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清河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2019-05-27 09:00:49  来源: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  点击:  复制链接

  清河特委书记霍士廉

  清河地委领导机关驻地旧址

  在中国八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的大部时间内,清河区是山东省内一个独立的战略区。

  山东清河区成立于1938年5月,它的前身是鲁东工委所辖地区,包括小清河两岸及胶济铁路张店至昌潍段两侧各县。同年10月,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苏鲁豫边区省委(由山东省委扩建)决定,以胶济铁路为界,北至黄河,西起济南,东到寿光、益都为清河区。路南各县另外成立淄博特区。这样,清河区遂成为东至昌邑,西靠章(丘)历(城),南枕胶济铁路,北至垦区(垦利等黄河口地区)的一个广泛区域。1944年初,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

  山东清河区的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搞得轰轰烈烈,清河区的近500万人民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陆续派遣刚释放出狱的姚仲明、赵明新、金明、鹿省三等党员和廖容标、韩明柱等红军干部奔赴长山、广饶、益都、寿光、博兴、昌邑、潍县、临淄、桓台等县,恢复建立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1937年i0月下旬,正式建立中共鲁东工委,由鹿省三任工委书记,统一领导清河流域10余县党组织的恢复、整顿、创建工作和抗日武装斗争。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1937年12月26日,共产党员姚仲明、廖容标等组织长山中学的进步师生和长山、桓台两县的“民先”队员、进步青年,发动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委,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马耀南任参谋长;12月29日,中共鲁东工委和寿光县委领导、发动了寿光牛头镇起义,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马保三任指挥,韩明柱任副指挥,张文通任政委;1938年1月27日,中共鲁东工委又在潍县蔡家栏子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王培汉任支队长,鹿省三任政委。临淄、广饶、博兴、益都、高苑等县党组织也发起组建了抗日武装。抗日斗争的烽火很快在小清河流域形成燎原之势。1938年春,由于日本侵略军急于南犯,后方兵力空虚,在清河流域仅占领少数城镇和铁路干线,各地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得到了迅猛发展。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取得了夜袭长山城、小清河伏击日军汽艇及三官庙阻击战等几次战斗胜利,声威大振,影响日益扩大。为统一七、八支队的军事行动,中共鲁东工委决定八支队和七支队会师,并组建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由马保三任指挥,鹿省三任政委,韩明柱任副政委。不久,七、八支队东进胶东。进军途中,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被混入内部的坏分子杀害,工委其他成员也大都随军东下,中共鲁东工委领导机构自行解体。

  1938年5月,鉴于鲁东工委领导机构不复存在,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清河特委,由霍士廉任书记,负责领导博兴、广饶、寿光、益都、潍县、昌邑、博山、淄川、临朐、邹平、长山、临淄、桓台、章丘、历城、齐东、高苑、青城等县党的组织,创建清河区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938年5月下旬由山东省委扩建)的指示,于1938年6月将抗日救国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并对部队进行全面整顿,把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从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7月,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八支队按边区省委指示,自胶东回师清河地区,与三支队在临淄古城会师。

  1938年10月,为加强胶济路南地区党的领导,省委决定另建淄博特委,由金明担任书记,原清河区铁路南各县划归淄博特委领导,清河特委书记仍为霍士廉,辖区和领导干部的组成由此作了相应调整。12月,七、八支队奉山东分局(1938年12月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建)的命令南下鲁中,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成为清河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1939年3月30日,山纵第三支队护送南下鲁南学习的干部,在太河镇(今属淄川区)遭到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秦启荣所属王尚志部伏击,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特务团团长潘建军、政治部宣传科长邓甫晨、营长吕乙亭等遭敌杀害或在战斗中牺牲,这就是震惊山东的“太河惨案”。之后,八路军山东纵队和清河区军民积极进行反顽斗争,于1939年4月攻下太河镇,救出被俘人员,严惩了秦启荣顽固派,取得了反顽战斗的胜利。1939年5月,霍士廉调离清河特委,山东分局派景晓村来清河任特委书记。此时全区党员已达到900多名。清河各级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壮大和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并组织工、农、青、妇等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创建各级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7月,清河区建立了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

