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萧克上将的抗战生涯
2023-01-29 09:50:51  来源:党史纵览 作者:夏明星 姜荃文  点击:  复制链接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0多年的征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智勇双全的名将,开国上将萧克(1907.7.14-2008.6.9)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农家子弟,萧克军装上的闪烁将星,是他经历红军战争的兄弟阋墙、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金戈铁马以及和平年代的忧患奋进,艰难锻造出来的。

  八年抗日战争,是萧克军旅生涯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他历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既当过贺龙、聂荣臻的得力副手,又独当一面地主持过工作。不同岗位的战斗经历,锻炼了萧克的军政才能,是他成长为一代名将的重要因素。

  和陈赓一起领导红三十一军临战训练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7月9日,时任红三十一军军长的萧克和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叶剑英、左权、徐海东等红军将领联名,率全体红军将士通电南京政府,请缨杀敌。为准备对日作战,彭德怀要求红军加紧练武,把刺杀、投弹、射击列为主要项目,发挥红军特长——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来打击敌人。

  这时,中央军委派陈赓到红三十一军来,萧克对此表示热烈欢迎,称赞陈赓“是北伐军和红军老指挥员,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准备在部队改编后由他任旅长”。此后,萧克、陈赓紧密配合,合作十分愉快。对这段经历,萧克后来回忆说:

  为了加强对部队训练的领导和激发练兵热情,我们两个老兵一起拟定训练计划,并用一天时间,专门集中营以上干部进行了一次射击训练,从瞄准、击发到跪姿、卧姿、立姿射击的基本要领,一一练习。最后进行实弹射击,由我和陈赓带头,记得陈赓3发子弹打了28环,我打了27环。两个老兵的射击成绩,虽不是十全十美(陈比我好),但起了带头作用。我们后来定的军政课目,大体都能完成。

  那以后,只要有点时间,红三十一军各级干部都用来练兵。部队也掀起学习热潮,都想学好本领,去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作为军长,萧克更加积极:“我也认真学习,想搞好一点。”

  8月7日,根据红军总部命令,红三十一军从甘肃镇原出发,辗转东进,于8月下旬到达陕西三原城西的石桥镇地区。一天,部队行军到淳化城宿营,陈赓要萧克给他一张名片,萧克问:干什么?陈赓说:你别管了。

  陈赓拿到萧克的名片,就送到县政府,还笑着对萧克说:“今晚请你的客。”萧克认为他开玩笑,没当一回事,一笑置之。没想到不一会儿,县长竟然真的来了,对他们倍加慰问,陈赓说:“我们上前线抗战,对地方有点麻烦。”他提了些正当要求,县长都答应照办,还热情地请他们吃晚饭。回忆往事,萧克对陈赓的机灵赞叹不已:“我没有想到西安事变后印的名片,还能用来办事,而且有人请我们吃饭。”

  在三原待命整编期间,萧克、陈赓一方面抓紧各级干部的配备,另一方面加强对干部的教育训练。当时,他们召集红三十一军的参谋长、参谋和连长上课:由萧克讲授行军和防空知识,陈赓讲授铁道运输及渡河知识。在此期间,刘伯承和张浩还向指战员们传达了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这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出了《关于目前形势及党的任务的决定》,正确地指导了我党我军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通过学习会议精神,萧克受益匪浅。

  8月底,中央军委根据与国民党谈判的结果,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部,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和左权为正副参谋长;任弼时、邓小平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9月初,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红三十一军改编为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陈赓担任旅长,萧克则改任第一二师副师长,协助贺龙指挥第一二师作战。

  9月5日,萧克抵达太原,等待第一二师的到来。在太原期间,萧克参加了一个万人群众大会,并代表八路军讲话。在大会上,当介绍八路军代表时,群众热烈欢迎。在讲话中,萧克掷地有声地说:“我们八路军正向前线开动,我们上前线是不会退回来的!”会场上顿时掌声齐鸣,欢声雷动。回忆那一幕,萧克仍激动不已:“这时国民党军队先后从平、津、南口败退下来,我讲八路军是不会退回来的,群众怎么不激动呢!”

