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民族记忆⑩台儿庄大战: 救民族于危亡的血色丰碑
2022-11-19 15:12:5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点击:  复制链接

  2020年4月,清明节前夕。一项“寻找英烈和英烈后人”公益活动,由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联合多家媒体发起。“让英魂回家,让家人不再牵挂”。自2013年8月以来,通过这个活动,每年都有抗战老兵“回家”或者由家属送烈士“归队”,参加过台儿庄大战的何宏钧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的抗战老兵如今已是近百岁的老人,大多行动不便、言语迟缓。他们的子女也多至耄耋之年,白发苍苍。硝烟散尽、任时光流转,每次提起“台儿庄”三个字,依然能感受到他们身上难掩的激动和沸腾的热血……

  奋战守孤城:“不赶走日寇决不生还”

  “1936年,我18岁,在绵阳参加了川军。本准备读大学,但民族危难之际,投笔从戎!”何宏钧,原国民革命军41军老兵,曾参加台儿庄战役。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举国掀起抗日浪潮,在此民族危亡之际,川军将领纷纷请缨。时任川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决心上阵杀敌,尽一个军人真正的责任。两个月后,何宏钧跟随王铭章的队伍出川抗日。

  “我们出川是为了国家存亡、民族的生死而去战斗。我们下定了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不把日寇赶出国门决不生还。”1937年9月5日,作为30万川军主力部队的第22集团军在成都集结誓师。何宏钧至今还记得,师长王铭章在出征前这段慷慨激昂的讲话。

  全师官兵举起紧握成拳的右手宣誓:“倭寇入侵,民族危亡。军人天职,卫国保疆。全师将士,齐上战场。英勇杀敌,不畏强梁。愿以鲜血,为国争光。”

  现场鼓号齐鸣,口号震天。会后,民众夹道欢送,全师官兵开始踏上征途。1938年3月,第122师作为预备部队,奉命进入山东滕县城内。

  滕县不大,却是台儿庄重要的外围防线。滕县守不住,将直接威胁到整个台儿庄战局。台儿庄一旦失守,徐州将危在旦夕,整个中国大后方几乎屏障皆无。

  “我们使用的步枪基本上都是成都当地兵工厂制造的……好一点的就是汉阳枪,重机枪有好多都是老掉牙的、瞄准精度极差。”何宏钧回忆时说,“但就这样的枪也分不到每人一支。”

  当时的第122师全师不过3000人。一个团只有4挺重机关枪,外加4门迫击炮。

  他们的对手——日军第10联队,却是一支装备精良的虎狼之师。一线作战部队有4589人,配有重机枪14挺,轻机枪6挺,所属两个炮兵中队还拥有4门92式步兵炮和4门速射炮。

  面对双方如此大的差距,122师以己之力很难阻挡日军迅猛的攻势,死亡不过咫尺之遥,但守城的将士们誓死与阵地共存亡。

  “现在日寇入侵,国家危在旦夕,我军已请准出川抗日,这次战争我们是以弱对强,要付出代价的。”王铭章在出川前写下一封遗书,“我很可能为国战死,这是我的夙愿……”对于敌强己弱的形势,王铭章心中十分清楚,但他抱定以死报国之心。

  1938年3月16日,日军开始集中力量向滕县进犯。不久,日军的炮火开始咆哮起来。

  “脚蹬烂草鞋,身着旧军装,肩背土制步枪……当时有种印象,川军装备差、战术不过硬,更没打过像样的仗——不过是个‘杂牌军’。”何宏钧说。

  此刻,在枪林弹雨中,面对敌人猛烈的攻击,122师的川军将士却牢牢钉在了滕县战场上,不肯退缩半步。

  兵力装备均占优势的日军连续进攻三日,川军的意志非但没有被打垮,反而越战越勇,这是日军始料未及的。

  “滕县的战斗极为惨烈。”

  作战间隙时,王铭章对部下说:“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破败的武器,担当了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已不够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

  3月17日夜,日军攻入城中,守军一街一巷抵抗。王铭章下令到西关车站组织残部防守,不料在西门城楼遭日军密集火力射击。他迅速指挥警卫连向日军进攻,怎奈双方相差悬殊,一个排的兵力几乎全部阵亡。

  王铭章不幸腹部中弹,不忘疾呼:“死守滕县!”又一阵密集枪弹扫来,又一次负伤。看到自己伤势太重,为了不拖累战友,他拒绝一起撤退,随后饮弹殉国。

王铭章上将遗像

  消息传出后,城内受重伤的300名士兵集体引爆手榴弹殉城。

  “滕县保卫战共4天半,我们41军守城,伤亡5000余人,日军死伤达2000余人。”何宏钧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

  此后,守城川军仍然坚持用破烂不堪的武器继续战斗,直到3月18日下午,日军才完全占领滕县。滕县一战虽然伤亡惨重,但是为中国抵抗日军侵略,在台儿庄、徐州等要地积极布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70多年过去了,世人大多记住了后来的台儿庄大捷,而正是守卫滕县的川军,用两千热血男儿的躯体为后来的大捷铺就了一条带血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董必武等人联名为王铭章题词致哀: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成都公园门口矗立的川军铜像

  今天,在川军的家乡,成都公园门口矗立着一座无名英雄铜像。铜像塑造的是一名年轻的川军战士,他脚穿草鞋,身着短裤和旧式军服,手里端着一杆老旧步枪,保持着随时冲锋的姿态。

  这是抗战中,30万川军将士奋勇出川抗战的英勇形象,他们从这里走出去,许多人就再也没有回来。无论他们魂归何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却已深深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生死巷战:“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

  “前进、前进,第一式劈刀,杀……”

