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老兵陆嘉昌:曾穿越野人山 因炮兵专业耳朵背震聋
2016-04-23 11:18:38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王去愚 实习生:朱逸蕾  点击:  复制链接

  国民革命军炮兵上尉陆嘉昌这辈子都与逃亡有关,最久远的一次可以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那年他12岁,哈尔滨第五区立小学学生。

  钟表商人的儿子 战乱流徙

  1931年9月中旬,哈尔滨准备过中秋节。广东商人陆嘉沂的酒楼准备了各式月饼,他希望在这一天赚一笔。作为家里的第三个儿子,除了赡养父母,陆嘉沂还要照顾家中未成年的弟弟妹妹们,包括最小的弟弟嘉昌。
  嘉昌是陆家的第15个孩子,1919年出生于上海。他出生时,父亲在上海做钟表生意。“他们养育了15个子女,只有7个长大成人。”在他8岁那年,父亲放弃生意,带着一家人投奔第三个儿子。及至嘉昌12岁这年,陆家从沈阳移居哈尔滨,他入读哈尔滨第五区立小学五年级。
  也是这一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翌年2月,东北沦陷。陆嘉沂的酒楼生意再也做不下去了。一家人逃离东北,回到广州。

  军校教官被骂醒 投笔从戎

  2013年9月1日,广州番禺南阳里小学开学。孩子们的欢笑声越过围墙,传到南面7楼的一间房子里。阳光从南面照进客厅,这里的陈设与普通人家无异,区别在一台旧式彩色电视机上。
  电视机上摆着一盆假花,假花的左右是4张照片,中间两张是戴安澜、孙立人的戎装照,两旁分别是陆嘉昌年轻和年迈时的照片。年轻的陆嘉昌身着军官制服,英武且平静。
  这里是陆嘉昌的家。作为曾经的炮兵上尉,战争留给身体的最大创伤是双耳失聪。他大声说话,大陆关爱抗战老兵的民间志愿者说:“陆爷爷其实是想听清自己在说什么。”

  炮兵上尉的回忆在自己听不见的声音中继续。

  “当年,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来教忠中学招人,我分到第四分校14期炮科,校址在广西……”
  19岁,从未远离家人,这回要独自远行了。母亲站在洪德新二巷的街头看着儿子远去。
  这是国民政府全面抗日的第二年,学生们知道北国已经沦陷。满载学生军的民船溯江而上,到达广西梧州境内的一个渡口。众人弃船上岸,再于荒山野岭间步行,一周后来到广西桂平,在一间空置校舍内集训。
  “为了躲避日军轰炸,三个月后,我们又搬迁到广西宜山县,直到1939年4月1日。毕业时所有学生被分发到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欣赏我和另外两个同学,授予中尉衔,派去江西瑞金,到黄埔第三分校做教官……”
  那时的陆嘉昌辗转于中央军校第三分校(江西瑞金)、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广西宜山)和陆军炮兵学校。陆军炮校普通科第七期毕业后,陆嘉昌回来中央军校第四分校任教官,这时学校已迁徙至广西独山。
  从1941年2月到8月,陆嘉昌任中央军校第四分校练习大队山炮连中尉排长。
  “有一天,黄埔同学黄景棠(广东海康人,后牺牲于抗日战场)路过独山,去看望我们。他留下一封信,骂我投机取巧,不应该在学校当教官,应该上前线打仗。我感觉对不起了,为什么我这么年轻,不去打仗,要给人家瞧不起?”
  1941年春夏,陆军第200师驻扎贵州安顺、云南曲靖。8月,陆嘉昌以回重庆结婚为由,逃离第四分校,投奔200师。昆仑关战役后,该师损失严重,师长戴安澜需要这样的“逃兵”,委任参谋处上尉参谋。“他说小老弟,军人的事业在战场,你来到部队正好,现在我们出国。”

  青年军官第一战 孤城同古

  200师没有立即出国,移驻云南安宁,继续休整。这是昆明近郊的一个县,盛产食盐,又名盐县。陆嘉昌记忆里的200师军纪严明。
  1941年12月17日,200师奉命离开昆明,前往缅甸。到达云南保山时,接到“暂时毋庸入缅”的命令。一天晚上,戴安澜找到陆嘉昌,“小老弟,我现在要派你到部队里去了。你到600团第一营当(上尉)营副。”
  第二年春天,陆嘉昌与200师一起进入缅甸,第一仗即坚守同古,掩护英军撤退。3月3日,蒋介石在腊戍(缅北重镇)召见戴安澜。后者答复“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杨威国外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同古。”
  这也是青年军官陆嘉昌第一次上前线。200师从腊戍坐火车前往同古,火车陈旧,拉不动满载士兵的车厢。“上斜坡要用两个火车头,一个拉一个推。”到达同古后,中国军队就地取材,拆下枕木,构筑防御工事。
  600团第一营固守前哨阵地鄂克春,这里距离同古城7英里,戴安澜命令死守三日。戴安澜日记记载:“昨夜因上令死守孤城,援军根本不至,为了恪尽职责,准备战死于同古,写遗嘱两通……自二十二日起,敌即进攻阿克春前进阵地,守该处者为吴营志坚,张团副立斌,激战两日,毙敌甚多,战绩甚好……”
  日军从仰光扑来,4倍于己,且控制了制空权,前线军官的记忆因此更加惨烈。600团第一营,3名排长阵亡,3名连长负伤。撤回同古时,只有第一连连长安好。在陆嘉昌的一份战地家书里,29日上午,一连长被枪榴弹打中头部,地上还躺着五六个已死的兄弟。
  “脑浆出来了,马上死掉,话都没有讲一句。他留下老婆和儿子在保山。留守的时候,交待那里的云南人,帮忙照看他的妻儿。我只记得他叫万建勋。”
  同古会战最后一日,600团第一营第一连4名军官全部阵亡,营副陆嘉昌兼任连长。

