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一个在民间捍卫历史的人
2018-09-18 08:44:42  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  复制链接

  和许多做个人博物馆的人一样,吴先斌最初只是想完成内心情怀的实现。但随着藏品日渐丰富,吴先斌对博物馆建设、对抗日战争和历史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仅仅是专家学者来研究这段历史的话,提供给社会的只是一个‘思考的历史’,而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来参与的话,给社会留下的将是‘历史的思考’,恰恰这种‘历史的思考’,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吴先斌希望,通过建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给“历史的思考”提供一个民间切入点。

  从2006年开始,南京市政协委员吴先斌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自办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目前,该馆抗战遗物藏品5100多件。为搜集这些民间抗战记忆,9年间,吴先斌跑遍全国各地,先后走访500多名抗战老兵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企业家出身的吴先斌最早并没有开办抗战博物馆的明确念头,他只是和其他企业家一样,对瓷器、玉器等古玩收藏感兴趣,但在收藏过程中他逐渐接触到一些抗战时期的史料,于是就去请教专家学者,特别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

  “国内研究起步晚,成果相对就少,而且参与研究者层次比较单一,都是专业历史学者,缺乏社会参与。”在张教授的介绍和引导下,吴先斌慢慢对抗战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认识到国内抗战史研究的不足之处。于是,他放弃古玩字画收藏的爱好,投资专门用于抗战史料、文物收藏和陈列的博物馆。2006年,吴先斌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获批“问世”。

  “这里没有标语口号,只有文物在讲述历史”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无望和无救的。”田汉的名言警句镌刻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入口处,震撼着每位参观者的心灵。博物馆入口处两侧墙上写满了参观者的签名和留言,“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成为留言的主旋律。展厅迎门镌刻的巨幅《义勇军进行曲》词谱,激荡人心,催人奋进;侧面悬挂着的72张神情各异的1937年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均为吴先斌委员采访时所摄,真实记录了那段黑暗历史。

  “这里没有标语口号,只有文物在讲述历史。”吴先斌委员说,馆里现有5100多件珍贵文物,4万余册抗战类书籍,其中关于抗战历史的孤本善本就有2000多份。

  日军大屠杀期间的各式军刀,江南水泥厂难民区中方管理人员贾瑞林使用过的望远镜,江南水泥厂会计科副主任徐莘农等记载难民区真实情况的书信;两名日本军人安稳地坐在凳子上开枪,揭示当时屠杀已成为休闲、取乐的照片……一件件文物“淘”来不易。

  藏品和书籍,都是吴先斌四处奔波收集而来。这些年,吴先斌先后去过长沙、重庆、广州等城市,投入大量资金搜集日军侵华史料。有一次,他听说句容一位收藏家手里有一本当年日军的画报,便马上开车去买。身上的现金全给了收藏家,开车回来的路上,他才发现已经没钱交高速公路过路费,只好从汤山绕小路,花很长时间才回到南京。

  馆藏有一张侵华日军自己拍摄的南京仙鹤门大屠杀的照片。照片上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是日军在南京屠城屠乡的有力证据。“侵华日军为炫耀战功,各部队都有出写真帖的习惯,这张照片就出现在日军攻打南京部队之一的伊东部队写真帖内,是几年前从一个东北收藏家手中买的。为购买这套资料,吴先斌坐了10个小时火车,花去5万元,嘴皮子都快磨破了。”5万元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但收获“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吴先斌觉得很值,“纪录日军在南京仙鹤门暴行有文字史料,但图片一直比较缺乏,这张照片可以说‘胜过1000个单词’。”

  “每个藏品都有故事。”陈列厅里有一张看上去皱皱的名片,字体均为竖写,正面是名字和头衔: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司令陈中柱。1938年底,陈中柱担任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司令,此后几年,他积极与新四军配合,坚持在苏中、苏北地区开展对日游击作战,屡立战功,威震敌胆。1941年初,日伪军分几路大规模“扫荡”,围剿鲁苏皖边区游击部队,主要矛头对着陈中柱指挥的第四纵队。激烈战斗中,陈中柱身中六弹壮烈牺牲。后头颅被日军割下,被带到泰州向日酋南部襄吉请功,因此陈有“断头将军”之称。

  2012年8月,陈中柱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获悉博物馆有父亲名片后,专程赶去,写下一段话:“爸爸,我今天见到您的笔迹和印章,回忆往事,又像见到您一样。”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吴先斌几年前在嘉德拍卖会上拍得的一副冯玉祥的对联,是目前博物馆“花钱最多”的文物———吴先斌花了78万元拍得。对联是冯玉祥在1939年7月7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两周年的晚上写的。吴先斌每次看到对联,都会心潮澎湃。他说,“冯玉祥写的这副对联,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看,内心都会有一种激愤”,这副对联会不定期在馆中展示。