  参加过台儿庄大战的老兵孙殿修,70多年后依然记得当年杀敌时大刀的用法。1938年春天,他就是这样和一帮生死与共的兄弟,并肩砍杀日军。

  小城台儿庄,位于中国山东境内,因地处江苏、山东两省交界,又被成为山东南大门、北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台儿庄大战中,中国军队用过的机枪

  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在敌后战场四处出击,对日军进攻形成牵制。

  朱德总司令电令八路军三个师:为策应第五战区作战,八路军主力除在晋积极作战外,派出得力支队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坚日军。

  由于一路上不断受到袭扰,使日军大本营快速合围的计划落空。1938年3月24日,日军第10师团孤军向台儿庄城进攻。

  “台儿庄就是我们全师官兵的坟墓!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也要坚守阵地,任何人不得撤退!”时任第31师师长池峰城向全师官兵下达命令,誓死与台儿庄共存亡。

  “经过11天的激战,四分之三的城市已经被日军占领。城破就在一瞬间。”孙殿修回忆说。

  1938年4月4日,面对敌军即将推至眼前的坦克大炮,池峰城下令炸毁撤了运河上的浮桥、切断了他和弟兄们撤离战场的退唯一退路。“准备破釜沉舟,与日军背水一战。”

  这时,池峰城收到上级的命令:“小小台儿庄,关系整个国家民族生死存亡。最后5分钟务必全歼日军。”

台儿庄清真寺内,当年弹洞密布的墙面

  “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

  台儿庄清真寺,是当时第31师186师的指挥所。战后清真寺经过了重新修建,这面残破的外墙作为战斗遗迹保存了下来。墙面上几乎每一块砖上都有弹洞,最密集处0.5平方米竟有30多个弹孔。

  “伙夫、炊事员,轻伤的只要能拿起枪来的都上。最惨烈的时候,与敌军隔着一堵墙打。”

  根据后来的统计,台儿庄一战,第31师使用了30万枚手榴弹,地面上的手榴弹皮足有10厘米高。

  然而,让日军更恐惧的,是中国军人手中紧握的大刀。

  日军装备和战术训练都强于中国军队,但到了巷战,大炮不如手榴弹、手榴弹不如大刀。“中国军队的制胜之法,靠的是贴身肉搏。”

在台儿庄大战中,中国守军用过的大刀

  在到处被日军打得像筛子一样的台儿庄古城,池峰城带领热血燃烧的弟兄们,坚守着最后的阵地,一分一秒等待着援军的到来。

  4月6日,台儿庄生死三日第三天。眼看古城就要陷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拥有专门击杀日军坦克等重武器的汤恩伯军团终于从侧背杀到,被日军死命围攻的台儿庄战局就此逆转。

  4月7日凌晨1时,中国军队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以孙连仲第2集团军为主力,组成的左翼兵团,和以汤恩伯第20军团为主力,组成的右翼兵团,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开始大举反攻。

  双方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和肉搏战,一时间,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最终日军指挥官下令“全线撤退”。

  “师长池峰城拿了一个雨布,在倒塌的房子下搬开一块块砖石,移开一根根断木,里面埋着多年一起走过来的战友。”孙殿修回忆起激战结束后的场景,“有的是团长,有的是营长、有的是连长,更多的是普通士兵。他们的尸体很少有完整的,胳膊、腿都被炸断了,池峰城一边捡一边掉泪……”

  “最后的三天三夜,不要命的和敌人拼刺刀,最后手中紧握的大刀刀刃,已经弯曲如刀背。”台儿庄老兵王桂成,已经记不得在哪次拼刺刀的时候,拼掉了左手大拇指。

  沧海桑田,当年的征战岁月早已过去,老人大拇指根部,已经深陷手掌,但无论岁月怎样流转,老人脸上的刚毅如同身在战场。

  血色丰碑:“共赴国难 挽救民族于存亡”

  2019年9月2日,97岁的老兵贾遂周来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祭奠当年浴血奋战的战友。每逢节假日和抗战纪念日,这里都会举行纪念活动,提醒世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

  台儿庄一战,中国军队以伤亡三万多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王牌部队一万余人,是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曾夸赞:“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周恩来也说:“台儿庄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敌人,影响全国,影响世界”。

台儿庄战役中的中国军队。(罗伯特·卡帕 摄)

  “一次胜利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匈牙利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当年拍摄了台儿庄的战场。1938年5月23日,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这组图片。“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

  回望在这场战役及其周边的战斗,参战将士不仅有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川军以及后来的滇军,更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挽救民族生死存亡,中国人民把热血溶在了一起,建立起全民族的统一战线。

  今天我们纪念台儿庄战役,不是将它视为一个战争的坐标,而是一座百折不挠、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血色丰碑。

电影《血战台儿庄》

  1986年,第一部描写国民党军正面作战的电影《血战台儿庄》在大陆公映,影片再次唤起了海峡两岸人民对于那场血战的记忆,又一次温热了两岸同胞心中共同的民族情怀。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也成为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每年4月,海峡两岸同胞都要在这里,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不仅为了缅怀先烈,告慰英灵,更是为了传承正义、呼唤和平。

  今天,通过“寻找英烈和英烈后人”公益活动,每年都有抗战老兵归队,也陆续有老兵去世。活动主办方告诉记者,“这些曾经亲历战争的将士,一个一个离我们远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听他们讲述、传承更多战争背后的抗战精神、民族精神。每一个做出牺牲和贡献的将士都是正义长城上不朽的基石!”

  致敬抗战老兵!致敬每一个为救亡图存、民族复兴接续奋斗的中华儿女!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11-19 15:18: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民族记忆⑨ 南京:永矢弗谖 祈愿和平

下一篇:抗战·民族记忆(11)百团大战:打一个大仗,打出中国人的勇气!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