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橡树 | 在军事角度,解说整编第74师惨败孟良崮
2021-07-03 15:29:03  来源:流浪的橡树  点击:  复制链接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孟良崮会战态势略图。

  题记:对战争的感悟、思考,将直接推动人文、理性的养成。

  孟良崮战役历来算是热门军史话题,关于孟良崮战役的网络文章汗牛充栋,大致分类则有三类说法极为突出。首先,便是粟裕是军神说。粟裕到底是不是军神?

  据传,如是网络上有人说粟裕是军神,林彪粉丝就会强烈反对。如有人说是林彪才是军神,那么,粟裕的粉丝同样也会激烈反驳。

  实际上,三年内战期间,中国战争已经进入半机械半骡马时代。

  战争烈度及科技含量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勤保障及军队体系化运营要求急遽提升,司令部及参谋部在战争中重要性日趋重要。

  所以,如无视当时实情,而非要认为只有军神才可以打胜仗,显然是看《说唐》看得入迷的梦幻误会。

  孟良崮战役期间,陈毅坐镇华野总部,粟裕与许世友则大致为华东两大主力集群老总,都算是华东军政一把手饶漱石的帐下大将。

  研讨三年内战在说到山东战区往事而无视饶漱石,无疑缺憾。

  尤其,有的纪实文学描写1948年5月,粟裕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后让帅一说,说是因为粟裕坚决推辞,后来才就任华野代司令兼代政委。

  实则,这一重要人事任命,类似当时东北林帅破格升任东北一把手,更像是为顺应当时战争背景,中央及饶漱石、陈毅等应对战时需要而对华东野战军顶层军权的一次商洽、调整。

  只是,1955年粟裕封将之时,正是饶漱石犯事下课之时。

1948年,陈毅走后,饶漱石(居中)、粟裕(左2)、谭震林(左1)等在济南。

  饶漱石黯淡出局,华东野战军往事就此一撇一捺,行草换位魏碑,粟裕也才可能顺理成章走上前台。

  否则,以陈帅是井冈山时期三巨头之一,饶漱石更是跃马第一的华东军政首席大佬。两位老大都在革命道路上你追我赶,要以后起之秀的粟裕,要与二位山东领袖比肩,显然不切历史的实际。

  孟良崮战役到底是谁指挥?

  饶漱石是否参与这次会战的决策,至今尚未解密。

  然而,孟良崮会战核心是孟良崮围歼整编74师,客观上是国共军双方云集数十万人马的大会战。

  按照正常的战争及军事情况分析,如此大规模会战,作为会战的主动出击方,华东野战军会战总指挥部绝无设置在抵近战场5、10、20公里地方冒险的道理。

  所以,粟裕指挥部实际上应该是孟良崮会战的前指。

  这是军事和战争的基本逻辑。

  战争和军事具有其特有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精密性。所谓名将决定成败,其实与历史和战争无关,只是源自评书、演义以及报纸新闻。

  第二,地主家属当签军说。

  我一直怀疑这个说法可能起源于那个朋友的钓鱼原创。

  在2010年左右,网络喜欢军事的朋友们尤其喜欢原创一些似是而非的钓鱼贴,比如陆房大捷击毙日军大将,中苏二战后在蒙古大战,二战时期国军参战诺曼底登陆等等,都是影响极大的钓鱼原创。

  在明眼人眼里,钓鱼原创破绽百出,但是,更多非专业圈子的读者,自然难免深信不疑。

  坊传,孟良崮激战,攻方督战、驱逐地主和地主家属上去挡子弹,守方心软不忍下手,于是防线崩溃。

  然而,这个地主家属当签军说,在当时战事环境下,绝无可能。

  理由简单,孟良崮攻击和平原攻城完全两个概念。

  孟良崮一带地貌复杂,地形破碎,山地陡峭,群山连绵且比高较大。

  要在这样的地区进行激烈、攻防高频率转换的作战,如以缺乏军事训练和素质锻炼的老弱病残的地主和家属推到前敌,他们可能走到山脚,早就两腿打闪,那里可能完成如此任务。

  要用老弱病残的非军事人员完成山地纵深数十公里的机动,赶到前线充当炮灰,行军耗时这个漏洞,显得尤其突兀,且无法自圆其说。

  此外,在冷兵器时代,签军排在当头,固然有一定军事价值。

  但是,现代战争,守方既有手榴弹、迫击炮等各式曲射火力,更有专门实施断组攻击的配套防御阵地部署的交叉火力。因而防守方避开挡在前面的签军,火力袭击后面,轻而易举。

  何况签军未经训练,人少无用,人多冲锋一旦失败、溃退,反向后退冲动自己阵脚,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写军史,读军史,得站在军事、历史及战争科学的角度,讲点道理,讲点逻辑。

