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冯杰|口述史新发现:淞沪会战,蒋介石从德国买的大炮白白损失四门
2020-07-16 09:07:32  来源:今日头条 文/冯杰  点击:  复制链接

 

  说起抗战老兵口述史,近几年比较热门,相关出版物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我随便列举几本:《金华抗战老兵口述实录》《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口述历史:广西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记忆碎片》《滇缅战场追忆:中国远征军老兵口述汇编》。

  最近,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南京保卫战南京民间调研团团长张定胜等人联合编著了一本《南京保卫战老兵口述史》(南京出版社)。笔者一直关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连续数晚捧读,觉得其中有几篇口述文章质量颇高,提供了一些重要细节,能够引发新的探讨。今天先介绍炮兵第10团老兵李文华的口述访谈。

  北京甄锐先生制作的炮兵第10团作战模型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直接掌握的几家兵工厂中,除了上海和汉阳厂能够制造少量山、野炮外,其余一般都只能量产迫击炮。为了应付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国民政府展开了一系列军备建设,其中一项就是在德国顾问建议之下,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购买24门口径150毫米的榴弹炮。因为使用特制的32倍径炮管,所以一般简称为“32倍15榴”。

  莱茵金属150毫米榴弹炮对于德军来说,不过是师属炮兵团的常规火力支援单位,到了中国却摇身一变为需要最高统帅批准才能动用的“战略级”宝贝武器。24门榴弹炮编成机械化炮兵第10团,下辖3个营,每个营下辖两个连,每个连装备4门炮。由于实在太珍贵,蒋介石从来不舍得整体使用,往往视战况紧急程度弹性分割配属,有时一个排、有时一个连,顶多一个营。

  《战时画报》刊载的国军德制榴弹炮照片

  李文华,1914年12月25日出生于山东泰安,1935年考入南京汤山炮兵学校,毕业后分发至炮兵第10团第2营第4连,他说:“我们的营房驻扎在离汤山两三公里处,每一个礼拜放假,就被允许可以出去看看。一个连上派一辆卡车,将我们送到南京来玩玩,当时规定夫子庙是不准我们去的,有宪兵盯着我们。”

  八一三淞沪会战,炮兵第10团第2、第3营奉命参战,在团长彭孟缉的精心指挥下,每次炮击后总能安全撤离迅速掩蔽。9月下旬的一天,第3营排长张士英接到袭击日军设在上海跑马厅临时机场的命令。22时,一门重榴炮急速射击,几十发炮弹很快全部发射完毕。这时,日军探照灯光束头已经交会到炮位一侧的大树梢上,张士英急令撤退,好在动作利索,否则就可能人炮俱毁。

  第三战区炮兵总指挥邹作华其实并不赞同零敲碎打,“分割使用,把各连配属于步兵师,以致力量分散,大失效用。炮兵无统一指挥,不能集中威力”。他认为如果把炮兵第8团、第15团、第16团全部调到淞沪,统一指挥,集中火力,或有攻击成功之可能。邹总指挥的想法很好,但忽视了一个基本问题,总共就这点实力,华北战场难道就不需要炮兵吗?

  淞沪战场炮兵总指挥邹作华

  日军登陆杭州湾北岸,国民政府军队腹背受敌,只好仓促撤退,几十万军队拥挤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公路上,场面混乱不堪。贾亦斌时任第1师第4团第1营少校营长,他说:“在方家窑(今属上海市青浦区)附近的一条河上有座公路桥,我方工兵在桥上埋下了许多地雷,目的是阻止日军追击,哪知我军很多部队尚未撤完。炮兵第14团开到了河对面,团长彭孟缉听说桥上埋下了地雷,痛哭失声,中国就只这个像样的炮团,怎么办呀!眼看他们忍痛把大炮全都推进河里去了。”

  贾亦斌先生的回忆文章有一处明显错误,把炮兵第10团番号记成了第14团,此外在文字表述上不够精准,团长彭孟缉在现场指挥,并不代表该团三个营都在方家窑(实际上分散使用),“他们忍痛把大炮全都推进河里去了”云云,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24门榴弹炮全部葬身河底。

  民革中央荣誉主席贾亦斌

  笔者曾在台北“国史馆”查到一份档案《中央二十个炮兵团历次会战及现有火炮数量概况表》(1939年3月19日军械司调制),表格数据显示:“32倍15榴”在“抗战开始时24门”,“南京转进时24门”。因此,笔者此前一直认为贾亦斌先生的说法“孤证不立”,炮兵第10团参加淞沪会战并无损失。直到近日看到李文华的口述,再去查找台北“国史馆”档案,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方家窑附近的苏州河上有座公路桥,我军工兵在桥上埋下了许多地雷,想要阻止日军追击,可我军有很多部门没有撤完,重炮10团第2营便是其中之一。没办法,士兵的生命是第一位,彭孟缉当机立断,命令我们将重炮全部推进苏州河里,整整一个连四门炮都损失了。”

  抗战老兵李文华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贾亦斌回忆文章和李文华口述访谈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前者没有说清楚损失几门炮,笼统地以为彭孟缉团长率领整团都在方家窑,后者精确证实损失4门榴弹炮,属于第2营第4连。那么问题来了,台北“国史馆”的原始档案怎么回事?明明少了4门炮,为什么统计“南京转进时”(1937年12月)仍是24门炮?

  笔者分析其中原因,有可能刻意瞒报,德国榴弹炮来之不易,撤退路上平白无故乌龙损失一个连,蒋介石知道真相后势必火冒三丈,因此暂时压一压,统计时不往上报,反正总是分割配属,无需统一亮相。当然,时间久了终究“纸包不住火”,笔者查到另一份台北“国史馆”档案《派员调查独立炮兵团关于机械化炮兵报告统计表》(1939年7月21日),炮兵第10团一栏赫然写着:“炮种十五榴弹炮“”炮数20门”。

  全面抗战开始前夕,蒋介石在汤山炮校视察德制榴弹炮

  由此可见,当原始档案与回忆文章(口述访谈)说法迥异的时候,一味否定后者并不科学,尽管抗战老兵整体记忆力衰退厉害。炮兵第10团淞沪会战损失的个案恰好说明,虽说档案文献原生态,但基于种种原因,当时记载未必百分百真实。作为后人,我们研究抗战历史,还需不厌其烦交叉引证各种史料,尽力还原历史事件现场。




  参考文献:

  1、贾亦斌:《自告奋勇参加淞沪抗战》,邓一帆主编:《记忆中的淞沪抗战》,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2、李文华:《在南京浦口接应唐生智的炮10团》,张连红、吴先斌、张定胜编:《南京保卫战老兵口述史》,南京出版社2020年版

  3、《中央二十个炮兵团历次会战及现有火炮数量概况表》(1939年3月19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80103-00038-004)

  4、《派员调查独立炮兵团关于机械化炮兵报告统计表》(1939年7月21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80103-00047-007)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2-07-26 10:58: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冯杰|河南会战,蒋介石为何在日记中大骂嫡系将领?

下一篇:冯杰|昆仑关“大捷”只是局部的惨胜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