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白雪樵:传奇华侨抗战女机工
2020-01-16 11:07:02  来源:中国侨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时间倒回到六十多年前,1939年的烽火岁月,中国半壁江山沦陷,滇缅公路成为输送的唯一通道,急需大批汽车司机与机修人员。

  在新加坡侨领陈嘉庚号召下,3226名南侨机工(南洋华侨归国参加抗战的机工)回国参战,其中仅有四位女机工。

  在广州越秀区一间宽阔的楼房里,记者拜见了目前唯一健在的华侨女机工,91岁的白雪樵老人,一位自称“一生碌碌,有愧祖国”的传奇长者。

  白雪樵老人娓娓道来,记者屡屡为其人其事其情感慨,白老摇摇手,笑道:陈年旧事,姑且听之吧。

  富家千金抛家回国当机工

  每天偷运衣物到朋友家准备行装

  “七七”事变前夕,白雪樵正在国内厦门大学读中文系,那时她还叫白雪娇。“有一天我偶然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乡,她惊奇地问我怎么还在这里,马上要打仗了。”白雪樵向亲戚借了50元钱,搭船回了槟城,在当地的协和学校做教员。

  照片上的白雪樵,戴着400度的近视眼镜,很文静。在槟城,她很快成为南洋筹赈抗战的骨干,每天义演、义卖、上街募捐,所得由“南侨总会”寄回祖国。当时厦门有个叫蒲风的诗人朋友,常写信劝她:与其隔岸观火,不如参加战斗。蒲风的信每每让她热血沸腾。此时,白雪樵得知了陈嘉庚组织机工回国抗战的消息。

  那一刻起,白雪樵开始了自己的“秘密计划”。

  当时的白家是当地有名的望族,父亲是陈嘉庚在槟城产业的首位代理人,叔叔白仰峰也是当地侨领,家里有两部福特小汽车,家庭富裕。白雪樵是家里老大,知道父母肯定要阻拦自己,就每天利用外出机会偷偷将衣服等带到同事家中准备行装,并化名施夏圭报名参加了机工队。

  回忆往事,老人感慨不已,“小时候年迈的祖父要回家乡,临行时再三叮嘱:不管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乡土。我不大明白,为什么父母们要远离家乡,却又总不忘家乡。”“后来我懂了,乡土就是祖国。”

  年仅25岁的白雪樵回国抗战

  一封未发出的家书轰动南洋

  看着码头上父亲孤独的身影流泪

  1939年5月18日,是槟城机工出发的日子,全城万人空巷欢送。“我备好行李混进队伍,突然想起准备好的钱忘在家里,就急忙跑回家拿。”

  就在这天上午,白雪樵的父亲有事到朋友家,朋友奇怪地问他:白先生你还这么潇洒?你女儿今天出征了。“父亲一听慌了神,一路小跑回家,正碰到我回去取钱,一把抓住我追问,妈妈抱住我就哭,不让走。”

  “国难当头,我只有舍弃小家。”被她说服的父亲默默陪着她游行了两个多小时,码头上响起了《别南洋歌》和《义勇军进行曲》。下午2点到6点多,父亲一直陪着她坐在船上,两人面对面,相对无言。船离港的那一刻,“父亲孤零零一个人站在码头,衬着血红的夕阳,向我挥手。我望着他孤独的身影,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出发前,白雪樵悄悄写了一封家书,嘱咐同事在她出发后寄给父母。家书最终没有发出,却被当地华文报纸《光华日报》知道,全文登载,一时轰动南洋。此时,白雪樵已在奔赴滇缅公路的列车上。

  记者有幸见到了这封珍藏半世纪的家书,短短600余字,恋家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白老说,当年的华侨青年,都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投身国难的。

  1939年白雪樵回国抗日,同学在槟城码头为其送行

  四位女机工抢着上滇缅公路

  转去重庆,年轻华侨司机摸黑走几百里山路求救

  经过海上、陆路一个星期的颠簸,机工队抵达昆明。白雪樵发现,她给接待处带来了“麻烦”,这里没有女人住的地方。

  一位槟城的记者在昆明认识一位护士,就将白雪樵和另一名女机工陈侨珍介绍到她家住,协助做机工队的后勤与医护。

  “回国参战的机工,大都家庭温饱,有的还是豪门子弟。有些机工连祖国是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却毅然放弃优裕的生活,回到落难的祖国。”回忆起滇缅公路机工们的艰难生活,白雪樵感慨不已,“洗脸喝水,都是到山坡上接一杯杯的黄泥水,沉淀了再用”。