  在太原住了约10天左右,贺龙率第一二师经太原开往晋西北前线,萧克即随部队行动。红军时期,萧克就与贺龙共事过,再次共事尤感愉快:“这次,我被任命为一二师副师长,贺龙为师长、关向应为政委,我们再度共事。别后重逢,感到亲切。一二师的其他领导人,如周士第、甘泗淇、陈希云、赵熔等,也都是老同事,部队大部分高级干部我也熟悉。”

  当时,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各师都成立军政委员会,以加强党的领导。第一二师军政委员会由贺龙、关向应、萧克、甘泗淇、王震5人组成,贺龙为书记。

  配合贺龙、关向应开展统战工作

  这时,日军3个师团沿平绥路东段分三路向南进攻,相继占领大同、广灵、蔚县。平绥路东线国民党军纷纷向南撤退,战线已经南移到晋北。根据这一情况,中央军委要求第一二师于适当时机,进至吕梁山脉活动,如敌南进,而友军又未能将其击退,则准备依情况逐渐南移。9月下旬,师军政委员会决定,部队分散到晋西北各县发动群众,建立晋西北根据地,并向大同、绥远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在敌后创立大块游击根据地。但是,部队刚分散到神池、五寨、岢岚、五台不久,敌人对太原的进攻就开始了。10月10日,日军逼近忻口,准备夺取太原。国民党军为保卫太原,在这里集结重兵,组织忻口会战。八路军全力配合这次作战,当时,萧克协助贺龙指挥部队积极主动打击日军,他回忆说:

  我们曾派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宋时轮率一个营,赶赴日寇向南进攻的重兵集结和机动位置大同附近,在雁北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袭扰并迟滞敌人。我师主力则位于南进之敌侧面,发动游击战的战略进攻和多次战术进攻,伏击、侧击敌人,阻止日军前进。全师各部队先后收复了宁武、阳方口、平鲁、井坪等城镇,并三度占领雁门关,常常切断南下进攻忻口之日军的后方主要运输线,给日军的进攻造成很大困难。

  忻口会战,国民党军坚持了20多天后,最终被迫向晋西南撤退。1938年1月8日,太原不幸失陷。之后,第一二师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继续进行敌后游击战争,创建和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这里西凭黄河,背靠陕甘宁根据地;东与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相接;北可威胁直至控制平绥路和长城要塞,群山起伏,山河交错,利于开展游击战争及建立根据地。在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斗争中,萧克配合贺龙、关向应做了大量统战工作:

  我在晋西北工作初期,看到晋西北地区广大而党组织不强,除与当地党的领导同志及党员多联系外,还与当地国民党长官交朋友。如与晋西北专员公署专员张隽轩既有工作交往,还常谈国共关系和抗战大局。他也邀我去给干部讲游击战争。我知道他是山西当权派杨爱源的外甥,也曾经和我们的秘密工作有联系,就去讲了几次。我在讲演时,各界都有人来参加听讲。

  当时,萧克讲的题目是“抗日游击战争的几个问题”。他用红军“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和“十六字诀”等游击战争的经验,说明华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可以把敌人打败、困死。他举例说,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中,自己曾率5个连,与根据地的群众武装密切配合,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在国民党中央军一个3旅6团编制的师(李抱冰师)进占东固时,将其团团围住,内外隔绝。最终,红军逼迫敌人不得不撤退。他就此向听众说明:只要截断日军的后勤供应,他们就没有办法。日军侵略中国,对后勤的依赖更强,人吃罐头,马带草饼,只要我们持久地坚持游击战争,敌人就难以坚持下去。萧克的观点,有理有据,得到国民党内爱国人士的赞赏。

  当时,阎锡山的骑兵军驻在静乐一带,贺龙、关向应、萧克很注意团结他们,有时还主动帮助他们补充兵员。一次,萧克亲自去骑兵军联络,军长赵承缓集合军官,请萧克给他们讲话,萧克当然乐从:“这就给我在他们军官中进行宣传的一次机会。我讲了要团结御侮,共同抗战,赵承绶自己也在听讲。”

  傅作义的部队从前线退下来后,减员不少,贺龙、关向应、萧克在临县动员了3500名新兵补充他们。对国民党军消极抗战,贺龙、关向应、萧克也从多种渠道进行制约。比如,赵承绶骑兵军的政治部主任宋震环(后改名宋日昌,解放后在上海工作),是中共党员,贺龙、关向应、萧克就指示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山西同乡关系,从各方面影响赵。贺龙、关向应、萧克有时也公开同赵谈判,减少其消极方面的影响。

  在贺龙、关向应、萧克的积极努力下,到1937年底,晋西北根据地县以下的共产党组织都建立起来了,还普遍成立了工、农、青、妇、儿童等群众组织。与此同时,部队也有很大的发展:第一二师由上前线时的3个团发展到6个团,由8000余人发展到2万多人;游击队和脱产民兵发展到1万多人。全师半年多的艰苦奋斗,为在晋西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在对日作战中摸索新战术

