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橡树 | 淞沪会战之《八佰》前战:蕰藻浜,桂军大反击
2022-05-31 08:49:48  来源: 流浪的橡树  点击:  复制链接

图片

  向淞沪战场进发的桂系第21集团军。

  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淞沪战争爆发。

  8月22日晚至8月23日晨,日本陆军与海军达成联合作战决定,大举增兵淞沪战场,淞沪会战就此升级。

  9月9日,日军海陆空战力全面打击月浦、罗店等区域,战至大约9月11日,陈诚第15集团军右翼阵地被日军突破。

  于是,右翼国军只得次序退至罗店以南施相公庙、浏河预筑阵地。

  同时,张治中第9集团军转移到北站、江湾、庙行、蕰藻浜右岸沿线,进入预筑阵地,与日军再度形成对峙。

  国军发起淞沪会战,客观上破坏了日军在华北以现地谈判诱降、逼降盘踞华北的宋哲元、韩复榘等军阀的计划。为此,华北日军在突袭、占领平津之后再无停战机会。

  一脚油门,日本战车再次冲向南口会战、庄户会战和保定会战。

  日本高层心知肚明,如是战争无节制蔓延下去,以日本之国力、军力,为中国广袤空间和时间稀释、消耗,犹如深陷泥潭,后果难料。因而,日本陆、海军及政府在协商之后,制定出新的侵华战略。

  即以完全控制了华北的日军编组为华北方面军,以津浦线、平汉线南下,配合华东日军,决战淞沪,逼降中国。

  日军三个月亡华的叫嚣,即在这时候叫得最为响亮。

  于是,在进入1937年9月以后,淞沪战场就替代了华北战区,成为日本欲图解决中日战争的核心战场。

  日本军事重心就此转向京沪杭战区。

  为加快解决上海战事,日军不仅将华北方面军的第9、第13、第101师团,以及台湾重藤支队调拨上海派遣军序列,甚至将以原东北军改编的伪满洲国军李春山旅团、于芷山旅团等部再次增兵淞沪。

  ——伪满洲国军李春山旅团、于芷山旅团等部都是装备了装甲战车、炮兵等现代化兵种的伪军精锐。和电影里面的伪军大不一样。这部伪军在淞沪战场独当一面,作战极为凶狠。杀降,抢掠,恶行不逊日军。

  川军饶国华部即为伪满国军围攻击败,饶国华殉国。

  这段历史目前少为人知,也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不过,伪满国军参与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和南口会战、太原会战等等旧事,研究抗战史的学人都有相当的结论。

  尤其当年日军拍摄的战地电影,不乏日军、伪满军各执军旗,由上海到南京沿途冲杀,最后突进南京城的镜头。

  9月下旬,日军在淞沪战场,集结了陆军5个主力师团,2个重炮旅团、及日军战车、工兵等技术兵种,日海军陆战队、台湾重藤支队及伪满洲伪军近20万人。

  在机械化战争时代,重炮犹如今天的导弹。

  当时,日军的1个重炮旅团装备、战力,即超过中国全军重炮之和。

  此外,日军在淞沪战场参战各部,更得到日本海军第3、第4舰队强大远程火力支持,海航180架战机参战,超过3万的海军陆战部队配合。

图片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一处炮群。

  海航之外,因为华北日军南进山东,日军陆航210架战机转场南下,也在这一阶段参战淞沪战场。

  淞沪战场再一次升级后。

  中日战力对比悬殊。

  淞沪战事急遽恶化。

  中日战争涉及政治、军事、经济、人才等等方面的全面博弈,并非单纯的战场较量。

  七七事变之后,国军为顺应全国开展呼声,选择在国际瞩目的京沪杭地区主动出击日军,在会战早期的战略目的,既为破坏日本蚕食战略,打出日本全面侵华意图,也为在国际性影响都市曝光日本侵华行径,引出列强干涉或者直接支援抗战。

