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英雄烈 民族永世昌——记忻口战役中殉国的抗战英烈吴烈昌
2021-07-18 10:48:53  来源:吴东升  点击:  复制链接

  三十五岁短暂人生,一生赴汤蹈火,他以青春热血当燃料,生命之光作火炬,将一份熊熊燃烧的希望高高举起;一十一载戎马生涯,两场生死决战,他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家国至上勇担当,怀一腔赤胆忠诚的信仰承诺践行!

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吴烈昌烈士像

  军旅生涯:军官学校尖子生

  他叫吴烈昌,字明甫,1902年9月15日出生于山西省应县大营村一户贫苦人家,父母务农。

  吴烈昌弟兄二人,他是家中长子。20岁时,与本村长他一岁、且志同道合的女子冯焕英(乳名冯四女)成婚。婚后,贤惠的妻子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后作为随军家属陪伴其左右转战沙场。吴烈昌夫妇生有两子一女3个孩子,不幸的是,大儿子和小女儿,均于战争年代恶劣的生活环境中患病不治早夭,仅留下二儿子平地唯一独苗续继香火。二儿子是1931年出生于绥远平地泉军营之中,夫妻俩以地名为念为其起名吴平地(官名吴乃均)。

  吴烈昌早年上过几年私塾,长大后受“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决心走从军救国之路。之后的军旅生涯中,他陆续接受了四年左右的军事培训学习,并在国民革命军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战员。

  1925年,23岁的吴烈昌,为寻求报国之路,经选拔成为山西陆军炮兵干部教导大队一名学员,成绩优异的他于1926年1月作为大队第一期学员毕业,随后在山西陆军第四旅炮兵连任上士,见习5个月。不久即考取了太原学兵团(北方军官学校),进入军校参加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在将近2年的军事集训中,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吴烈昌很快脱颖而出,深得领导器重。

  1933年7月18日,经过8年军营锤炼的他,因表现突出再次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选送于庐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官训练团,接受第一期学员的正规训练。开学典礼上,蒋介石出席并作《庐山训练之意义与革命前途》的训词,称这次训练关系“革命”之成败、“党国”之存亡及个人之生死。为期一年的庐山军官训练团,其学习内容除讲授军事课一般理论外,野外演习占整个训练时间的大部分。1934年8月,32岁的吴烈昌以优异的成绩从庐山军官训练团毕业;因成绩优秀,9月又选拔进入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进行深造。

  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简称高教班,该班是由从部队招考的中级军官编成,目的是提高战术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的业务水平。该班于1932年在黄埔军校南京本校开办第一期,到全面抗战爆发时,该班共毕业五期学员。

  在高教班第三期受训期间,吴烈昌如饥食渴的学习军事知识、努力充实自己,他认真求学的态度,也得到了黄埔军校教官的表扬。

  通过在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的学习,他的军事理论造诣、军事指挥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935年7月,吴烈昌以优异的成绩从高教班第三期毕业,同时也得到了黄埔三宝:中正剑、黄埔毕业证、黄埔同学录。也正是在高教班第三期同学录上,吴烈昌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为他的后代子孙留下了清晰的影像记录。

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学员学习时的情景。

  1935年7月4日,吴烈昌叙任陆军步兵少校。

陆海空军军官佐任官名簿上吴烈昌的记录。

军政公报上吴烈昌的任职记录。

  年轻有为的吴烈昌,因表现优秀而屡得重用,成为被当作骨干重点培养对象,其职位履历从中尉参谋——上尉队附——中尉分队长——上尉军械处员——上尉副官——军械处长兼少校参谋——少校团附——中校团附一路攀升:

  1926年5月-1927年1月,担任山西陆军第一司令部中尉参谋;

  1927年1月-12月,年轻的他担任北方军官学校炮兵速成班上尉队附;

  1927年12月-1928年6月,任北方军官学校预科第一队中尉分队长;

  1928年6月-1929年5月,任华北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团总指挥部上尉军械处员;

  1929年5月-1930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3师第128旅上尉副官;

  1930年1月-9月,被提拔为128旅上尉参谋;

  1930年9月-1931年3月,先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0师军械处长、少校参谋;

  1931年3月-7月,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师第19旅第38团少校团附;

  1931年7月-1932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3师第210旅第420团少校团附;

  1932年3月-1935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6军第73师第210旅第435团少校团附;