  当时南侨机工的收入是滇缅公路运输单位里最低的,约三分之一的机工甚至要靠亲友资助维持生活。“寒衣宿舍医药均缺乏,常有机工饥寒一两天还在工作。”

  这期间,几位女机工多次要求上滇缅公路一线,最终也没有得到同意。白雪樵一心想着参加一线抗战,便提出从昆明经贵州到重庆。

  “车在云贵高原盘桓,绕了72道弯,感觉手摸到天。”白雪樵说,车不幸在山顶抛锚,夜里风吹狼嚎,司机是刚从吉隆坡回国的年轻华侨,他让她们躲到车里休息,自己一个人在车外守护。

  醒来的时候已是翌日中午,一辆卡车从贵州接她们来了。“没有通讯工具,他们怎么知道车出事的?”白雪樵猜测,那位华侨青年可能跑下山求援了,“几百里危机四伏的山路啊!”白雪樵的猜测一直没有得到证实——那位华侨青年在后来的一次任务中牺牲了。八年全面抗战,1028名南洋机工长眠故土。

  结识邓颖超想去当八路

  听从建议就读齐鲁大学

  白雪樵本想去延安参加八路军,但未能成行。在重庆,她写了很多关于中国抗战的文章寄回槟城发表。她并不知道,自己在南洋已是闻名遐迩的巾帼英雄。

  白雪樵还是一心想到前线打日寇,经介绍,她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找到了邓颖超,表达了打鬼子的愿望。邓颖超告诉她,去延安的车刚开走,一个月后才来。

  要等那么久,白雪樵心里有点急。邓颖超告诉她,什么地方都可以抗日。白雪樵遂听从邓颖超的建议,转到成都就读齐鲁大学,参加大学生宣传队,一路沿川北跋山涉水,每到一处就“安营扎寨”,宣传抗日。1943年,她从齐鲁大学毕业。

  升起槟城第一面五星红旗

  为此被关进集中营被驱逐出境来到广州

  抗战胜利后,白雪樵在1946年初回到马来西亚,在福建女校做教员,因为参加反殖民的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后到一家平民学校做校长。

  1949年10月1日,白雪樵带着老师在学校升起了槟城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震动地方。“事先从报纸上看到了五星红旗的样子,请一位认识的裁缝偷偷做了一面。”白老微笑着,一脸温馨。

  她也因此进了殖民当局的“黑名单”,被指控为来自中国的“颠覆分子”,随后被捕关进一座深山监狱,每天提审。“他们问不出什么,两个月后我被送到怡保埠集中营。”白雪樵说,那时她已被视为顽固的“共产分子”,关押一年后,被当作牲口一样押上货轮驱逐出境。

  船行7天7夜,抵达广州港。回国后,白雪樵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前往南海参加土改,后安排到广东侨中任教。1958年,广东师院筹建,白雪樵做了大学教师。上世纪60年代,广东师院解散,她分到广州文化局,搞文艺理论和粤剧研究,1978年进入广州师院任教。70岁那年,白雪樵老人离开了她钟爱的讲台,退休在家。

  老人给我看她二十年前的日记:

  十年动乱,有人问我:悔不悔当初回来?我心情苦涩,难道回到自己的祖国应该后悔吗?粉碎“四人帮”后,又有人问我:你走不走?为什么要走,难道不知道失去祖国或祖国落后,不论走到什么地方,只能是犹如流浪的孤儿?我问老人:悔过吗?她笑了,平静慈祥。

  91岁的白雪樵老人

  人物小档案

  白雪樵,又名白雪娇,祖籍福建安溪,生于马来西亚富商家庭,现年91岁。1939年,年仅25岁的她瞒着家人回国抗日,参加滇缅公路机工队。为赴延安参加八路军,她跑到重庆向邓颖超求助。她临行前留给父母的家书被当地华文报纸登载,其报效祖国言行,激励无数华侨青年共赴国难。

  抗战胜利后,白雪樵回马来西亚从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白雪樵升起槟城第一面五星红旗,因此被殖民当局列入“黑名单”,因此被关进集中营。1950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全国侨联委员、连任八届广州市人民代表。(来源/羊城晚报,记者/孙朝方)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1-16 11:09: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西山竖碑纪念 机工功勋永志

下一篇:新马抗日英雄庄惠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