  1939年9月,中共清河特委根据山东分局的指示,改建为清河地委。清河地区党的发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至该年10月,全区党员已达9000多人。同时,抗日武装的建设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1939年5月,三支队胶济路南部队除留一部坚持淄河流域斗争外,余部北进与胶济路北部队会师。6月至8月,三支队历经刘家井、牛头镇、小码头和淄河流域反顽斗争等重要战斗,给予日、伪、顽势力以沉重打击。三支队亦有很大伤亡,司令员马耀南于7月在桓台大寨村遭敌伏击,壮烈牺牲。为适应新的严峻形势,三支队集中在博山池上进行整军,将主力部队整编为两个基干营(后增加一个基干营);同时,成立三支队后方司令部(亦称第六军分区),负责地方抗日武装的统一领导和建设工作。此后,清河地区各县相继组建了县大队和独立营等地方武装。为了推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实行,清河地委于1940年5月5日在广饶、临淄边界的李家踞高村隆重召开各界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清河地区国民参议会和清河行政专员公署,由景晓村兼任议长,李人凤任专员。至1940年底,清河地区已经建立了临淄、邹平、长山、高苑、蒲台、博兴、广饶、寿光、桓台等9县抗日民主政府和益(都)北行政公署(原为益寿临广四边行政办事处)。与此同时,工、农、青、妇及自卫团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群众组织共发展到30万人。

  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清河地区平原游击战争的领导,1940年10月,中共清河地委在博兴纯化镇召开了清河地区党的代麦大会,益都、寿光、临淄、广饶、邹平、长山、历城、桓台、高苑、博兴、蒲台等13个县党组织的1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全区16000名党员。会议提出并通过了《为实现布尔什维克化而奋斗》的决议,确定了“巩固小清河南,发展小清河北,在巩固工作中,加强支部工作和改造党的成份”的组织工作方针。根据中共山东分局的指示,在会议上正式成立了中共清河区党委,由景晓村任书记。12月,清河区第二届参议会决定将清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改为清河区行政主任公署,清河地区国民参议会改为清河区国民参议会。清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主要驻广饶北部的牛庄、北隋一带。

  清河区党委和清河区行攻主任公署成立后,又分别组建了中共清东地委、清西地委和清东、清西两个分区办事处。山纵三支队于10月在广饶北隋、牛庄集结,整编为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许世友,政委刘其人,副旅长杨国夫,下辖3个团和一个特务营,全旅兵力6000人。为加强清河区地方武装建设的领导,统一指挥地方武装配合主力作战,11月组建了八路军清河军区,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兼政委,下设清东、清西两个军分区。为推动清河区各抗日群众团体的建设,加强领导,组织全区各界一致抗战,1940年12月,清河区党委在博兴纯化镇召开了工、农、青、妇、文化界联合会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了清河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并相继建立了清河区职工、农民、青年,妇女抗日救国总会,还在各分区设立了分会。至此,清河区经过由弱到强、由小到大、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正式形成了党、政、军、群领导机构齐全,具有较稳固的根据地和较系统完整的组织机构的重要战略区,成为山东根据地的7个战略区之一。1941年7月,清东、清西两分区办事处改为清东、清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1年10月,清河区党委、行署决定组建清中地委和清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在1940年以前的几年中,清河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重点是以山区为主、平原为副,即以胶济路南山区为依托,逐步开辟小清河以南平原地区。清河区党政军各机构的活动也主要是横跨铁路两侧,有时路南,有时路北,或一部分路南,一部分路北,根据地局限于胶济路以北、小清河以南的狭长地域。1939年后,日军开始回师,占领清河区内重要交通线和较大城镇,频繁对清河根据地进行“扫荡”,形势逐渐恶化。是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还是继续横跨铁路两侧,依托山区进行活动,已成为清河区党组织和抗日武装急待解决的战略方针问题。为此,清河地委多次向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汇报请示。徐向前、朱瑞等领导同志研究后明确指出:清河区要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第一步,先在寿光的清水泊地区建立根据地;第二步,向小清河以北发展,到黄河入海口的荒原地带建立后方,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1940年2月,清河地委和三支队坚持贯彻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向小清河以北发展”的方针,兵分两路跨过小清河,进入广(饶)博(兴)蒲(台)和高苑地区,经过博兴东王文、广饶纪家幢、高苑魏家堡等著名战斗的胜利,很快控制了小清河与黄河之间的新区,使之和小清河南根据地连成一片。从而改变了清河区党的组织工作和武装工作局限一隅、被动困难的处境。