  1938 年2 月下旬,日伪军1万多人,向晋西北大举进攻。敌人来势很猛,连续占领晋西北根据地的河曲、保德、偏关、神池、五寨、岢岚和宁武7座县城,企图压迫第一二师西渡黄河。面对敌人进攻,萧克协助贺龙巧妙用兵:“我们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敌分散深入以后,集中兵力进行反击。于4月初将河曲、保德、偏关、神池、五寨、岢岚和宁武等7座县城,全部光复。收复7城的胜利,是对建立不久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一次大的考验。……在整个战役中,我们既注意集中兵力打敌一路,又采取了以一部兵力围困敌据点,而以大部兵力及地方游击队,在敌人交通线上开展游击战,破坏交通,打击敌人外出部队,逼迫敌人撤退,为主力创造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机会。”

  收复7城,萧克功不可没:“战役过程中,我有时在师部,有时在前线指挥作战。在与日军的作战中,我还摸索出以打夜战来对付敌人强大火力的办法。”第七一七团进攻三井之战,就是以夜战胜敌的。当时,来犯之敌是一个大队加炮兵中队及工兵,萧克指挥第七一七团2500 人,在三井附近待机。敌人午后到达三井,部队请示是否立即攻击?如果在红军战争时期,萧克就会下令立即迎击,但此次作战,他稳住不动,待午夜稍后才下令攻击,拂晓终于将敌人全部击溃。此战歼敌俘敌约300 人,我方伤亡250 人。萧克认为,此战比较理想,“如果不是夜战,伤亡会更大”。战斗结束后,他曾写了一篇题为《我们在晋西北与敌人作战的经验》的文章,发表在1938 年9 月的《解放》周刊上。在文章中,他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缺点及敌人的战略、战术特点,总结了第一二师在晋西北抗战中正规战和游击战的部分经验。在文章最后,萧克科学地总结道:“不要将敌我双方战略、战术看作一成不变的模型,机械地狭隘地运用我们的经验和原则,如果不随时察明敌人战略战术运用的变迁,都会在现代战争的进程中落伍的。要知道在这大规模的复杂的民族自卫战争中,无论敌我双方,都会在不断的残酷战争中,吸收世界各国进步的军事学术,都会在许多新的经验中展开着、补充着现成的原则,成就着新的原则。我们要随时随地观察敌人战略、战术的运用及其变迁,而定下对策,要从自己许多新的经验中充实我们的武库,并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多年以后,萧克还就此补充道:“今天来看,这是总结军事经验的泛论,反映我当时一些军事观点。”

  收复7城之后,晋西北根据地局势又稳定了。7月上旬,萧克因事奔赴延安,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六届六中全会,萧克列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对党在抗战中的基本政策,作了更深入的研究。会议内外,充满了民主气氛和同志间的亲密情谊。能够列席会议,萧克兴奋不已:“对于我这个见识不广又是初次参加中央全会的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我即将独立担任领导工作,提高了信心和勇气。”

  11 月25 日,毛泽东、王稼祥、杨尚昆联名签发了一个指示,郑重指出:冀热察地区的军事政治环境,有许多有利条件,是可能坚持游击战争,创建游击根据地的。因此,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派萧克前往工作,并成立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军队及地方党、政权工作。并告知:萧克不日将由延安启程,经晋西北到晋察冀;指挥机关由延安拨出一部干部,并由贺、关和萧克负责成立之。

  12 月初,萧克与贺龙、关向应、彭真、程子华等一同从延安回到晋西北,开始研究组建冀热察挺进军的问题。

  挺进冀热察,包围北平城

  1939年1月下旬,萧克一行到达(北)平西野三坡,立即与宋时轮、邓华、姚依林等商量,着手组建挺进军。2月7日,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正式成立,萧克任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程世才任参谋长。接着,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随营学校、兵工厂、医院等,也陆续建立起来了。这年秋天,还创办了《挺进报》。

  冀热察挺进军,编制序列直属八路军总部,由晋察冀军区代管,主力是宋时轮支队和邓华支队。本来,成立冀热察挺进军,是为了开辟冀东抗日局面。可是,此时华北形势发生变化,日军在侵占广州、武汉之后,已把主要力量逐步转移到敌后,集中进攻八路军。因此八路军总部来电,不主张用太大的兵力去冀东。萧克领会中央精神,决定在冀热察采取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主力不去冀东,巩固发展平西抗日根据地。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萧克对平西地区的武装进行了较大的整编,将七八支各不相属、各有防区、自筹粮饷的抗日武装,逐渐统一整编为5个团。在部队整训的同时,平西党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掀起了参加子弟兵的热潮,进一步充实了部队。这时期,平西全部兵力已达到1.2 万多人。

