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川军杨森部驻平抗战纪略
2021-03-15 16:15:12  来源: 湖湘文史拾遗 作者:余万根  点击:  复制链接

  前几年,湖南经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沙保卫战》,真实再现了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指挥所部官兵奋勇抗击日寇南侵、拼死血战保卫长沙的惨烈一幕。剧中,川军杨森、杨汉域等著名抗日将领跃马平江战地、挥师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身影,将我们的目光重又拉回到70多年前那一段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岁月……

(长沙保卫战宣传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先后攻占上海、南京、安庆等地后,1938年6月,侵华日军又发动“武汉会战”,10月27日,攻占武汉;11月11日,再陷岳阳,从而将战线推进到新墙河、大云山、南江桥、九岭一线。稍后,1939年3月27日,南昌沦陷,平江东北两面从此就成为抗战最前沿。中、日两军在岳阳、平江、通城、修水一线对峙,殊死战守长达7年之久。

  由于平江处在湘北鄂南前线,又是东北山地、西南丘陵的地势,正处于薛岳“天炉战法”设定的“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重要区域,必须派驻得力部队防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川军杨森部在参加过淞沪、徐州、武汉、南昌等各次会战后,受命进入平江地区布防,担负湘鄂赣地区的防守任务。从此,杨森及所部川军就与平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结下不解之缘。

(杨森戎装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杨森生平

  说起杨森,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但平江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则大多会知道一些,其民间流传的趣闻轶事甚多。如杨森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老婆儿女啦、杨森与孔荷宠的恩怨啦,等等不一而足。杨森甚至还给平江留下来一句歇后语,叫做“杨森的部队,受编不受调”。

  但杨森的传说也仅止于此,反而他作为一名抗日将领,其率部抗战的历史功绩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长期以来,由于杨森一手制造了“平江惨案”,留下千载骂名,近代历史尤其平江地方史中,对杨森的评价大多比较负面,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在抗战中积极有功的一面,这是不够客观公正的。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认为还是要尊重历史,尽量还原史实。

  杨森(1884~1977),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广安人,国军上将,是四川大军阀之一,祖籍湖南衡阳草堂寺。1904年,杨森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后加入同盟会。曾任护国军第1军参谋处长、第2军第4混成团团长、川军第2军军长、四川省省长等职。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20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1937年,杨森响应国民政府号召,率部出川抗战。1937年9月任第6军团军团长兼20军军长,1938年1月任第27集团军总司令兼20军军长。1939年 10月兼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1940年4月,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7集团军总司令。

杨森在通城(应为平江)南江桥。图片由四川广安网友朱剑锋先生提供。

  在众多民国军阀中,杨森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既有早年讨袁护国、炮击英舰的正义之举,又有破坏革命、制造“平江惨案”的斑斑劣迹,一生毁誉参半。最后,随蒋介石逃到台湾,以九十六岁高龄寿终正寝,成为四川军阀中活动空间最广、经历最复杂、寿命最长的一个。

  同时,杨森还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而出名,他公开的妻妾有十二位,子女共有四十三人,其荒唐畸形的婚姻分外引人注目。

  尽管生活上杨森有封建腐朽的一面,但在为人处世上,杨森十分看重乡情,尤其重视家族感情。在他的部队中,各级军官基本上以广安本地人特别是杨姓族人为主,如他的几个侄子杨汉域、杨汉烈、杨汉忠、杨干才等先后担任第20军的军、师首长。即使在他的祖籍地湖南衡阳,尽管已经迁走好几代了,但凡有衡阳杨姓人投奔他,他也都是一概接纳的。杨部官兵中,衡阳籍的为数不少。

  我县长寿街人黄寄野,因曾与杨森同学,抗战期间,也被杨森聘为第27集团军少将参议。

(杨森在平江总部。图片由四川广安朱剑锋先生提供。)

