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杨勤槐:父母亲给了我一千块钱,送我出家门去当兵
2020-09-21 09:55:23  来源:公众号 一起抗战口述历史  点击:  复制链接

  1944年下半年长沙、衡阳相继沦陷后,日军打到柳州,到十一月份的时候,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日军马上要进入贵州了。

  那时候我们几个同学觉得万一贵州不保,亡国奴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大家开始琢磨怎么办。

  最后我们决定投笔从戎。

  我们当时遇到杜聿明的第五集团军,他们正要组建一个空降兵的特种部队。当年的鸿翔部队是杜聿明经过蒋介石批准以后,美军来支助国军在昆明建立突击总队,也就是空降部队。

  鸿翔伞兵招兵处到两广一路招生,经过贵州时也在贵阳来招兵,我们听到这个消息,便跑去投考。心里琢磨着,要是考取了还能是个特种兵,起码是空军这一类的,不能当陆军草鞋兵。

  考试的时候主要是面试问年龄、性别、籍贯、学历这些,并没有笔试。所以,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面试。

  最后进行体格检查,大家先光着身子给考官看一看,然后检查五腑六脏、心肝脾肺肾这些东西,包括血液。但是那个时候没有血液化验,基本的条件能达到以后就行了。

  体检的地方设在贵阳大西门的社会服务处,一般这个地方平时老百姓搞用来搞点文艺活动,那时被征用来检查身体。

  第一天体检的时候,我的血压偏高不合格,因为我是家族遗传性的高血压,我母亲就是高血压。不过两天后复查,我便合格顺利入伍了。

  我去体检之前家里人并不知道,回家之后才跟父亲讲说想当兵,现在不赶走日本鬼子,家里以后肯定没好日子过。

  父亲听完马上同意我当兵,当即表示当兵很好,不用家庭负担,让我好好到部队奔前程。

  母亲很不愿意,特别是在战场上拼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是都能活着回来的。但是我们家里是父亲做主,母亲没有文化,只能听从父亲。

  当年跟我一起考取鸿翔部队的还有一位叫余世清的同班同学,我们基本上差不多是同桌。余世清是贵州都匀人,脸上有个黑疤,他长得比我高一点,我们在部队以后也被分在同一个班。

抗战胜利后,中美突击队第1队“定远队”全体官兵合影

杨勤槐、余世清、翦凝宏于大合影中的位置

  抗战胜利之后,我们有一张集体合照,前面一个姓翦,中间就是余世清,这边就是我。集体合照后我们到南京,余世清大概1947年的时候离开部队,因为他在部队里和我交情也不怎么样,所以他离开以后到现在是死活不知道。

  鸿翔部队征兵处在贵阳的时间大概只有四天,时间一到马上就往昆明去了。那次部队在贵阳大概招了二三十个人,他们一路上边走边招生,体检合格的当场拍板。

  1944年11月11日晚上,父母给了我一千块法币,然后送我出家门。

  当天晚上集中,跟他们在一起坐上大军车往昆明走。同行的人不止这一车,有些兵是从广东招来的,分散在每个车里。

  1944年12月,国民政府号招“十万青年十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小我一岁的弟弟也响应号召,到重庆参加青年军。临走时,父母也是给他一打法币。

  从贵阳到昆明走了三四天,一路经过安顺、沾益和曲靖。到昆明以后,我们被安置在郊区的岗头村。

  岗头村在一个山凹里,这个山凹里面有一个古庙,团部所在地就在这个古庙里。部队在庙里的大空房子里搭一些床,我们就住在那里。

  起初,我被编在第一团,最后我们集合的时候,我们这七个贵阳人被编入第一团第二营第三连第七班。这七个人里有一个姓刘、一个姓彭、一个姓黄,姓黄的是贵阳市开阳区的。

  余世清就是我那个后来不知所踪的同学,还有一个最后死在南京。一个班大概十一二个人,一进去就是上等兵。跟陆军一样三三制,一个排三个班,一个连三个排,一个营三个连。

  分完班后,学校发了一些生活用品和服装,我有一张第一次穿军服的照片。除了这个外面这件衣服,到了冬天还发了有点棉花的薄军衣,那时候还没给专门的伞兵衣服,也没有发装备,所以伞兵的特殊训练根本没有开始。那是1944年年底了。

  在昆明岗头村,主要的训练就是体质训练,因为大家都是学生,要上战场就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所以我们每天六点钟起床,在山顶上的平原上空腹先跑步半个小时,大概是三千米左右。

