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青春定格时,他们大都连名字都没留下
2021-07-10 14:36:25  来源: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  点击:  复制链接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潮涌般的山间的风声,在距离宜昌城区近50公里的荒山上。

  早上,刚下过一场雨,宜昌的志愿者老黄带着我,换上刚买的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山间行走。

  山间的风夹杂着点点细雨,往我们身上扑,我们把在山下买好的香烛用塑料袋裹紧藏在衣服里。脚下的碎石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好像一路有人在说:你们来啦、来啦、来啦……

  山高林密,上山的路着实难走,因为人迹罕至,不少地方已经看不到明确的路,即便老黄前次来祭拜后一路上留下了很多标记,但我们还是走错了地方。兜兜转转好久,凭着他第一次前来路上拍的视频,我们反复比较树枝的形状和周围的地形,终于走到了山巅的一排荒冢前。

  枯枝杂草间,成片地立着许多座坟,没有名字、没有番号、也没有事迹。

  这一片几乎无人知晓的抗战时期中国军人的墓地,在他们1942年-1943年阵亡七十多年后才因有心的志愿者偶然地遇到知情者而被发现。

  所幸,一同长眠于此地的还有四位他们的同袍,在旁边留下姓名和番号;所幸,曾经有一位童家的奶奶几十年来一直居住在山上,她记得他们的故事,在归去前她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了自己的孩子;所幸,那位奶奶的孩子,那位姓童的大叔依然住在山脚,还能够给我们讲述那一群年轻人的故事。

  那是1942年腊月二十九日夜,新年的爆竹声即将响起,哪怕宜昌城区早已沦陷,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年总是要过的。

  彼时的宜昌算是依靠长江天险阻隔日军的最后一个关键点,哪怕宜昌城已经沦陷了两年,但依然有大量的中国军队驻守在宜昌周围,阻挡日军向陪都重庆进攻的步伐。为了这个战略目的,国民革命军第75军已经在宜昌一带作战多年。

  这一天,75军第6师16团3营8连中尉排长唐汉正率部驻守湖北省宜昌县龙泉白家坪,这一天谁也没想到日军会发动偷袭,这一天,童家奶奶曾告诉孩子,山间突然爆发密集的枪声和喊杀声……

  驻扎在山顶的团部还来不及下山支援,这一排的将士就全部阵亡。偷袭成功后的日军很快退却,只留下一地的尸骸。村民们悲愤地将牺牲的将士们收敛起来,埋葬在他们曾用生命守护的山林里。

  那时的龙泉很穷,村民拿不出钱为将士们立碑,只有地主唐老板舍不得同姓的唐汉排长无名无姓地长眠于此,自己出资为唐排长铭刻了墓碑:唐汉,湖南人,出生地址不详,年龄不详。国民革命军75军第6师16团3营8连中尉排长。

  四个月后,75军的又一批军人阵亡,同样被埋在了这片山林里。这一次,童姓老乡告诉我们,有三位立了功的士兵留下了名字:李继槐,湖南嘉禾人,生于1917年,国民革命军75军第6师17团2营5连中士班长;张思经,江西清江人,生于1914年,国民革命军75军第6师17团2营5连一等兵;邓大宾,宜昌秭归县人,生于1922年,国民革命军75军第6师17团2营5连一等兵。

  而其他的人,依旧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山间的杂草很深,树木顽强地生长着,和雨水跟风一起,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山林。他们的坟正在慢慢的消失,一如他们没有留下名字的人生,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一点点痕迹。如果不仔细查找,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片片的坟地,埋葬着那一群青春早已定格的中国军人!

  还是宜昌,南边村的养老坪,曾经的75军战地医院所在地,2010年9月,南边村宜巴高速公路工地动工,发现了许多遗骨。经文史专家考证,遗骨应为75军预四师将士遗骸,该地埋葬的数量至少有3000余具。可如今,我们能找到的只有三块藏在老乡家里的墓碑,上面简单地写着“74”、“116”、“290”,没有名字、没有年龄、没有故乡……什么都没有!

  在萍乡,赤山镇的姚家山,58军抗日战史《壮志千秋》曾经用一页半描述了这一战的惨烈,却没有留下阵亡将士的名录。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们,他们的父辈祖辈在战后曾经在这一片山头用开战前部队挖的战壕当墓地将阵亡将士掩埋其中,只是谁也不知道那些青年军人的名字。

  这一片山地没有留下哪怕一块墓碑,至今只长茅草……

  在金华,白龙桥镇的筱溪村,曾是“军政部第十四兵站医院”所在地,收留了许多前线下来的伤兵。一位姓郑的老乡告诉我们:常常在窗外听到高声喊叫的声音,听着听着,声音越来越小,后来就没了……重伤不治的伤兵被抬出来,棺材也没有,就用一块布一裹,埋在经堂后面的溪滩上。溪滩上,曾经立有上百块墓碑,如今只有三块留存,没有人知道另外的上百名年轻的中国军人,他们是谁、多大年纪、家在哪儿……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7-10 14:42: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卢沟桥的血与泪,再也没有老兵讲给我们听了

下一篇:百年一遇的大雨,河南抗战老兵是否安好?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