  所以,在最初制定淞沪会战作战计划而言,国军欲图在华北南口、平西山地牵制日军侵华主力华北方面军无法南下,继而集中优势兵力,凭借京沪杭便捷后勤支撑,在初战即快速歼灭上海日军。

  继而,在争取到淞沪会战胜利之后,国军既能够得到国际支援,背靠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京沪杭地区,再循当年北伐旧路,全军北上华北,决战日本华北方面军。

  ——倭寇之国,人口又少,GDP更是逊色中国。

  报媒、名流相互鼓励,在七七事变之前,中国速胜论广为传播,竟然泛为舆论主流。

  当时,无论普通军民,或者所谓民主人士、高层军政要人,往往出于各种原因,无论是否懂得军事,均是喜欢夸夸其谈,大多认为速战决胜日本非常合情合理。

  于是,民情汹涌,稍有人敢于清醒直言,发出异声,必遭名流、报人口诛笔伐,变身汉奸。

  ——现在回望国军主动发起淞沪会战,很难说国军这次作战没有受到当时民情舆论的影响。

图片

  参战淞沪会战的桂军官兵。

  日军并没有按照国军按照近代战争思路的预料,由华北南下,按部就班沿山东、江苏打通津浦线,而后进入淞沪战场。

  现代化日军采取选择海路,由本土、东北、华北、台湾等地,快速向淞沪投放兵力,对上海发起陆海空攻势。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场现代化多兵种、多军种协同下的两栖作战。

  ——那些嘲笑日本军队相比苏、英、法军落后,只能侵略中国的网络军迷朋友们应该注意的是,即便到了现在,当年日军在淞沪会战排出的海陆空并进的攻势及多军种、多兵种统筹作战能力,除却寥寥无几的顶尖的军事大国之外,可能绝大多数国家也无法办到。

  可见当年,以步兵为主的几乎来自农家子弟的近代化的中国军队,在骤遇强敌之下,在淞沪战场陷入被动,在华北抗战屡战屡败,很大程度完全是中日战力差距问题。

  这不是哪个军神可以解决的问题。

  战至1937年9月中旬,中国军队战损极大,既没有实现之前的战役目标,淞沪战场战事胶着也就渐成骑虎态势。

  于是,中国方面自然在全局战局变化间,随之不断调整应对战略。使得淞沪会战的对日政略、战略回归到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及国际关系方面。

  利用日军在华北、华中尚未形成全局化、体系化侵华方略的空档,极力通过淞沪会战减轻华北压力,扭转日军全面侵华的侵略轴线由自北南下为自东向西,沿长江仰攻中国腹地。

  以淞沪会战就近掩护上海工业、学校、物资、人才大撤退,为持久战略进行必要的工业、物资、人才的储备。

  坚持淞沪抗战,提振全国军民抗战决心,曝光日本全面侵略意图,通过国联大会和九国公约签约国、观察国会议,引出列强干涉或者直接支援抗战。

  9月21日,为完成淞沪会战的战略任务,国军针对日军不断增兵,再次调整会战部署。

  国军以陈诚指挥第15、第19集团军为左翼兵团,在蕰藻浜以北万桥、罗店、广福等地区形成防线。

  以朱绍良替换张治中指挥第9集团军为中央兵团,在北站、江湾、庙行等地区形成防线。

  以张发奎指挥第8、第10集团军为右翼兵团,部署在苏州河以南至杭州湾北岸地区。

  至此,国军在狭窄的淞沪战场陆续投入兵力,已经超过了75个师、近70万军队。

  国军以几乎倾国所有的精锐,摆放在日军海陆空强大火力覆盖的战区,既然要实现淞沪会战战略目的,也只得血战,死战,力拒日军登陆作战。

  他们的背后,就是上海。

  失去东北之后,上海作为中国的工业、经济中心,更为举足轻重。

图片

  上海市民远眺淞沪战场。

  要坚持持久抗战,就必须的尽量完成上海的军工和其他工业的拆除搬迁,以及上海的军政机关、大学、人才、物资的转移。

  事实上,正是淞沪会战期间的上海大撤退和武汉会战期间的武汉大撤退,抗战中国才得以在战争中保全了有限的工业、人才、物资血本,继而奠定了后来的八年全面抗战的工业、人才和物资的基础。