  二、一支浴血抗战的英雄部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全国迅速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大敌当前,各地爱国将领纷纷请战。这时杨森的20军正驻扎在贵州,他毅然向蒋介石主动请缨抗日,在得到蒋的复电嘉勉后,杨森按照安排,率20军于9月1日由贵州沿湘黔公路徒步行军到长沙,在长沙坐火车辗转奔赴上海,参加淞沪抗战——杨森称之为“打国仗”,以区别于原来的军阀内战。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士兵们也说:“我们这次是打国战,牺牲都值得了。”因此,杨森的20军是四川部队中首先奔赴抗日战场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前驱。

  20军一经奔赴上海战场,立即就投入了战斗。他们以老套筒、汉阳造等劣势装备,顽强抵抗日军进攻,坚守陈家行,血战顿悟寺,全军在大场浴血7昼夜,最终守住了阵地。但7天激战,20军伤亡惨重。所部18000余人,伤亡7000余人,其中阵亡2000余人。在淞沪会战中,20军是除装备德国武器的王牌师中央军88师、税警团直属队外最能打的部队,被评为所有参加过淞沪会战的75个师中最能打的5个师之一,20军由此一战成名。

(侵华日军遗留相册中“平江入城”照片,作者藏品。)

  淞沪会战后,20军撤离上海,经常熟、苏州、南京,一路撤退到安庆整补。徐州会战后,侵华日军又剑指武汉,安庆也是朝不保夕。此时已经升任第27集团军总司令兼20军军长的杨森,又率部在安徽舒城、巢县和安庆一带同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但由于徐源泉的部队丢了合肥,日军威胁到他的后背,杨森不得不后撤,安庆失守。

  1938年7月,杨森奉命率20军由武汉退往长沙,在浏阳、醴陵、萍乡等地整训待命。蒋介石划出洞庭湖以东、鄱阳湖以西的地区作为第27集团军的游击区,在这里参加武汉会战的外围战。9月,受战区安排,杨森指派20军133师参加武宁罗盘山攻守战。在友军配合下,经过25昼夜浴血奋战,终于重创敌寇,粉碎了其从鄂南包围武汉的企图。但133师在强攻中也伤亡惨重,一天内全师官兵伤亡4000余人,是20军一个师在八年全面抗战中牺牲最大的一次。

  在面对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甚至单兵作战能力都具有明显优势的日军战斗中,杨森部川军虽是节节败退,但却抵抗顽强。杨森说:“川军没有长处,但打了败仗能继续战斗,一直打到无兵可打时才停止”,乃至日军都称赞“川军顽抗力坚强”。

  正是这样一支有着多次与日寇血战历史的川军部队,在节节抵抗、屡败屡战的悲愤中,于1938年底来到了平江地区,开始了他们长达六年的平江之防。

  三、杨森部队驻平抗战始末

  杨部进驻平江后,已升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7集团军总司令的杨森,将他的指挥部设在长寿街,以便兼顾修水方面的20军。后来随着战局的发展,第27集团军的防守重点由修水、通城一线渐渐转向岳阳、通城一线,集团军总部亦先后迁青梅湾、杨坊,最后迁到三阳甲山三圣庙。

  在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7集团军总司令任上,杨部先后辖第20军(军长杨汉域,下辖夏炯第133师、杨干才第134师,第二次长沙会战,暂编54师平江人孔荷宠部亦调归该军节制),第58军(军长孙渡,下辖鲁道源新编第10师,梁德奎新编第11师,该部有不少平江子弟兵),及第44军王泽浚部,欧震兵团第57军罗奇部,第26军丁治磐部,暂编第2军沈发藻等部。但在上述所有部队中,只有第20军是杨森的基本部队,也是杨森的政治资本。

  指挥着这些部队,在以平江为中心的赣西、鄂南、湘北这片广袤无垠的山地丘陵地区,杨森率部跟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艰难惨烈的搏杀!