  第三,谍战决定成败。

  很多军迷认为,孟良崮会战,第74整编师大败亏输,主要因为国军国防部里有郭汝槐,或者其他人,故意泄密、设局、放水……

  固然,情报、谍战是现代化战争极为重要的环节,但是,假设战争如是仅仅以谍战为先即可制胜那么简单,战争也就纯粹了。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战争并非如此。

  整编74师在出苏中作战最初,其军情几无秘密可言,也就几乎是裸露在陈粟视线之下。

  现在回望,当时国军已经泄密,尤其在苏中作战最初,由陈诚、薛岳策划的攻击路线,在军队、物资占优态势下,并没有果断截断山东和华中联系,反而稳步平推。

  至今看来,相当吊诡。

  不过,激战之后,整编74师等部还是占了上风,粟裕苏中主力也不得不退入山东地面。

  可见,这一阶段战事充分说明,谍战、情报,是战争一个要素,但不是全部。

  ——扩大谍战、情报,以猎奇的视角去分析孟良崮,其实是喜欢八卦,而不是真的喜欢历史、战史。

  如此这般,三点说完,再讲孟良崮,就得延续第三点,由郭汝槐开说这段往事。

  郭汝槐,绰号郭小鬼、郭矮子,土木系13太保之一,擅长文案和图上作业因而受陈诚赏识,起家。

孟良崮上的旅游点张灵甫指挥室。

  因为此公高寿,更兼文笔、口才了得,说起往事信口开河,使得蜀中诸多文人既不懂军事更急切想写抗战,一来二去,都是频繁引用此公回忆,竟然使得此公头顶,也是一番战神光环隐约。

  闲话。

  内战期间,操办“军改”整编74师,是郭汝槐较为出名的一件往事。

  现在看来,74军的军改,即第74军整编为74师,兵员锐减1万有余,想当然地削去辅助和后勤方面番号,却又缺乏现代化设备补充,同时,全军机动、作战更为相应后勤保障。

  一旦激战,整编第74师只得由战斗部队拨划人员完成辅助和后勤工作。

  无疑,在当时军备条件下,这次军改,完全是狠狠削减整编第74师战斗力的最大败笔。

  这个败笔的主要实施者,便是军政部长陈诚,以及提出军改方案的军政部下属军务署长郭汝槐。

  军改完成,看似兵强马壮,整编74师出苏中即多处行军、攻击,既存在军事情报泄密的可能,又因为连续作战,消耗极大,无法及时补充,战力急遽削弱。

  该部在苏中攻击依然进展,最后失败于孟良崮。

苏中作战时期的粟裕将军。

  有无谍战、情报因素?

  肯定有。但绝不是全部。

  写军史,及阅读军史的思考,其基础必然是战争及军事学基础。

  如是背离这个基础,不讲道理,不讲逻辑,靠哪位名人名言警句,或者以飞来传去的内部消息、秘闻去解读战史、战争,显然是一种遗憾。

  我写战史、军史,唯一能够做到的,无非是努力以尽量接近真实。

  而要努力接近真实,尊重专业的、基本的科学,在逻辑和理性的框架上完成独立的思考,便是前提。

  那么,我们还可以在稍微专业的视角,再读孟良崮战役。

  比如,马歇尔在他的军事名著《人与火,未来战争指挥问题》里面,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的军事学观点。

  即“积极战斗人员”比例与战斗力关联,且成正比。

  任何一支作战部队都存在“积极战斗人员”和“非积极战斗人员”。

  通常,“积极战斗人员”在实战比例都小于“非积极战斗人员”。

  通过调查,在二战列强军队里面,德军里面“积极战斗人员”比例最高,在二战早期不过30%;后来,美军参战,“积极战斗人员”比例则不到25%。

  被誉为斗志高昂的苏军,则仅有17-20%。

  苏军的“积极战斗人员”比例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就是苏军频繁被大量伤亡、被俘、甚至溃散。

老电影里面的张灵甫指挥部。

  可见,“积极战斗人员”比例,实则就是我们认识的士气的更完整的提法。

  回到孟良崮会战战场不难发现,当时,抗战才结束,人心思稳,民心求和。

  如此一来,军队“积极战斗人员”比例可能较低。

  素以编练、实战精锐的整编74师更不例外。

  战前实施军改,大批老兵裁员、转业,“积极战斗人员”比例降低,自然使得该师战力相对抗战时期有所降低。

  拼人,以及拼武器、拼火力,固然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但是,如果当双方的“积极战斗人员”都降低到接近的水准,作战双方对战之间,在拼人,拼火力、拼后勤方面,也就变得模糊和无法判别。

  说到拼人,其实,并非以比较人数去肤浅比较、分析战争。

  在现代战争中,拼人,以及拼火力、拼后勤等方面,早就不可分拆。

  比如抗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国军人数都比日军多出倍数。然而,国军每战艰苦,都是以拼人去抵消在火力、后勤方面的劣势。

