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的灾荒救助
2017-02-09 10:57:35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W020070419264961560951.jpg

(上图: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和农民谈话,询问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灾荒救助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把“赈济灾荒”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主要内容。1939年4月4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把“救济难民灾民”作为主要施政方针。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中枢,因此,抗战时期中共在边区实施的灾荒救助与备荒政策,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当今救灾、防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灾荒与边区政权

抗战时期是陕甘宁边区自然灾害的频发期,据不完全统计,1939—1945年中,边区农田受灾面积达2553.7万亩,损失粮食123.3万石,受灾人口160万人次。因边区地瘠民贫,每次灾荒的发生,都导致当地居民生活困难,甚至发生饥荒。如1941年春陇东分区大旱,当地灾区居民每日两餐“多系吃苦菜、蒿头子、榆树皮,掺一些五谷面和食”;1943年春荒时期,镇原县大部分居民发生缺粮食与草料现象,饥民占居民总数的37.9%。

灾荒给边区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是居民逃亡严重。1941年旱灾中,环县洪德区有240家灾民无法生活,逃荒到曲子、庆阳、华池等地;1942年春荒中,盐池县百姓纷纷外逃。二是社会问题严重。一些地区发生灾区人民抢劫公粮、合作社、乡政府的严重事件,如1942年青黄不接时期,安塞县第六区公粮、合作社、乡政府被当地民众所抢,同时,志丹也发生群众抢粮与骚乱事件。三是被政治土匪利用。1939年春环县发生严重旱灾,受国民党支持的政治土匪利用环县政府在征粮、征兵中存在的问题,煽动群众的不满情绪,1939年底至1940年初发动叛乱,县北中共政权的4个区政府和14个乡政府被破坏,还有学校、合作社遭到抢劫,损失不少粮食、公粮代金、枪支等。这是抗战时期发生在边区最严重的政治事件,说明灾荒使中共基层政权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荒政体系建立与救助

中共为消弭灾荒带来的基层社会动荡,一方面加强政权建设,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解决民生问题,而积极赈济与建立备荒制度是解决民生的主要内容,也关系到民众与中共政权的情感和信任问题。赈济灾荒是抗战时期中共民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抗战时期边区的荒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健全边区的灾荒救助体系。边区的赈灾机关是由苏维埃时期的陕甘革命苏区互济会演变而来。互济会是苏维埃政府内务部的附属机构,尽管其性质是以救济“被难”红军战士及其家属为宗旨,但从现有的文献看,互济会也从事民间灾荒救济。1938年9月2日,边区政府成立赈济委员会,1940年3月,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为了加强赈济工作之领导及推行,各县应即组织赈济委员会,委员五至七人,以县委书记、县长、县互济会主任、后援会主任、保安队长及当地驻军长官组成之。县委书记或县长为主任委员,切实负责领导与推动赈务之进行。”随之各县陆续成立赈济委员会,主要负责边区灾荒救助工作。除了赈济委员会外,在大灾之年还设立临时机关负责救灾。

边区制定灾荒救助政策。1940年3月30日,中共和边区政府作出了《关于赈济工作的决定》;1941年5月27日,边区民政厅发布《关于赈济灾难民的指示信》等。根据这两个文件,笔者把边区的赈济政策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放赈前的灾情调查统计工作。文件要求“调查统计灾民难民及移民的数目,合理施放”;在调查统计好之后,“按人数多寡及需要救济的程度,分别给以适当的救济”;但“凡是急需赈济者,而当地群众又无法调剂者,应即时给以救济,无需死板的一定要待调查统计好再进行救济,就会失掉了救济的作用”。二是坚持民主与公平原则。灾情调查“应发动群众参加这一运动,每一次要救济者,必须经过群众的讨论”;“要注意纠正过去一般化、平均分配的救济方式和干部的私情观念及营私舞弊等,真正是做到公平合理”;民政厅要求“最好由难民们讨论如何放法才为合理,才能真正地解决灾民饥寒的实际问题。反对敷衍塞责,反对贪污,反对私情观念。”赈济必须使“受救济的贫苦人民得到实惠”,以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使人民与政府更加亲密起来”。三是规定赈款、赈粮发放程序。经过调查、群众讨论并确定数量后,“以区为单位的经过县赈济委员会的审查核准”,将赈款、赈粮发到灾民手中。每次赈济完成后,应做详细的工作总结。四是采取多渠道积极的赈济措施,帮助灾民进行生产。

