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滇缅公路与中国抗战
2015-04-17 14:35:38  来源:江西信丰中学  点击:  复制链接

  【摘要】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封锁中国沿海港口、封闭滇越铁路的形势下,抗战初期新筑成的滇缅公路一度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陆上惟一的国际交通线,承担着外国援华物资的输送和中国以易货形式偿还给英美等国物资的出口,为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滇缅公路 中国抗战 国际援助

  引言:

  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后,日军从华北两个战场向中国军队发动猛烈进攻,妄图速战速决解决中国问题。1937年7月18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将士第二书》表示以持久战、消耗战对付日本的速战速决战略。从战略上考虑,日军为了摧毁中国的抵抗力,迅速使中国政府屈服,必然会依靠其海、空军优势,封锁中国沿海口岸,切断中国与国际的交往。果然,“8月26日,日军第二舰队司令官谷川清宣布封锁从长江口到潮汕的中国海岸和船只,9月5日,又进一步把封锁范围扩大到除辽宁、青海外的全部中国。”1938年下半年,武汉、广州相继陷落,困守于西南重镇重庆的国民党政府急切地要打通通往东南亚的通道,修筑新的国际交通线就提上了日程。滇缅公路从1937年底开始修筑到1938年8月正式通车,期间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此路的建成对于中国战区乃至整个东南亚战区都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被誉为“抗战输血管”。鉴于滇缅公路对于中国生死存亡的特殊意义,中国政府为了维持此路的畅通甚至与英国闹僵,使得中英关系一度出现冷淡,引发了一场长达三个多月的军事和外交危机。

  一、缜缅公路的修筑、管理及营运状况

  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各地军政要员云集南京研究抗战战略及军事部署问题。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提出日军可能会全力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香港和越南的国际运输必会受影响等见解,并提出《建设滇缅公路的滇缅铁路的计划》,建议各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确保西南的对外交通畅通无阻,并表示:公路由地方负责,中央补助;铁路由中央负责,云南地方政府协助修筑。但考虑到修筑铁路在经费和器材上的实际困难,滇缅公路的修筑放在了更为优先的地位。这样,具有战略意义的滇缅公路修筑就摆上了议事日程。它的建成可摆脱日军对我国的封锁,外通缅甸的腊戌、曼德勒(瓦城)、仰光,内联川、康、黔、桂四省,成为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国际交通命脉。

  1、滇缅公路的修筑

  所谓“滇缅公路,”就是东起云南省会昆明,西行经下关到畹町出境,直通缅甸镜内的腊戌的公路线。全长1146.1公里,该路在腊戌与通仰光的铁路相连,成为一条直通印度洋的出海交通线。滇缅公路东段昆明至下关共411.6公里,原名“滇西干线”,早已于1935年通车,所要修筑的滇缅公路乃是在滇西干线的基础上连通下关到缅甸腊戌这一段。

  1937年10月,蒋介石就派交通部次长王艽生率领工程专家到昆明与龙云商谈修筑缅甸的有关事项,修缅甸公路有两条路线可循:一由昆明经深山、腾冲至缅甸八莫,由此经伊洛瓦底江到仰光,另一路由昆明至缅甸腊戌,与仰光的铁路衔接。经过滇密研究决定彩第二个方案,在原来已筑成的昆明至下关公路的基础上,新修从下关到腊戌的公路。为联络缅甸境内的筑路事宜,云南省政府派特使廖云台赴仰光与缅英当局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中国方面负责修筑下关到畹町中国境内的路段,全长548公里;缅甸方面负责修筑腊戌至畹町的缅境段。1937年11月2日国民政府正式下令龙云,由行政院拨款200万元,要他负责限期修通滇缅公路,打通国际交通线。事关国防军事及抗战前途,云南省政府不敢怠慢,立即通令有关应片工该路的沿线各县和设治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当县一级的政权机构),限12月份征工赶修,务必于一年内完成。龙云亲自下令:云南省各县长必须离开衙署,“一切要政,皆暂缓办”,亲临所划地段督修。12月,工程正式开工,云南省保山成立了滇缅公路总工程处,又在沿线民立了关漾、漾云、云保、龙潞、潞畹六个工程分处,分段负责管理和指导施工工作。

  修筑滇缅公路面临重重困难,必须穿越横断山系,深谷壑与激流大川。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由于缺乏现代化施工设备,往往需要施工人员先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一点点立足之地,再逐步施工,稍有不慎便跌入深谷。难怪有人说,“滇缅公路是用手指头抠出来的公路。”并且这里环境恶劣,瘴疟为患,恶性疟疾能在几小时内夺人性命,再加上当时施工条件还很落后,连基本的筑路机械如推土机、压路机等一应全无,全由民工自带家中刀锄锤钻等简易工具开挖山开路,绝壁架桥,劳动强度很大。