  1941年以后,日本侵略军反复残酷地“扫荡”、“蚕食”清河抗日根据地,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军、政、经、文、特相结合的所谓“总力战”。与此同时,清河区的国民党顽固派组成“剿共联军”,不断围攻、袭击抗日根据地,使清河区的抗日斗争形势更加紧张、复杂。小清河以南根据地大部遭敌“蚕食”,与胶济路南山区根据地的联系越来越困难,根据地的面积、人口急剧缩小。为打破敌人的围攻,保卫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清河区党委和部队领导机关决定采取积极防御方针,1941年1月派部队进驻利津东部之八大组(永安镇),解放了以八大组为中心的黄河入海口右岸广大地区。1941年9月,为粉碎顽固派的进攻,使清河根据地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清河区主力部队北渡黄河,攻克义和庄,控制了利津北部、沾化东部地区,并打通了与冀鲁边区根据地的联系。从而创建了垦区根据地,使清河区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后方基地。清河区作为以平原抗日游击战争为主体的抗日根据地,在敌强我弱和不断遭受“蚕食”、“扫荡”的艰苦条件下,能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并能够不断发展、巩固平原游击区,垦区根据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2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实行一元化领导”和“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指示,八路军山东纵队改为八路军山东军区,山纵三旅也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政治委员景晓村。清河军区下辖清东、清西、清中3个军分区和军区直属团、特务营。到10月,又在垦区(泛指沾化、垦利、利津近海及黄河入海口附近广大地域)组建了垦区独立团,不久即组建了垦区军分区。1943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垦区根据地工作,清河区党委、行署决定,建立垦区地委和垦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至此,清河区党委、行署、军区共下辖清东、清西、清中、垦区4个地委、专署、军分区,下辖近20个县委、县级工委和政权组织。

  1942年至1943年,是清河区根据地最为艰难的阶段。日、伪对清河区进行了20余次5000人以上的大“扫荡”,使根据地遭受了重大损失。到1942年下半年,小清河南几块根据地基本上变为游击区,清中地委、专署被迫撤销。加上蝗灾、水灾等灾害,根据地财力贫乏,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清河区党政军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英勇顽强、百折不挠地坚持对敌斗争。一方面加强对小清河南被敌“蚕食”地区斗争的领导,除原在这些地区坚持工作的干部外,又选派一批军事和政治工作骨干插到小清河南,以坚持每一个阵地;一方面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开辟黄河以北敌占区,威协敌人后方,对敌人的“扫荡”、“清剿”、“蚕食”给予坚决回击。同时,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精兵简政、裁减机关冗员、划小行政单位,在根据地全面开展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动员开荒生产,努力推动建党、建军、建政和抗日群众团体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粉碎了敌人的轮番“扫荡”和“蚕食”,保卫了根据地,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到1943年底,清河区根据地及游击根据地面积达到47800平方里,占总面积的49%,人口250万,占总人口的56%。

  1944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便于清河区与冀鲁边区互相依托,互相配合,统一指挥,有利作战,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山东分局决定将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至此,清河区完成了它的光荣历史使命,原属清河区的各级党组织在渤海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战斗历程。其中垦区地委及专署、军分区改称为渤海区四地委、四专署和四分区;清东地委及专署、军分区改称为渤海区五地委、五专署和五分区;清西地委及专署、军分区改称为渤海区六地委、六专署和六分区;清中地委、专署、军分区撤销,所属各县分别划归四、五、六地委。

责任编辑:徐为 最后更新:2019-05-27 09:01: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湖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下一篇:胶东地区建抗日民主政权 开创抗日新局面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