  从当时冀热察地区来说,八路军的力量不算小,但主力不东进,平西地区的发展就受到限制,而冀东抗日力量又相对弱小,如何使这两块交错相连的地区更好地协同作战?这一焦点问题,让萧克很伤脑筋。

  后来,萧克坦言:“对于这个问题,我在一段时间里是处于迷蒙状态的,找不出一条适合在这一地区大发展的路子。”但是,他是一个很有思路的人:“那段时间,我日夜思考,认真地读了六届六中全会文件、毛泽东《论持久战》以及《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著作,慢慢地形成了在冀热辽广大地区发展游击战争的概念,即‘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的方针。”11 月间,他在挺进军军政委员会会议上正式提出“以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开展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这“三位一体”思想,为挺进军的战略方针。经过酝酿讨论,大家都表示同意,并报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批准。

  诚如萧克所言,“三位一体”方针的提出,从政治思想上军事战略上统一了3个地区广大军民的思想。在这个方针指导下,萧克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了冀热察广大地区的游击战争。

  1940年1月,萧克指挥挺进军主力出击宛平、房山地区敌人据点;八九月间,派小部队活动于西山、妙峰山,给北平的日伪政权和张家口等地的敌人以极大震动。经过一系列战斗,加强了地方党、政、军、群工作。到1941 年底,平西5 个县党员已达3900 多人。同时,在这一地区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了平西专员公署及各种群众团体,以及地区性的群众武装。

  在冀东区,到1939年9 月初,冀东部队发展到4000 多人,在冀东北部逐步建立了很多小块的游击根据地。1940 年7 月,冀东军分区成立。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冀东各小块根据地已发展到2700 个村庄,人口120 万。1942 年六七月间,冀东分区发起“复仇战役”,歼敌3000 人,一部深入到伪满统治的兴城、绥中(辽西),这是中国在抗战时期最早打回东北去的部队。

  在平北区,到1941 年底,主力部队已发展到2000 多人;在240 个村庄中,发展了2250 名党员,并建立了民兵及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从初创的几个小块游击区发展为大块的平北游击根据地。

  冀热察地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到1941 年底,平西、平北、冀东这3个地区真正是“三位一体”了,在敌后比较深远的地方形成了3大块互相邻近、人口达320 万的根据地。北平这个千年古都,完全处在八路军包围之中。

  协助聂荣臻运筹决胜

  1942年2月间,根据精兵简政的需要,冀热察挺进军和冀热察区党委机构撤销,萧克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原挺进军所辖平西地区和平北、冀东3个军分区,分编为晋察冀军区的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军分区,由军区直接指挥。这年5 月初,萧克由平西到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平山县寨北村,正式协助司令员聂荣臻工作。

  萧克到晋察冀军区时,正是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五一大扫荡”期间,他上任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协助聂荣臻指挥冀中区的反“扫荡”斗争。

  敌人这次对冀中的“扫荡”是空前残酷的。从5 月1 日开始,由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日军3 个师团主力和5 个混成旅团的大部及一部分伪军,共5 万余人,采取所谓“十面出击”“铁壁合围”等战术,企图彻底摧毁这个处于华北日伪心脏部位的平原抗日堡垒。

  冀中的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聂荣臻、萧克及时指示所属各军分区向平汉、北宁、正太、平绥沿线积极出击,牵制深入冀中中心区的敌人。6 月初,在聂、萧运筹指导下,冀中区领导机关率主力到冀鲁豫区,然后再转到北岳区。

  在冀中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向外转移后,冀中进入了艰苦的反“清剿”斗争阶段。从冀中报来的情况中,聂荣臻、萧克了解到,当地群众在家里挖地洞、垒夹墙,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掩护八路军伤病员、零散人员和地方干部;有的地方武装还利用地道,与敌人展开斗争。群众的创造,给聂荣臻、萧克很大启发,他们决定把群众的智慧推广运用:“我和聂荣臻司令员、唐延杰参谋长一起,对冀中地道斗争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在敌据点增多、敌伪汉奸特务不断袭击的情况下,为能与敌坚持斗争和减少自己的损失,自动创造与开展地道斗争,是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创造,并向其他地区介绍了地道斗争的作用及斗争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广大军民顽强勇敢的斗争,加上聂荣臻、萧克指导有方,敌人空有重兵却无能为力,疲于应付。很快,冀中根据地的形势得以逐渐好转。

  1941年12月,日军挑起太平洋战争,更加重视华北战争基地的作用,对晋察冀边区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进攻。除了“扫荡”以外,还加紧对边区进行 “蚕食”和“封锁”。1942年9月,为了粉碎日军的“蚕食”和“封锁”,扭转根据地不断缩小的被动局面,晋察冀军区在驻地寨北村召开了党政军干部会议,会议由聂荣臻主持。与会同志认为,必须把反“蚕食”、反“扫荡”斗争联系起来,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集中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力量,组成多条战线的全面对敌斗争。