  由于滇缅公路战略意义极其重大,直接关系到抗战的前途,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命运,更由于中央、地方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云南省各族人民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全省上下一心抢筑。据统计,1938年1月到8月是滇缅公路施工的高峰期,全线施工人数平均每天5万多人,最高时达到20万人。民工上路的路程长短不一,远的长途跋涉3、5天,还要自带粮食和工具。原始简易的筑路工具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了筑路民工的最大的难题:没有水泥,他们就自已烧石灰、粘土作为替代物;没有火药,他们就先烧红岩石再浇上冷水使岩山迸裂;没有机器工具,他们就用刀斧、锄头、粪箕、扁担甚至用手;没有住房,他们就砍树枝搭棚,暂时栖身。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20万筑路民工凭自己的意志战胜了自然。在整个筑路过程中,跨越了大山6座,穿悬崖峭壁8处,跨大江大河5条。但付出的代价同样是高昂的,据统计,在筑路工程中死于爆破、坠崖、落江、塌方和疟疾的就不下三千人,死亡率约为千分之十五,工程技术人员也有8人死亡。可以说,滇缅公路是云南各族人民和筑路员工的爱国热忱和辛勤劳动的结晶,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是中华民族生存力量的纪念碑”,创造了筑路史上的奇迹。

  1938年8月底,经过九个月的艰苦奋斗,滇缅公路终于提前竣工通车。整个工程共完成土方1100多万立万米,石方110万立方米,大、中、小桥梁243座,涵洞1789个和部分路面工程。⑤与此同时,缅甸境内的路段也在预期内完成,使得滇缅公路与腊仰铁路相连。同年底,首批军需物资经滇缅路运入昆明,这表明滇缅公路能够发挥运输功能。此后,滇缅公路就作为一条重要的国际援华路线被正式确立。

  工程艰巨的滇缅公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通车,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9月2日的《云南日报》作了《滇缅公路竣工通车》的报道:“这是全省和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因为它和抗战联系在一起,云南人民在短短九个月内就建成了滇缅公路,这是公路史上的奇迹”。美国公路工程处权威人士曾断言滇缅路非要三年才能建成,但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一个奇迹。英国外交部二等秘书莫里斯乘车考察了滇缅公路,赞扬工程的艰巨和伟大;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受罗斯福总统指派,专程取道仰光巡察滇缅公路,在作了沿线的实际考察后发表谈话,认为“修筑滇缅公路物质条件异常缺乏,纯系人力开辟,……为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他还盛赞滇缅公路“可与巴拿运河的工程相媲美”。此外,英美的报纸、国联的专家都对滇缅公路的迅速建成作了高度评价。因此,滇缅公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通称为“Burma road”

  2、滇缅公路的管理

  1938年10月,交通部在昆明市南屏街设立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局长谭伯英,1939年2月至5月,云南全省公路总局将滇缅公路全长959.4公里移交给该局作为国道处理,办理养路,改善工程及运输业务。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将昆明至畹町的950公里划分为7个工程段,每工程段管理三至四个工程分段,共有26个工程分段。除建立养路道班负责路塞和路面的维修等工程外,主要是续建未完的大中桥梁,及芒市至畹町间的86.4公里的路面工程,以及清除大塌方,增设路标等。