  然而,说到拼人,就要知道两个战争定律:

  作战双方战力一定,实施远距离交战的时候,任一方实力与本身数量成正比。

  作战双方战力一定,实施近距离交战的时候,任一方实力与本身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换简言之,就是远距离交战,装备好、战力强、训练有素的一方更容易取胜。

  近距离作战,人数多的一方,一涌而上更容易取胜。

  然而,如当一方火力可以完全压制对方,所谓近距离作战一拥而上,也成为了不可实现的事情。

  张灵甫和整编74师最后惨败,在战略和战役上,很大程度其实都在都践行着这几条战争定律。

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打完抗战全场,张灵甫确然是抗战英雄。

  抗战自淞沪会战开始,他能够担任一位出色的团长、旅长、师长,却在未必是整编之后的74师的合格的最高指挥官。

  内战早期,在苏中作战,整编74师作为重装师出场,一直靠着相距不过2、30公里的兵站支持而展开行军、作战。

  这也是整编74师能够在苏中连战连捷的客观因素之一。

  然而,等到进入鲁南到最后上了孟良崮,整编74师不仅脱离垛庄兵站,更是脱离主要交通线超过50公里。

  火炮、汽车缺油,无路,自然无用。

  军马、军骡既缺草料,要走山路更是艰难。

  在实战中整编74师机动路线走得如此极端,无论事先是否有哪位上峰命令、要求,作为第74师最高指挥官,张灵甫肯定有自己责任。

  战前,汤恩伯曾经数次电令张灵甫回防、驻守垛庄,并且电令垛庄驻防部队长,要求他也致电张灵甫要求军援垛庄。

  然而,出于无法明了的原因,张灵甫并没有回防垛庄。

  这是第74师兵败孟良崮重要军事原因。

  整编74师虽然不如美军、德军、苏军重装师,但是,整编74师每日消耗的弹药、油料、粮秣依然需要相当数量。

  重装师在执行行军、作战时不得脱离主要交通线和兵站,否则作战部队将受制于后勤保障,战力将会急剧下降。

  火力,在分析孟良崮会战中有很多文章专门论述。

传说中张灵甫阵亡之地。

  很多文章认为,被困孟良崮的整编第74师火力减弱的关键原因,是因为高居山头,被动挨打之余,却无法降低炮口炮击山下。

  实则,有所夸大。

  彼时,整编第74师重装武器搁置垛庄兵站之外,尚有较多火炮带上孟良崮。

  守在孟良崮高地,部分小口径火炮即可部署侧射火力发挥作用,其余迫击炮等曲射炮也可部署主阵地后面的反斜面,待机作战。

  ——事实上,在会战尾声,华野搜索、扫荡纵深,也正是在主阵地后面的反斜面阵地区域,俘虏了大量隐匿残兵。

  孟良崮上的这些残兵人数众多,几近3团,他们守着空枪空炮之外,饥渴交加,再无战力。

  如是张灵甫按照汤恩伯电令,派这支残兵一部回防垛庄,既无损孟良崮防御作战,又可力保垛庄不失。

  如此,战局又该如何?

  归根到底,整编第74师在孟良崮一战火力不济,导致完败,完全因为缺乏后勤支撑,致使整编第74师无法将更多的火炮和弹药带上孟良崮所致。

  如此对比史料、地图,冥想当年,换位思考,于是,往事如电影一般浮现出来。

  每一场战争,都是一场大片。

  一方,是垛庄与孟良崮被截断,失去后勤保障的3万余战兵的整编第74师。

  一方,是饶漱石及华东军区、华野所辖的7.6万随军民工,15.4万二线民工,69万临时民工参加支前。

  就此,有着后勤兵站保障的华野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心无旁骛负责围攻,以第2、第3、第7、第10纵队专注负责四方阻援,而强大的华野特种兵纵队则负责火力支援各处华野大军攻防作战。

  组织指挥、军队实力对比如此悬殊,再看历史,再看地图,孰胜孰败,早就一目了然。

孟良崮战场地貌。

  这一切,其实都源自两点:

  战争自有战争的逻辑。

  历史上没有一场违背战争逻辑的战争。

  而战争逻辑,则在军事上决定了战役的成败。

  道理、概念不过是空谈,往事距今不足百年,战场地貌、地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既然谁也不可能把战场的地貌、地形锁进保险柜。我们当然可以照着军事、战争逻辑、科学的轨迹,参考关联史料、访谈,再到战场旧地,细致观察那些藏在地貌、地形后面的细节,去复盘、推演往事。

  就此撰写战史、军史。我们即可以敬畏之心去认知着战史、军史,自然就会感悟到更靠近真实的往事的可贵,难得。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7-03 15:35: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橡树 | 浴血河西前说:从“逼蒋抗日”到“红军作战新计划”

下一篇:橡树 | 陈仪往事:从留学日本到落魄台湾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