(杨森对联。图片由作者提供)

  时序进入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在隆隆的枪炮声中开始了,日军第33师团自北向南,来势汹汹,相继攻占南楼岭,进抵朱溪厂、龙门厂、长寿街,准备由平江直趋长沙。中国军队第20军、第79军各部奉令在修水、平江地区阻击、尾攻,牵制日军进攻。10月1日,第20军收复龙门厂后,向长寿街之日军侧击。作战中,20军134师一部在白沙岭一线阻敌时,打死一个日军军官,发现日军像发了疯似地前来抢夺那个军官的尸体。中国军队见日军竟如此重视一具尸体,料想必有原因,便用猛烈的火力打退抢尸的日军,双方由此展开了一场抢夺尸体的恶战,最终那尸体还是被中国军队给抢了过来。从敌尸携带的图囊里,搜出了日军第33师团的作战任务区分和标图,及其他重要文件。杨森获得这个情报后,果断变更部署,把主力都调来围攻敌33师团。结果,在长寿街地区将敌团团围住,经一昼夜激战,歼灭第33师团部分主力,残敌遗弃辎重、马匹逃回通城。这就是抗战史上有名的“长寿街大捷”,也是第一次长沙会战时,中方取得的一次歼敌较多的重大胜利。

  遗憾的是,这次平江抗战史上难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应该是平江地方历史大事件,但很难在平江地方史料中找到记载。

  1941年9月初,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杨森指挥20军等部在湘北临湘、岳阳、平江地区对日寇进行阻击、侧击与尾追,使敌受到重大伤亡,并缴获一批马匹与枪支弹药。相较于战区其他部队在这次会战中的损兵折将,杨森部未受多大损失。薛岳以这次杨森部在尾追日寇战斗中打得出色,而20军也一直追击敌人到了新墙河南岸,于是把新墙河防守任务交给20军担任。杨森即令20军正式担任新墙河南岸防务。

  在1941年底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冰天雪地的新墙河畔,发生了杨部进入湘北地区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

  那是12月24日,20军第133师、134师在新墙河南岸第一道防线的既设阵地上,严阵以待,随时准备阻击日军第6、第40两个师团的进攻。按照薛岳的战前部署,20军必须迟滞日军进攻时间10天,以消耗日军战力,挫其锐气。从18日开始,经过6天激战,20军的勇士们仍牢牢地钉在新墙河南岸阵地上,日军始终未能前进半步。是时天寒地冻,风雪弥漫。断黑后,气温继续下降,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战壕无遮无盖,守军连续奋战几昼夜,饥寒交迫,身体已极度疲乏。当天晚上,竟有10多名战士冻死在战壕里。

(平江慰忠亭。图片由四川广安网友朱剑锋先生提供。)

  凛冽的寒风中,第20军的将士们仍然顽强坚守着阵地,坚决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直到27日,杨森接到薛岳的命令后,方才后撤。命令杨汉域率部向梅仙和平江以东方向转移。

  在这次阻敌战中,川军作战神勇。特别是所属133师398团2营营长王超奎,在率部固守新墙河主峰相公岭时,顽强阻击日军三昼夜,所部500官兵绝大部分战死,战斗结束后仅收容残部60余人。王超奎营长为掩护部下突围,首先跳出战壕与敌肉博,不幸壮烈殉国。该部守卫洪桥的第3营,营长向有余以下500余人,亦全部壮烈牺牲。

  这次会战结束后,国防部为了表彰王超奎营长的英雄事迹,将新墙乡改为超奎乡,将相公岭改为王公岭。同时宋美龄在对同盟国广播时也说:“中国没有投降将军,只有断头将军,如王超奎少校守新墙河就是这样”,给予了极高评价。

