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老兵杨太钊:抗战的记忆是血与泪的记忆
2017-01-04 16:51:45  来源:武冈市义工联合会  点击:  复制链接

摘要:战争的经历,时隔70年,杨老依然记忆犹新,往事历历在目,战火带来的伤痛,一刻也没有忘记。

今年84岁的杨老,他把自己的抗战经历写成7000余字的回忆录,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样的记忆,是血与泪的记忆,这不但是他个人的经历,也间接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抗日军人之艰苦,人民之苦难。他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要多看历史书,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告诫年轻人,要铭记历史,关心时事。

杨太钊,出生于1931年10月18日,武冈市水浸坪乡石林村人。1943年12月入伍,前往97军通信营,担任通信兵。

杨老告诉记者,他当兵的时候是非常活跃的,会唱很多的抗战歌曲,如《保家乡》、《难民曲》、《流浪曲》、《大刀进行曲》,时隔70年,杨老对这些歌曲依然记忆犹新,为我们唱了好几首。

《保家乡》是这样唱的:同胞们,细听我来讲,我们的东邻舍,有一个小东洋,几十年来练兵马,东亚逞霸强,一心要把中国亡,咿呀嗨!九一八,平地起风波,一夜里领人马,强占我沈阳,杀的杀,抢的抢,老百姓遭了秧,东北四省被灭亡,咿呀嗨!卢沟桥,二次动刀枪,强占了我黄河北,又占我扬子江,南京杀人几十万,国度变屠场,哪个看了不心伤!

唱着唱着,杨老的眼眶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变得哽咽,他说,这些熟悉的旋律,让他又想起来当年抗战时期的情景,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抗日造成中国老百姓太多的伤痛,歌是这样唱,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流浪到大后方,到广西,到四川,到处是流浪的人,讨米的一样。

杨老入伍时年仅12岁,虽然年龄小,但是在学校读书时接受抗日思想的熏陶,对参军入伍毫不畏惧。部队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艰难,刚一入伍,杨老所在部队就遭遇了伤寒病的打击。大家坐闷罐车到桂林时,全连的人下车,大家背着行李从街上过,两三个一排。突然下了一场大雨,部队军纪是很严的,部队行军的时候不准停下,不准东走西走的,大家对着雨淋。当时大部分兵都是刚刚到部队里,又没有发雨衣,很快就淋得透湿,就这样,大家就染上了伤寒病,传染非常快,治疗条件也差,连里也没有军医,,很多士兵被病痛夺去了生命。连长派了一个中士班长段子柏,专门负责照顾杨老,却也因此感染了伤寒病,没有活下来。多年来,杨老一直想找到段子柏的家人,却未能如愿。

杨老所在部队97军开始在重庆,后来开赴广西南丹抗日前线。第一次上前线,途中路过贵州都匀,看到路边的横幅上写着“热烈欢迎97军上前线抗日”,当时10多岁的杨老心情充满了自豪。部队开赴到广西南丹,军部把一台二十门的电话总机交给杨老所在连队,连队成立总机班,于是,杨老和一个排长日夜坚守在总机旁。后来,97军撤退,杨老和部队走散,在田阳被39军一位叫王大可的军官收留。日本投降时,杨老正在田阳,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日本投降那天,杨老正在警察局门口玩,看到电报局有个人拿着一张纸条,可能是来了电报了。从那边上面一冲就冲出来了,(喊着)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就冲到街上去了。正在门口的杨老也就跟着他,冲到街上去了。

“冲到街上的时候,街上好多的人,听到喊,就响应起来了,就放鞭炮,都跑到街上,舞的舞,喊的喊,街上两边的鞭炮放得哗哗响。那天,我也高兴的跟着喊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好像个孩子似的。玩到晚上才回来。”说到日本投降,杨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抗战结束后,杨老在外工作了几年回到家中,父亲已经去世几年,未能见到最后一面。因为参加国民党军队,杨老在文革时期遭受很多磨难。今年,武冈市义工联找到杨老,通过湖南老兵之家,对他的抗战经历给予肯定,杨老感到非常欣慰。

他说,“通过义工联的活动,我感到更加自豪,更加自信,我觉得我这一生,没有走错路,虽然我抗日的时候小,但我真的的有意识的去抗日。我感到我抗日所受过的苦,所遭受的难,是值得的,是为国家民族在出力。特别感激义工联。”

战争的经历,时隔70年,杨老依然记忆犹新,往事历历在目,战火带来的伤痛,一刻也没有忘记。尽管写字时手抖得厉害,但他依然坚持把自己的抗战经历写成回忆录,他说,这样的记忆,不但是他个人的经历,也是中华民族的记忆,这段苦难屈辱的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他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要多看历史书,了解历史,关心时事;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1-04 16:52: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李兆祯:很多战友悄无声息的死在了水稻垛后

下一篇:老兵忆地道战:日军进地道后就被八路军打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