  跑完后开始吃早餐,然后开始训练稍息、立正、走路、向左向右转等这些步兵操典里边最基本的训练。另外就是这种空中跳跃,包括跑、跳跃和跳高这些。

  伞兵团营房里面有很多煅练胆量的项目,比如有从高地方落下来的这种,一丈多高的跳台上,下面是沙滩,往树上挂一条很粗的绳子,站在跳台上拉着绳子跳下来,或者荡到对面去。

  一般是从这边跳到那边去,跳得很高。然后放手跳到那个沙滩上,这个我们叫“空中飞跃”。拉着这个绳子“哗”过去,或者两个绳子可以跳下来,空中要翻一下跳下来。

  后来还有一种就是这里荡过去,一只手又一根荡过去,一根绳子拉一根绳子,就训练你在高空地的习惯和胆量。

  再有就是训练体能:跳高跳远和机械操,单杠、双杠、跳台平台,这些都叫机械操。没有单杠双杠上训练不出体能的。

  然后开始做体操,有专门的教官教各种体操,包括一些中国的传统武术动作。

  中午十二点准时开饭,一直到十三点都是吃饭时间。午饭以后一般都有午休一下,两点钟起床接着下午的训练,一直到六点吃完饭。

  晚上吃完饭后有时候会有学习,比如教唱歌之类的,有时候就发一些书给你看,大概就是部队基础条例之类的内容。

  除了正常的训练,我们也要唱一些抗战歌曲,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等等。除了这些抗战歌曲之外,我们也有自己的伞兵歌,叫《伞兵团歌》。

  那时候美国人还没有来跟我们合作的时候,副团长简立就写了这首《伞兵团歌》,词写得非常好。

  我们除了唱歌以外,伞兵团的团长李海平少将还给我们新来的伞兵讲古典文学,比如《赤壁赋》。他一个人在操场的主台上,用麦克风给我们讲《赤壁赋》,所以我们就感觉这个伞兵团就像个学校一样,我们既可以学唱歌,又可以学些文字。

  副团长简立可能是在美国西点学校毕业回来的,英语很好,有时候会跟我们讲点英语,我们也都听得懂,所以我们都非常开心在那里面的学习煅练。

  团长李汉平是少将,但是很快就被调走了,可能是去了远征军部队。后来成立突击总队以后,头头也都换了,简立也是在改编前调到了新一军,他跟孙立人有关系。最终是一个姓马的来当司令员,也是少将。副司令员姓张,这些人也是很不错的。

  我们这些小兵虽然很少跟简立他们这些军官谈话,但是他们看起来很随和,各方面还是很不错的,有风度。我觉得这些人都不错,比共产党好多了,实际上也是这样,共产党就是一帮没有文化的人,没法说。

  刚到伞兵团的时候,伙食确实不怎么样,都是一般普通的菜,而且只有蔬菜和豆腐这一类的,偶尔有点肉和油,所以只能吃饱而已。

  那个时候吃饭是要抢的,饭也抢菜也要抢,要很快的囫囵吞枣才吃得饱。那时候的饭量比平时当学生的时候大太多,不然训练就吃不消。

  伞兵团总体来说比一般的陆军部队好一些,每个月有一次“打牙祭”。不过最多也就是多几片肉,外加一点油这样子。加餐是会比原来好一点,过去很穷,部队里面就兴有这个东西。

  当时这个大后方也是很困难的,根本没什么很特殊的供应,也不可以这样子。

  美国教官没参加训练以前,国内根本不知道这个伞兵应该怎么样来培养和训练,他们只能让官兵把陆军里面最基本的军事训练基础打好。

  我们从11月一直到来年4月,近半年的时间都在进行基本的体质训练和特殊运动器械的训练,平时还穿插着讲课,讲点中文,教点唱歌。(未完待续)

  以上口述由杨勤槐老先生亲口讲述,如有时间、人物、地点、物品、事件等误,请不吝赐教。

  非常感谢丽江志愿者梁颖的辛苦听打录入,感谢福建志愿者二泉映月(陈炳颖)的辛苦整理,感谢杨勤槐儿子杨学军先生提供照片。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09-25 08:59: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湄潭老兵阮锡普:能活着回来幸福生活,这辈子值了!

下一篇:抗战老兵陈应保:逝去的战火岁月,不灭的抗战精神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