  否则,抗战后果难以想象。

  同时,淞沪会战于淞沪守土抗战唤起全国士气,维护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国际上的起码形象等等战略目标,都使得国军不可能如现在的纸面军事家分析那般,去选择退后一、二百里,为回避日军海陆空攻势,而轻易让上海沦丧之后再去抗战。

  以血肉顶住日军陆海空炮火,每多一日,便可以多转移一些物资,撤退一些文化和技术人口,唤醒一盘散沙的军阀和民众的现代家国意识,争取世界主流国家的同情和支持。

  ——历史确实事出有因,因而为今天留下了那一页惨烈的记忆。

  对于淞沪会战这段惨烈的记忆,现在的人们可以选择淡忘,但不可以选择践踏。

  当年,国军寥寥无几的空军、海军战力极为微弱,唯有依靠几乎近代化装备、训练的步兵,拥挤在几乎没有防御纵深的狭窄战区,于编制杂乱,隶属不一的战斗序列,由凌乱的军令、军语、密码来指挥、协调,与现代化的日军海陆空血战。

  淞沪会战,在日军海陆空动辄数百公里、数十公里、数公里的强大火力覆盖下,中国在战争史上,凭经验总结得出的靠人多拼命,靠人命堆积赢得胜利的军事理念,遇此一战,惨遭颠覆。

  可以说,在军事上,无论国共,抗日战争都是中国军队由近代化军队走向现代化军队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阶段。

  上溯至清末至民国初期,各种军阀混战遗留下来的积贫积弱的国情,使得那一代的军人为抵御外辱,付出了现在人们难以想象的惨烈的、壮烈的牺牲。

图片

  淞沪会战,侵华日军司令陆军松井石根(右)与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左)。

  9月24日,日军以舰炮、航弹反复轰炸、掩护步兵向国军第66军阵地发起总攻。

  国军第66军为广东粤军。

  淞沪会战爆发之后,1937年9月1日,粤军抽调精锐之第159师、第160师,及粤军最为精锐的教导旅彭林生部,正式组建了第66军。

  然而,9月中旬,等到第66军2个师1个旅千里迢迢由广州赶往淞沪战场,正值南京部队第一轮血战之后退后补充,于是,该军接替防守刘家行防线,即正对临海日军战舰、航母协同下的日军主力作战。

  不过2、3日,几番血战不退,冲锋在前的号称粤军种子部队的教导旅几乎全旅覆灭。其番号取消,剩余兵员补充另外第159师、第160师之后,第66军再组防线,血战不退。

  战至9月底,正值中国积极外交寻求国际援助和上海大撤退的关键时刻,第三战区决定转入第二防线继续作战。

  血战一线的国军各部已经退无所退。

  9、10月间,日军以强大的陆海空火力向内陆平推,不断进逼淞沪战场国军防御阵地核心蕰藻浜一线。

  就此,日军发起淞沪会战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攻势。

  在这一阶段作战中,日军火力密度、烈度都达到了淞沪会战前所未有的顶峰。

  在蕰藻浜中央防线方向,日军派出战机助战之外,沿线平均17米配备一门重炮,在主要冲锋方向配置数十辆坦克,各部日军步兵轮番发起突击。

  战至淞沪会战后期,弱小的中国空军在淞沪会战几乎消耗殆尽,日军海军、战机再无顾忌,肆意以大口径舰炮,战机疯狂向国军阵地狂轰滥炸。

  10月1日,日军在舰炮、战机火力配合下向国军发起攻击。

  战至10月15日,日军突破蕰藻浜国军防线,居中截断国军左翼兵团和中央兵团的联系,淞沪战事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最后时刻。

