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滇西日记(四)
2019-11-13 09:32:52  来源:谭方德  点击:  复制链接

  保山原名永昌,是中原王朝在西南边疆的统治中心。三国时属蜀汉,孟获叛乱,诸地皆失陷,唯永昌太守吕凯坚守,屹立不倒迎来诸葛亮的援军,吕凱是吕不韦孙子,现在成都武侯祠有他的塑像。

  滇西抗战时保山是反攻基地和指挥中心。

  清晨我们列队来到太保山下的易罗池。易罗池历来是保山人休闲游乐场所,攻克松山后第8军部分阵亡将士遗骸移来池边安葬,并树立第8军攻克松山阵亡将士纪念碑。后来原碑被毁,近年以保山市隆阳区政协名义重建,更名为滇西抗战纪念碑。现在的碑较原碑前挪了一些,坟墓当然早无踪影。纪念碑附近葬有五四保山大轰炸死难学生坟墓。1942年5月4日大批日军轰炸机从越南起飞直扑保山,当时保山人民正集会纪念五四,连县府电话也无人值守,未发出防空警报。炸弹在人群中炸响,顿时血肉横飞,造成近万人伤亡,特别是华侨中学死伤惨重,次日敌军再次轰炸,并投下细菌弹,造成保山鼠疫流行。团中刘裕民先生父亲刘炳南亲身经历了这次大轰炸,时任资源委员会运务处工程师兼保山修理所所长的刘炳南正率车队抢运物资,第一波敌机刚刚飞离,进城后只见保山城内尸横遍地而惨不忍睹。

  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遇难同胞,向卫国捐躯的抗战先烈致敬!

  离开易罗池信步登上太、保山,山上有仅次于成都武侯祠的保山武侯祠,诸葛亮南征时到过保山,因此保山留下了他的许多遗迹。我们成都的杨状元升庵先生一辈子流放在保山,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西南地区开发居功至伟,保山新建的名人堂杨升庵居于显著的位置,我们为这位伟大的同乡而自豪。

  在林中看到了著名爱国华侨梁金山的塑像,这位保山籍的华侨年轻时走夷方,在缅甸开矿,由于正直善良并经营有方,成为巨富,并得到英国女王的接见和赏赐。建设滇缅公路时他出巨资将只能通行骡马的惠通桥改造成能过汽车的铁索桥,他个人为国家捐献了一架战斗机,云南省的救国公债他个人认购了一半,并倾其所有支援祖国抗战,而自己却粗茶淡饭,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抚今思昔,望着这位伟人,不能不为眼下土豪们汗颜。

  午后我们驱车前往板桥,板桥是保山最大的集镇,也是西南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镇里至今保留一条老街,街上有座上百年历史的老茶馆。

  1942年初,戴安澜率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200师进驻板桥,他率军从这里出发前往缅甸作战,他和他的部下大都血洒缅甸,抛尸异国。

  保山五四大轰炸后,辛亥元老,民国云贵监察使李根源扶病来到这里,住在镇外臥佛寺。当时怒江江防吃紧,滇缅参谋团长林蔚一再请他回大理,李根源坚决回答,不能走,不可走,日寇打来就效法陆秀夫,投身龙王塘殉国。

  他在金鸡村召开滇西民众大会,号召滇西民众行动起来,抵抗侵略,谱写云南抗战史辉煌一页,会后发表了著名的《告滇西民众书》。

  板桥附近有许多抗战遗迹,除了金鸡村和臥佛寺,还有第11集团军司令部所在的郎义村,有卫立煌召开渡江反攻军事会议的尊光寺及远征军为孩童创办的远征中学,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前往,穿过板桥直往马王山下的马王屯。