  1941年11月,管理局改称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滇缅公路工务局,工程段依旧。1942年3月1日起,滇缅公路工务局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中缅运输总局。总局长俞飞鹏,总局在昆明、楚雄、下关、保山及遮放等地设置了五个运输总站。后因1942年5月日军攻占缅甸,中缅运输线中断而被撤销。于6月改组为滇缅公路运输局,机构大为紧缩,由葛津任局长。1943年五月交通部公路总局成立,由交通部部长曾养琢甫兼任总局长,滇缅公路工务局由交通部直接管理,改称为交通部公路总局滇缅公路工务局,局长龚继成。1944年10月间,美国驻中、印、缅陆军总司令迪威向蒋介石提出中国公路管理紊乱,建议公路运输划归军事委员会接管,成立战时运输管理局,并利用美军中公路方面的专家参与管理工作。蒋采取了史迪威的建议,遂又将公路运输业务由交通部再度划到军事委员会,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战时管理局,任命俞飞鹏为局长,管理局设立云南分局专管滇缅公路运输工作。可以看出,鉴于滇缅公路对于中国抗战的极端重要性,国民政府对此路的管理也特别重视,由省道上升为国道,由中央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其负责人如西南运输处主任宋子良,中缅运输总局长俞飞鹏等都是当归响当当的人物,蒋也给予了这些机构很大的权力,甚至连军统也参与其中,其目的当然是为了用特务手段保持滇缅公路的畅通,提高运输效率,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营滇缅公路运输的机构太多,且背景复杂。据统计,1941年在昆明办理滇缅公路运输的官办机构就有16个,都属于中央军政各部委,而其他更多的公商车辆不是与豪门相联系,就是被沿途的地方势力所操纵,这些单位互不统属,各行其是,秩序混乱。华侨领袖陈嘉庚视察该路后直称“该路运输管理,自来腐败”,特别提出车队管理混乱,“若非急需汽车,则数千辆货俱须待最后到车夫来开车,方得驶出,一日之中已空费两三小时矣,……当此军运紧张,而当局冥顽无知如此,可胜叹哉”。同时,管理结构的频繁撤换,使得困难重重的运输更加无序,一些措施得不到长期稳定的执行,又使滇缅公路的作用大打折扣

  3、缜缅公路的营运状况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海外交通线主要有以下四条:

  (1)以香港为中心,此外还经过华中、华南沿南各地通向内地的路线(所谓香港路线或走私路线);

  (2)经甘肃、新疆与苏联连接的路线(所谓西北路线或红色路线);

  (3)连接海防、昆明的路线(所谓法属印度支那路线);

  (4)连接仰光、腊戌、昆明的路线(所谓缜缅路线)。

  以上各路线的运输以欧战爆发前与1940年6月作一比较:

路线名 欧战爆发前 1940年6月
西北路线 200吨 500吨
香港路线   6,000吨
法属印支路线 12,500吨 15,000吨
缅甸路线 2,00吨 10,000吨

  (注:法属印支路运输占总数的1/2,缅甸路线运输占总数的1/3,缅甸路线运输量与欧洲大战前相比增强到5倍)。由此可见,后三条路线承担着外国援华物资输入中国的主要任务,特别是日军1940年9月侵和印支北部和1941年12月占领香港后,滇缅公路就几乎成了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

  1938年8月滇缅公路正式通车,同年11月8日,自苏联奥得萨开出的英国船斯坦荷尔号装载6000多吨援华物资经滇缅路运抵昆明,滇缅公路作为援华路线被确立。

  自1938年12月滇缅公路开始运输至1942年5月日本侵占缅甸为止的三年半时间里,负责该线运输业务的最主要的官方机构是西南运输处和中缅运输总局。西南运输处全称是“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对外称“西南运输公司”,直属于军事委员会,是抗战时期最大的官方运输机关,主任宋子良是宋子文的胞弟,是当时令人侧目的人物。该处于1937年冬成立,负责办理海外援华军用物资的接转运输工作。在西南运输处最鼎盛的时候,车辆多达3300余辆,分为21个大队和两个华侨大队,其输入的主要物资为军工产品和航空器材。汽油燃料一直是滇缅公路运输的最大宗物资,1939年西南运输处全年运进的汽油占全部物资的80%;其输出的则主是以易货形式偿还给英、美等国的钨砂、桐油等物品。

  在滇缅公路运输的前期,西南运输处对该路的经营占有垄断地位,但由于机构过于庞大,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蒋介石遂派俞飞鹏前往调查、整顿,后改组成立了中缅运输总局,该局于1941年12月在昆明成立,基本上是由西南运输处的班底改编而来,既接收了西南运输处的大批车辆,又进口了500辆新车,运输能力较强,营运状况有所改善。到1942年5月,日寇攻占缅甸,滇缅路中断,同年10月该局被撤消。

  除了西南运输处和中缅运输总局之外,在滇缅公路经营运输的机构还有很多,其中既有官方出资兴办,也有私家商车,据1941年12月统计,行使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的中国军、公、商车7580辆,计军车3116辆,公车2201辆,商车2263辆,数十个运营机构,成百上千的商车老板和上万名司机,滇缅公路的运输真是盛极一时。

