兵,采取“攻坚打援并举”的方针,将游击战和运动战紧密结合,以车桥为主要战役方向,综合运用机动突击、单刀直入、分割包围、迅速猛扑、各个击破等战法,不惜牺牲,坚决攻占车桥,同时歼灭敌人的增援部队。车桥战役的实践表明,粟裕在选择战役方向和战役方法上,完全是从战争全局出发,正确处理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战略是统帅,战役、战术处于从属地位,必须受战略的制约。只有对战略问题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才能运筹自如地指挥作战。

  车桥战役,是华中抗战史上对敌震动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它标志着苏中敌我相持的平衡被打破,抗日战争形势从此走向转折。车桥战役后,刘少奇、陈毅同志从延安来电,嘉奖粟裕1师车桥参战部队。

  纵观粟裕抗战时期的战略,粟裕不愧为深谋远虑、大智大勇的军事家。

  (作者系中学高级教师,文史学者,党史办、档案馆研究员,报社特约记者)

  ——————————————————————

  参考文献:

  [1]《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袖珍合订本)。

  [2]《战神粟裕》,关河五十州著,现代出版社,2004年版。

  [3]《粟裕文选》,粟裕文选编辑组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粟裕纪念文集》,军事科学院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08 11:04: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扬州是新四军苏中抗日主战场

下一篇:苏中1941年冬季反“扫荡”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