图片

  淞沪会战后期,正在发放给养的日军。

  1937年10月19日,在第三战区官兵翘首盼望中,当时号称国军精锐的桂军精锐21集团军主力,匆忙赶到了淞沪会战的中央战场。

  当时的桂军采取日军编制,每师两旅,每旅两团,每团约1500人,装备德式枪械,英式服装和钢盔,以美式教材训练,全军官兵勤于训练,作战顽强,吃苦耐劳,极有战力。

  桂军之中,尤以成军于1926年的第7军,在北伐战争中,在粤军第4军和湘军第8军配合下,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攻克武昌。之后,第7军转战入赣,几经激战,击溃孙传芳主力,成为当时北伐军中号称与第1军比肩的“钢军”。

  到了抗战军兴之时,桂军直辖军队得到极大发展,拥有7个军共20余万人。

  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投入淞沪会战的桂军,即为桂军第7军和第48军组成的第21集团军,全军6万余人。

  得悉桂军在淞沪会战紧要关头赶到战场,蒋先生和白先生等极为惊喜。

  是日,不甘于在淞沪会战被动挨打,白崇禧、陈诚及第三战区制订了以桂军生力军为主,采取了“中央突破”战法,向刚刚占据蕰藻浜南岸立足未稳的日军发动反攻的作战计划。

  于是,长途辗转,风雨兼程赶来的4个师的桂军将士们未及休整,立即以营、团规模,在第三战区拼力凑齐的10余门75口径山炮掩护下,向日军发起了反攻。

  这是国军在淞沪会战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攻。

  悲壮军号声此起彼伏于萧杀的战场,混杂着漫天的炮火,渲染出淞沪会战最为悲壮的场景。

  在军旗引导下,桂军冲在最前面的是1万余人的敢死突击官兵头戴英式头盔,潮水般向蕴藻浜日军冲去。

图片

  淞沪会战期间的日军步坦机动。

  几乎同时,日军吉住良辅第9师团、伊东政喜第101师团主力,以及日军第3师团一部,亦向蕰藻浜南岸发起总攻。

  炮火纷飞,枪弹如织,血雾弥漫,残肢四挂。

  向着炮火,无数的桂军将士如大潮一般向北汹涌奔腾,被击中,倒下,未被击中,继续呐喊着向前冲锋……

  中日两军火力悬殊,在会战即将揭晓的最后时刻,国军官兵唯有以血肉的胸膛,去博取赢得淞沪会战的主动。

  日军重炮、舰炮、战机火力自数百、数十、数公里外,疯狂地向潮水般的冲锋的桂军将士倾泻,打出了淞沪会战最大的弹药消耗。

  ——而此刻,素以智计闻名的白崇禧困守指挥部,神不守舍间如痴如醉。

  在现代化火力面前,再多的智计也无法改变现代化战争的进程。白崇禧唯有听天由命,等待最后的战果。

  这天,桂军发起的第一波反击失败。

  未及天明,在蕰藻浜南岸的国军各部配合下,廖磊率赶到战场的第21集团军余部,决意借夜色掩护,继续发动全线反击。

  深夜,狂轰滥炸耕犁过的蕰藻浜两岸,血肉与泥土混杂着散发出死亡的气息。

  冲锋号响起之后,桂军官兵跨尸而过,向着日军舰炮、坦克、重炮、战机……发起一浪又一浪的死亡冲锋。

  ——有人以一句话,描述了桂军在蕰藻浜两岸冲锋时令人潸然的悲壮场景:

  敌人有飞机、坦克、重炮,而我们,只有士兵的胸膛。

  战至22日,桂军最后的步兵冲锋终于彻底消融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中,于是,激烈的战场终于沉寂下来。