  值得一提的是,南洋华侨司机和修理工(通称“华侨机工”),在滇缅公路运输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当时国内技术熟练的司机和修理工都已开往前线参战,技术人员的缺乏导致西南运输处的运输工作困难重重。为此,西南运输处主任宋子良代表国民政府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嘉庚,要求在南洋各地招幕华侨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陈嘉庚和他所领导的南侨筹赈会急国家之所急,于1939年2月7日发表了《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号召年轻技工回国服务以尽国民之天职。在爱国主义的激励下,报名要求回国者甚众,从1939年2月到8月,即选拔了3129名南侨技工先后分九批经越南、仰光、香港三条路线回国,服务于西南运输处,经过两个月的军事和政治培训后随即按需要编入了各个大队。南侨机工既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又有相当的技术水平,是滇缅运输线上的一支生力军。据史料记载统记,华侨机工在滇缅公路运送的军用物资总数近40万吨,为抗战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他们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因翻车、敌机轰炸、饥寒、瘴气患病而殉难者达千人,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出了壮丽篇章。

  二、滇缅公路对中国抗战的意义与影响

  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战时更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中国漫长的抗日战争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交通保障,战时经济运转、工业建设、对前方兵员、弹药、粮食、燃料的供应以及争取国际援助都是不可想象的。滇缅公路在上述几个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战略意义上讲,滇缅公路在抗战争初期抢筑成功,对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想是一个有力的回击,破坏了日本速战速决解决中国问题意图,对日本妄图切断中国国际交通线,实行经济封锁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是一个重大胜利。随着战争的深入,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开始出现强弩之末的态势,而对于中国来说,滇缅路成了维系中国和东南亚两大战区的纽带,大批援华物资源源不断运入中国,打破了日军的封锁战略。

  第二、滇缅公路被誉为“抗战输血管”,从物资上给抗战巨大的支持。据统计,缜缅公路货量1939年为27,980吨,1940年为61,934吨,1941年为132,193吨,1942年一二月间,在仰光告急的情况下,通过滇缅公路在50天内抢运物资52,000吨,其中绝大数都是抗战急需的汽油、兵工器材、药品等战略物资,其重要性可见一班。大批外国援华物资增强了中国抗战军力,有资料表明,与抗战初期相比,到1940年;国军战斗力提高了5倍。在运入外国援华物资的同时,也数出了大量英美所急需的作为偿还物资的钨、铜、锡等有免金属及桐油等物资,支持了英美的反法西斯斗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给中国的贷款及租借物资都是以中国的农作品如桐油、猪鬃、茶叶和矿产品如钨、锑、锡作抵押,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实际上便利了它独占中国的战略物资,同时也方便了它独享以商品的倾销与投资特权。

  第三、滇缅公路的迅速建成有利于后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战时交通状况的改善使得内迁和工厂迅速恢复了生产,600多家工厂、10余万吨机器的迁入使得后方的经济基本上能够自给。同时滇缅公路还是当时中国一条主要的外贸渠道,承担着中传统商品如:生丝、瓷器等出口。从1941年1月到10月,进此路出口总额收入就达25亿法币,比1937年出口总额83亿法币增加了两倍多。因此,滇缅公路为了中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有利的物资基础。

  第四、滇缅公路修筑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中国人民在缺乏先进工具的情况下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一项连英美专家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伟大工程。在当时严重失利的抗战形势下,这对于国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也使世界充分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无怪乎1940年8月4日《云南日报》载文称赞滇缅公路是“继长城、运河以后唯一的巨大工程,是历史上的契机,她将永远是中华民族生存力量的纪念碑。”而且通过滇缅公路运入大批援华物资,有了英美等强国的支援,也使得国人感到中国不再是孤军奋战,滇缅公路把中国与世界连在了一起。

  三、滇缅公路危机引发中英关系危机

  文史资料记载:“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抗战后方所需各种战备和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依赖从西方进口。因此,保障几条国际交通线的畅通对中国来讲就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1940年9月滇越铁路运输中断后,滇缅公路几乎就成了联系中国与世界的惟一通道,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性立即突现了出来,滇缅公路作用“不仅在于为中国抗战提供实际援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鼓舞中国军民的士气”。为了彻底截断中国的国外供应线,完成对中国的最后封锁,日本在切断滇越铁路的同时也向英国提出关闭滇缅公路的要求,企图迫使英国在本国形势危机的情况下作出让步。

  1940年6月20日,日本外相有田八郎正式向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提出封闭滇缅公路的要求,并强调说,如果这条道路不被关闭,它将不能控制日本的极端派。6月24日,日本外务省通过正式外交途径要求英国政府采取措施停止滇缅公路运输送武器弹药以及诸如燃料、卡车及铁路器材等物资,否则日英关系将产生严重影响。

