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黄菘华:两次接应部队北上
2018-10-25 15:23:24  来源:广州文史资料  点击:  复制链接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那个烽烟四起年代的情景不断出现在我的脑海,现把接应部队北上一段记录如下。

  1945年1月,我从英德调到清远潖江,被安排在上四九中心小学当教务主任。该校实际上是党的一个秘密据点,教职员中成立了中心支部,负责联系该乡的党员。3月的一天,中心县委书记陈枫同志告诉我,说东江纵队要派邬强的部队北上,他们近日路过这里到英德东乡,需要地下党接应,让部队在学校休息、睡觉,以便继续北上。

  关于部队北上的事情,我于1944年近暑假时就听过传达。由于日本侵略军要打通大陆的交通线,我国南方几个省都将沦为敌后,因此,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敌后根据地就将成为主要的任务。虽然后来由于战局的变化和我们几个地下党的同志突遭日军袭击,对执行新任务的情况无法了解,但现在知道部队北上,显然同这个任务有关,确实令人兴奋。

  陈枫还布置说,部队是公开的,你们还是处于地下状态,需要你们做的只是提供条件让他们好好休息。

  这所中心小学面积较大,相当宽敞,学生的桌子凳子足够部队休息,大茶缸有好几个,让战士喝个够还可以装满行军壶,吃饭问题也一定能解决好。

  部队到达当日,我们很早就起床,但仍未见部队来,焦急的心情使我们忐忑不安。校长黄信明同志嘱我去察看动静,我知道队伍是由田心村那边来的,便往田心村的方向走。不一会,天已大亮,我听到了田边的树林中传来了歌声,“到了!”我心中为之一振,知道部队原来已掩蔽在树林中,便往回走。瞬间,田间小路出现了单行的队伍,他们边走边唱着战歌;我再环顾四周,另一处的田间小路也走着同样的队伍,队伍在田间穿插进行,在阳光下成了一幅亮丽的图画。

  我加快步伐回到学校,向校长反映了目睹的情况。不久,学校已挤满休息的战士,学生也陆续返校准备上课。同学们看到学校到处是战士,便好奇地围观、打听。部队的政工人员并没有休息,他们对围观的学生讲战况,作宣传,问家常,有说有笑,大家的情绪十分活跃。接着,又贴出抄好的歌词,教同学们唱歌。

  “阿三仔,唔驶慌,准备好,担架床……你又来,我又来,同心合力打东洋……”

  学生平日唱歌都用普通话,现在改成了广州话,既容易上口,又容易听懂,因而兴趣甚浓,不久,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抗战的歌声。我们虽然表面上装着平淡的表情,但无法掩盖内心的激动。

  我提着暖瓶出来看一看外面热闹的情景。出乎意料的是,在礼堂的走廊里遇到一个相识的战士伍平迎面而来,他说要和我谈一谈。虽然我们都抑制相见时的热情,但内心的喜悦和激动都无法形容,我指一指我的房间位置。瞬间,他带来一位穿列宁装的同志。“昭哥!”我低低喊了一声。昭哥是连县县委书记,我的联系人。我们在这里相见,真是喜出望外!见面后,他要求我跟他的部队一起走,将来去搞敌后根据地,我心里当然是求之不得,但要请示才行。我随即去找陈枫,陈说不行,并认为如果有意见,要由在部队中的省委同志来裁决,后来才知道这个省委同志就是梁广,他同部队一起北上。两年后,我再见到昭哥时,他说,当时大哥(指梁广)没有同意,只好作罢。部队开拔后,我们的接应工作便圆满画上句号。

  部队公开到潖江是第一次,老百姓对所见所闻一传十、十传百地迅速传开,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这个队伍秋毫无犯啦,和善待人啦,不取民间一针一线啦,睡觉、吃饭都不麻烦群众啦,连所见到的人是什么容貌,穿什么衣服、表情如何、很会唱歌等等,都成为津津乐道的美谈,大大扩大了党和部队的影响。在学校里,由于同学们和部队有了亲切的感情,不仅对这些见闻谈个没完,还经常唱“阿三仔,唔驶慌……”等歌,歌声彼伏此起,笼罩整个学校。这种歌,人们一听就知道是共产党改编的,党的活动就会引起当局的注意,但这是后话。

  同年清明节前夕,陈枫通知我要调我往从化,安排在吕田中心小学任教,使我有机会再一次参与接应部队北上的工作。

  是年7、8月间,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带领一支部队北上,在部队中的领导还有林锵云、杨康华等,我们只知道部队北上也同开辟敌后根据地有关,后来我才得知他们是准备到江西同从延安南下的王震部队会师的。部队的又一次北上使我们兴奋莫名。这次接应部队北上,仍由陈枫(他此时已调到路东特委)来布置,他说这次部队不到学校休息了(虽然对此他没有作说明,我领会是不要再发生上四九中心小学的教训),但要求我们做好两件事,一是找交通员带路,二是为部队准备粮食、肉菜,部队要睡山头,条件较为艰苦,供应尽可能弄好一些。在我们看来,为部队带路应是驾轻就熟了。我们在吕田圩开了一家“天然饭店”,由胡斯增负责。这实际上是个地下 交通站,当时因资金短缺,我便把离开上四九小学一次发给我的工资800多元拿出来,饭店才得以开张,这个交通站只是为了方便来往的同志找上门。我们在塘基背还另有一个秘密的交通站,巢德麟、路增田、巢昌等都参与,东江纵队同粤北的联系,都使用这个交通站,让往来的人员住宿休整和一些伤病战士调养,特别是方便大批印刷品的运送。例如,《论联合政府》单行本东纵每期的《前进报》等书刊,只能用人力一担一担从东纵挑到粤北去。他们每人带上有盖的口盅,油、盐、豆豉和米等食品,渴了煮水,饿了做饭,常常昼伏夜行,他们艰苦的生活常令人感动不已。交通员对这条交通线十分熟悉,为部队带路毫无困难,当时选了巢昌等负责带路;至于为部队供应主副食等物资,需要采购,又要运输,因数量大,购和运都得由党员挑去,要化整为零,绝不能被敌人发现。结果,这两个任务都完成得很好。

  还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经陈韩山、巢海周、胡斯增和我四人一起商量认为从化尤其吕田地势山高林密,有一定的组织力量和群众基础,而且从化实际上已处于“三不管”(即国民党、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政权都管不了)状态,开展武装工作的条件是很好的,结果部队的领导答允下来,留下一个中队,指导员姓周,特别使我们高兴的是,还留下三挺轻机枪,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事了,部队领导还考虑到我们都不熟悉军事,又留下一个大队级干部陈江天,我们的确喜出望外!陈江天接到这个任务后即回东纵去请示,后来任从化县委书记,至于留下的那个中队,我们同他们一起在山头过了一段时间。

  想不到这次接应部队北上,还带来这个丰盛的收获,从此,从化的武装斗争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起来。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10-25 15:23: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黎应榆:爱国归侨黄子炎抗日事迹

下一篇:潘广庆:日军铁蹄下广州几则小故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