  1934年9月入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学习,于1935年毕业。

  1936年11月参加了绥远百灵庙大捷;

  1937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35军66师419团中校团副,1937年10月17日在忻口战役中殉国。

  军事才能出众的他,一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一行行足迹,一个个头衔,从其作为一名军人留下的生命轨迹中,不难发现他诚挚朴实的人生态度与爱国情怀,在他身上,时时可见其顽强拼搏的斗志与积极进取的抱负。

  绥远抗战:不破楼兰誓不还

  他军纪严明机智果敢,将小我融入历史的滚滚大潮,特别在绥远抗战中,这位时年34岁的军人,带领他的队伍奋勇杀敌,冲锋陷阵,让胜利的号角振奋中华大地。

  作为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傅作义属下的35军66师419团少校团附,吴烈昌一向以军纪严明著称。这一点,一直追随其左右的胞弟与堂弟感受最深。日常里,吴烈昌对他的士兵要求很严,特别是他的两个弟弟,他常常教导他们以身作则,不能有任何特权思想。在其堂弟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堂哥在一次检查中,因为他擦枪不干净这件小事,被哥哥吴烈昌当场扇了一个大耳光。这一记耳光,吓得他以后再也不敢偷机取巧,别的士兵也都看得傻了眼!然而,两个弟弟却始终对哥哥吴烈昌非常敬佩。认为哥哥的严格苛刻,恰恰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使他们能够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了下来。在他的教导下,两位弟弟也继承他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优良作风,于1949年双双作为傅作义部下,参加了和平起义。解放后,他们都转业到地方,一个担任某医院主任,另一个当了教师。

  绥远于吴烈昌而言,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1931年,他唯一的儿子吴平地就出生于绥远省平地泉。之后,在1936年11月发生的绥远抗战中,作为419团指挥员之一的他,更是在这场战斗中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了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绥远抗日前线。

  绥远抗战从1936年11月15日开始,到12月19日结束。整个抗战分为红格尔图战斗、百灵庙战斗和锡拉木楞庙战斗。其中尤以百灵庙战斗影响最大,因而人们通常把绥远抗战称作“百灵庙战役”或“百灵庙大捷”。

  参战部队的主力由傅作义的第35军及赵承绶的骑兵军组成,其中就包括第211旅419团。在这场抗战中,红格尔图初战告捷的当晚,第35军乘敌一时难以再犯之机先发制人,晋绥军总指挥傅作义将军立即发起“以强袭之准备作奇袭之行为”的百灵庙战役。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时任35军211旅419团少校团附兼二营营长的吴烈昌所在团被列为“中央纵队”,担负攻打百灵庙最艰巨的主攻任务——突破东南山口要隘。团附吴烈昌率部雪夜奔袭360余里,冒着伪军的猛烈炮火,突破敌人数道重兵把守的防线,由东南山口鱼贯而入向庙内冲击。经过反复搏斗,终于攻破敌阵,突入庙内歼敌大半。

  《内蒙古自治区志·军事志》记载:“11月23日午夜,分四路向防守百灵庙的日伪军发起突然攻击。绥军在钢甲车辆掩护下,向百灵庙周围日伪军阵地发起攻击,第419团从南侧进攻,2营营长吴烈昌率2个连突入敌阵,逐个阵地争夺,将东南路布拉图庙溃逃。绥军以2个连追击,主力突入庙内,追剿残敌,俘200余名。24日9时30分,战斗结束,毙敌600余名,完全收复该庙。”在随后的收复锡拉木楞庙战斗中,419团少校团附吴烈昌带领炮1连在后厂汗次老为伏兵,他们伺机而动,闻令而行,充分发挥了伏击制敌作用一举擒敌,为整个抗战的完胜起到积极收尾作用。

  绥远抗战共击毙日军7500余人,毙伤伪军1400余人,俘伪军600余人。百灵庙大捷,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此次战役震惊中外,全国军民无不扬眉吐气、欢欣鼓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被称作“史迹昭垂,万世不磨”。蒋介石称赞其“实为吾民族复兴之起点”。延安的中国共产党首先发来贺电,同时,中共中央派南汉宸前来绥远慰问抗日将士,并且向百灵庙祝捷大会赠送“为国御侮”的锦旗。

山西各界人民慰劳绥远抗敌宣传队。

忻口战役中的晋绥军炮兵。

  忻口战役:青山有幸埋忠骨

  他义无反顾以身殉国,把大我融入家国的爱恨情仇中,在忻口战役中,将35年的生命全盘托出,为国家解放、民族尊严向死而生!