  会上,萧克作了军事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敌人“蚕食”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系统的堡垒主义。在报告中,萧克还郑重指出,在反“蚕食”斗争中要防止一些错误倾向,如对敌人“蚕食”政策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最后,他提出:华北现时党和军队最艰巨的任务,是反“蚕食”斗争。主要方针是到“敌后之敌后”去,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把敌后活动与正面斗争相配合,平原与山地斗争相配合,武装斗争与政治斗争相配合,地方军与正规军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打破敌人的“蚕食”。

  在报告中,萧克还强调了要对部队进行控制制高点战术的教育,并对控制制高点战术作了阐述。晋察冀军区,位于太行山北段之五台山、恒山、军都山、燕山,这些地区山高势险,有些地段只要几支枪就可以扼制敌一连一排的行动。因此,萧克强调,在战役中要适当控制制高点,阻止和威胁敌人运动,打击搜山的敌人,保护山上的群众。

  寨北会议后,聂荣臻、萧克领导全军区执行向“敌后之敌后”的方针,取得很大成绩。比如,北岳区主力部队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向“敌后之敌后”挺进。他们派出的几十支武装工作队,有的秘密越过敌人封锁线,有的分散到封锁线两侧,积极进行游击活动,开展军事和政治攻势,瓦解日伪军和伪组织,团结人民群众,孤立打击敌人,相机收复和开辟了1600 个村庄,开始扭转从1941 年底敌人进行“蚕食”破坏以来的被动局面。

  寨北会议确定的方针,对晋察冀根据地打破敌人“封锁”“蚕食”,变被动为主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方针,曾受到党中央的赞许。

  领导保卫麦收和秋季反“扫荡”

  1943年夏天,边区人民武装部部长程世才去延安学习,萧克接替他兼任此职。刚刚接手,他就领导了这年夏季的保卫麦收斗争。

  北岳区的东西两面是起伏地,再往北,沿平汉线是一大片平原,这个地区是边区的主要产粮地。过去,一到麦收季节,日、伪军就纷纷出来抢粮。萧克考虑,如果把这里变成一面负担(只负担八路军吃粮),就能解决北岳区粮食供应的大部分。于是,他断然决定,分散一部分正规军,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保卫麦收。当时,他从第一、三、四军分区各抽两个团,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到产麦区。

  这时期,敌我双方在麦区展开了紧张的争夺战。在萧克指挥下,这次军事行动的规模比过去大,人马也多,有正规军、游击队,还有大量的民兵和运粮车马等。虽然目标大,但都分散躲藏在麦地、田坎等利于隐蔽的地方,敌人不易发现。加上八路军地形熟,情报明,民兵和地方干部都是义务情报员,敌人来抢麦,八路军就打枪,给敌以杀伤,并造成敌人混乱。敌人大部队来,八路军又转移了。埋伏在附近的其他小部队,如果看到有机会,也同样打。这样,敌伪既不能割麦,运麦,兵力又受损失。反复搞几次,也就很少再来了。诚如萧克所言:“这次保卫麦收的斗争达到预期目的,成熟的粮食一粒也没有落到敌人的手里。”对于保卫麦收的作战指导,萧克也非常满意:

  这种战争,江西苏区时期叫“麻雀战”。但那时的“麻雀战”,都由游击队担任;而现在正规军也参加。当然,无论在战术、技术和指导方法等方面都有发展、提高。这是一种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及经济斗争于一体的好的斗争形式。

  这年秋季,日军2 万多人,外加伪军1 万多人,对北岳区进行“扫荡”,萧克担任反“扫荡”作战指挥,他留下小部队和民兵以游击战和地雷战钳制敌人,主力转到敌占区和游击区,实行内线与外线结合、主力与民兵结合,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结合,武装斗争与其他多种斗争相结合,使敌人到处被动挨打,损失不小。谈起这次作战,萧克津津乐道:

  据统计,共歼敌9000余人,其中被民兵歼灭的占一半,说明我们的民兵有力量,也说明正规军与地方武装配合得好,可以用小于敌人的兵力战胜强大的敌人。

  1943年8月,聂荣臻奔赴延安,准备参加中共七大,萧克受命代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成为军区最高军事首长,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直到1944年4月奔赴延安学习,并在延安见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责任编辑:严丹 最后更新:2023-01-29 09:53: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爱萍在抗日战场上的四次遇险经历

下一篇:李达指挥下的胜利反攻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