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四十年回乡路 一生赤子情
2023-01-25 16:04:21  来源:王超  点击:  复制链接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2003年温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对两岸关系的看法”时说:“说起台湾,我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先生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他当众吟咏了于右任先生的《望故乡》诗,深情地说:“这是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与于右任先生同为陕西人的一位老人,1948年赴台至1988年首次回大陆探亲,从一个26岁的风华青年到66岁的花甲老人,他的回乡之路整整走了40年。40年里,这位老人无时无刻不思念这大陆的亲人和故土,无时无刻不想着祖国统一、回归故里。于右任先生的这首千古绝唱《望故乡》几十年来不断在老人心中吟诵,承载着老人无限的怅惘。

  ▲图:老家亲友村民迎接马昌兴回乡(左三为马昌兴,左四为作者舅舅马仲仁)

  这位老人叫马昌兴,陕西合阳人。家中有兄弟三人,老大马林斋黄埔军校毕业,为陕军杨虎城部营长率领家乡子弟在山西中条山血战日寇7年。老二马昌年,是笔者的外祖父,在老家坚守祖业、照顾家中老小。马昌兴排行老三,也就是笔者的三爷,于国家危亡之际,义愤填膺,满怀报国热情,在陕西汉中毅然加入青年远征军,成为空军轰炸机飞行员,与著名的“飞虎队”并肩作战,在万里长空与日寇血战数百场。三爷每每回忆那段岁月,万千感慨在心头却总是只说一句话:“我的命大,我的战友大半都是有去无回,他们都是和我一样很年轻很年轻的娃娃”。九死一生而不改报国之志,他的铮铮铁骨、爱国热忱让人肃然起敬。

  ▲图:右三为马昌兴在空军服役期间

  ▲图:作者大爷马林斋(曾任陕军营长参加中条山战役)

  1948年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眷念,三爷飞往台湾,1971年从空军退役,后定居于台南市。不曾想到,这一次别离就是整整40年。40年里,三爷通过各种关系、渠道打听家乡消息、亲人的音讯,苍天不负有心人。1984年陕西合阳乡党卢顺绪在美国讲学期间来台看望自己的弟弟。三爷作为其弟弟的挚友,同陕西合阳籍在台乡党一起赴机场欢迎卢顺绪,后设宴款待。席间,三爷得知卢顺绪将回合阳老家探亲,思乡之情顿生,随即告知自己的老家地址位于陕西合阳县黑池镇东洼村,托请卢顺绪捎口信了解家中情况。卢顺绪返回陕西合阳,在时任中共合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晓山一行的陪同下来到东洼村,卢顺绪将家中情况录像带到台湾转交给三爷。

  ▲图:左一为马昌兴和老家武装部干部交谈

  看到录像中家中的祖宅依然如昔,姐姐、二哥依然健在的画面,60多岁的三爷激动得难以自抑,昼夜难眠,归心似箭,他恨不得现在立刻就能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见到自己牵肠挂肚的亲人。当时赴大陆还多有阻碍,只能以书信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几年来,三爷不断书信与老家的亲人通信,思乡之情愈深、回乡之心愈切。1987年,两岸关系逐渐解冻,两岸交往的大门已经打开。

  ▲图:马昌兴全家照(前排左三为马昌兴)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1988年年初,三爷即迫不及待携妻子与儿子地踏上了回乡之路,当他走进离别整整40年的家乡,全村老小还有二哥、姐姐和一大群奔赴而来的亲人故友,还有大哥率领中条山抗战幸存下来的老兵也闻讯赶来。此时此刻这位66岁的老人整整40年的思乡之情突然之间迸发而出,他沉沉地跪倒在家门口,手捧着家乡的黄土,放声大哭,热泪不断从眼角喷涌而出,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图:前排一为作者三爷马昌兴祭拜父母

  回乡期间,三爷墓地祭拜了自己的父母。“大啊、娘啊,不孝的昌兴回家了”三爷在父母坟前呼喊着“儿子,天天想着你们啊,儿子回家了”。自此以后,三爷每年都会从台湾回到陕西老家一次,短则住一个月,长则住两三个月。因年世愈高,身体病重,实在不能回,三爷也会让自己的儿子、女儿代自己回乡探亲、祭祖。

  ▲图:第二排左二为作者三爷马昌兴,左一为我三爷夫人,右二为作者外祖父马昌年 ,最后排右一为作者父亲王双龙

  一次次回乡看到的都是大陆巨大的发展变化,三爷内心充满欢喜。一生赤子之情,一直心向祖国统一的三爷,每每告诫自己的子孙“你们永远记住自己是中国人,你们的根在陕西”。2004年三爷病逝于台南市,享年82岁。三爷的儿子、女儿也就是我们的舅父、姨妈经常回大陆探亲、祭祖、旅游。如今大陆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在东莞生活工作,与舅父、姨妈和他们的孩子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经常聊起大陆和东莞的巨大发展与变化,他们都高兴不已。我们约定疫情散去,一定要来东莞,在我的陪同下看看陕西、东莞、看看大湾区,看看新时代的伟大祖国。

  ▲图:作者 王超

  【作者简介】王超,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人,供职于东莞市工商业联合会。《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责任编辑:智轩 最后更新:2023-01-25 16:17: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的地位和作用

下一篇:李维镇 | 纪念“ 一 · 二八淞沪抗战 ” 中的先声将领李根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