  ——火海,到底打垮了人海。

  仅仅3天,参战10个桂军步兵师,6万余桂军将士,伤亡近4万人。

图片

  淞沪会战,日海军陆战队一部。

  首轮冲锋近万敢死突击部队,几乎无一生还。

  是役,桂军直接参战的6个旅长,3死,2重伤,1轻伤。

  其中,身先士卒领军反击的桂军522旅旅长夏国璋、510旅旅长庞汉祯、第511旅旅长秦霖等高级将领,临阵力战,壮烈殉国。

  得悉桂军敢死冲锋,在蕰藻浜反击战惨遭失败的消息,蒋先生在日记里懊悔不及:

  沪局以桂军挫败顿形动摇。

  满拟以桂军加入战线为持久之计,不料竟以此为败因也。

  战后,日军第9师团战史记载了桂军这次反击战:

  ……气势、勇气可佳……但武器装备太差,战术老旧……。

  ——号称军神的白崇禧可谓中国近现代史首屈一指的兵家巨匠。

  然而,长期囿于国内战争,使得白崇禧也过分迷信刺刀冲锋,白刃近战的气势如虹的散兵线冲锋。

  不仅白崇禧,如林彪指挥平型关作战,彭德怀等指挥关家垴战斗,中国军队在内战中屡见成效的决死冲锋,在对日作战中,显得都不太理想。

  由此,抗战军队不分国共,都在对日作战之后开始吸取教训,强化战法、战术的学习与改革,使得军队作战素质得到相应的提升。

  这是后话。

  桂军第21集团军的总反击作战失败,对淞沪战场国军作战部属和士气的打击尤其沉重。

  可以说,蕰藻浜反击战是国军于淞沪会战最大的战术败笔。

  桂军第21集团军战斗意志极为顽强,尤其训练有素,谙熟夜袭,冲锋,格斗,肉搏,但是,在初次与日军交手前,在国内战争经验丰富的桂军终究不知道现代化海陆空作战。

  虽然桂军作战顽强,冲锋发起,官兵视死如归,完全无视日军狂轰滥炸,反击部队在日军远程火力威胁下,更是无所畏惧进行机动、集结、冲锋,然而,人海终究拼不过火海,因而也就注定了蕰藻浜反击战的必然失败。

  至此,战至10月25日,由白崇禧、陈诚、胡宗南等人督率第1军、第7军、第18军等十余万精锐,在蕰藻浜一带先后多次发起猛烈反击全部失败。

  日军转入全线总攻击,分进合击淞沪战场中国军队的核心阵地大场防线。

  大场防线,为淞沪战场核心战场的中央兵团和左翼兵团的交界地,更是闸北及淞沪主战场的中国军队往南京方向撤退的南翔、真如要道的门户。

  日军如是猛攻之下占领大场阵地,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的中央兵团和左翼兵团主力,也就必将为日军切割、合围。

  因而,中国军队如要继续淞沪抗战,主力就必须要转向苏州河南岸及南翔、真如一带,重新组织防线。

  为此,中国在军事作战方面为周全政治、经济和外交及国际关系等等考虑,决定将最精锐的第88师孙元良部留在闸北,分拆为连排战术单位,坚持巷战,滞缓日军。

  这就引出了电影《八佰》的四行仓库之战的故事。

  蕰藻浜反击战失败在客观上固然有中日战力悬殊,桂军不谙日军战法等等原因,自然也有最高指挥失察等等原因。

  当时,国军坐守蕰藻浜南岸低洼地带临时工事,连日被动挨打的尴尬局面尤其压抑。因而,在生力军来到战场,使得白崇禧和陈诚等人有了一战决胜,抢夺战场主动权,摆脱被动挨打态势的过于迫切的预期。