  1937年6月,在绥远抗战中功勋卓著的吴烈昌,因突出表现升任国民革命军35军66师419团中校团附。满怀报国热情的他,在随后不久的忻口战役中,多次主动请缨要求上前线参战。当时,其上级因看中他的指挥才能,想留下他给予提拔重用,在更大的战场上发挥作用。然而,在他的一直坚持下,他最终走上战场并以身殉国。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

1937年10月14日,进攻山西忻口镇的日军炮兵部队。

奔赴前线的中国军队。

1937年10月15日,进攻山西忻口镇的日军炮兵部队阵地。

1937年10月15日,进攻山西忻口镇的日军,在观察中国军队阵地的152高地。

  忻口,左倚云中河,右托五台山,是太原北部的屏障。守住忻口就守住了太原,守住太原就可定山西而保华北。

奔赴前线的中国军队。

在忻口前线激战的中国军队。

  1937年10月16日中午12时许,敌步兵600余向我忻口右翼灵山阵地突围。被派往增援灵山的第211旅419团,其中一支在团附吴烈昌指挥下,迎着狂轰乱炸的敌机,两小时急行30余里,于下午二时许到达灵山南麓。旋因忻口之西情况吃紧,又转移于忻口附近,归61军陈长捷军长指挥,并于当日在怀化东南侧占领阵地,随后在附近待命。

中日军队激烈争夺的二O四高地。(属于南怀化阵地之一,日军摄于1937年10月17日)

  10月16日下午2时,南怀化阵地反击战正式展开。日军飞机10余架,协助其地面部队一再反扑,经昼夜激战,占据南怀化以南之日军大部被歼。此战,日中双方军队均伤亡数千人,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第9军独立五旅旅长郑廷珍将军等均壮烈殉国。10月16日24时,卫立煌又对部队部署作了调整,将部队区分为左地区队、右地区队、中央地区队,分别配置于张家庄、灵山阵地,待后续部队到达,再由两翼转移攻势,包围歼灭当面之敌。

如今的南怀化阵地,远处的纪念碑为郝柏村将军题写的郑廷珍将军殉国处纪念碑。

  1937年10月17日拂晓,在怀化东南侧阵地上,敌步炮兵联合向我419团阵地猛烈轰击,频繁出动飞机加紧对我军阵地的轰炸,日军施放大量催泪性毒气。炮火中,吴烈昌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身先士卒,战斗在阵地最前沿,观察地形敌情,指挥队伍战斗。就在他杀出重围带领队伍向前一路冲锋的刹那间,被一股股催泪毒气包围的他,却不幸被敌人的流弹击中,壮烈牺牲。顷刻间,这位年仅35岁的指挥员,与他刚刚扫向鬼子的一梭子弹一道,化作一团火花,永久地长眠于脚下这块他所深爱的土地。

中国军队缴获的日军武器。

现存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资料《死亡官兵调查表》,上面记载了吴烈昌烈士的殉国记录。

  战斗结束后,日军步兵中佐大田熊太郎于一九三九年返回到此地时,出于敬仰吴烈昌等中国军人的顽强精神,专门为他们修建了“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

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正面, 落款:陆军步兵中佐大田熊太郎)

  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背面:原平镇○战斗○於○战死○○中国无名战士四千三百余名○为慰灵塔○建设○兹○其灵魂乡永久○追悼○ 民国二十八年中元节; 落款:部队长大田熊太郎)

  吴烈昌的牺牲,令所有419团的军士及其痛心。一直追随他左右的堂弟忘不了,每次战斗时他都提醒哥哥要注意安全,但吴烈昌总是对他说,当官就要冲锋在前,给士兵们做表率、挡掩护!这一次,哥哥就这样留在了这块土地上,这让他如何交代牵肠挂肚的嫂嫂。每一次战斗结束回到家,吴烈昌都会安慰妻子,不要担心,带好孩子。走不开时,他总会让堂弟及时回去报个平安。嫂嫂对他情同手足,常为他缝补衣物,有好吃的也总给他留着。常常叮嘱他要与哥哥互相照应,这一次,他该如何像亲姐姐一样的嫂嫂交代……