  相传明代时有马王两户军士在这里屯垦,故名马王屯。

  它位于马王山下滇缅公路旁,沟深林密十分隐蔽,西南运输处在这里修建了大批库房儲存滇缅公路运来的物资。五四大轰炸后,仓库物资抢运到下关。

  反攻前夕远征军司令卫立煌为就近指挥,将司令部从楚雄迁到这里,史称立煌营。

  阳光下,荒草淒凄,黄色的砖房稀疏散布在林中,房屋破败,用不了多久将会从这里消失。

  当时有60多幢房屋分列山下林中,除了远征军司令部,美军滇西Y路军司令部也在这里,除了警卫部队,还有担任防空的高炮部队。卫立煌在这里指挥了整个滇西反攻。1949年后这里成为解放军的训练基地,因而侥幸能保存到现在。

  团友刘裕民先生身处父亲曾战斗过的地方,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他到处看,真想寻找到父亲当年的脚迹,五四大轰炸后,正是他父亲率领百余辆汽车将这里的物资抢运到更为安全的下关。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历次运动几乎将抗战遗迹摧毁殆尽,马王屯立煌营由于特殊原因保留了下来,但现在无人管理,任凭风吹雨打,孤独地蹲在荒无一人的草丛中,用不了多久将彻底坍毁。

  望着这些荒草中的空房,曾经的辉煌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虽然来过多次,仍依依不舍地向它作最后的告别!

  离开马王屯,返回板桥重上高速南行,在施甸县的蒲缥离开高速,上了一条省道。通过707(滇缅公路刚开通时这一带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只好以昆明出来的里程命名,现在707已是繁华热闹的集镇),在由旺上了县道由(旺)红(旗桥)路,开始蜿蜒曲折地驶上怒江东岸的高山,一个接一个的急弯使车上的一些人开始晕车。由此可见当时滇缅路上的艰辛,那时路况更差,汽车性能低下,翻车坠崖几乎是每天常事。

  施甸县近年在老滇缅路上设置了不少路标,标明地名,为战史研究者提供了方便。山顶一个叫老鲁田的地方,距对岸松山脚下的腊勐直线仅六七公里,可汽车一下一上需开大半天。离老鲁田不远的地方叫一丘田,这里当时是远征军的炮兵阵地,炮7团和炮10团的数十门重炮设在这里,直接轰击松山,支援攻克松山的战斗。

  我们下车站在公路边,山下怒江细若游丝,泛着耀眼的银光奔流在山下。

  路边的崖壁上,当年民工凿壁斩岩的痕迹虽经八十年风雨依然历历在目,仿佛看见二十万云南父老在用血肉铸成这条抗战之路。

  上车继续下山,看见孩婆山,在这座山上曾发生过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斗,1942年5月6日上午,惠通桥被炸断后,几百名日军已登陆怒江东岸,正向孩婆山奋力前进。从祥云赶来的36师106团两个连跳下车抢占山头,将山腰的日军阻击。午后106团全团赶到,傍晚107团也在孩婆山下车,在美军飞虎队支援下粉碎了日军长驱直入攻占昆明的企图。

  从孩婆山顶下到怒江边,当年整条怒江上仅有惠通桥能过汽车,阻挡日军装甲部队前进的唯有怒江天险上的惠通桥。

  1942年5月6日上午,因为一个颇有背景的龙陵商人欲強行逆流过江遭守桥宪兵枪决而引起巳伪装过江的日军开枪,在紧急情况下工兵24营果断炸桥,这是滇西抗战打响的第一枪。

  站在惠通桥边,旱季的怒江温柔如少女,波澜不兴,静静流向下游。硝烟早已散去,英雄的事迹如江水已一去不返的流向远方。

  我们不说话,山水作证,历史沉默,却容不下任何谎言。

  带着思索,汽车盘旋而上,折向北再转向西,一个小时后,一个叫腊勐的小镇出现在前面的山坡下,这座曾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镇,已越来越被重视,大巴在街上一个叫子高地的酒店前停下,今天的旅程即告结束。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11-13 10:01: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滇西日记(三)

下一篇:滇西日记(五)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