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于文彬
2022-06-21 16:26:58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综合  点击:  复制链接

  

  于文彬(1916年10月-1938年2月) ,又名余士珍,化名余振芳、于启明,河南省息县临河店人。优秀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早年考入焦作私立中学高中部,后被选为焦作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 他为发展奠定冀鲁边抗日武装的主要力量的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2015年8月,于文彬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38年2月,时任中共冀鲁边工委书记的于文彬牺牲,解放后,又迁葬于盐山县烈士陵园。

  人物生平

  于文彬出生于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先在家乡读私塾,后就读于临河乡高等小学、开封省立第一中学。

  1927年,临河店发生了党领导的“抗税”斗争,使他受到爱国救民的思想熏陶。

  1932年,考入焦作私立中学高中部,后被选为焦作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当时,担任国文课的老师李常青(当时名叫李耀光),是中共焦作中心县委书记,经常在课堂上讲授抗日救国的道理,介绍一些进步读物。受老师的影响,他进步很快,在党团组织的帮助下,发起成立了读书社。

  1934年秋,经焦作地下党支部书记陈荻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利用担任学生自治会主席职务的条件,领导和组织各班同学出墙报、演话剧、散传单,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揭露蒋介石的卖国罪行。通过这些活动,使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理。

  1934年10月,焦作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11月,他离开焦作到了北平,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他通过同乡关系,在华北学院办了一个学生证,以此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为了求得家庭的救济,以在北平上学为名,让其父及时寄给生活费。他拿到钱后,总是将钱用于革命活动,或帮助生活困难的同志。后来,父亲得知他在北平的活动,极为恼怒,断然停止了经济上的支持。此后,生活极为艰苦,但他立志革命,从不叫苦。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时,按照党组织的决定,他参加了东北大学的游行队伍,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还同反动军警展开搏斗。

  1936年4月,和关山复等组成新一届共青团北平市委,他任书记。5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了白区的团组织,他也于同月转为中共党员,并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干事、市委大学部书记。

  1937年1月,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倍受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仍利用一些机会做党的工作,鼓励一些被捕的同志坚持斗争。同年7月27日,由于他的耐心教育,一位看守将他扮成狱卒,放出了监狱。

  1937年8月底,经天津、青岛,辗转月余到达济南,在平津同学会国际部工作。中共山东省委遵照刘少奇的指示,决定开辟冀鲁边区的抗日工作,派他前往接收原河北省津南特委和山东鲁北乐陵中心县委所辖11个县的组织关系,筹建鲁北特委。到达冀鲁边区后,成立了鲁北特委,他任书记。

  1937年10月,鲁北特委改为冀鲁边工委,仍任书记。期间,他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先后在盐山、庆云、无棣、宁津、沧县、南皮、东光、乐陵等县建立抗日救国会,后又组成“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联合广大爱国人士参加抗日。

  11月,他争取和改造了一些掌握在爱国人士手中的地方武装,成立了游击小组,并收集国民党散兵游勇遗弃的枪支弹药,向土豪劣绅借枪、募捐,扩大力量。在盐山、乐陵、宁津、庆云、无棣等地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组织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任救国军政治部副主任。他工作深入,注意启发广大干部、战士的革命觉悟,使部队屡建战功,发展成为冀鲁边抗日武装的主要力量,为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38年2月,不幸牺牲,他的灵柩被安葬在盐山县(现属河北省)雀口镇西。全国解放后,又迁葬于盐山县烈士陵园。

  人物故事

  导师引领走上革命道路

  “为何我的国家积贫积弱?为何我的国家任人宰割?国家的出路在哪里?我又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些问题在16岁少年于文彬的脑子里一直萦绕。1916年,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兼盐商的家庭,衣食不愁,仆人都喊他“小少爷”。不过他从没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更没欺负过贫苦人,他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就连父亲也无法理解。

  1932年,于文彬考入河南焦作私立中学高中部,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导师——李常青(时名李耀先)。他觉得这位先生与众不同,不只教授知识,还讲抗日救国道理,这让一直心存困惑的于文彬豁然开朗。在李常青的引导下,他阅读了《铁流》《母亲》等进步书籍,开阔了视野,思想受到很大震撼。同年6月,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4年10月,焦作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于文彬被迫来到北平,开始了新的战斗。此时的李常青任中共河北省委驻北平特派员。得知学生于文彬到北平后,就安排他进入华北学院“读书”,以学生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父亲寄来的生活费,他主要用于革命活动,或帮助生活困难的同志。后来,父亲得知实情,极为恼怒,一气之下停止了经济支持,但于文彬对革命的坚定却丝毫未受影响。

  1936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了白区的团组织,于文彬也于同月转为中共党员,并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干事、市委大学部书记。

  抓住枪杆子抗日

  “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0月,21岁的于文彬被山东省委安排到鲁北抗日前线,与中共津南特委负责人马振华等成立中共冀鲁边工委,于文彬任书记,马振华任组织部长。冀鲁边工委的建立,统一了津南、鲁北地区党的领导,为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于文彬到达边区时,抗日救国会已发展到13个分会,救国军也已发展到1000多人。但由于时局混乱,救国军人员混杂,共产党员人数少,甚至有些人怀着个人目的参加队伍,使救国军的发展受到影响。经过仔细分析,于文彬决定冒险进驻救国军,夺取该军队的领导权。他在各个连队建立党支部,积极发展党员,并与战士同吃同住,宣讲抗日爱国和共产主义思想,挫败了敌对势力的阴谋,及时扭转了局势,掌握了这支部队的领导权。

  从此,冀鲁边抗日救国军在冀鲁边工委和于文彬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青春定格在22岁

  在于文彬的领导下,冀鲁边区抗日救国军采取“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方针,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保存自己,逐渐发展了抗日力量。

  山东省庆云县党史资料记载了冀鲁边区抗日救国军英勇杀敌的事迹:为开辟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冀鲁边抗日救国军先后攻打庆云、奔袭盐山、转战无棣、围攻乐陵,转战宁津、南皮,歼灭了大批伪军。一时间,冀鲁边区抗日救国军声威大振,成为冀鲁边区极具战斗力的抗日游击武装。其中收获最大的战斗当属望树镇伏击战。在于文彬等人的周密计划下,1937年12月,救国军在庆云望树镇伏击了日军车队,歼敌40余人,活捉日军翻译大盐谦治,缴获吉普车一辆。与此同时,为便于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战,冀鲁边区工委决定,在确保党对军队领导权的情况下,改救国军名称为“国民革命军敌后别纵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同时为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在救国军大队、中队、小队中设政工干部,由共产党员担任。

  1938年1月,“三十一支队”东征西讨,初步建立了西至董村、东至庆云,包括盐山南部和乐陵大部的根据地。“三十一支队”连战连捷,吸引各地青年纷纷报名参军,队伍很快扩展到2000人,同时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改善,战斗力大为提高。

  然而,不幸的是,1938年2月,于文彬在盐山保卫战期间负伤,3月,因伤势过重,在庆云崔口牺牲,年仅22岁。

  人物评价

  2015年8月,于文彬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责任编辑:何可人 最后更新:2022-06-23 10:48: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蔡如柏

下一篇:马德山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