  穿越野人山回国 忍饥挨饿

  94岁了,还原71年前的战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给我一个关键词,我才能告诉你与它有关的一切。”
  陆嘉昌的记忆跳过攻克棠吉,直奔野人山大撤退。戴安澜年谱记载,1942年4月25日,200师攻克棠吉。月底,200师从缅北撤退。5月18日,在朗科地区,师部遭遇伏击,师长重伤。5月26日,戴安澜于缅北茅邦村第五九八团驻地殉国,时年38岁。
  作为当事人,陆嘉昌的记忆更加形象。“我们正穿越南坎到八莫的第三条公路,戴师长通过山腰时,身中五枪(一说七枪)。当时我在他身后,相隔10个人……”
  关于逃亡,首要的敌人已不是日军,而是饥饿和野人山恶劣的生存环境。全师分散撤退,三五成群,各自寻找食物。“我们找到一切能吃的东西,包括芭蕉根。”
  一天,司令长官罗卓英端着漱口瓷缸吃白饭,副官从他身旁走过。罗问副官:“有没有盐巴啊?”副官的手伸进裤袋里,沾了一点点盐巴,放进长官的漱口瓷缸里。“就这么多了,没有啦。”
  多年后陆嘉昌说:“就是这么多了,你看,可不可怜啊?司令长官问副官要盐巴送饭,不像是人的生活。200师10600多人出国,回来时不到5000人。这是中国最先进的机械师,回国时重型装备全部没有了。”
  6月17日,200师残部和戴安澜灵柩到达云南腾冲。
  同年11月,陆军新编38师在昆明招兵,陆嘉昌投奔新38师。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时,200师坚守同古孤城。不久,新38师在仁安羌解救7000余英军。200师越过野人山,付出高昂代价后回国。新38师退回印度。
  新38师师长是戴安澜的皖籍同乡孙立人。对于这两位中国抗日名将,陆嘉昌有自己的认知。“戴安澜把我们当兄弟,孙立人把我们当工具。”
  1942年10月,中国驻印军新38师、新22师整编为新一军,在印度兰姆伽配置美式装备,接受美式训练。从1943年10月开始到1945年5月,新一军歼灭5倍于己的日军第十八师团,解放缅甸全境。
  70年后,缅甸战场的硝烟早已沉寂。提及美式装备的富足和炮兵操作的基本方法,陆嘉昌仍然饶有兴致。
  美国人为新一军提供了充足的武器和后勤支援。“我们炮兵连每天必须打三个基数的炮弹,每个基数100发。鞋子烂了一点点,就说要换。他们有SO S,不是救急的那个SO S,是Service ofsupply(供应服务)。前线缺什么,一个电话就空投过来了。”
  Ration是定量供应,ration case即定量供应包。
  “一个供应包,里面有四支香烟,一个罐头,六颗巧克力,几块草纸,上厕所用的……还有我记不清楚了。分A、B、C、D四种,ration D就是一块巧克力,很好吃的,供应一天热量,可以不吃饭了。”
  当然,炮兵上尉最大的兴趣在如何使用自己的武器。“炮兵的第一发炮弹试射,第二发修正,第三发肯定要命中目标的,然后全连四炮齐发。我喊一个口令,可以打一个基数的炮弹……”

  关于新一军的愉快回忆终止于日军的一次偷袭。

  1945年5月,胜利在望。在南坎通往八莫的公路上,日军偷袭新一军炮兵阵地。第一次半夜偷袭时,被守军击退,日军留下一名上尉中队长和几名士兵的尸体后逃走。第二天晚上,日军卷土重来,这回以压制性火力偷袭成功。
  在一封给母亲的家书中,陆嘉昌说:“等到我和步兵回到阵地时,已经尸骸遍地了!忠勇的弟兄们,有的还是被刺刀刺死的!因为我们是炮兵!大多数没有武器(武器就是炮)。”
  “两门山炮完全被毁,十几个弟兄被打死了。他们是很好的炮手,我与连副哭了半个钟头,他们被埋在荒山野岭上,我现在已经记不得他们埋在哪里。”
  军事法庭认定炮兵上尉陆嘉昌“处置失当”,由上尉降为中尉,调军部服务。
  陆嘉昌认为真正处置失当的是孙立人本人,理由是保护炮兵阵地的职责在步兵。“他孙立人给我们炮兵配置英式轻武器,与美式弹药不兼容,打完子弹就作废了。”
  日本投降后不久,中国内战开始,新一军由广州调往东北。“我妈妈希望儿子结婚,我买通上司准我长假。孙立人从欧洲回东北后非常生气,我申请管理广州新一军烈士墓,他给我的批示是永不录用。”陆嘉昌因此自嘲:“我的打仗经历就是从中尉到中尉。”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4-23 11:21: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九旬老兵讲述军校记忆与战场岁月:子弹贴头飞 牺牲也无畏

下一篇:刘明甫:抗战胜利后流落缅甸的老兵 希望老有所葬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