  从日军18日发起前哨战,到27日第27集团军撤退止,杨森将军率部在新墙河一线抗击日军的最初进攻,正好是10天时间,圆满完成了战区下达的作战任务。

  突破20军阻击的日军继续往南向长沙进攻,却掉入了薛岳预先设置的“天炉战法”的炉底,进,久攻长沙不下;退,又被几十万国军反包围,面对国军“天炉”的炙烤,加上弹尽粮绝,不得不狼狈北撤。杨森命134师占领古华山,并急调133师到影珠山,一面向南堵截日军后撤,一面向北阻击前来接应的日军第9混成旅团。经数天激战,后撤日军始终无法逾越影珠山,只好绕道撤退,并全歼了企图接应的第9混成旅团的一个大队500人,取得“影珠山大捷”。

  战后,杨森的部队在打扫所辖地区战场时,因日军尸体太多,无法处理,便令平江、长沙、湘阴三县出动民工若干,挖了三个大土坑,将日军尸体集中掩埋,号称“万人坑”。

  为悼念历次战役阵亡的将士,1942年,杨森在平江县城南郊小天岳山建立二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安葬阵亡将士1800余人。举行追悼大会时,其中一挽联最为贴切感人: “一马当先,新墙河上功赫赫,雄风尚在;三军披白,汨罗江畔血丹丹,虽死犹生”。

  时隔两年之后,1944年5月,日军为了打通粤汉线,挽救即将覆灭的命运,又发起第四次长沙会战。因薛岳骄傲轻敌,部署失当,导致长沙很快失守。敌进逼平江,杨森除留下少量部队在幕阜山区打游击外,即率总部及特务营移驻大桥、杨坊,不几天越连云山祖师岩到浏阳东北的古港,再撤宜春、莲花、宁冈。从此,杨森的部队越走越远,永远离开了平江。

  四、杨森与平江县立中学

  平江县立中学系平江一中前身,曾经两次开办。第一次开办是1925年,至1927年7月停办。1941年春,为了救济战地失学青年,同时也为了落实蒋介石“一边抗日一边建国”的方针,在县长陈鲲和教育科长周士鹄倡导之下,平江县立中学在抗日的硝烟战火中重新开办,委任方典康为校长。次年春,改任黄佛为校长。

  这时,杨森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部正好驻扎在三阳甲山。杨森虽是一介军阀,却比较重视教育。曾在合肥失守前,将几所重点中学和安徽大学的图书、仪器等分派连夜装船运往湖南、四川等地,抢救了一大批宝贵的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又在成都创办天府中学,委派自己的第八个老婆王德芳任校长,主要教育本部尤其是那些在抗日战场牺牲军官的子弟。同时,他也是所谓“新生活运动”的倡导者,积极推广体育运动,在县城大码头推平景福山,修建景福坪大操场,作为检阅部队和召开各种运动大会的场所。如1941年春在景福坪体育场举行春季军民运动会,参加比赛的达5000余人,盛况空前;1943年4月,平江县民众体育场落成典礼,又举行了大规模的儿童健康比赛和春季体育运动大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众多,场面甚是热烈。

(民国三十三年(1944)上学期《平江县立中学同学录》,上面有关于杨森的记载。作者藏品。)

  三阳人、时任平江县立中学校长黄佛是个很会“来事”的人,擅长处理领导关系,跟杨森的关系密切,很受杨森器重,学校因此也得到了杨森多方面的帮助和照顾——如指派军官到学校任教、安排军部工兵营修建校体育场、修通学校通往县城和甲山总部的大道、捐赠教学仪器,等等。在我收藏的民国三十三年上学期《平江县立中学毕业纪念册》中,就有“复得第九战区杨副司令长官之助,修建正规之体育场及通邑直道,并建立牌坊于道口”、“惟事体艰巨,非全县父老同心协力,贤明长官督导不为功”等语,说明杨森对学校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此外,还有多名军官在校任教的记载:如训导员兼童军教员熊孝友,字克家,四川通江人;体育主任古文泉,四川重庆人;音乐教员刘珍年,四川江津人。当然,也有很多川军军官子弟就读平中。如这一期的川籍学生有刘开敏(广安人)、郭家瑞(泸县人)、伍泽勋(广安人)等10余人,另有衡阳籍学生杨涤等人,这些都是杨森部子弟。