  “不能少了一个在民间捍卫历史的人”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十分了解吴先斌的辛苦。“其实吴委员的经济实力不是十分雄厚。”张教授说,“为让资金更多地用于收集史料,吴先斌十分节约,他省下火车卧铺费,千里迢迢坐硬座,甚至站着,去外地‘淘宝’。这个民间博物馆也不追求豪华,它体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历史价值。”

  和许多做个人博物馆的人一样,吴先斌最初只是想完成内心情怀的实现。但随着藏品日渐丰富,吴先斌对博物馆建设、对抗日战争和历史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馆藏大多来自民间。”吴先斌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史其实就是一部民众史。

  吴先斌并不介意博物馆的“民间”头衔,“如果仅仅是专家学者来研究这段历史的话,提供给社会的只是一个‘思考的历史’,而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来参与的话,给社会留下的将是‘历史的思考’,恰恰这种‘历史的思考’,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吴先斌希望,通过建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给“历史的思考”提供一个民间切入点。

  吴先斌的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供市民免费参观。从2006年开馆至今,吴先斌一共投入3000多万元。博物馆一年的运营费用要200万元。起初这些全部来自吴先斌自己的工厂盈利。现在,工厂转行,博物馆员工却增至10名,加上水电等成本,博物馆一年开支耗费他年收入近四成。而文物收集的费用更是日日见涨。“去年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光文物征集就花费180多万元,超过了政府档案馆年征集的费用。”

  尽管如此,吴先斌还是到处在“淘宝”。

  对此,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他作为一个企业家不好好挣钱,去办什么博物馆,有点不务正业;也有人怀疑他,办博物馆是不是为了更长远的经济利益。吴先斌说,“很多企业家有了一定经济条件后,都想为社会做点什么,我就想用这种方式来回报社会。”他认为,一切花费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在南京像我这样的小企业家成千上万,多我一个少我一个无所谓,但不能少了一个在民间捍卫历史的人。”

  民间博物馆发展不易。吴先斌说,他办抗战博物馆,是觉得南京这个城市需要“它”。

  除了展出文物,许多活动也选择在吴先斌的博物馆举行。去年8月13日,在博物馆举办了江苏省中国近代史学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学术研讨会。办了博物馆之后,吴先斌也常去高校参加抗战史研讨会。随着博物馆影响力扩大,越来越多的机关、党派、团体与学校组织学员前来参观,还时常邀请吴先斌去学校演讲,向学生宣讲抗战历史,传递爱国情怀。

  希望民众铭记这段历史

  南京已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存在意义何在?面对疑问,吴先斌说,“公共纪念馆给参观者提供的是一种宏观介绍,我这里突出的是一些重要细节。历史有时存在于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和实物之中。”国家博物馆藏品代表国家记忆,民间博物馆收藏代表民间记忆,二者融合才是民族的“完整记忆”。

  吴先斌委员一直有个理念,就是民众自觉参与这段历史的维护,比那些被动由单位组织来参观的方式,收效会更好一些。他平时也会注意观察前来参观的人,如果有的人停留时间很长的话,他都会主动去和他们聊天。

  博物馆内一角,放置了几排书架,上面分门别类排放着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籍和资料。书架前错落摆放着一个小圆桌和几把椅子,供前来参观的市民停下脚步,了解历史的点点滴滴。怕参观的老年人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吴先斌还细心地在书架一侧放上了几副老花镜。

  吴先斌钟爱纸制印刷品,“我平时订了8份报纸。”他说,看到和抗战有关的历史故事会剪下来、装裱成册。博物馆的免费阅览处就摆放着吴先斌悉心整理的各种抗战故事集,有老南京系列、抗战史料馆系列、抗战故事系列等,仅其中的抗战故事系列就有40本之多。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让更多市民了解抗战历史,吴先斌的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和季我努学社联合办起抗战大讲堂,每月举办一场公益讲座,邀请20多位学术“大咖”来馆讲课。

  近年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被江苏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7月10日,被民建中央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12月11日,中央电视台国家公祭专题节目,对吴先斌和他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作了大篇幅专题报道。

  博物馆从建成到现在,有超过20万人次的参观量,都是民众自发来的。现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有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建有网站“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及时发布博物馆的活动信息及工作动态;组建起工作团队,可以系统策划和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馆里聘请的7人工作团,成立了口述历史调查组,正在倾听收集抗战老兵的故事,将来和公众分享。

  从几年前开始,吴先斌还带着志愿者们开始了一项新工作:陪伴幸存者,看望老兵。陪老人聊聊天,不谈战争,就拉拉家常。

  “我感觉战争阴影在他们心中始终没有散去,但他们并没有抱怨,而是平静度过晚年。”吴先斌感慨道,“看着他们,我深深感到,和平是多么幸福。如果更多人意识到这一点,许多悲剧就不会重演。”

  “只要有心,只要你愿意做,没有什么是困难的!”看着馆藏的72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肖像,200多个老兵手印……吴先斌说,他必须要“赶时间”。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8-09-18 08:50: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宁波民间收藏家郁松林家藏上万张老票据

下一篇:收藏“抗战记忆”——胡志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