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资料推介】《新华日报》之创刊
2020-11-21 14:48:50  来源:战战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点击:  复制链接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中心主办的第一张全国性政治机关报。1937年底在南京开始筹备,1938年初在武汉创刊,1938年10月迁至重庆。

《新华日报》第一号报头

  1937年7月10日,周恩来在上海约见夏衍时就指出中共准备在国民党统治区“办一张党报”,并已指定潘梓年、章汉夫负责。1937年7月在庐山与南京政府谈判期间周恩来等同国民党几经磋商,达成中国共产党可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和理论刊物《群众》的协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邵力子很快签署批准文件,周恩来、朱德请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写了《新华日报》报头,筹备工作很快开展起来。由于日军逼近南京,国民党在南京的党政各局都计划撤离,危险的时局也迫使筹备工作不得不停止下来。邵力子电告潘梓年因战局关系,令报馆撤退,迁到武汉继续筹备。

  1937年11月20日,李克农和叶剑英由南京电告毛泽东与张闻天:“《新华日报》在京已无可能开办。报馆人员均先赴武汉,……到武汉后继续办理合法手续。但估计他们势必采取拖延态度。”当报馆人员到武汉住下后,首先就遇到了向湖北省政府重新申请注册的困难。主管注册的人说要请示中央。拿出邵力子批准的文件给他看也不行,说这不能算数,还得请示。原来是上面有人授意湖北省主席何成濬阻止《新华日报》出版。

  1937年12月21日,陈绍禹(王明)、周恩来、秦邦宪(博古)等就国共两党关系、扩大国民参政会等问题同蒋介石会谈,其中也谈到出版《新华日报》的事情。蒋介石对中共方面提出的问题作了答复,表示“对此完全同意”。

  经过紧张筹备,《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正式出版。1938年1月9日,报馆为创刊在普海春餐馆设宴招待武汉市党政军领导人及文化界新闻界人士。武汉市长吴国桢应邀赴宴,其他多为文化界知名人士,有沈钧儒、张西曼、张志让、邓初民、洪深、张申府、刘清扬、胡秋原等,还有美国记者爱泼斯坦、苏联塔斯社记者罗果夫。王明、博古、董必武也出席了宴会,共五十多人。

宴会合影

  王明在这次宴会上发表了讲话,《新华日报》创刊号的消息当中摘登了他讲话的要点。王明说:

  《新华日报》的努力方向,就是中国人民今天所共同努力的方向,即一、贯彻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二、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三、为达到上述救国建国的目的,必须尽力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华日报》愿与武汉文化界舆论界朋友共同努力。

《本报招待各界纪实》,《新华日报》第一号第二版

  《大公报》和《武汉日报》曾以显著位置登载《新华日报》出版的大幅广告,介绍该报的任务是“团结全国抗战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报道翔实抗战消息”。

《武汉日报》1938年1月11日第一版《新华日报》的广告

  从创刊号开始,《新华日报》收到各党各派知名人士40多人的祝辞。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连续刊登,直到3月26日始登完毕。公开发表感谢信称:“本报创刊伊始,荷蒙党政军领袖,社会群贤,纷赐题词,无任荣幸!兹依收到之先后,逐日制版刊载,借光篇幅。感谢之余。谨向赐词诸公致民族解放敬礼!”

《新华日报》第一号的祝辞

  《新华日报》的发刊词初稿经过多次修改均未成功,最后由博古重新撰写定稿。《新华日报》在《发刊词》中明确宣告:

  本报愿与全国一切志在救国的抗日战士与同道,互相勉励,手携手地共同为驱除日寇争取抗战最后胜利而奋斗。 不仅如此,我们深信,当前挽救国家危亡的民族自卫抗战实为我中华民族复兴之必经途径及其起点。为我们民族的光辉的前途计,不仅需要在今天全国同胞精诚团结共同救国,而且需要在抗战胜利后和衷共济共同建国。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新中国是我们民族优秀的儿女们近百年来前仆后继再接再厉所力求实现的理想,我们愿意在踏着先人们奋斗的血迹而为这崇高的理想而斗争时担负其应尽的职责。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本报同人前曾为创造此伟大的团结而努力奋斗。于今团结初成之时,本报更将尽其所能为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效力。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抗日的个人、集团、团体、党派的共同的喉舌;本报力求成为全国民众的共同的呼声;同时本报将无情地抨击一切有害抗日与企图分裂国内团结之敌探汉奷及托派匪徒之阴谋。务使实现地无分南北东西,人无分老幼男女之铁一般坚固的团结,并且在这个团结之中,各种力量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负责共同发展。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坚强团结,将成为牢不可破的新的长城,保护我们民族的生命,将成为坚不可碎的新的基石,创立起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华!

发刊词及致谢,《新华日报》第一号第一版

  副刊《团结》在“开场白”中特别强调它取名《团结》的意义:只有团结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胜利。团结是每个战士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我们这副刊所要做的工作,是将汇流入当前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中,促进团结,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精诚团结万岁!”“抗战胜利万岁!”

副刊《团结》开场白, 《新华日报》第一号第四版

  《新华日报》在动员和团结各阶层人民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及抗战胜利后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方面作出了贡献。由于国民党的迫害,《新华日报》于1947年2月28日停刊,共九年一个月零十八天,出3331期,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共上线3228期。供读者免费阅览、下载。

  参考文献

  1.李蓉、叶成林著:《第二次国共合作史》第1册,北京:团结出版社,2017年6月,268~271页

  2.张帆主编:《中共中央南方局与<新华日报>》,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4月, 5~7页

  3.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主编:《中国通史》第12卷,近代后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26页

  4.重庆市、四川省《新华日报》暨《群众》周刊史学会编、廖永祥撰著:《新华日报史新著》,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年7月,1~12页

  5. 韩辛茹著:《新华日报史》上,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7月,1~11页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11-21 15:30: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资料推介】《神州日报》

下一篇:【资料推介】《民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