  另据1944年在县中毕业、后参加国军的抗战老兵、安定镇高坪村人彭正湘老先生回忆,杨森还经常邀请该校师生到甲山总部表演节目,开展军民联谊活动,而且每次都会给学生发点吃的东西。

(由杨森题写报头的《平江青年报》,作者藏品)

  五、孔杨之争

  杨森与孔荷宠的恩怨一直是平江老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孔荷宠(1896-1956),别名介如、庆如,爽口沙段人。缝工出身,早年参加过湘军。1926年开始参加农民运动,任农民自卫军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三月扑城”和“平江起义”,任红五军第一纵队队长。平江起义后,红五军转移到赣西活动。孔荷宠只带一个警卫员回到平江,重新发展了一支一千余人的游击队。

(孙荷宠)

  1929年初,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的游击队合编成鄂赣独立团,孔荷宠任团长。1930年7月,孔荷宠率独立团参加彭德怀部攻打长沙的行动,失败后撤回苏区。不久,孔部扩编为红十六军,孔任军长和湘鄂赣军区总指挥。并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10月,孔荷宠当选为湘鄂赣苏维埃政府副主席。

  1934年,因各种原因,孔荷宠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叛投了蒋介石,成为红军“第一叛徒”,专事招抚诱降红军,对湘鄂赣红军和根据地造成极大破坏和重大损失。

  1937年抗战开始后,孔荷宠任湘鄂赣边区挺进军第一纵队司令。1941年上半年,国民党军将赣东北地方保安团队编成暂编第54师,孔荷宠任师长,被编入杨汉域的20军节制,在该军的编成内主要担任湘鄂赣边区游击作战任务。直到1942年下半年,暂编第54师奉命与第9战区直辖新编第20师对调建制关系才离开20军。此前,孔荷宠还一度归入第58军建制,而58军也属于杨森第27集团军所辖,因此,孔荷宠与杨森前后共事二年之久。

  孙荷宠与杨森,一个是占有地利之便的地方武装豪强,一个是军令在握的军阀头子,两个都是狠角色,谁都不服谁,一起共事自然免不了磕磕碰碰,要闹点不愉快。孔荷宠对屈居川军之下,并不买账;川军对孔荷宠部官兵纪律松驰、不听号令也很有意见;对孔师系游击队编成,武器陈旧、兵员不足也有点看不起。

  民间传说,孔荷宠为发展自己实力,在思村北山偷偷摸摸办了个兵工厂,每天能造枪两支。这年碰上杨森生日,孔荷宠为表祝贺,奉上自造的20支驳壳枪作为寿礼。杨森见了,问枪是哪来的,孔荷宠如实作答,说是自己造的。杨森听了,要求孔荷宠以后凡造枪支要上缴一半给总部,孔荷宠哪里肯答应,两人就此不和。不久,杨森就寻个机会,向薛岳告状,薛岳以孔荷宠贪污军饷的名义,将孔荷宠判刑投监。

(孔荷宠叛变革命后印发的反动宣传小册子《孔荷宠告赤区各界书》,余红伟先生藏品。)

  不过最近看到一份资料,却说孔荷宠被判刑并不是因为杨森告状,而是薛岳为了打压地方部队,借贪污军饷的罪名处分孔荷宠,目的是为了收编其部队增强自身实力。孔遭军法处置后,薛岳随即安排亲信、第九战区中将参议饶少伟接任暂编54师师长就是明证。据说,杨森还因此替孔荷宠鸣不平,说战区最大的贪污犯就是薛岳。因为按照当时惯例,各集团军和各军的兵站总监(专司物资、弹药等分配,系军中肥差)一职,通常由所部首长委派。而在第九战区,却均为薛岳所把持。

  六、杨森与“平江惨案”