  可是,如果白崇禧和陈诚等人不急于发起蕰藻浜反击战,而是以桂军精锐21集团军次第于蕰藻浜以南纵深布防,层层阻击日军,那么,国军于艰苦环境下被动挨打,虽然狼狈,但是,国军在淞沪会战可能还会夺得更多的时间。

  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

  在当时中日战力存在代差的悬殊下,以中国抗战官兵数十万众血肉之躯,要抵挡日军航母、战舰、战机、重炮、坦克等等现代化武器谈何容易。

  只能是空间,时间,才可能有效化解、消融、稀释日军侵华战力。

图片

  淞沪会战中的侵华日海军陆战队。

  就此一役,蒋先生、白先生对抗战持久战略的认识更为刻骨铭心。

  此后八年,两人也就此都成为抗战持久战略最为坚定的推行者、践行者。

  随着桂军精锐21集团军在数日间消耗殆尽,国军于淞沪之战最后希望破灭了。

  尽管如此,完全近代化装备的桂军将士还是在蕰藻浜正面重创日军。

  由于桂军数日持续不断发起冲锋,近战日军,在蕰藻浜正面主攻日军第9师团一线部队同样伤亡极大,战后,日军不得不为此暂停攻击,补充兵员,调整兵力……

  桂军敢死,善战,绝非虚名。

  不过,除却桂军敢死,善战之外,桂军出现淞沪战场最让日军极为震惊的,还是日军对当时的中国抗日决心的误判。

  近代史上,无论甲午战争、庚子国变,还是后来的中东路事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中国虽大,但是各地军队各归山头、派系,均无一致对外的往事。

  在日军看来,中国军队分属军阀,派系不一,纯属一盘散沙。

  按照日本侵华之初的设想,中日战争一旦爆发,中国各地军阀势必理所当然地坐山观虎斗,甚至于趁机动手起哄,互相之间乱打一气。

  尤其桂军,自九一八事变之后,曾经与日军长期深度交流,接受日军顾问训导和日械装备,两军关系极为密切,更应该是日军潜在的中国盟友。

  然而,中日战端一开,桂军居然和湘军、川军、东北军等等杂牌军一样,慷慨赴义,走向了抗日战场,拼尽血本,顽强抵抗,这让自以为熟悉桂军的日本陆军方面始料未及,大为惊讶。

  彼时,日本陆军隐隐约约预感到,他们似乎低估了中国军民的抵抗决心。

  日军凭借现代化海陆空军力占据主动,夺得胜势,然而,血腥、惨烈的淞沪会战已经事实上唤醒了中国民众和军阀们沉睡太久的家国意识,抗争斗志。

  自此,日本借鉴以九一八事变、窃取锦州、热河等等伎俩蚕食中国的企图,为来自广东、广西、陕西、四川、湖南、湖北、云南、东北等地的战士们的顽强的抗争和牺牲,彻底粉碎。

图片

  淞沪会战时的侵华日军战机轰炸和准备冲锋的日军。

  淞沪会战战端一开,各路各地军队整齐开往上海,义无反顾投入对日作战,即宣告中国万众一心,再无从前的张学良、宋哲元。

  如此一来,日本人三月亡华叫嚣顿然破产。

  日本人再想重蹈旧辙发起侵华作战,就只能经过类似淞沪会战这般尸山血海的大战,击败已经不再是一盘散沙的中国人的反抗,才可能踏过中国人浴血尸体,继续前进。

  可是,中国人岂有被杀尽的道理?

  日军当时头脑清醒者如石原莞尔等人,也只得仰天长叹……

  淞沪会战的战略得失姑且不提,明眼可见的是,中国官兵在淞沪会战的惨烈牺牲,极为肯定地明确了,日军欲图速胜的战略、国策,随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展开,已经注定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讲和。

  日本侵华最后失败,其实淞沪会战就已经注定。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2-05-31 09:25: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橡树 | 淞沪会战:川军出川,赴国难,打国仗

下一篇:橡树 | 抗战川军,川人记忆深处不可磨灭的荣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