  这时的英国处于严峻的国际形势之中。在欧洲,法国迅速败降,西北欧大多数国家沦陷,战火已烧到英国本土,英国几乎独自承担了同法西斯德国作战的任务,而在远东,英国还承担着保卫新加坡、香港、印度、缅甸等殖民地的义务,军事力量明显不足,根本不足以与日本对抗。对中国而言,滇缅公路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就连邱吉尔在致罗斯福的信中也表明:“现在日军好象将进入云南,切断滇缅路,这将带给蒋介石灾难性的后果,其抵抗的崩溃不仅是世界性悲剧,而且将使日军有强大的军力南进或北进”。而且他本人也多次在不同场合称赞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并表示支持中国抗战。面对日本要求,英国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冒着在远东与日本发生冲突的危险拒绝日本要求,支持中国抗战;要么置国际道义于不顾封闭滇缅公路,而以恶化中英关系为代价。英国将做何选择成为日本、中国及国际社会的关注的焦点。

  最终,英国人对于中国抗战口头上的同情和支持并不能改变其现实主义极端的利已原则,英国内阁作出了暂时封闭滇缅公路三个月的决定,企图以牺牲中国利益来换取东殖民地的安全。对于英国的决定:7月15日,驻英大使郭泰祺向英国政府递交的书面抗议,次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指出:“……此种举动不独极不友谊,且属违法”。《群众杂志》社论《关于英国切断西南交通问题》明确指出“英国的决定是帮助日寇胁迫中国投降的”。

  对于国际社会的反对和中国抗战面临的困难,英国方面视若无睹。1940年7月18日,英、日在东京签订了《英日关于封闭滇缅公路德协定》,即日起实行封锁,规定:“英国政府自本年7月18日起三个月期间禁止通过缅甸输送武器、弹药、汽油、卡车及铁路器材;日本官员为使本项禁运有效起见可与英国官员保持联系。”英国封闭滇缅公路使得中英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导致了中国方面对于后来英国政府表示出面组织中日间的和平谈判反应冷淡,而1943年5月宋美龄拒绝英国的访问邀请,不能不说也与滇缅公路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中英关系陷入低谷。

  滇缅公路封闭后,远东及整个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正式签约,条约规定德意日三国协同作战,共同对敌。显然,正与德国交战的英国也成了日本的敌人。次日,日本便确定了直接针对英国的外次政策纲要,并要所有英国军队撤出太平洋,并以战争相威胁,英日关系的恶化使得英国政府认识到英日在远东开战势所难免;而且,关闭滇缅公路不仅给中国抗战带来严重困难,也使英国付出了沉重代价,把整个东南亚拱手让给了日本。

  面对形势的变化,英国不得不重新调整其远东政策,重开滇缅公路便成了当务之急,一方面可以表明英国对日本的不妥协态度及抗争的决心,另一方面可以在未来与日本交战是赢得中国的支持,缓和中英关系。于是在美国做出一旦英日开战将予英国以经济支持的允诺的前提下,为了顺应中国政府重开滇缅公路的强烈要求,10月3日,战时内阁通过了重开滇缅公路的决定,10月18日,滇缅公路重新开放。滇缅公路危机就此结束。

  滇缅公路的重新开放使中国抗战的严重形势有所缓解,中英关系有所改善,这为以后中英在缅甸战场的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虽然这是英国在英日战争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关于远东政策的部分调整,反映出了英国那种完全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大国政策,没有丝毫的国际道义可言,可对于中国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由于英国的这种强权、自私的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英关系一直难以有重大发展。

  综上所述,滇缅公路不仅是战时中国的交通主干线,更是中国与世界相联系的最重要的国际通道。据统计,从1938年9月到1940年5月缅甸陷落,经滇缅公路运回中国的物资共有45万多吨,其中油灯15万吨,军需品7万吨,对中国抗战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人民不仅把滇缅公路看作是国际运输线,而且更视为一道心理防线,与世界大多数爱好和平的民族、国家一道共同抵抗法西斯侵略的联络路线。

  参考文献:

  [1]《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 费正清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军事科学院 军事历史研究部编 解放军出版社 1991年版。

  [3]《中国抗日战争史稿》龚古今主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4]《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争史料选编》浙江省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组(筹)编印1985年。

  [5]《第二次中日战争纪事》(一九三一·九——一九四五·九)袁旭等编著档案出版社 1988年。

  [6]《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文章只代表原作者立场观点,与本站无关。

责任编辑:石江鹏 最后更新:2015-04-17 14:44: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艺术

下一篇:国民政府军在豫中会战前期的情报判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