  说到杨森与平江的关系,“平江惨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抗战发生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蒋介石为了限制共产党力量的壮大,于1939年1月召开国民党五中全会,会上提出了《限制共产党活动办法》,命令各地严密监视并限制共产党活动。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接到蒋介石这一密令后,经过精心策划,由战区政治部于4月15日发出一项限制共产党及一切抗日爱国团体活动的五点通知。当时傅秋涛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开赴抗日前线后,仅留下以涂正坤为主任的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人数不多,主要负责宣传抗日救国、开展支前等工作。该通讯处设于嘉义镇,距杨森长寿街总部不过二十里左右。“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杨森接到通知后,即将新四军通讯处在嘉义活动的情况报长官部转蒋介石,蒋密令予以消灭。

  杨森奉命后,即令总部特务营营长何学植秘密执行。1939年6月12日,何学植派特务营一个连,突然包围了新四军驻平江县嘉义镇的通讯处,将涂正坤等当场枪杀。晚上,又将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通讯处秘书吴渊、新四军司令部少校秘书曾金声等6人活埋。这就是引起国内外舆论大哗的“平江惨案”。

(新四军平江嘉义通讯处旧址)

  惨案发生后,蒋介石迫于全国抗议的严重形势,佯令九战区长官部查明具报,结果捏造事实,反诬通讯处“纠集土匪,枪杀国军官兵”,以掩盖其残杀八路军将士的罪恶,推卸责任。但从此,作为“平江惨案”罪魁祸首的杨森,就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留下千古骂名。

  斗转星移,历史已然翻到崭新的一页。回眸艰苦卓绝的抗战,平江先后4次沦陷,时间长达440多天。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以杨森部川军等为代表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日前线与日寇展开的殊死搏杀,平江人民无疑将会遭受日本侵略者更多的欺压和蹂躏。民族危亡之际,川渝子弟以国为重,慷慨赴死,以劣势装备与日军展开了殊死决战。据统计,抗战期间,整个四川省输送兵员300多万人,伤亡64万余人。当时第九战区的三位副司令长官罗卓英、王瓒绪、杨森,就都是四川人。从山西到湖南,从上海到桂林,8年里无数川军战斗在城市乡村,长眠在异土他乡。特别是被誉为“川军精血”的20军将士,多少次血战新墙河、汨罗江和连云幕阜之间,死伤万余众,阵亡将士大部分集中安葬在小天岳山(今平伍公路民爆大楼周边),从8块阵亡将士名录碑中仅存的3块推算,估计总数不下五千人。另上塔市花果山、南江露江山、天岳关等处还分别安葬58军等部抗日阵亡将士3000余人。川军为保卫国家、保卫湖南、保卫平江作出了巨大牺牲,书写了抗日救国的光荣的英雄史诗。由于在平江驻防时间久,很多川籍老兵对平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战后选择落户平江的多达200余位,主要分布在南江、梅仙、长寿、城关等乡镇。

  时光流逝,抗日战争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抗日阵亡烈士的骨殖早已幻化成泥,最后一批抗战老兵也正在急遽凋零。但是,我们不能忘却那段被侵略被蹂躏的惨痛历史,更不应该忘记那些舍身救国的川军英烈、民族英雄。谨以此文,追念当年那些在平江土地上与日寇英勇血战、决死拼杀的川军将士们!

  作者简介:余万根,县史志学会会员、县收藏协会副秘书长,长期购藏和研究平江文史资料如古籍旧书、条约契据、字画印章等,欢迎提供跟平江历史文化、家族名人有关的史料信息,也欢迎文史爱好者、家族文化研究者联系交流。电话(微信同号)13974000248。

 

参考资料:

杨森

日寇全面侵华,杨森请缨抗日

杨森老照片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1-05 15:45:0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严翊在抗战中的成名之役——滕县保卫战

下一篇:身已许国,大宗执璋!——记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川军将领许国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