  抗战后裔及热心人士千里迢迢到忻口会战遗址处的抗战纪念墙献花。(从左至右:纪念碑建设者赵宝林先生、35军66师419团中校团附吴烈昌之孙吴东升先生、第9军独立5旅旅长郑廷珍将军之外孙女温笑倩女士、忻州党史办副主任谢音呼、第9军军长郝梦龄将军之侄郝荫堂先生、郝荫堂妻、原忻州市忻府区人大副主任郭晓燕女士、赵宝林妻、忻口村村长赵培俊先生、第61军军长陈长捷将军之孙陈峥先生)

  J5-29号:两岸情深一脉传

台湾军职资料档案人员简历册上吴烈昌的照片。

  吴烈昌烈士的生平资料,由于多方面原因其儿孙一直没查到,只知是战死忻口抗日战场,多年来儿孙不要说牺牲资料就连张照片也未见过,这也是他们一家人多年的心结。直到2018年、2021年,吴烈昌烈士的孙字辈吴茂生、吴东升、吴宏生、吴茂梅等后人,在抗日英烈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于恩涛营长外孙女宋丽萍以及抗战史研究专家谭老师的极力帮助下,终于在南京第二档案馆、台湾方面和国内研资料究中找到了相关资料。在台湾武烈士祠的校尉百人灵位上,有确凿的第一手资料留存于上,其牌位号码为:J5-29号。

  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基隆河畔的圆山忠烈祠,占地5公顷,内分文、武烈士祠。武烈士祠供奉东征、北伐、抗日等各时期牺牲的三军将士。将军级别的牺牲者,有单人牌位供奉;校尉级的是百人合用的牌位;士官、士兵则以集体名册藏置在箱子里,每箱1万人名单。现供奉武烈士共39万余人。这里是台湾地区崇祀国殇位阶最高的场所,也是国际人士来台访问时,向殉难英烈致敬的代表场所。

  于1970年入驻台湾忠烈祠的牌位上,吴烈昌烈士的殉难日期,因其作为校尉级别为百人合用,所标牺牲日期笼统估计为10月1日,据其胞弟证实,哥哥吴烈昌的实际牺牲日期,应是10月17日。

台湾忠烈祠吴烈昌等烈士灵位。

  且说忻口战役中作为随军家属,失去丈夫的冯焕英女士,在从堂弟口中得知丈夫英勇牺牲的消息后,她却始终不敢相信丈夫已真的离去,往后余生,她带着他们的儿子吴平地,一直在等待奇迹的发生,等着丈夫哪一天能够像往常一样穿着军装,带着硝烟弥漫的军人气息,风尘仆仆回到家中,一起抱抱时年仅有6岁的乖巧儿子,安慰她:等待着我的好消息,我一定会活着回来!

  然而,必须面对残酷现实的冯焕英,在丈夫牺牲后,带儿子继续随军几年,一直到临汾翼城,最终因考虑部队负担重,不愿为部队添麻烦,随后带儿子回到大营村生活,一直未再嫁。回村也未给村里添负担,靠自己种地为生,独自一人将儿子抚养成人,直到1990年去世。

  他会活着回来,冯焕英守着儿子始终坚信这句承诺;他已经活着回来,而今,他的妻子早已随他而去,他的儿子以及他的四个孙子女,在他与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用生命打下的江山如画中,成家立业,奋进在建设祖国的各个岗位上,他们,已茁壮成长,茂密繁衍,活成他想要的幸福模样!

  而他,忠烈祠内这位“代码”为J5-29号的中国军人,也成为血浓于水、两岸一家亲的桥梁纽带、心灵归依!

  1984年9月12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董其武将军应中共山西省应县统战部的请求,亲笔回函:

  应县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一九八四年九月六日来函收悉。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我率傅部二一八旅从绥远奔赴山西省境内,先参加平型关战役,接着参加了忻口会战,我带三千精锐部队,趁黑夜突袭板垣师团司令部。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吴烈昌是我旅421团中校副团长,我们很熟悉,是一个很能干的干部,就在忻口会战中阵亡,为国家、为民族光荣捐躯。

  特此证明

  董其武 1984年九月十二日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为抗日烈士吴烈昌撰写的证明材料。

  忠魂不朽,山河铭记,烈血狂枭,昌我中华!抗战英烈吴烈昌永垂不朽!

  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中国军人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7-18 16:32: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狐虎悍将”谢恺棠——追忆国军74军51师152团团长为中华民族抗战纪事

下一篇:追寻先烈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一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