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留下一卷民族精神的史诗
2022-08-31 11:37:42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综合  点击:  复制链接

  《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穆旦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

  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

  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

  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

  过去的是你们对死的抗争,

  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

  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

  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1945年9月,在日本投降、中国抗战取得完全胜利的第二个月,穆旦(查良铮)写下了这首名作《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这位24岁投笔从戎、亲历了中国远征军缅甸抗日的诗人,以一句“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来纪念他的战友,来书写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史能入诗,诗也写史。中国历史上,曾有无数诗篇“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留下了历史的吉光片羽。虽无法详细完整地记录史实,却恰恰以诗歌特有的留白和凝练,创造了开阔的情感空间,唤醒了史实背后的民族魂魄。在十四年抵御日本外辱的斗争中,中华儿女留下了太多慷慨悲歌。而这段被诗句记载的悲壮历史,也最终成为一卷民族精神的史诗。

  这是拥有人类最古老文明的国度,却是在这场亡国灭种的危机里,才普及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四万万同胞之间,由亲缘认同、乡土认同,转向了对全体中国人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命运共担、同仇敌忾,化入郭沫若写于1937年的诗句:“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这是曾经有过近悦远来辉煌历史的国度,却是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赢得了近代第一次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内忧外患之后,重新走入世界历史。朱德的“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陈毅的“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早就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刻传递了胜必在我的信念。

  这是拥有河汉灿烂文化的国度,却是在这场浩劫中,深刻地理解到什么是欲亡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先灭其文化。抗战解答了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同样解答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往何处去的困惑。知识群体经历了郁达夫“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的忧思,最终拥有了艾青式的笃定:“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

  这是曾有着数千载民族传承的国度,但却是在民族危机的顶点,重新锻造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重新找到了民族复兴的起点。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

  穆旦说,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但其实,因为他的诗句,今天的人们不但看见了历史,更随着诗人沉重的步履,进入了缅甸的原始森林,经历了枪林弹雨,在战友的遗体间前行。相信,在纪念中国远征军出征80周年的日子里,无论一个中国人在哪里读到上边那些诗句,哪怕是在公车上,哪怕是在地铁里,哪怕是在排队的时候,哪怕只读了只言片语,都会忽然心中一动,如同与一阵历史的长风相遇。

  文综合来源于刘文嘉《留下一卷民族精神的史诗》发表于《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4日 02版)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08-31 11:44: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远征军对日侵略者的胡康河谷反攻战

下一篇:最后一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