边区政府的赈济活动。边区的赈济主要包括救济春荒、急赈、民间互济与调剂、允许民间借贷等多种方式。救济春荒是边区赈济工作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1940年发生春荒,为保证春耕生产,边区拨出现款40425元、小米880石对三边分区、关中分区、安塞、神府、延川、安定等进行赈济。同年六七月发生水雹灾后,边区政府拨款8万元,粮900石进行急赈。1941年2月,因曲子、环县、神府、靖边发生饥荒,边区民政厅拨粮3470石,款7万元进行救济。还动员富裕户拿出存粮救济周围的灾民,如靖边县动员富户出粮394石,帮助灾民度荒,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42年春,曲子县政府为保证春耕顺利进行,根据边区政府指示拿出公粮90石借给困难群众,还借给群众公草52万斤解决耕畜草料问题。1945年大旱后,一方面边区政府拨粮300石进行急赈,还发动群众互济。此外也允许民间借贷,边区政府不拘一格的赈济方式,不但帮助困难民众度过饥荒,而且对发展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发放农贷也是一种赈济方式。1942年环县发生旱灾,边区政府在发赈粮30石、赈款1500元的同时,还发放农贷10万元,用于购置种子、耕牛、农具。边区各级政府还发动募捐救灾, 1942年水灾后,边区成立的救灾临时委员会发起了救灾募捐活动,得到各机关团体的热烈响应,共计募款71914.2元(边币)、衣服153件等。在此次募捐中,商会系统募捐19500元,公营商店募捐6000元,民众剧团募捐12000元。延安市机关募集款5.1万元,细粮3.6石,衣服60余件。1945年关中大旱后,新宁县不但捐助小麦、苞谷,还捐牛、驴和农具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通过各种募捐活动,在边区形成了全民关注与救济灾荒的社会风气。

灾荒是对中共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边区除了赈灾,还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帮助灾民恢复生产。1941年6月,为帮助灾民进行生产,边区给三边、陇东、延安分别拨赈济款帮助灾民购买种子、农具。1943年9月,志丹等地区遭遇雹灾,灾情严重,志丹县政府召开政务会议,讨论救灾和重建办法。绥德县政府在雹灾后,采取对灾民酌减公粮、组织贫民移民南下开荒、发动家庭妇女纺花等措施恢复生产。

边区采取积极的备荒政策。抗战时期边区还积极采取备荒政策,主要是恢复传统的义仓制度。边区首次倡导义仓、义田的是新正县三区雷庄乡乡长张清益。办法是发动民众“投工开出一份公共的荒地,公地产的粮食归大家所有,统一储存使用”。为了管理义仓,由全村公推委员五人,对义仓进行管理。张清益创办义仓及其管理模式在边区得到推广,首先在新正县和关中分区得到响应。1944年边区普遍建立了义仓,开垦义田,有了义仓粮。关中新正有义仓56个,义田1900亩;赤水义仓29个,义田920亩;淳耀义仓25个,义田500亩;新宁义仓43个,义田1300亩。1945年,陇东分区有义仓67处。1945年春夏发生旱灾,西北局发出防旱备荒的紧急指示,要求充实和建立多样化的义仓,各地普遍建立了义仓。

抗战时期,自然灾害不仅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考验着中共在边区的执政能力。这一时期,中共十分重视灾荒救助,一方面着手建立现代救荒系统,健全救助机构和建立救灾制度;另一方面,利用与嫁接传统的备荒机制,发动民众建立义仓。总体来看,抗战时期边区的荒政是积极和有效的,也反映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尤其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和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边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封锁。边区不仅面临着经济困难,又遭受了两次大灾害,即1940年的大旱灾和1942年的大水灾,使边区进入抗战最困难时期。中共各级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态度,对灾民进行积极救助,使灾区人民能够平安度过灾期,灾后通过政府农贷和民间调剂等方式,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使边区经济社会建设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2-09 10:58: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

下一篇:陕甘宁边区时期的人民司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